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记忆:京鲁明清古民居
定价:198.00元
售价:144.5元,便宜53.5元,折扣72
作者:桑新华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2-01
ISBN:9787802361881
字数:
页码:2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339kg
人塑造了民居,民居反过来又塑造了人。民居上的一石一木一字一图,都烙印着民族符号的人文意象,凝固着同时代人日常生活的情景,也镌刻了一方人特有的个性,成为历史的印证、文化的指引、心灵的寄托。历史和传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得以延续的血脉、进步的基石、蕴藏着照亮未来的精神之火、智慧之光。“没有记忆就没有思维”。如今加快了的历史进程,往往把带有旧时代人文温度的风情甩进时代的拐角处,使得许多要胎发要寄托的怀念情怀,一下子找不到寄托之处。于是,那些看似要退出历史舞台的老宅院、旧场所,也就需要以不同于过去的名义和功能,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连同记忆里。把故居民俗拍摄下来,就是想忠实的留住这些老风景、旧时光,使后来者面对这些客观存在,感受那种怀想和传承的温度和诗意。
桑新华,笔名叶子青,山东泰安肥城人。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代表、山东省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宣传、教育、文化、科技、外事、侨务等社会工作,现任泰安市教育局局长。有人民出版社出版《天门听风》、《与泰山对视》、《发现旅行》、《华夏之魂》等多部散文或摄影专著,曾获得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奖、首届齐鲁文学奖。《京鲁民居古韵》专辑在美国纽约等城市举办的2008’“迎新春、献爱心”中国摄影家作品联展中展出,为我国南方冰雪灾区开展义捐活动。
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像一位老友,带着我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探访那些被岁月洗刷却依旧温润的古老建筑。翻开扉页,那些精美的插画和文字便如同缓缓展开的山水画卷,将我引入一片宁静致远的境地。京鲁地区,这两个地理名词在我脑海中勾勒出古老而厚重的历史轮廓。明清两朝,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孕育了无数的精妙绝伦的建筑。想象着那些高墙黛瓦、飞檐翘角,那些雕梁画栋、庭院深深,每一个细节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书中对每一个民居的介绍,不仅仅是冰冷的建筑数据,更像是对居住者的深情回望。作者似乎是一位极具耐心和洞察力的观察者,他不仅记录下了建筑的结构、材料、工艺,更试图去捕捉那些隐藏在砖瓦之间的人文气息。我仿佛能听到院落里的欢声笑语,闻到厨房飘出的饭菜香,感受到一家人围炉夜话的温馨。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建筑,更是关于生活,关于那些朴实而充满智慧的祖辈们的生活哲学。它让我重新审视我们与历史、与家园的关系,也激起了我对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对于“家”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而是承载着家族记忆、文化传承和情感寄托的精神载体。京鲁地区明清古民居的独特魅力,在于它们不仅仅是精美的建筑艺术品,更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生动体现。书中对每一个民居的描绘都充满了细节,从建筑的朝向、布局,到室内装饰、陈设,都透露着主人家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我看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如何在建筑中得以体现,看到了“礼”和“序”如何在家庭空间中得到尊重。那些精巧的木雕、石刻,那些寓意吉祥的图案,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子孙后代的期盼。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当地风俗、节日庆典的介绍,这些生动的场景让我感觉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的生活。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让我对这些古老建筑的感情不再仅仅是欣赏,更增添了一份亲切和敬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也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在建筑美学和生活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震撼,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它没有大张旗鼓的叙事,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却在不知不觉中触动了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京鲁地区的明清古民居,这些看似平凡的建筑,在作者的笔下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他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建筑本身的描述,而是巧妙地将历史、文化、社会背景融入其中,使得每一处宅院都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和故事。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关于家族变迁、人生际遇的片段,它们像是散落在古民居角落的珍珠,虽然微小,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时代的变迁,都在这些古老的建筑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作者以一种怀旧而深沉的笔调,带领我们去感受那些曾经的热闹与喧嚣,也去体会那些岁月的沉淀与宁静。它让我明白,建筑不仅仅是凝固的艺术,更是流动的历史,是承载着人类情感和记忆的载体。这本书,是对过去一次深情的告白,也是对未来一次有力的回望。
评分总觉得,好的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引导你去发现,去思考。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没有预设读者的知识背景,而是以一种非常友好的姿态,邀请我们一同走进京鲁明清古民居的世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建筑细节的描绘,往往都蕴含着作者对当时社会生活、经济状况、甚至人们精神追求的深刻洞察。例如,提到某个民居的门楼设计,作者会联想到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谈到院落的格局,会分析其背后蕴含的家庭伦理观念。这种多层次的解读,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体验,也让我看到了建筑与生活、与文化的 Tiejia 。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修复、保护古民居的思考,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看”古迹,更是在“想”未来。它让我们意识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去守护。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传统文化教育课。
评分翻阅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场穿越时空的盛宴。京鲁地区,这两个地域名词在脑海中交织,汇聚成一幅幅生动鲜活的明清古民居画卷。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语言流畅而富有感染力,他不仅仅在描绘建筑的物理形态,更在捕捉那些流淌在砖瓦之间的人文气息。读到书中对某一户人家庭院布置的细致描写,我仿佛能听到孩子们的嬉笑声,闻到院落里盛开的花香,感受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这种代入感极强,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亲历者,与那些古老建筑中的人们一同呼吸,一同感受。书中对于建筑细节的挖掘,也让我大开眼界,那些精美的木雕、石刻,那些巧妙的通风采光设计,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它让我意识到,这些看似朴实的建筑,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这本书,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家书,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唤醒了我对家乡、对历史的深切眷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