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基础系列:孟子译注(全注全译 解读)
定价:29.80元
作者:王浩良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8074259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1.不仅对原文中的疑难字词进行注释,在此基础上将每一篇文章原文译成白话,力求通顺畅达。解读部分则参考、融汇历代,尤其是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2.不但全文翻译,更用精彩的语言,结合当今社会现实,作出精彩的点评。既细致入微地展现原书的亮点,同时又加以阐述发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掌握。推荐购买: 《国学基础系列套装:论孟老庄》
内容提要
本书是继《论语》以后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本书不但全文翻译,更用精彩的语言,结合当今社会现实,作出精彩的点评。既细致入微地展现原书的亮点,同时又加以阐述发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掌握。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曾周游列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后退居讲学,作《孟子》七篇。
目录
梁惠王章句上
梁惠王章句下
公孙丑章句上
公孙丑章句下
滕文公章句上
滕文公章句下
离娄章句上
离娄章句下
万章章句上
万章章句下
告子章句上
告子章句下
尽心章句上
尽心章句下
后记
作者介绍
孟子名轲,表字无传,战国时邹国人。孟轲是鲁国贵族之后,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为仅次于孔子的。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国学基础系列:孟子译注(全注全译 解读)》的时候,说实话,我主要冲着“全注全译”这四个字去的。我对古代经典一直心存敬畏,但苦于文言的晦涩难懂,很多时候只能望而却步。这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结果大有惊喜。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它的注释和译文处理得非常到位。它不是那种生硬的逐字直译,而是真正做到了“译读”,让我能顺畅地理解孟子思想的精髓。尤其是对于一些关键的哲学概念,比如“性善论”的论证过程,译者没有简单地丢下一个现代汉语的对应词,而是深入剖析了当时的语境和引申义,这一点对于真正想深入学习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记得读到“浩然之气”那一段时,以往总觉得很虚无缥缈,但通过这本书的细致阐释,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道德力量,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有章可循的修养路径。书的排版也很舒服,注释通常位于原文下方或侧边,不会打断阅读的连贯性,这在阅读古籍时非常重要,能让人沉浸其中。
评分我之前也翻阅过其他几本号称“白话全译”的《孟子》,但读完后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像是看了一部被删减了太多意境的电影预告片,意犹未尽。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对“解读”部分的用心。它不仅仅是解释字面意思,更着重于梳理孟子思想的体系结构和历史影响。比如,它会放在战国百家争鸣的大背景下,去分析孟子如何回应杨朱、墨家的观点,这种横向的对比和纵向的历史梳理,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我尤其喜欢它在阐述“仁政”思想时,不仅引用了原篇章的论述,还穿插了后世儒家学者如朱熹等人的评论,形成了多层次的对话。这让我意识到,经典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时代不断被诠释和激活的活水。对于一个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有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密度和深度是相当可观的,完全可以作为深入研究的入门教材,而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普及读物。
评分说实话,对于这种经典译注本,我最怕的就是“注”得过多,反而成了累赘,或者“译”得太现代,冲淡了原著的古朴之美。这本书在这方面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它的注释精准而克制,只在关键的疑难点上发力,不会像有些版本那样,连“之”、“乎”、“者”、“也”都要大费周章地解释一番,让人觉得被当成了毫无基础的学童。译文的风格是典雅又不失流畅,它保留了古文的那种铿锵有力,但又确保了现代读者能够一气呵成地读下来,不会因为生僻词汇而频频停顿查阅。我试着大声朗读了几段,发现译文的节奏感依然存在,这说明译者对原文的语势把握得相当到位。这种对语言艺术的尊重,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非煎熬的任务。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了千年之前的智慧和我们当下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体现了出版方和译者的专业精神。比如,在涉及篇章结构或章节标题的划分上,它采用了学界公认的权威版本,这对于建立正确的文本观念非常重要。另外,全书的纸张质感和字体选择也令人称道。装帧设计简洁大气,符合“国学基础系列”应有的沉稳气质,不花哨,不浮夸。作为长期阅读者,我深知一本好的工具书,其物理属性和内在内容同等重要。清晰的版面设计减少了阅读疲劳,高质量的印刷保证了字迹的锐利,尤其是在辨认那些繁体字或异体字时,这一点尤为关键。这本译注本完全达到了可以长期放在案头、随时翻阅的标准,它已经超越了普通书籍的范畴,更像是一套值得收藏和反复研读的学术伙伴。
评分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是喜欢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对比不同版本的理解,以求兼听则明。但说实话,自从拥有了这套《孟子译注》,我翻阅其他版本的频率明显降低了。这并非意味着其他版本就一定不如,而是因为这本书提供的解读路径已经足够全面和深入。它不仅梳理了孟子的主要观点,还巧妙地将儒家内部关于“性”的争论,如荀子的“性恶论”的影子,都若隐若现地带了出来,让读者在学习孟子的同时,也能对先秦诸子有一个更立体的认知。对于我这种自学国学者来说,这种系统性的构建至关重要。它不是简单地把一个文本翻译出来给你,而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思维框架,引导你去思考、去辨析,这才是真正的“全注全译 解读”应该达到的境界。它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积极地与一位两千多年前的圣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