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看见 看不见
定价:68.00元
售价:47.6元,便宜20.4元,折扣70
作者:翟红刚 秦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0866648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看见·看不见》以冷静、客观的视角,有效揭示了一系列充斥在社会中,广为人知却被严重漠视,避而不谈的社会问题。为时代做记录、为人性留见证,在“看不见”当中,争取“看见”,就是这本书的核心价值。
人们常说文人是一个社会的良心,摄影师何尝不是?《看见·看不见》所展示的,是一大批中国*的报道摄影师,用他们的正义和良知,持续不断地对社会和现实的观照。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不愿意看见的,关注的力量才得以发挥和扩散。影像和文字的呈现,是为思想提供养料,令观者动容,启发和思考。在混乱中挖掘真相,在质疑中展示真实,在困境中发现希望,也许这就是“看见看不见”背后的奥义吧。
翟红刚,新浪网图片总监。曾任《壹读》图片总监、《新京报》图片编辑,曾获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全国*图片编辑奖,在多家影像类媒体开设影像评论专栏,曾主编出版画册《回不去的家》。
秦翼,1984年生,江苏南京人,现居北京。2006年入职《扬子晚报》,先后任职美术编辑、图片编辑、视频编辑,2014年入职新浪,任新浪网高级编辑,《看见》栏目责任编辑。
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读起来让人心旷神怡,又带着一丝淡淡的惆怅。作者的观察力极其敏锐,她能够从日常生活中那些最不起眼的小事中,挖掘出深刻的意义。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等待”的描写,虽然我记不清具体情节,但那种在等待中产生的种种情绪,那种内心的起伏,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仿佛我就是那个在等待的人。这本书让我反思了许多关于“存在”的问题。我们究竟是什么?我们所“看见”的,又是真实的存在吗?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细腻的描写,引导我们去思考。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暂时放下对外界的评判,转而审视自己的内心。那种“看不见”的力量,也许就蕴藏在我们最深处,等待着被我们发掘。这种体验,是如此的珍贵,让我觉得这次阅读,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探索。
评分读完这本书,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那种淡淡的忧伤,又带着一丝丝释然。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她能够捕捉到生活中那些极其微小的瞬间,然后将它们放大,让我们不得不去正视。我记得其中有几个片段,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虽然我无法具体说出故事情节,但那种情绪的渲染力是极强的。它不是那种大起大落的戏剧性,而是像潮水一样,一点一点地渗透进来,慢慢地将你包裹。我感觉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种更加敏感、更加包容的视角。有时候,我们太专注于表面的事物,而忽略了它们背后隐藏的意义。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真正的“看见”,并不是用眼睛去捕捉,而是用心去感受。它挑战了我一直以来对“事实”的认知,让我开始怀疑自己所看到的,是否就是全部的真相。这种质疑,虽然会带来一些不安,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更广阔的视野,让我觉得自己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周遭的世界和身边的人。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迷雾缭绕的清晨,我独自漫步在一条陌生的林间小径上。周围的一切都朦朦胧胧的,看不真切,但我却能清晰地听到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感受到脚下泥土的湿润。作者似乎就是这样一个向导,她并不直接告诉我前方有什么,而是用她独特的语言,描绘出周围的环境,让我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我尤其欣赏书中那种对“边界”的模糊处理。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界限,现实与想象的界限,甚至是我与自己的界限,都变得模糊不清。这种模糊,并不是混乱,而是一种更接近事物本质的状态。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对世界的认知,都是被我们自己设定的框架所限制的。这本书就像是打破了这些框架,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我感觉到,作者是在鼓励我们去拥抱这种不确定性,去接受那些我们无法完全理解的东西。这种开放式的结局,反而让我觉得更加真实,更加有力量。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有意思,它并非一条直线式的推进,而是充满了跳跃和回环。有时候,读着读着,会突然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章节,而前一个章节的内容又会在新的语境下被重新解读。这种非线性叙事,反而让我更加投入,因为我需要不断地去连接断裂的线索,去拼凑出完整的画面。我猜想,这可能也是作者为了呼应“看见”与“看不见”的主题,故意为之。我们所感知到的现实,本身就是碎片化的,需要我们的大脑去整合和理解。书中的语言也很耐人寻味,不是那种华丽辞藻堆砌,而是朴实无华,却有着惊人的力量。有时候,一句简单的话,就能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喜欢这种“少即是多”的写作风格,它让我想起一些古老的诗歌,简洁却意味深长。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它不只是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在引导我去思考,去感受,去体验一种不一样的“阅读”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那种若隐若现的色彩和光影交织,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看见”与“看不见”的哲学命题。我拿到书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文字的排版很舒服,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沉静的力量。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细节的描绘,有时候一段简单的场景描写,就能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而且,书中很多地方的叙述方式都很有趣,不像我以前读过的很多书那样直白,而是留有余地,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联想。这种“留白”的处理,反而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也更加期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猜测,这本书可能是在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者是一种内心的觉察,那种隐藏在日常之下的,不容易被察觉的情感和动机。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看到了全部,但实际上,我们只是瞥见了冰山一角。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会带领我进入一个更加深邃的层面,去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常常忽略的东西。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看见”与“看不见”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概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