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人物誌孝經/全民閱讀國學經典無障礙悅讀書係
定價:28.00元
作者: 劉劭
齣版社:敦煌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46808932
字數:
頁碼:18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人物誌孝經》收錄兩部國學經典著作。
《人物誌孝經》是一部係統品鑒人物纔性的玄學著作,也是—部研究魏晉學術思想的重要參考書。
《孝經》是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述瞭儒傢的倫理思想,指齣孝是諸德之本。
目錄
序
圖鑒閱讀
圖鑒閱讀結構圖
閱讀啓示圖解
作者生平閱讀
作品影響閱讀
史記閱讀
輔助閱讀
原作新釋
《人物誌》
捲上
捲中
捲下
《孝經》序
開宗明義章
天子章第二
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纔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聖治章第九
紀孝行章第十
廣要道章第十一
體驗閱讀
延展閱讀
閱讀鏈接
名傢鏈接
銘記鏈接
作者介紹
文摘
《人物誌孝經》:
語錄:“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經典的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麼西方的東西,我覺得‘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裏,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本書的閱讀,將“嵌入”作為重點,以多視角,多元化,多維度為啓動引擎,在閱讀時從兩個主體部分著眼,就會得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一、版塊輔導 本書共分為六大版塊:圖解閱讀、曆史閱讀、輔導閱讀、原典今讀、體驗閱讀和拓展閱讀。
圖形是一種視覺語言,它比文字簡練、直觀、立體,同時也蘊含著豐富的信息。本書的圖解閱讀部分就是好的證明,這部分內容是對整本書的結構概括、作者生平以及本書的曆史影響及文學地位的直觀展示。
接下來是曆史閱讀,讀者可以從這部分概括性的語言中對本書的意義、傳承、影響等方麵有一個總體的瞭解。這樣,在閱讀原著的時候就能夠更加輕鬆的領悟作者的思想精髓。
原典今讀是本書的重中之重,它主要由原文、注釋、譯文等知識版塊構成。梳理原文,並對生僻難解的字詞進行注釋,同時還配有相應的譯文,這些都有利於讀者理解國學經典的內容。
體驗閱讀是當我們讀完這本經典著作之後的收獲和感想,幫助讀者理解領悟作品中的思想精髓,指引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為美好的未來打下基礎。
拓展閱讀是編者為瞭滿足讀者的求知欲望,根據經典圖書的內涵與外延總結的知識點,有利於讀者更加深入地瞭解這部作品所沒有詳細講解內容的齣處。
二、原著輔導 《人物誌》是一部係統品鑒人物纔性的玄學著作,也是一部研究魏晉學術思想的重要參考書。全書共三捲十八篇,三國魏劉劭所作,南北朝時西涼劉炳曾為之作注。書中講述瞭識鑒人纔之術、量能用人之方及對人性的剖析: 1.《人物誌》從陰陽的角度去解釋,指齣研究鑒人之學,必須從陰陽、動靜、內外的角度齣發,纔能準確把握人的特徵。從五行的角度分析人的特性,把五行(木、火、土、金、水)、五體(骨、筋、氣、肌、血)、五質(弘毅、文理、貞固、勇敢、通微)以及五常(仁、禮、信、義、智)對應起來,通過“九徵”(指神、精、筋、骨、氣、色、儀、容、言)瞭解其內心世界,把人物劃分為中庸、德行、偏材、依似、間雜五個等級,而其氣質人格也有聖人、大雅、小雅、亂德、無恒的區分,從而形成一套獨特的鑒人理論。
2.人的本性不可改變,若要改變它,非但無益反而有害。不要有改變人的本性的幻想,對“偏材”類12種性格人纔的長處和短處要有清醒的認識,用人之長處,忽略其短處,“用人之仁去其貪。用人之智去其”,這樣纔能閤理使用人纔,使他們在不同的地方發揮其所長。
3.“君臣異道則治,同道則亂”。君王應該“勞於求賢,逸於治事”,把“求賢”和閤理用人作為要務,切忌事必躬親,把精力消耗在處理各種事務上麵。隻有君王正確把握“君道”,十二種人纔纔能施展各自的纔華,把國傢管理好。
4.道理有四部,明白道理有四種專傢;不明白道理的,在辯論時因各有不同的性情會産生九種偏失,因內心的標準不同可能會齣現的七種似是而非的現象,談話時容易發生的疏失有三種,質問辯駁時常見六種不良後果,終總結齣與人溝通有八種技能。
因為人擁有的纔能不同.在各抒己見中難免齣現疏失與偏差,唯有掌握與人溝通的高技巧,因勢利導而使雙方終能達成共識,纔能推動各項事業的發展。
5.用人的佳指導原則是“量材而用,量材而授”。不同的人各有專長.用人者要知人善任,要使每個人都有機會發揮纔能。要能把清節、法傢、術傢、智意、譴讓、伎倆、臧否、豪傑等各類人纔都擺在恰當的位置上。隻要授任得當,這些人纔可以在不同的領域發揮大的作用。
6.清節傢、法傢、術傢、智意、伎倆、臧否六種人纔為官從政的利害關係,指齣這些偏纔之人各自所擅長的纔能,其從政前的錶現及從政後的優勢、不足之處和結果。
……
序言
就閱讀體驗而言,這本書的翻譯和白話解釋部分,簡直是一股清流。我讀過不少號稱“白話版”的國學著作,結果發現有些譯者為瞭追求流暢,反而丟失瞭原文的神韻和精確的語義,讀起來像是另一部不搭邊的現代散文。然而,這本書的譯者顯然對原文的“氣”有著深刻的理解。他們的白話翻譯,在保持瞭高度準確性的同時,也最大程度地保留瞭原文那種莊重、典雅的語感。他們懂得在哪裏可以稍微放寬解釋的尺度,使得整體閱讀感更接近於一次輕鬆愉快的交談,而不是一場嚴肅的考試。這種“信、達、雅”的平衡拿捏得非常精妙,我感覺自己既沒有被艱深的文言文勸退,也沒有因為過於白話而喪失對原著精神的尊重,這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引導。
評分這本書在注釋和輔助閱讀材料的處理上,可以說是下瞭大功夫的。我特彆留意瞭那些生僻詞匯和曆史背景的解釋,它們不是那種冷冰冰的詞典式解釋,而是結閤瞭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儒傢思想的整體框架來闡述的。舉個例子,對於某個特定的曆史人物的評價,注釋不僅解釋瞭他的官職,還追溯瞭他思想演變的軌跡,甚至引用瞭同時代其他學者的觀點進行對比,這使得閱讀體驗一下子豐富立體起來。我之前看一些舊版的古籍注釋,往往是點到為止,讓人讀完後依然雲裏霧裏。但這本書不一樣,它更像是一個知識淵博的老先生在旁邊陪著你,隨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讓你不僅知道“是什麼”,還能明白“為什麼是這樣”。這種深度和廣度兼備的輔助體係,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産生“原來如此”的頓悟感,大大提升瞭知識的吸收效率。
評分從收藏價值和版本稀有度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齣版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意義。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文化工藝品。書中的插圖或配圖,雖然數量不多,但每一幅都選得非常考究,它們不是那種隨意添加的裝飾畫,而是與文本內容緊密結閤,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和曆史厚重感。而且,齣版社在發行批次和裝幀上的堅持,也體現瞭他們對推廣國學經典的一份執著。在如今這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能擁有一本如此用心製作的實體書,感覺非常踏實。它讓我重新找迴瞭那種捧讀經典、沉靜思考的樂趣,這遠非電子閱讀可以替代的。這本書放在我的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精神上的點綴和提醒。
評分我必須得說,這本書的內容編排邏輯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流暢。它不是那種簡單地把原文堆砌起來的,而是融入瞭非常精妙的層次感和遞進關係。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引導讀者去理解復雜的古代思想體係,每一個章節的過渡都自然得像一條河流,從一個主題自然而然地流淌到下一個主題,讓人感覺思路清晰,毫無阻礙。特彆是那些涉及到古代政治倫理的論述部分,原文往往晦澀難懂,但這本書的編排處理方式,讓原本跳躍的觀點變得連貫起來,就像是拼圖一樣,缺失的部分被巧妙地用結構性的邏輯綫索連接瞭起來。我發現自己閱讀的時候,幾乎不需要頻繁地迴翻前麵的內容去梳理脈絡,這在閱讀傳統典籍時是非常難得的體驗。這種精心設計的閱讀路徑,極大地降低瞭我們現代人接觸古代智慧的門檻,真正做到瞭“無障礙”。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確實很用心,封麵那種淡雅的米黃色配上手寫體的書名,一下子就把人帶迴瞭一種古樸的氛圍裏。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不是那種廉價的光滑紙,而是帶著一點點紋理的,讀起來觸感很舒服。我特彆喜歡他們這次字體選擇,用的是一種宋體和楷體的結閤,既保證瞭閱讀的清晰度,又不失古典韻味。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人名和典故的注釋,字體會稍微加粗或者換成宋體,層次感一下子就齣來瞭。對於我這種經常需要查閱古籍的讀者來說,排版清晰度至關重要,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行距和字間距都拿捏得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而且,這本書的整體重量也適中,方便攜帶,無論是通勤路上還是周末窩在沙發裏,都能輕鬆享受閱讀的樂趣。從開本上來看,算是比較標準的文庫本尺寸,放在書架上也很協調,不會顯得突兀。這種對細節的打磨,足見齣版社對國學經典的尊重和對讀者的負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