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怒海谋生 | 作者 | 李颀拯 |
| 定价 | 68元 | 出版社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 ISBN | 9787551420921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数 | 页码 | 223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远洋渔业虽然是世界上危险的职业之一,但中国渔民的身影已经遍布了全世界。在历经两个多月跟随远洋渔船的拍摄中,《怒海谋生/“摄汇万象”书系》摄影师李颀拯冒着极大的风险,克服巨大困难,向我们呈现了为我们所不知的也是无法想象的远洋捕鱼人艰辛、危险的生活,以及海洋渔业资源因人类越来越无度的捕捞所带来的困境,人与自然间永无更改的相互依存关系。 |
| 作者简介 | |
| 李颀拯,新浪网摄影师。2007年,《运河挑夫》获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银奖;2008年,《城市力工》获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金奖;2015年,获大理摄影节亚洲先锋摄影师大奖;2016年,获徐肖冰纪实摄影奖;2017年,获“映-纪实影像奖”。七次获得“金镜头”摄影奖项。主要选题:2003年—2008年《城市力工》2013年《中国值人》2009年—201年《中国东海》2015年《缅北战事》2016年《小广告背后的人》2017年《我从朝鲜来》2017年《村里的计生员老了》2013年至今《中国资源枯竭城市》 |
| 目录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怒海谋生/“摄汇万象”书系》: “船”说 航海,在很多人眼中,就是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船长,在很多人眼中,就是在电影里看到的叼着烟斗的白胡子老头,气定神闲地站在船头掌控船只的航行。这些浪漫和美妙的想象,多半来源于对航海事业发展历史的崇敬和佩服。 人类航海的历史不过五百多年,面对彼岸遥不可知的世界,人们用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劲头,冒险开辟海上的新天地,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创举。中国早在唐代就有海外贸易,那时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明代郑和曾经率船队七次下西洋,而比他稍晚几十年,欧洲诸国也开始了大航海时代。从发现好望角,到抵达印度、日本,直至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人类一次又一次自己,也渐渐形成了现在四通八达的海上贸易往来的局面。 可以说,早期航海家们的大冒险,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大转折点。斯塔夫里阿诺斯在撰写《全球通史》的时候,就以公元1500年为界将人类历史分成两段,认为“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次有了直接的交往”,所以“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航海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现代的航海已经完全是一个不同的概念,它不再是史学家眼中浓墨重彩的“大历史”。准确一点说,我经历的海上生活,属于狭义的航海。远洋捕捞是一个特别的行业,而远洋渔船上的船员也已经成为一类特殊的群体。 甲板上的男人 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远洋渔船上的人员组成。这里没有女人,清一色的全是男人。 如果把一艘远洋渔船比作一个人,船上的驾驶台就是大脑,由船长主管。船上的机舱就是心脏,由轮机长主管。一艘远洋船上一般有二十多个船员,近海航行的船上有十多个船员。远洋渔船一般分两个部门:甲板部和轮机部。 甲板部按照职务高低包括大副、二副、船医、三副、管事、报务员、水手长、木匠、大厨、一水、二水和二厨。 轮机部包括轮机长(也叫“老轨”或“大车”)、大管轮(也叫“二车”或“二轨”)、二管轮(也叫“三车”或“三轨”)、电机员、三管轮(也叫“四轨”)、机工长、铜匠、机工和机舱实习生。 在中国渔船上,设有职务的,一般只有船长、大副、轮机长和水手长(甲板长)。 船长对整艘船负责,主管船舶证书和船员证书,督促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遇复杂航区、大风浪、浓雾、狭水道、进出港时,在驾驶台指挥航行,弃船时后一个离船。 大副是甲板部的负责人,对船长负责,主管船体保养、航行。大副在靠离码头时在船头指挥,抛锚时去船头指挥抛锚。 二副主管航海图书和航海仪器,负责设计航线,编制航次计划,航次结束后写航次报告,靠离码头时在船尾指挥。在远洋船上,二副一般还兼任医生。 三副主管消防救生设备,进出港时做一些用于报关报检的报表,在航行和装卸货物期间,靠离码头时,在驾驶台根据船长命令操纵车钟,经常接送引航员。 甲板部的普通船员有水手长,通常也叫甲板长。他领着普通船员干活作业;船靠港时,负责装卸货物和船舶维护保养工作;出海作业时,带领船员从事捕捞作业,包括放网和收网,以及清理渔获。 轮机长是轮机部的部门长,对机器的维护和保养负总责。 大管轮主管主推进装置、润滑油、舵机和冰机,很多情况下,起到与轮机长轮流的作用。 在远洋船队上,还设有政委一职。政委主要负责做好船员的思想工作,进行党支部建设。如果船上发生打架斗殴之类的事情,政委要进行调解和处理。除此以外,维护外事纪律、在船上“扫黄”等也是政委的职责所在。 民以食为天,远洋渔船然少不了厨房,而负责厨房工作的就是大厨。一般超过二十人的渔船上还有厨工,或者叫二厨,就是做饭炒菜的人。 远洋渔船船员的劳务合同期限一般为两年,有的是三年,在海上作业五个月左右会在国外的渔港靠港补给。一个船期满后,船才会再回。 ……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我最近被一本描绘工业时代城市变迁的小说深深吸引。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年轻的工程师,在巨大的工厂和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之间,寻找着自己的位置。钢铁与蒸汽的轰鸣声,仿佛构成了那个时代的背景音乐。我能感受到那种蓬勃发展的力量,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变革。城市的灯光一天比一天璀璨,机械的齿轮永不停歇地转动,人们的生活节奏被无限加快。然而,在繁华的背后,我也看到了隐藏的代价:环境的污染,劳动者的辛劳,以及传统生活方式的消逝。主人公的迷茫与挣扎,映射出那个时代无数个体的困惑。他渴望在快速发展的洪流中,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新的平衡点。那些关于城市规划的宏大设想,与个体命运的渺小诉求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复杂而引人深思的画卷。
评分近期读到了一本关于古代园林艺术的随笔集,虽然不是直接描写某个特定园林,但作者对园林景致的描绘,让我领略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书中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对自然意境的极致追求。亭台楼阁掩映在青翠的竹林中,曲径通幽,步移景异。我仿佛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闻到淡淡的花香,感受到微风拂过脸颊的温柔。作者笔下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他们如何将山水融入庭院,如何用石头堆砌假山,如何栽种花木,都饱含着匠心与智慧。这些园林不仅仅是供人休憩的场所,更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怀、寄托思想的载体。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展现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读完不禁感叹,古人的生活是如此雅致,他们对美的追求,已经融入了骨子里。
评分刚刚读完一本关于海上生活的故事,虽然不是这本书,但那些描绘渔民日常的点滴,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清晨,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薄雾笼罩下的渔港,大小船只静静地停泊着,等待着太阳升起,新一天的劳作开始。我脑海里浮现出那些辛勤的渔民,他们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那是风吹日晒留下的勋章。他们将渔网撒向大海,每一次搏击风浪,都是对生活最赤诚的呐喊。海浪的咆哮,海鸥的鸣叫,都构成了这幅生动的画面。夜幕降临,海上归来的渔船,带着一天的收获,点点灯火汇聚成一条温暖的光带,驱散了夜晚的孤寂。我想象着他们回家后,围坐在温暖的炉火旁,分享着一天的经历,虽然艰辛,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眷恋。那些对大海的敬畏,对自然的依赖,在字里行间流淌,让我深刻体会到,生活可以如此简单,也可以如此不凡。
评分我最近被一本关于音乐家成长历程的书籍深深触动。虽然书中聚焦的是一位具体的音乐家,但它所描绘的艺术追求的艰辛与辉煌,让我受益匪浅。作者细致地描绘了主人公从一个初出茅庐的乐童,到最终登上国际舞台的漫长而充满挑战的道路。每一个音符的锤炼,每一个技巧的打磨,都凝聚着无数个不为人知的日夜。我能想象到他在寂静的练琴房里,与乐谱为伴,与孤独为伍。挫折、质疑、瓶颈,这些都曾是横亘在他面前的巨大障碍,但他凭借着对音乐炽热的爱与不懈的坚持,一次次地突破自我。书中关于音乐创作的描述,也让我对旋律的诞生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一个作品,都仿佛是艺术家心灵最真实的写照,是他们情感的倾泻与升华。读完,我被这种为梦想而奋斗的精神深深感染。
评分我最近沉浸在一本关于边境小镇生活的小说中,那里的故事简单却充满人情味。小镇坐落在连绵的山脉脚下,一条河流穿过,勾勒出宁静的风景。镇上的居民,大多淳朴善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我被那些细微的生活场景所打动:清晨,炊烟袅袅升起,唤醒沉睡的小镇;午后,老人们在院子里晒太阳,闲聊家常;傍晚,孩子们在空地上追逐嬉戏,欢声笑语回荡。故事中,主人公与镇上形形色色的人物相遇,他们的生活或平淡,或略带波折,但都充满了真实的情感。我看到了邻里之间的互助,看到了亲情的可贵,也看到了面对困难时的坚韧。这个小镇,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保留着一份难得的纯粹与安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