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定价:42.00元
售价:31.5元,便宜10.5元,折扣75
作者:尔东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044979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到很多典故,虽然不一定知道其来源,但在交流中也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文化传统的传承。 n
★典故多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古代诗文等,虽只言片语,却能形象地再现历史人物的聪明睿智,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 n
★为了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典故的含义,掌握典故的用法,我们编写了这本《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n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精选了数百则典故,每个典故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不仅仅是要记住个词语,发掘其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还点明了它的出处,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它们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 n
★阅读《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让读者在了解历史知识、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高尚情操,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n
★500多条历史典故,读懂5000年中国史。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智慧的浓缩。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如能熟练恰当的运用典故,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炼、更富感染力;在文字表达上运用寓意深刻的典故能起到言简意赅和画龙点睛的功效。 n
本书《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按照传统国学的分类法,将典故分类成四卷,其中,卷是来自经部的典故,第二卷是来自史部的典故,第三卷是来自子部的典故,第四卷是来自集部的典故。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不仅对典故进行了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阅读典故故事,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国学知识,还可以感受到经史子集各自独特的魅力,增加学习的趣味。
尔东,作协会员,从事平面媒体,某省作协会员,在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千余篇。拥有着细腻的文笔、奇幻的思路、严谨的逻辑,把深刻的理论寓于游戏、练习之中;既有拓展教练的严厉,又有心理咨询师的体贴;目前从事图书出版写作,编著、主编过《中国文学大关》《洪荒往事》《智慧无限》《无法揭开的谜团》《世界简史》《中华帝王简说》《中国文学史》等文史社科书籍。
《论语》篇 n
升堂入室 n
【释义】原来比喻学习所达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浅差别,后来多用以赞扬人在学问或技能方面的造诣高深。 n
【典故】春秋孔子《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n
【故事】孔子的学生非常多,其中有个名叫子路的,他个性勇猛豪爽。 n
有一次,子路在弹奏瑟时,孔子听出琴声里充满豪放勇武的肃杀之气。孔子主张“仁”与“中庸之道”,见子路所表现的与自己的主张不合,就说:“你的琴声太狂放,你一点都不像我的学生。”其他学生见孔子如此评论子路,从此再也不敬重子路了。 n
孔子得知此事后,意识到其他学生误会了他的意思,就为子路辩解:“子路的学问已达到登堂的水准,只不过尚未达到入室的境界,你们千万不能看轻他。”其他学生们听完孔子的话,又像以往那样尊敬子路了。 n
名正言顺 n
【释义】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上说得通。 n
【典故】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n
【故事】鲁定公沉迷,孔子大为不满,就带领学生们来到卫国。卫灵公言而无信,只给子路一人安排了官职。孔子只好带领其他学生离开卫国,另谋出路。卫出公继位后,派子路去请孔子到卫国辅政。孔子对子路说:“只有名义正当,说话合理,才能干成大事。” n
死而无悔 n
【释义】形容态度坚决。 n
【典故】春秋孔子《论语述而》:“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n
【故事】有一次,孔子外出讲学,子路佩剑跟随着保护孔子。子路说自己像箭,不必要费尽心思读书了。孔子说,读书有好处,可以使人变得有勇有谋。于是,子路问孔子,如果三军当统帅时,应该依靠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他不愿与那些空手打虎及徒步过河的有勇无谋的人一起去打仗,跟有勇有谋的人一起去打仗,即使是战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 n
分崩离析 n
【释义】形容内部发生祸乱。 n
【典故】春秋孔子《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n
【故事】春秋时,鲁国大夫季康子住在费邑,他虽然只是个卿大夫,但权势极大,甚至超出时任国君鲁哀公。季康子为了扩大和巩固权力,想并吞附近的小国颛臾。 n
冉有和子路当时是季康子的谋臣。他们一起去求教孔子如何对待这件事。孔子批评冉有和子路不该不阻止季康子,他们都推卸责任。 n
于是,孔子对他们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批评:“治理一个国家,不必去担忧土地和人口有多少;应该多去想想怎样使百姓安居乐业。百姓安定了,国家就会富强。这时,再施行政教来广泛招致远方的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你们辅佐季康子,使远方的百姓离心、不来归附,百姓有异心而不和,国家内部分裂。在自己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情况下,你们还想武力吞并颛臾,我看,恐怕季康子的祸患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啊!”n
……
坦白说,我入手这本书的时候是有点忐忑的,毕竟“大全”二字的分量很重,我担心它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充满拗口的文言文和冷僻的注释,最终沦为书架上的“镇宅之宝”。然而,这本书的排版和语言风格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的行文流畅自然,即便是引用了古代的原文,也会紧接着给出清晰、现代的白话释义,完全没有知识上的隔阂感。我特别欣赏它在每一个典故后面所做的“延伸阅读”或“现代启示”部分。比如,关于“指鹿为马”的分析,它不仅讲了赵高如何操纵朝纲,还探讨了在现代社会中,权力如何通过信息控制来扭曲事实的现象,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非常引人深思。这不再是单纯的文化复述,而是一次智慧的碰撞。对于我这种工作繁忙的成年人来说,每天能抽出半小时来阅读,既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又能实实在在地增长见识,效率极高。这本书简直是碎片化学习时代的最佳范本,让传统文化变得触手可及,而不是高高在上。
评分说实话,我以前也买过几本类似的文化普及读物,但大多都败在细节处理上,要么是资料来源不明,要么就是对一些敏感或复杂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过度简化,以至于失去了原本的味道。但这本《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在严谨性上做到了极高的水准。我可以感受到编纂者在每一个典故的考证上下了极大的功夫。它会清晰地标明某个典故主要出自哪几部史书或哪几位大家的著作,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进一步深挖的读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它在处理那些带有争议性的典故时,选择了客观陈述不同流派的观点,而不是武断地下结论。比如在解释某些宫廷秘闻时,它会呈现出多种可能性,让读者自己去判断,这种尊重历史、尊重读者的态度,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可信度给予了最高的评价。这不只是一本普及读物,更像是一本可靠的“典故研究参考手册”。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惊喜,在于它的“生活化”应用。我们都知道国学博大精深,但常常觉得它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远,是属于历史课本里的内容。然而,这本书成功地将那些沉睡在典籍中的智慧唤醒,并展示了它们在今天依然鲜活的生命力。例如,书中有一段专门讲解“舍本逐末”的现代引申义,它结合了现代人过度追求外在光鲜而忽略内在修养的现象,读来令人警醒。再比如,关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阐释,它不仅仅是励志口号,更是对当代项目管理中“小步快跑、持续迭代”理念的古老呼应。这种将古代哲理与现代生活场景进行无缝对接的能力,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充满了实用性和启发性。我感觉自己每翻开一页,都不只是在学习“过去”的故事,更是在反思和规划“现在”的行动。它有效地架起了一座连接古今智慧的桥梁,让国学真正走进了我的日常思考。
评分这本《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我简直爱不释手,它像一个穿越时空的向导,把我带回了那个群星璀璨的古代。我原本对历史和传统文化只是一知半解,很多典故听起来耳熟能详,却说不出个所以然。但这本书的编排非常人性化,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编年史叙述方式,而是像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会。比如,书中对“卧薪尝胆”的解读,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意思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勾践所处的时代背景、他所承受的屈辱,以及他如何将这种痛苦内化为前行的动力。文字的描述充满了画面感,仿佛我能亲眼看到那个在柴草上睡觉的越王。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一些不太为人所知的民间传说和地方志中的小故事也有涉猎,这让整个知识体系显得格外饱满和立体。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古装剧时都能领会到更多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那些看似寻常的对白,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真正做到了将“大全”的广博与“典故”的精妙结合起来,是真正为我们这些渴望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普通读者量身定做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非常精良,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那种用心制作的精品。我最欣赏的是它在结构设计上的用心良苦。它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或主题强行切割,而是采用了一种更具探索性的分类方式,比如“处世智慧类”、“战争谋略类”、“文学艺术源流类”等等。这种分类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常常是看着一个标题点进去,结果为了理解这个典故的来龙去脉,又被引向了另一个相关的篇章,形成了一个知识的有机网络。举个例子,当我查阅“凿壁偷光”时,书中顺带提到了古代文人对“学而不厌”的追求,这自然而然地将我带到了另一组关于古代教育精神的典故中去。这种“一脉相承”的编排,让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孤立记忆,而是一场全景式的文化体验。每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连接点,感觉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又增进了一层,那种满足感是难以言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