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职名录(1894—1994)

中国国民党职名录(1894—199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维开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国民党
  • 党史
  • 职名录
  • 近代史
  • 政治人物
  • 历史
  • 传记
  • 档案
  • 民国史
  • 人物索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巧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0617
商品编码:2991799754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国民党职名录(1894—1994)

定价:58.00元

售价:42.3元,便宜15.7元,折扣72

作者:刘维开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1011006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党自总理孙中山先生于民国前十八年即西元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创建兴中会以来,迄今届满一百年,本会特辑录自兴中会至本(一九九四)年九月之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重要职名,为刘维开编著的《中国国民党职名录(1894-1994)》,以资查参,并为纪念。
本书内容分为甲、乙两编,甲编辑录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及中国国民党(民国十三年改组前)之职名;乙编自民国十三年届中央执行、监察委员会起,按届辑录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监察委员、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候补中央监察委员、中央评议委员、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暨中央党部各单位正、副主管姓名,并附注相关任免资料。
本书内容于甲、乙两编中,每一时期前,均有一概述,以明此一时期的重要人事变革及机构之增置或裁撤。
本书引用资料,以本会库藏史料及会议纪录为主,中国国民党工作纪实、大事年表及相关著作为辅。

目录

中国国民党党史会一九九四年初版编辑例言
甲编
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国民党
中华革命党
中国国民党
乙编
届中央执行、监察委员会
第二届中央执行、监察委员会
附:上海中央执行委员会(民国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十六年九月十五日)
第三届中央执行、监察委员会
第四届中央执行、监察委员会
第五届中央执行、监察委员会
第六届中央执行、监察委员会
三民主义青年团
中央改造委员会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国民党职名录(1894—1994)》内容介绍 《中国国民党职名录(1894—1994)》是一部全面梳理中国国民党自成立以来百年间(1894年至1994年)党内人事任职情况的权威工具书。本书以史料为基础,力求客观、准确、系统地呈现中国国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各级组织、各类机构中的重要职务设置及其担任者信息,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国民党史提供一份珍贵的基础资料。 一、 编纂宗旨与意义 本书的编纂,旨在填补中国国民党历史研究中长期存在的,关于党内人事任职体系缺乏系统性、可查阅性资料的空白。通过对海量历史档案、党史文献、回忆录、报刊杂志等一手、二手资料的搜集、整理、考订与编排,本书构建了一个自晚清兴中会时期至1994年为止,近百年间国民党组织架构变迁下的职官名单。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 史料价值: 本书汇集了分散在各类历史文献中的零散信息,进行了系统化的整合与呈现,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对于历史研究者而言,本书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检索平台,能够快速找到特定时期、特定机构的任职人员,大大节省了文献查阅的时间和精力。 研究价值: 通过本书,研究者可以深入剖析国民党权力结构、组织演变、人事流动规律,以及重要人物的政治生涯轨迹。这有助于理解国民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政策制定、权力分配、内部派系斗争等关键问题,为国民党史、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人物传记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文献价值: 作为一部大型工具书,本书本身也构成了中国国民党历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其严谨的考证方法、详实的资料呈现,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 二、 内容构成与编排体例 本书的编纂遵循严谨的学术规范,其内容构成与编排体例体现了资料的系统性与可读性。 1. 时间跨度与历史分期: 本书的时间跨度设定为1894年至1994年,这几乎涵盖了中国国民党(及其前身)的整个发展历程。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早期革命组织开始,历经辛亥革命、北洋政府时期、国民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直至1949年国民党迁台后的发展时期,直至1994年。在编排上,为了更好地呈现历史脉络,书中可能按照国民党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进行划分,如: 萌芽与创建时期(1894-1912): 涵盖兴中会、同盟会、中华革命党等早期组织。 巩固与发展时期(1912-1924): 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党务活动。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 国民党改组与国民革命的兴起。 统一与抗日时期(1927-1945):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及全民族抗战的党务。 国共内战与迁台时期(1945-1949): 内战的爆发与国民党政权的瓦解。 台湾时期(1949-1994): 国民党在台湾的党务与政治发展。 2. 机构层级与职能范围: 本书覆盖的国民党机构极为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中央机构: 历届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全会、常务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政治会议、总裁办公室、秘书处、宣传部、组织部、经济部、社会部、农民部、青年部、妇女部、海外部、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中央研究院等。 地方机构: 各省、市、县(区)党部,以及其他各级地方委员会、党支部等。 军队与特工系统: 军委会、军事统计调查局(保密局)等与党务有密切联系的机构。 政府与立法机构中的党务职务: 在国民政府、国民大会、立法院、监察院等国家机构中担任要职的国民党员。 党营事业与社会团体: 参与国民党管理的各类党营事业、重要社会团体中的领导职务。 3. 职名录的呈现方式: 对于每一项职务,本书通常会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呈现: 职务名称: 清晰列出该职务的准确名称。 任职起止时间: 标明该职务的任职起止年份,或具体任职日期(如已知)。 担任者姓名: 列出该职务的具体担任者姓名。 生平简介(可选): 对于重要职务的担任者,书中可能附有简要的生平介绍,包括出生年月、籍贯、主要履历、政治贡献或影响等,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人物。 备注(可选): 对任职过程中的特殊情况、职务的演变、或资料来源进行说明。 三、 资料来源与考证严谨性 本书的生命力在于其资料的权威性与考证的严谨性。《中国国民党职名录(1894—1994)》的编纂者必然投入了巨大的心血,搜集了来自以下多个层面的史料: 国民党官方档案: 包括中央党部、各级党部、相关机构的原始档案、会议记录、人事任免文件等。 政府公文与档案: 历届国民政府及其下属机构的行政命令、人事公告、立法记录等。 重要历史文献: 如中国国民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党章、决议、报告,国民党重要领导人的文集、日记、回忆录等。 报刊杂志: 当时国民党主要宣传阵地及其他报刊杂志上刊载的有关党务、人事信息。 学术研究成果: 国内外学者对国民党史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涉及党内组织与人事方面的著作。 海峡两岸的史料收集: 积极搜集台湾方面的国民党党史资料,以及大陆保存的与国民党相关的档案文献,力求信息的全面性。 编纂过程中,对于不同来源的资料,会进行交叉比对、辨析真伪,力求做到: 信息准确: 姓名、职务、时间等关键信息力求准确无误。 信息完整: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补齐任职的起止时间,填补信息空白。 逻辑清晰: 按照既定的体例进行梳理,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党内组织结构和人事变迁。 客观公正: 遵循史实,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如实反映历史。 四、 读者对象与使用指南 《中国国民党职名录(1894—1994)》面向的读者群体广泛,主要包括: 历史研究者: 专门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国民党史、政治史、人物传记等领域的研究学者、研究生。 政治学、社会学研究者: 关注中国政治体制、政党运作、社会变迁的学者。 新闻记者与媒体从业者: 在进行历史题材报道或分析时,可作为重要的参考工具。 对中国近代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希望深入了解国民党历史,认识其中关键人物及其任职情况的读者。 档案工作者与图书馆员: 在整理、编目、提供历史文献资料时,提供便捷的查阅入口。 使用指南: 按时间顺序查阅: 如果对某个历史时期国民党的人事情况感兴趣,可以直接查阅该时期的部分。 按机构类型查阅: 如果想了解某一特定机构(如中央宣传部、某个时期的省党部)的人事构成,可以按照机构类别查找。 按人物姓名反查: 如果已知某位重要人物,可以通过姓名索引(如本书设有姓名索引)找到其在国民党内担任过的各项职务及其任职时间。 与其他史料结合使用: 本书提供了基础性的人事数据,在实际研究中,应将其与其他历史文献、口述史料相结合,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与解读。 五、 结语 《中国国民党职名录(1894—1994)》以其宏大的规模、严谨的态度、详实的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关于中国国民党百年人事历史的立体画卷。它不仅是一部工具书,更是研究中国近现代政治变迁、理解中国革命与建设进程中复杂而重要的一个侧面的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本书的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凸显,成为历史研究者和对中国历史有志探索者的案头必备。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段: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略带陈旧感的米白色纸张,配上烫金的标题字体,散发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沉甸甸的质感所吸引,这绝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宣传册子能比拟的。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字迹清晰,排版典雅,即便是翻阅了多次,也丝毫没有让人感到视觉疲劳。光是看着它静静地躺在书架上,就仿佛能感受到跨越百年风云变幻的那些人物的呼吸。它不仅仅是一部名录,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历史文物,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究其中每一个名字背后的故事。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对历史感的还原,这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对于任何一个珍视纸质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和收藏的价值所在。

评分

第二段: 我一直对政治人物的脉络梳理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在这方面展现出的系统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的结构安排极为严谨,那种层层递进、清晰梳理的逻辑,让人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组织架构时,也能迅速找到方向。你不需要具备深厚的历史专业背景,也能通过它提供的清晰的时间线索和职位变动记录,构建起对一个庞大政党运作机制的宏观认知。我花了好几天时间,仅仅是梳理其中一些关键时期的人事更迭,就已经收获颇丰。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是单纯阅读叙事性历史著作难以获得的。它像是一张精密的地图,将无数散落的节点精确地标注出来,让你得以一览无余地观察权力的流动与更迭,这种纯粹的信息密度和组织效率,着实令人钦佩。

评分

第三段: 说实话,最初我以为这只是一本枯燥的名单汇编,但翻开后才发现,其背后所蕴含的史料价值远超预期。每一次查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微型的考古发掘。那些看似简单的“某年某月,某某任职”,背后隐藏着的是无数次的政治博弈、路线选择乃至个人命运的转折。我尝试着追踪了几个早期入党的人物,从他们初入组织的籍籍无名,到后来在各个历史阶段扮演的关键角色,那种命运的张力被这些冰冷的记录无声地烘托了出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坚实可靠的“骨架”,任何对特定历史事件感兴趣的研究者,都可以从这个骨架上挂接上自己的血肉和故事。它为深度研究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基础支撑,少了它,许多历史细节的验证都会变得异常困难和模糊。

评分

第四段: 这本书的编纂团队显然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尤其体现在对资料来源的严谨考证上。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历史学家,但从其引用的详实程度和交叉验证的细致程度来看,可以判断其可靠性极高。在某些模糊不清的历史节点,它提供的不同时期记录之间的对照和补充,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历史真实性的理解。相比于一些只侧重于宏大叙事的通史读物,这种聚焦于“人”和“职能”的工具书,反而更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鲜活与复杂。它迫使读者去思考: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一个职位意味着什么?一个任命背后又牵动着怎样的力量平衡?这种从微观结构反推宏观历史的阅读体验,既具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般的趣味。

评分

第五段: 从一个普通历史爱好者,或者说是一个对特定政治光谱有所好奇的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它提供了一个中立的、近乎“去情绪化”的视角来审视一个百年政党的内部运作机制。没有过度的褒贬,只有扎实的记录。这种冷静客观的呈现方式,反而更容易让人沉下心来,去理解不同历史阶段领导层的构成和权力结构的演变逻辑。对于想要理解当代政治格局的演变脉络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把钥匙。它像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在你需要的时候,精准地提供数据支持,帮你厘清那些在教科书中被一笔带过的复杂人事变迁。我把它放在手边,每当遇到相关的历史疑问时,都会习惯性地翻开它,总能从中找到令人信服的支撑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