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文物出版社 吴骚集(古籍 1函4册)
:1600.00元
作者: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010483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简装
开本:其他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吴骚集》(一函二册)共四卷,万历四十二年(1614)刻本,是明代晚期文学家王穉登编选的一部明代散曲集,共收录了梁少白、文衡山、李复初、沈青门、陆包山、杨升庵、唐伯虎、刘东生、王雅宜、许然名、陈大升、祝枝山、梅禹金、王百谷等二十余人的作品,反映了明代晚期散曲小令的发展。作品清新雅致,是研究明代曲学的重要书籍。其中的木刻插图,山水人物,刊印俱佳,是明代版画的代表之一。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部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对于那些醉心于古籍修复和版本研究的同好来说,简直是寻到了一块宝藏。我得说,光是看到“文物出版社”这几个字,心里就踏实了一大半,他们家出品的古籍,向来是质量的保证。这套《吴骚集》的装帧,乍一看就透露着一股沉静典雅的气息,纸张的触感温润而厚实,不是那种轻飘飘的现代印刷品可以比拟的。我尤其欣赏他们对于底本的选择和考订,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对前人智慧的尊重和审慎,是现代快餐文化中难得一见的匠心。翻阅时,那些精细的雕版印刷痕迹,仿佛能让人穿越时空,与千年前的刻书匠人对视。虽然我还没能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其中的每一篇文字,但仅仅是把这函四册捧在手中,感受那份历史的重量,就已经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了。那种墨香混合着岁月沉淀的独特气味,让人心神安定,仿佛一脚踏入了古典文献的深邃殿堂。
评分老实讲,我对这类古典文学的接触并不算深入,大部分时间我还是习惯于阅读更现代、更直白的论著。然而,当我偶然间翻开这套《吴骚集》时,立刻被它散发出的那种独特的韵味所吸引。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座久未开启的江南园林,起初有些迷茫,但随着脚步深入,那些精巧的布局、别致的流水、以及掩映在竹影后的亭台楼阁,便一一显露出来,令人流连忘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极具古典美学,留白的处理恰到好处,不显得拥挤,又不失庄重。我发现即便是初读一些生僻的词句,由于整体版式的疏朗有致,反而减轻了阅读的枯燥感。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它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的艺术品,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揭开一层历史的帷幔,让人对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有了更具象的想象。
评分作为一个资深的藏书家,我对书籍的“收藏价值”看得比“阅读价值”略重一些,而这套《吴骚集》无疑完美地满足了我的期待。函套的设计极其考究,那种木质的纹理和卡扣的严谨,让人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极致追求。它不是那种批量生产、追求效率的普通书籍,而更像是一种对特定文化遗产的“重塑”与“守护”。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文物出版社这次的整理工作想必是下了大工夫的,对于流传中的异文、缺佚的部分,必然有所甄别和校注。虽然这些专业的内容需要我慢慢消化,但光是这份出版的诚意和对文献原貌的尊重,就足以让我肃然起敬。它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低调而有力的文化宣言,彰显着持有人对传统文化的敬意。
评分说句实在话,我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是抱着一种挑剔的眼光去审视的,毕竟“古籍”二字,意味着可能存在晦涩难懂、注释不足的风险。但让我惊喜的是,这次的《吴骚集》在保持古朴风貌的同时,似乎在可读性上做出了令人赞叹的平衡。它不像一些过度“白话化”的整理本那样失去了原汁原味,但也不会让你感到完全无从下手。我随意瞥了一眼几页,那些文字结构虽然遵循古法,但整体的流畅感和逻辑推进,似乎比我过去见过的某些版本要清晰不少。这套书很适合那些想要“入门”或“进阶”到更深层次的古典文学研究者,它提供了一个坚实而可靠的基石,让人可以放心地在上面搭建自己的知识大厦,而不用过多地担心文献本身的可靠性问题。
评分这套书给我的最深印象,是一种安静的力量。在这个信息爆炸、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能拥有一套像《吴骚集》这样需要你沉下心来、投入时间与精力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种对心灵的滋养。我很少像对待普通书籍那样对待它,它更像是一个需要被“对待”的客人,需要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下,用一杯清茶或一盏古灯来陪伴。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才情,更是那个时代士人对生活、对宇宙的理解方式。阅读它,就像是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那种精神上的共鸣和洗涤,是任何娱乐性读物都无法比拟的。这函四册,分量不轻,但它带来的精神回馈,却是无限的轻盈与开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