基本信息
书名:乌龙茶 普洱茶 红茶(一本茶书在手,三类名茶尽在掌握。)
定价:39.90元
作者:王缉东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019901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比绿茶更多传奇故事——
乌龙茶浓郁诱人的香气从何而来
普洱茶除了有生有熟还有什么
红茶那一抹温暖浓艳的红从何而来
30余种人气茶品及冲泡,使您轻松变身茶博士
内容提要
乌龙茶——奇香迥异,令人驻足难忘
普洱茶——回望前生的悠远陈韵
红茶——深情明丽,温馨满怀
品读茶之性格,认识茶之姿容,了解茶之鉴赏和泡饮,洞察茶之喜好。一本茶书在手,三类名茶尽在掌握。
目录
PART 1乌龙茶
奇香迥异,令人驻足难忘
一、乌龙茶之性格
1.乌龙茶的种群
2.乌龙茶的“枞”
3.乌龙茶香知多少
4.乌龙茶的香有几种闻法
5.造成乌龙茶迥异香气的原因
二、乌龙茶之姿容
1.乌龙茶干茶形状
2.美丽多变的茶水色
3.乌龙茶的香气描
4.绿叶红镶边
5.有的乌龙茶也喝陈
三、名品乌龙鉴赏与泡饮
1.乌龙茶另一无可比拟的丰富性——冲泡之美
2.乌龙茶鉴赏
(1)闽北乌龙茶
大红袍
白鸡冠
铁罗汉
水金龟
武夷肉桂
武夷水仙
(2)闽南乌龙茶
铁观音
永春佛手
本山
毛蟹
(3)广东乌龙茶
凤凰单枞
冰鲜单枞
(4)台湾乌龙茶
冻顶乌龙
东方美人
文山包种
3.乌龙茶的冲泡
(1)闽北泡法
紫砂壶冲泡大红袍
(2)闽南泡法
安溪盖碗泡铁观音
(3)广东泡法
泥壶冲泡凤凰单枞
(4)台湾泡法
冲泡洞顶乌龙茶
四、乌龙茶之喜好
1.喝乌龙茶的环境和心境
2.乌龙茶喜欢的水温、壶和杯具
3.平时杯泡乌龙茶大的要点
4.乌龙茶品饮勿口急,勿长时间、大量、空腹饮茶
5.如何存放乌龙茶
6.乌龙茶之保健
PART 2 普洱茶
普洱茶——回望前生的悠远陈韵
一、普洱茶之性格
1. 普洱茶产自彩云之南
2. 和普洱茶一起炙热的茶马古道
3. 与普洱茶伴生的人们怎样用茶
4. 被人关注的问题——陈年
二、普洱茶之姿容
1. 比较被关注的问题——茶树树龄
2. 常被论及到的话题——生与熟
3. 普洱茶都是茶饼吗
4. 熟普洱从细到粗的分级对比
三、普洱茶的鉴赏和泡饮
1. 普洱茶的鉴赏
(1)熟普洱茶
宫廷普洱饼茶
樟香熟普洱茶
普通熟茶
(2)生普洱茶
存放在云南的普洱茶生茶:
存放了5年的普洱茶生茶
存放了10年的普洱茶生茶
存放了20年的普洱茶生茶
存放在北京的普洱茶生茶:
存放了2年的普洱茶生茶
存放了5年的普洱茶生茶
(3)特色普洱茶
老茶头(熟普洱茶)
普洱茶膏
螃蟹脚
谷花茶
2. 普洱茶之泡饮
时下流行的普洱杯
普洱茶冲泡的特殊之处
普洱茶的泡饮
飘逸杯泡饮普洱茶
小壶冲泡普洱茶
盖碗冲泡普洱茶
生熟茶调饮
冲泡菊花普洱茶
四、普洱茶之喜好
1. 普洱茶更爱干净
2. 泡普洱茶用什么茶具好
3. 喝普洱茶的环境和境
4. 普洱茶——健康的协管员
5. 如何存放普洱茶
6. 如何选购普洱茶
PART 3红茶
红茶——深情明丽,温馨满怀
一、红茶之性格
1. 红茶的红色从哪里来
2. 女子多爱饮红茶
3. 性情温柔的茶
二、红茶的姿容
1. 世界的红茶源自中国武夷山桐木
2. 中国红茶
3. 世界红茶
4. 下午茶时光
三、红茶的鉴赏和泡饮
1. 红茶的鉴赏
正山小种
祁红
C.T.C红碎茶
滇红
金骏眉
宜红
2. 红茶的泡饮
冲泡清饮红茶
冲泡奶茶
冲泡柠檬红茶
冲泡咖啡红茶
冲泡薄荷冰红茶
冲泡柠檬冰红茶
四、红茶的喜好
1. 红茶喜欢器具美
2. 喝红茶的环境和心境
3. 红茶的功能
4. 保存方法
问和答:
1. 乌龙茶的Q&A;
2. 普洱茶的Q&A;
3. 红茶的Q&A;
作者介绍
王缉东(东方茶韵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70年代人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
茶书策划人、拍摄者、著作者
著有《茶马古道茶意浓》《轻松品饮普洱茶》等书
其团队参与工作出版茶书十余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传授了知识,更在于它培养了一种批判性的品鉴思维。很多茶类书籍会鼓吹某个产区或某个年份的绝对优越性,但这本书却保持了一种令人信服的客观立场。它会坦诚地指出,即便是顶级的武夷岩茶,如果储存不当,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同样,一块存放环境不佳的普洱老饼,其口感可能还不如一块精心制作的新生小种红茶。这种“不盲从、重实践”的理念贯穿始终。比如,在讨论“年份”这个话题时,作者没有被普洱茶“老即是好”的传统观念所束缚,而是鼓励读者去对比品尝不同年份的同款茶,用自己的味蕾去定义“好茶”的标准,而不是被标签所裹挟。这种倡导独立思考的引导,让阅读体验变得非常积极和富有探索性。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收获是,对茶的品鉴不再是依赖于他人的说辞,而是建立在自己清晰的味觉记忆和对制茶工艺理解之上的独立判断,这才是真正爱茶人应该具备的心态。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的茶书汗牛充栋,很多都流于表面,或者过度强调了某个单一品类的深度,导致读者在宏观把握上会产生知识断层。但这本书最令人称道的地方,恰恰在于其卓越的平衡感和系统性。它就像一把精密的尺子,精准地丈量了乌龙、普洱、红茶这三大主流茶类的核心价值和区别所在。在比较它们各自的“灵魂”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香气矩阵”的概念:乌龙的“绿叶红镶边”是其花果香的复杂交织;普洱的醇厚是其微生物群落的共同杰作;而红茶的甜润则来自于其发酵程度带来的温和与包容。这种对比分析,极大地加深了我对各类茶品特性的理解,避免了知识的碎片化。比如,我以前常把一些半发酵的茶往乌龙里凑,现在明白了,从萎凋、摇青到杀青的每一个环节,都决定了它最终归属的“家”。这种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对于希望在短时间内建立完整茶叶知识框架的新手来说,无疑是最高效的学习路径。它不是简单的资料堆砌,而是一套经过深思熟虑的知识建构流程。
评分我是一个对动手实践要求很高的学习者,光看文字描述往往无法真正内化知识。这本书在“实操指南”方面做得极其出色,甚至超越了许多专业茶具指南的范畴。它没有停留在“用盖碗泡茶”这种基础教学上,而是深入到了针对不同茶性的“水温调控艺术”。例如,当讲到高山乌龙茶时,作者详细分析了如何通过降低冲泡温度来避免其娇嫩的花香被高温“烫伤”,并给出了具体的温度参考范围。对于普洱熟茶,则强调了“醒茶”的重要性,并配有图示说明如何使用专业的醒茶盒加速其陈化呼吸。更贴心的是,书中甚至探讨了“茶席布置与心境培养”的哲学层面,建议读者根据当天品饮的茶类,选择相应的茶席颜色和背景音乐,这极大地提升了品茶的仪式感和专注度。这些细节的融入,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手册,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享受慢生活”的生活美学指南,它教会你的不只是泡茶的技巧,更是一种与茶共处的优雅姿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用心制作的。封面采用了一种带有肌理感的纸张,触感非常舒服,那种淡雅的墨绿色调,让人联想到清晨山间的雾气缭绕,很有意境。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考究,厚实且略带米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我们这些爱茶之人来说太重要了。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每一类茶的版块划分都做了清晰的视觉区分,比如乌龙茶部分可能采用了更偏向山水画的写意风格插图,而普洱茶的部分则偏向于历史档案的严肃感,用老照片和年份标记来突出其陈化价值。排版上,字体大小适中,留白恰到好处,使得阅读的节奏感很强,即便是复杂的制茶工艺流程图,也能被梳理得井井有条,让人在享受视觉愉悦的同时,轻松地吸收知识。不得不提的是,作者在一些细节上的处理非常到位,比如在介绍不同产区风味时,会配上当地茶园的实景高清摄影,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简直比旅游宣传册还要吸引人,让我立刻产生了去实地探访的冲动。这本书从里到外都散发着一种对茶的敬畏和热爱,绝对称得上是一本值得珍藏的茶艺入门宝典,即便是作为书架上的陈设品,也为居室增添了一份高雅的文化气息。
评分我原本对茶叶的了解仅限于“绿茶、红茶、花茶”这种基础入门级别,对乌龙茶的繁复工艺和普洱茶的越陈越香之说一直心存敬畏,觉得那是老茶客才能涉猎的高深领域。然而,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充满术语的学究腔调,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茶师,坐在你身边,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娓娓道来。比如,在讲解乌龙茶“做青”这个关键步骤时,作者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化学变化,而是用“像晾晒中的果实,需要适度的呼吸与发酵”这种生动的比喻来解释,瞬间就抓住了核心要点。再来看普洱茶,以往总觉得储存是个玄学,这本书则系统地梳理了干仓与湿仓的优劣、不同年份茶饼的口感演变路径,甚至连如何通过听声音来判断紧压程度的小窍门都一并传授了。对于红茶部分,从祁门到滇红,从工夫红茶到小种红茶,那种地域风味的细微差异,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舌尖都能感受到那股独特的蜜香或松烟香。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懵懂的新手,而是有了一张清晰的地图,知道从何处下手,如何品鉴,如何与茶更好地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