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正说历朝十大冤案
定价:27.00元
售价:18.9元,便宜8.1元,折扣70
作者:如果石絮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5-01
ISBN:9787807243519
字数:
页码:29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本书内容自在天涯论坛发贴以来,深受喜爱,被香港、台湾等华文网站转载,好评如潮。
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冤案无数,读来总是令善良的人们扼腕顿足、热泪滂沱。
然而,追寻冤案发生的原因,也总是“各有各的不幸”,绝不能以一句“皇权制度的产物”来概括——这是对历史当事人的不负责任。黑格尔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回到这些冤案发生的当时当地去会发现什么呢?
本书选取了中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十大冤案,力求从卷帙浩繁的史料中剥茧抽丝,去伪存真,再现历史当事人之间的“博弈”或者说选择。
如果石絮,男,20世纪70年代末生人,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现就职于山东省某机关。作品以严谨求实见长。本书在天涯论坛发贴以来,深受喜爱,被香港、台湾等华文网站转载,好评如潮。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引人注目,封面那种古朴的墨色调,配上烫金的标题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司法和权力运作机制很感兴趣,总觉得那些历史的拐点往往就藏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冤案”背后。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觉像是捧着一本厚重的史料。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阅读起来很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盯着看,眼睛也不会太累。作者在排版上也花了不少心思,小标题和正文的区分很明确,阅读的节奏感很好,不会让人读着读着就迷失在冗长的叙述里。我特别喜欢扉页上引用的一些古代法律条文的拓片扫描,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让人立刻进入了那个充满悬疑和无奈的年代。光是翻阅这本书的外观和初步的结构设计,我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内容呈现上的用心良厚,这绝对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口水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化产品。它成功地在我心中树立了一个严肃而又充满探究欲望的基调,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里面的具体案例是如何被层层剖析的。
评分读完第一部分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叙事功力的老道。他没有采用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式记录,而是像一个顶级的悬疑小说家那样,精心布局,步步为营。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关键性的审讯场景时,那种紧张感和心理博弈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我仿佛能听到堂上惊堂木的锐响,感受到被告人内心的绝望与挣扎。作者似乎对当时的官场生态和人情世故有着极其深刻的洞察力,他不仅仅关注案件的“是”与“非”,更深挖了那些推动冤案形成的社会结构性原因——是地方豪强的干预?是上级官员的急功近利?还是律法条文本身的漏洞?这种多维度的剖析,让原本冰冷的史料变得鲜活而富有张力。他常常会穿插一些侧面描写,比如对某一朝代律法严苛程度的背景介绍,或者对某一重要人物性格缺陷的侧写,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案件的可读性和历史深度。每一次的真相揭露,都伴随着一种沉重的叹息,让人在为受害者鸣不平的同时,也对人性的复杂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这对我这种带着批判性眼光去阅读历史的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者在引用史料时,不仅标注了出处,更难得的是他对不同史料之间的矛盾之处进行了审慎的辨析。他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采用了“倾向于认为”、“根据现有证据推断”这类非常审慎的措辞,这体现了学者应有的谦逊和负责任的态度。我注意到,在处理那些涉及宫廷秘闻或权力斗争的案件时,作者的处理尤为谨慎,他会明确指出哪些信息来源于野史记载,哪些是正史记载,并且分析了不同记载背后的政治意图。这种对证据链的细致打磨,使得全书的论证过程显得坚不可摧,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这意味着我们得到的不是一套被粉饰或简化过的故事,而是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证的可靠信息,这对于建立对特定历史时期的准确认知,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评分从情感共鸣的角度来说,这本书成功地引发了我对“程序正义”的强烈思考。许多案件的悲剧性不在于一开始就有人想故意陷害,而在于整个司法流程在关键环节的失守。比如,因为刑讯逼供导致的“翻供”,或者因为官员徇私舞弊而故意忽略的关键证据,这些细节描述得极其令人心痛。每当读到一个本可以避免的悲剧,仅仅因为人治色彩过重或者制度的僵化而酿成大祸时,我都会感到一种强烈的无力感。作者似乎也在引导读者思考:古代的“法”和现代的“法治”究竟隔着多远的距离?那些在历史长卷中被轻易带过的名字,在当时却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家人、有期望,却因为一个错误的判决而万劫不复。这种对个体命运的关注,使得这本书超越了纯粹的历史梳理,具备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批判精神。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变化多样,这一点我非常欣赏。在描述案件的背景和时代风貌时,语言典雅、富有文采,仿佛穿越回了当时的场景。比如描述某个盛世下隐藏的黑暗时,作者会使用一些非常精妙的比喻,文字功底可见一斑。然而,一旦进入到对关键证据和逻辑推理的分析环节,语言风格会立刻变得精准、冷静且逻辑性极强,用词简练,直指核心,完全是学术论文的严密性。这种在叙事性和思辨性之间流畅切换的能力,使得阅读体验极为丰富,不会因为长篇的叙述而产生审美疲劳。更妙的是,作者在总结陈词时,又会回归到一种带有哲思的、略带沧桑感的笔调,将个案的悲剧提升到对历史规律的探讨层面。这种精妙的语言驾驭,让这本书既能吸引对历史八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也能满足对史学研究有要求的专业人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