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尚流观点:41位名人酷评中国时尚
定价:39.00元
作者:《时尚家居》杂志社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7-01
ISBN:97875059592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六年前《时尚家居》举办了届“时尚家居论坛”,各界具有意识的十位代表人物齐聚海南博鳌,富有远见的观点、饱含智慧的思想在这里碰撞交融。六年下来,从“第三种生活”到“中式的时代形象”的主题策划,让41位名家充满前瞻性的观念进入公众视野,开启了治世也是盛世的生活视角,构建出一个审思的智库,也终成就了本书的完成。
《时尚家居》不仅是一本传播家居设计理念,提供家居消费知识与资讯的杂志,更是积极推动新生活方式的杂志。我们希望通过此书,让广大读者在这个充满变化的年代体会对生活细节的把握,品味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看清生活坚守的根本。
目录
时尚有多少风景
Ⅰ 第三种生活
陈逸飞:在大视觉下构筑生活空间
张越:电视将提供什么功能?
艾未未:朴素的就是有效的
俞孔坚:从洪荒时代找回诗意的居所
三宝:除了快乐地生活还应有别的
石涛:非主流生活动机
许知远:把世界的传统变成我们的传统
潘石屹:吃饱了撑的之后做什么?
张颐武:全球化时代的日常经验
Ⅱ 身份社会 格调人群
石涛:我们要有意识地去充实生活的价值体系
陈丹青:我们是在一片荒凉上建立格调
虹影:我们正在被符号设计着
李亦非:自由地追求,然后不后悔
石康:你能代表谁谈格调?
潘石屹:我们需要这么多标识系统吗?
高光勃:一个外来者看到的中国变化让我感动
张颐武:对差异的追求是中国今日变争匕的能量所在,但我们需要创造共享空间
Ⅲ 新人间烟火
马未都:婚姻作为一种契约应有期限
张扬:不一定非要通过婚姻组成家庭
赵赵:不纠缠是比较健康的两
蔡明:新主义是回家吃饭
麻国庆:婚姻的多样性并非代表的随意性
陈鲁豫:选择只需发生在今天
张永和:人类可能会向第四个阶段发展
艾未未:文明的进程是男女都被异化
Ⅳ 品质·生活
朱大可:上海文化和精细主义消费
张宝全:创造现代语境中的丰富性
朱伟:回到居住的本质
蔡明:高品质是企业家、消费者和商品间的良性互动
李静:按自己的心愿和性情生活才是有品质的
董豫赣: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生活标准
王澍:用手思考
Ⅴ 创意·价值
叶锦添:创意是心里面的东西
张兰:创意就是创造一种无法的主义
王中军:创意是因人而异的
王昀:创意是个人的发现
张宝全:创意是独特的感觉创造
刘索拉:创意是脑子里的一瞬间意念
吴世雄:创意是基于消费者的需要和现有资源而产生的产品、设计、策划、应用
欧宁:创意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治国大略
陈辉:创意是创造某种无法替代的价值
Ⅵ 中式的时代形象
马未都:文化消亡后新的中式将如何重生
王辉耀:中国节,文化的抓手
李少红:红楼梦,一场关于中国精致文化的示范
许知远:诚实而深沉地面对我们的现实生活
施养德:干净,中国人的基本素质
姚映佳:每个人都对自己负责
蔡明:让中国文化从部落文化变成主流文化
陈冠中:中式工艺美术现代风格的一项辩解和两项反思
刘江:中国人也应该过时尚的生活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摒弃了许多同类书籍惯用的那种过于华丽或浮躁的视觉语言,反而透着一种沉稳的、知识分子式的克制。这种低调的风格,反而让内容本身的力量被凸显出来,仿佛在说:“内容才是硬道理,不需要过多的装饰来掩盖。” 拿到手上掂量,能感觉到出版社在选材和印刷上的用心,这对于一本探讨文化现象的书籍来说至关重要,它提供了一种阅读的仪式感。我尤其关注那些评论的深度,如果只是停留在对设计师作品的简单赞美或批评,那这本书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我更希望读到的是对产业链上游的洞察,对中国设计如何在全球语境下找到自己独特发声点的剖析。毕竟,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穿什么”,而是“为什么这样穿”,这种文化根源的追溯,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尚流”所在。这本书的标题暗示了深度访谈和犀利观点的集合,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个多维度的、不被主流媒体过度修饰的真实图景。
评分说实话,当代中国时尚圈的复杂性,往往被简化成了几个标签化的词汇,要么是“山寨”,要么是“野蛮生长”。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一种更具批判性和建设性的对话空间。41位名人的分量,足以构成一个小型文化研究小组,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艺术、商业、媒体,甚至是学术界——这种跨界的视角汇集在一起,必然会产生一种张力。我设想,他们对“国潮”的解读,绝不会是千篇一律的口号式赞扬,而是会直面其在商业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审美疲劳和文化挪用陷阱。这种坦诚的讨论,对于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是极其必要的。如果这本书能成功捕捉到这种微妙的、充满矛盾的美学张力,那么它就超越了一本普通的“潮流指南”,而升华为一份值得收藏的时代速写本。我非常看重这种直面问题的勇气,而不是一味地提供精神按摩。
评分这部书光是书名就带着一股子犀利和前瞻性,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那种扑面而来的“时代脉搏”感所吸引。它似乎不仅仅是在谈论衣服和T台,更像是在用时尚这个棱镜,去折射出当下中国社会在飞速发展过程中,那些微妙的文化碰撞和身份认同的探索。我尤其好奇那些“名人”的视角,他们身居高位,对“尚流”的理解会不会和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有天壤之别?是会一味追捧国际大牌的浮光掠影,还是能真正挖掘出植根于本土的、有生命力的设计哲学?那种被精选出来的“酷评”,想必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观点交锋,而不是泛泛而谈的客套话。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种思想的激荡,是观点碰撞后产生的火花,能够启发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对“美”和“潮流”的定义。毕竟,时尚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这本书,或许就是一把解读这份风貌的精巧钥匙。
评分翻阅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尽管我还没细读内文),那种逻辑的严密性已经初露端倪。它似乎不仅仅是随机收录的评论集合,而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可能按照时间线、地域性或者主题的演变来组织的。这种结构上的匠心,直接影响了读者的接受体验。如果能清晰地看到“中国时尚”是如何从一个懵懂的模仿者,逐步走向拥有自我意识的创作者的过程,那么阅读体验将是极其流畅且富有启发性的。我更关注的是那些关于“未来趋势”的预测。在技术迭代如此之快的今天,AI、虚拟现实对时尚边界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议题。我希望这些“名人”的眼光能穿透眼前的秀场,触及到未来十年,中国时尚在全球时尚生态中的定位和角色。这本书,在我看来,承载了连接过去经验与未来想象的重量,是一种知识的传承与前瞻的结合。
评分读完(或仅仅是浏览完)这本书的封面和简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对“权威”的一种解构尝试。时尚界往往被少数几个意见领袖所定义,而“41位名人”这个数字本身就暗示了一种去中心化的表达策略。这使得读者可以跳出固有的框架,从多个侧面去构建自己对“尚流”的认知图谱。我特别欣赏这种多声部的叙事方式。毕竟,真正的文化现象,从来都不是由单一声音可以概括的。我期待书中能有关于“审美疲劳”和“文化自信的边界”的讨论。当我们谈论自信时,如何避免陷入盲目自大的泥潭,如何在全球化的潮流中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这是当代中国时尚精英必须面对的课题。这本书,像一个高规格的圆桌会议记录,它提供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更优质的问题和更尖锐的思考角度,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