弇山堂别集 9787532584635

弇山堂别集 978753258463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建平,郑利华,吕浩 点校 著
图书标签:
  • 明代文学
  • 方孝孺
  • 弇山堂
  • 别集
  • 文学典籍
  • 历史文献
  • 文化
  • 古籍
  • 中国古典文学
  • 散文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4635
商品编码:29902981384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10-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弇山堂别集 作者 许建平,郑利华,吕浩 点校
定价 398.00元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 9787532584635 出版日期 2017-10-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弇山堂别集》记载明时史料典故,是一本私人撰录的实录。全书共一百卷,记载明朝典制沿革、稗史异闻、史乘考误。以万历十八年翁良瑜雨金堂初刻本为底本,以万历庚寅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广雅书局本为校本,同时参校了《明实录》《明史》《国朝献征录》《古今万姓统谱》《弇州山人续稿》《弇州史料》等相关文献典籍。 《弇山堂别集》为《王世贞全集·正编》所收内容之一。 《王世贞全集》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王世贞全集》整理与研究”的成果。王世贞为明代后期文学家、史学家,以诗文名于世,声华意气笼盖海内。曾以“文必西汉,诗必盛唐”相倡,以期振兴明后期文风。晚年诗文以恬淡为宗。史学造诣亦深,喜访朝家故典,晚年得见内府秘籍,著述甚丰,亦颇具见解。 作为明代后七子人物的王世贞,去世后从未有全集刊行,《王世贞全集》的整理出版可谓是一项填补空白的工作。全集分正编、副编、附编,收录其诗文集《弇州山人四部稿》180卷、《弇州山人续稿》207卷,史著《弇山堂别集》100卷,并汇辑王世贞其他著述500余卷,合计1000余卷,考订版本源流,精心校勘文字,并施以标点,以期为明代文学和史学的研究提供一部具有重要学术参考价值的文献。

   作者简介
许建平,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典籍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中文系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学会副会长,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理事,上海古代文学学会理事。郑利华,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至2004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任交换研究员。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及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科研与教学。主要著作有《明代中期文学演进与城市形态》、《王世贞年谱》、《王世贞研究》、《疏放的中国人》、《中国诗学》第二卷(合作)、《前后七子研究》等。吕浩,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200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供职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著有《<篆隶万象名义>研究》、《汉字学十讲》等。

   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太极图说》 作者: 周敦颐 版本: 涵芬楼藏版,附王柏注,陈淳疏义,李光地等考订 内容简介 《太极图说》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部划时代巨著,由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所著。此书虽然篇幅不长,却以其精炼的语言、宏大的格局,系统阐述了宇宙生成、万物演化以及人生修养的根本原理,对后世儒学,尤其是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旨在对《太极图说》的思想体系进行深入的解读和阐释,力求展现其哲学思想的博大精深与现实意义。 一、 宇宙本源与生成论 《太极图说》开篇即点出“太极”这一核心概念。作者认为,宇宙万物皆源于“太极”,而“太极”又是“无极”的。《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敦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无极”视为超越一切概念的终极实在,是宇宙的本源。而“太极”则是“无极”生发的第一个概念,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总根源。 “太极”之所以能生成万物,是因为其自身具有阴阳两种对立而又统一的力量。阴阳的相互作用、此消彼长,构成了宇宙万物运动的根本规律。作者借用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将宇宙的生成过程描绘得生动而有序: 无极而生太极: 宇宙最初的状态是混沌未分的“无极”,然后从“无极”中生发出具有运动和变化之能的“太极”。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 “太极”的运动产生了阳气,而“太极”的宁静则产生了阴气。阴阳是宇宙万物最基本、最原始的力量。 阴阳交感,化生出水、火、木、金、土五种基本物质(五行): 阴阳的相互激荡、融合,孕育出了构成万物基础的五种基本元素。这五种元素并非静止不变,而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五行生成,化生出男女,人乃有男女之别: 在五行的基础上,通过精密的配合和演化,最终生成了人类,并形成了男女之别。 万物由太极所化生,各具五行之性: 宇宙中形形色色的万物,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无机物,都是由“太极”所化生,并且各自承载着由五行所赋予的不同属性。 这个生成论体系,将一个宏观的、动态的宇宙图景呈现在读者面前。它强调了宇宙的统一性和整体性,认为万物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同时,也揭示了宇宙发展的规律性,即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混沌到有序的过程。 二、 天人合一与性命之学 《太极图说》的核心思想之一便是“天人合一”。作者认为,人作为万物中的一员,与自然界有着内在的联系。人的“性”是先天所禀赋,源于“太极”的生发;而人的“命”则是在后天的生活与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周敦颐在阐述了宇宙的生成之后,自然地过渡到了对人的本性与命运的探讨。他指出,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禀受了“太极”之精粹,具备了“太极”所包含的阴阳五行之性。 人的禀赋: 人类最先禀受的是“太极”中的“气”,这是构成生命的本源。接着,人又禀受了阴阳之性,这形成了人的基本情感和欲望。最后,人禀受了五行之性,这构成了人的道德品质和才能。 人的性与情: 周敦颐区分了“性”与“情”。“性”是先天不移的本体,是人的本然之善;而“情”是后天感应而发,是人的欲念和情感。善性是美好的,而情欲若不加以约束,则可能导致恶的产生。 圣人之道: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如何才能使人的情不至于过度而损及善性呢?周敦颐提出了“圣人之道”。他认为,“圣人之道”在于“诚”。“诚”既是宇宙万物的本体,也是人修养的功夫。“诚”是一种真实不虚、合乎自然的境界,是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 “圣人之道”的具体实践,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拟(效法)天地之心: 效法天地运行的公正、仁爱,顺应自然之道。 2. 无欲: 减少不必要的私欲,不为外物所动摇,保持内心的清静。 3. 动而无动,静而无静: 这句话颇具辩证色彩。意指在行动时,心境要保持平静,不因行动而生起波澜;而在静止时,心境也要保持活跃,不因静止而陷入沉寂。这是一种动静相宜、内外兼修的境界。 4. 刚日读律,柔日读易,与时偕行: 这是对具体修养方法的指导。“刚日”和“柔日”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性的说法,意在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不断学习、反思,与时俱进,顺应变化。 5. 喜怒哀乐,情之所生,而能节之: 即使是喜怒哀乐这些自然的情感,也要懂得加以节制,不使其过度而失衡。 三、 哲学意义与历史地位 《太极图说》虽然文字简短,但其哲学内涵却极为丰富。它构建了一个以“太极”为核心的宇宙图式,将本体论、宇宙论、人生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后世理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对理学的影响: 周敦颐的“太极”思想,为北宋理学家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宇宙观和本体论基础。张载的“太虚”与“气”,程颐的“理”,以及朱熹的“理”、“气”、“太极”等概念,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太极图说》的启发。可以说,没有《太极图说》,就没有后来轰轰烈烈的理学运动。 “诚”的观念: 周敦颐提出的“诚”的概念,不仅是本体论的范畴,更是伦理学和实践论的核心。后世许多理学家都将“诚”视为修养的最高境界。 辩证法的萌芽: 《太极图说》中“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等表述,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和矛盾统一。 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结合: 《太极图说》既探讨了宇宙的本源和本体,又关注到了人生的修养和实践,将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与形而下的现实人生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性特征。 结语 《太极图说》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国哲学史的长河中。它以其深刻的洞见、精辟的论述,揭示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和人生的根本价值。阅读《太极图说》,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智慧的探寻,更是对自身生命意义和精神境界的深刻反思。本书通过对《太极图说》的详细解读,期望能帮助读者领略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从中汲取智慧,启迪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诗集,里面的文字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人仿佛能闻到古人墨香的气息。这位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对自然景物的描摹简直是栩栩如生,哪怕只是写一片落叶,也能从中品出人生的况味。我尤其欣赏他那种不刻意雕琢,却处处流露出真情实感的风格。比如他写到月夜独酌,那种清冷的孤独感,隔着纸页都能渗透出来,让人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一丝难得的宁静。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考究,选用的纸张和字体都透着一股古典韵味,捧在手里就觉得分量十足,不只是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读完后,我常常会合上书本,闭目沉思许久,那些诗句的意境在我脑海中久久不散,仿佛与作者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这本书不适合快餐式阅读,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哲思。总而言之,这是一次非常愉悦且富有启迪的阅读体验,强力推荐给所有热爱古典文学的朋友们。

评分

我最近翻阅了一部颇具学术价值的著作,它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进行了深入剖析。作者的考证功夫令人叹服,大量的原始资料被引用和对比,论证过程严谨而富有逻辑性,让人不得不信服他的观点。这本书的难得之处在于,它不仅停留在对史实的罗列,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视角来解读那些被传统史学界忽视的侧面。比如,书中关于基层民众日常生活的描写,生动地还原了那个时代的“烟火气”,使得冰冷的史料瞬间变得有血有肉。虽然内容偏向专业性,但行文的组织结构非常清晰,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平顺,即便是对该领域了解不深的人,也能循着作者的思路逐步深入。唯一的“挑战”或许是需要一定的耐心,因为其中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年代时间线,需要时不时地做笔记和查阅背景资料。但付出这些努力绝对是值得的,它极大地拓宽了我对那个时代的认知边界,是一部真正能启发思考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故事线索虽然错综复杂,但作者总能巧妙地将它们串联起来,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和好奇心。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那简直是一绝。他没有采用直白的心理描写,而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细微的表情变化,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有几个配角的命运着实让人唏嘘不已,他们的挣扎、选择与最终的归宿,都在无形中探讨着人性的复杂面。尽管内容厚重,但语言却出奇地流畅自然,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晦涩感。读起来就像是听一位老者在壁炉边娓娓道来一件陈年旧事,娓娓道来,却字字珠玑。我已经好久没有遇到这样能让我沉浸其中,甚至忘记了时间流逝的小说了,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完整且富有张力的世界观,让人读完之后,依然意犹未尽,忍不住想去探究更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细节。这本书无疑是近期阅读清单上的一个亮点,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

说实话,最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它会过于晦涩难懂,毕竟题材是比较偏向于现代哲思的探讨。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用一种近乎于散文诗般的语言,将那些宏大的哲学命题变得触手可及。他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作为引子,引出对存在、时间、意义这些核心问题的追问。这种“小中见大”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拉近了哲学与普通读者的距离。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选择的悖论”那一章,作者的论述层层递进,充满了辩证的美感,让我对自身做过的许多决定有了全新的反思。这本书更像是与一位智者进行的一场深度对话,他不会直接给你答案,而是引导你思考,让你在字里行间自己找到通往理解的桥梁。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那种会在你人生的关键时刻,让你想要再次翻开,寻求慰藉和启发的“案头常备”之作。

评分

这部文学作品的想象力简直是天马行空,构建了一个光怪陆离、细节丰富至极的奇幻世界。世界观的设定宏大而又自洽,各种独特的生物、复杂的种族历史、精密的魔法体系,都经过了作者精心打磨,让人完全沉浸其中,丝毫没有出戏的感觉。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塑造冲突时的高明之处,它不仅仅是正邪之间的较量,更多的是不同价值观、不同生存哲学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主角的成长弧线也写得非常扎实,他不是那种一帆风顺的英雄,他的每一次胜利都伴随着沉重的代价和深刻的反思,这种真实感使得整个故事的张力十足。更难得的是,在如此宏大的叙事背景下,作者依然没有忽略人物之间的情感联结,那些细腻的友谊、复杂的爱情,都成为了支撑起整个史诗叙事的温暖底色。阅读体验酣畅淋漓,仿佛跟随主角经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冒险,强烈推荐给所有渴望逃离现实、拥抱无限可能的读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