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脆弱心理学
定价:29.8元
作者:王莉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69903713
字数:179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脆弱心理学》瞄准都市人群,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这类人群也越无助和脆弱,本书告诉他们其实脆弱并不是软弱代名词,脆弱的感受其实是创造力和情感的核心,真诚面对自己很害怕的部分,反而能激起心中的潜在的能量。
2.内容且通俗,参考外资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案例,层层递进,从直面脆弱到守护心灵,进面拓展自我,激发人自身的心理能量,可以帮助读者以崭新的视野看待一切,克服困难,从而走向成功。
3.装帧设计独特,构思新颖;内文双色印刷,重点句子标注,让读者更方便阅读,物所超值。
内容提要
《脆弱心理学》是一本讲述有关“脆弱”的通俗心理学读物。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感到无助、脆弱,本书结合实际和理论,告诉读者其实脆弱并不是软弱代名词,脆弱的感受其实是创造力和情感的核心,直面和展现脆弱真实的一面,真诚面对自己很害怕的部分,反而能激起心中的潜在的能量,从而树立自信、勇气,发掘自身才能和创造力,开创其他一切的可能性。
本书内容主要分四个部分:从直面脆弱到守护心灵,进面拓展自我,激发人自身的心理能量,可以帮助读者以崭新的视野看待生命,克服困难,从而走向成功,使自我不再受限。
目录
作者介绍
王莉,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在心理学方面深有研究,已经出版作品有《这辈子,你应该知道的事》《实用的趣味心理学》等作品。
文摘
Chapter 24
坚定信念,向低落的情绪宣战
反脆弱思考:为什么我做事总是虎头蛇尾,只有三分钟热度?为什么我很少能坚持学习外语、锻炼身体或?
反事实思考:要是有人帮助我、监督我,或是多点耐性,我就不会半途而废了。
1985年,英国登山者辛普森(Joe Simpson)征服了秘鲁安第斯山脉修拉格兰德峰,了自我。但当他和耶茨(Simon Yates)下山时出现了意外,首先是他摔断了右腿,然后是掉进了冰缝中,形势危急,耶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努力和良心的折磨,后不得不割断绳子。
现在,辛普森的处境糟糕透顶:漆黑一团的冰窖,无法行动的右腿。伤痛、孤独、寒冷、饥渴,全都向他脆弱的身体扑来。不用说,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会放弃求生的欲望。但终辛普森凭着强大的心理能量,硬是拖着一条断腿爬出了冰窖,回到营地。此时距离发生灾难已经过了168个小时。
168小时是个奇迹,也是个吉祥的数字。七天,上帝创造了世界;七天,辛普森创造了人类新的极限。是什么激起了他强大的心理能量?仅仅是求生的欲望,似乎不足以使人如此顽强。遇到危险时,我们每个人都想活下去,但为何只有少数人能幸存下来?
老鼠的求生实验表明,如果有终能获救的信念,那么在水中挣扎的时间竟然延长了六十倍:如果没有终能获救的信念,多数老鼠能挺住十分钟就不错了,但如果多次都在生死关头被人救起,那么顽强的老鼠可以坚持六十小时。
人的信念更强大。比如,在衡阳保卫战中,国民革命军陆军0军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足足坚持了47天,而当时上级下达的作战命令是坚守衡阳城10-15天。表面上看,是这支军队顽强的信念,但更深层的原因,是他们都坚信,只要不放弃,终援军会赶来。坚定的信念,使得这支军队保持了顽强的意志。辛普森坚信他能爬出冰窖,他坚信伙伴不会抛弃他,还在营地等他。
发动心理能量机的引擎
在我们进取的过程中,别人的支持和鼓励是非常有用的。但成功的人生大多时候需要自我激励,即所谓的心理动机。没有强烈的心理动机,作家不可能投入精力去创作,哲学家也不可能思考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其实,对于求生和长远目标,如果没有强烈的心理动机,我们是不可能坚持到后一刻的。尤其是长远目标,没有谁能保持长时间的激情去奋斗。导师曾告诉我,短篇小说是智慧和激情的结晶,而写长篇小说,则是耐力的考验,需要有强烈的创作动机。
为了保持这种动机,激发反脆弱的能量,有人每天起床后的件事就是大声对自己说:“我相信我能行。”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因为有信心,就会产生能量。如果认为自己只能跑一万米,那我们几乎是不可能跑完马拉松全程的。
心理能量是思想和心灵的养分,也是我们保持前进的动力。它一旦耗尽,人不但会全身乏力,而且也会滋生大量的负面情绪。因此,我们必须掌握获取心理能量的方法,同时,必须考虑到情绪低落和没有人能帮助我们的情况,比如前文所讲的辛普森所处的环境。
如果我们向敌人妥协,那意味着接下来的情况会更糟。绑架者一旦顺利获得酬金,就会变本加厉。船一旦漏水了我们不及时处理,船就会下沉。
我们的情绪也一样。如果我们向低落的情绪屈服,那终将会被负面情绪掌控。相反,只要运用一点能量转变负面情绪,我们不仅会感觉变好,而且会慢慢把自己拖离忧郁的泥潭。正面情绪能产生正面能量,所以,必须尽可能保持乐观、快乐的心情。
将物理能量转化为心理能量
同时,也要意识到,心理能量虽然不同于物理能量,但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比如,当我们饥饿时,就容易受负面情绪左右。而当我们吃饱喝足时,就会感到快乐、满意。因此,当受困于负面情绪,感到悲观或冲动时,应及时适度补充能量,可以喝一杯含糖饮料。几百年来英国人养成的下午茶生活方式,实质上是可以补充一个下午所需能量,让他们更有信心完成工作。
当然,如果劳累过度时,则好是休息。中午休息半小时左右,不但能消除身体困乏,也能避免产生负面情绪。中午小睡已被证实是非常有效的能量生成器。
如果找到一种适合自己补充能量的方法,就要坚持下去。有了能量,就能提振信心。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用自信来唤起内在的能量。有些能量就像藏在深处的金矿,如果我们不去发掘,它们就永远都无法实现价值,只有把它们开发出来,才能派上用场。
序言
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我平淡的生活中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让我的内心泛起了久违的波澜。我很少会为一本书写下长篇的评价,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让我觉得有必要记录下我的感受。 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犀利,他/她毫不避讳地触及那些社会上普遍存在却又常常被忽略的问题。他的文字就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精准地剖析着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病灶,让我们不得不去面对那些不那么光鲜亮丽的一面。 书中提出的许多观点,都具有极强的冲击力,能够轻易地打破读者固有的思维模式。他/她并没有试图去讨好读者,而是用一种直击灵魂的方式,挑战我们的认知,迫使我们去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这个世界。 虽然有些章节的内容让我感到一丝不适,甚至会引发一些负面情绪,但这恰恰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它没有回避现实的残酷,而是以一种坦诚的态度,引导我们去理解和接纳那些我们不愿意面对的部分。 最让我感到敬佩的是,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始终保持着一种理性的思考和深度的洞察。他/她不仅仅是宣泄情绪,而是通过严谨的论证和丰富的案例,让每一个观点都显得掷地有声,令人信服。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意料之外的惊喜,当我拿到它的时候,对它的内容并没有太高的预期,只是觉得书名很有趣,便随手买了下来。然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逐渐被它深深吸引,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遣词造句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读起来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感。他/她擅长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让本来可能有些沉重的主题,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我尤其喜欢他/她对细节的捕捉能力,那些生活中的微小片段,在他的笔下都能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书中包含的许多观点,都让我耳目一新,颠覆了我之前的一些固有认知。他/她没有简单地将某个概念标签化,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复杂性,展示了事情的多面性。这种深度和广度,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思考和反思。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处理一些敏感话题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同理心和尊重。他/她没有居高临下地审判,而是以一种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引导读者去接纳自己,去认识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宽容。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让我能够以更客观、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它不提供速成的解决方案,但它教会我如何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这种启发性的阅读体验,是我在其他很多书中都很难找到的。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思想深度。我承认,在翻开它之前,我并没有对它的内容抱有太高的期望,认为它可能只是流俗的畅销书。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低估了它。 作者的论述逻辑严密,环环相扣,每一个观点都建立在前一个观点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坚实的理论体系。他/她善于从宏观的角度切入,然后层层递进,最终将复杂的概念解释得清晰明了。 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和专家观点,这使得其论点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作者也巧妙地将这些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 abstract 的概念。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深刻的见解,还教会了我如何去批判性地思考。作者鼓励读者不要轻易接受任何观点,而是要带着疑问去审视,去辨别。这种引导独立思考的方式,是许多书籍所缺乏的。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精神探索。它不仅拓展了我的知识边界,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看待问题的方式,让我能够以一种更深刻、更全面的视角去理解生活。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渴望获得深度思考体验的读者。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所构建的那个独特而又充满魅力的世界。从封面的设计到文字的排版,都透露出一种精心雕琢的艺术感,仿佛是一件艺术品,让人忍不住想要细细品味。 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个人化,他/她用一种近乎喃喃自语的口吻,与读者进行着一场深入的交流。这种亲切而又私密的沟通方式,让我感觉像是与一位老朋友在分享彼此的心事,没有任何隔阂和距离感。 书中的情节设计巧妙,虽然看似松散,但背后却有着一条清晰的逻辑线索。作者善于埋下伏笔,制造悬念,让我一直保持着好奇心,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每一次的转折,都恰到好处地抓住了我的注意力,让我欲罢不能。 除了引人入胜的情节,书中的人物塑造也极为成功。每一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挣扎的个体。我常常会在不同的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对他们产生深深的共鸣。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在带来阅读乐趣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生活意义的思考。它不是那种浅显易懂的读物,而是需要读者用心去体会、去感悟。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个故事,更是在经历一段旅程,一段关于成长、关于理解、关于人生价值的旅程。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吸引人了,那种磨砂质感的封面,搭配上淡淡的、略带忧郁的插画,还没翻开就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氛围。我当时就是在书店里被它“盯上”的,感觉它像是隐藏在角落里,等待着有缘人去发现。 拿回家后,迫不及待地翻开,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文字,仿佛有一种魔力,能够轻易地触碰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细腻,他/她似乎能洞察到那些我们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情绪暗流,然后用最恰当、最温暖的语言将它们描绘出来。 我尤其喜欢书中的那些比喻,比如把某种情绪比作午后窗边洒落的阳光,又或是把内心的挣扎比作海底的暗流。这些生动的意象,让抽象的心理感受变得具象化,也更容易被理解和共情。读着读着,我常常会停下来,回想自己的经历,发现书中的描绘与我内心的感受有着惊人的契合。 它不像那种枯燥的心理学教材,充满了冷冰冰的理论和术语,而更像是一位温柔的朋友,在你感到迷茫、失落的时候,静静地陪伴在你身边,用一种充满智慧的倾听方式,引导你慢慢地梳理思绪。我常常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脆弱”,更是在教我如何拥抱脆弱,如何从中汲取力量。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没有给出直接的“药方”,而是通过一个个故事、一个个观察,让你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比那些直接告诉你该怎么做的书更能深入人心,也更能带来长久的改变。我感觉自己好像在跟着作者的笔尖,一点点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解锁一个新的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