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东坡志林/钦定四库全书
定价:66.00元
作者:(宋)苏轼
出版社:中国书店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8892
字数:
页码:29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东坡志林》,宋代苏轼著。此书所载为作者自
元丰至元符年间二十年中之杂说史论,内容广泛,无
所不谈。其文则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
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
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
目录
正文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部《东坡志林/钦定四库全书》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尤其是它对宋代文学和哲学的深度挖掘,简直是打开了我对那个时代认知的一扇全新的窗户。我得说,书中对苏轼诗词的解读,那叫一个精妙绝伦,不是那种空泛的赞美,而是真正深入到字里行间,剖析了东坡在不同人生阶段心境的转变。记得有一次读到关于他贬谪时期的一些笔记,那种在逆境中依然保持旷达与幽默的文风,被作者娓娓道来,让我仿佛都能感受到苏子在竹林中独酌时的那份洒脱与落寞。更令人惊喜的是,编纂者在引述前人评论时,展现出极高的学术素养,他们既能准确把握苏轼思想的核心脉络,又能用极为流畅、富有感染力的笔触进行阐述,使得即便是对古典文学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轻松领略到其中的妙处。这本书的排版和注释也做得非常考究,每一个引文都有清晰的出处标注,这对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总之,这是一部集学术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佳作,读完之后,对“东坡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本收录于《钦定四库全书》的版本会是那种晦涩难懂、充满了繁复考据的古籍,但实际阅读体验却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有一种奇妙的魔力,能将那些看似零散的文人随笔、笔记片段,组织成一条清晰、富有逻辑的美学线索。作者在梳理东坡思想体系时,并没有采取简单的年代顺序,而是围绕“文人如何安顿自我”这个核心命题展开,这使得全书的结构如同精密的建筑群,层层递进,引人入胜。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士人与山水”关系的论述,那段笔墨洋洋洒洒,将东坡从庐山瀑布的壮阔到黄州东坡的田园牧歌,描绘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幅幅流动的宋代风光画卷。语言风格上,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刻板,反而带着一种古雅的韵味,读起来颇有品茗之感,需要慢慢咀嚼,才能体会出其中深藏的况味。对于那些渴望了解宋代理学思潮如何在文人精神层面落地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参照物。
评分拿到这本书时,首先吸引我的是它装帧上透露出的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但真正翻开后,我发现其价值远超乎外表。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它对“志林”这一文体本身的探讨。书中对东坡诸多片段式的记录,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蕴含着极高的文学技巧和对世事人情的洞察力。编辑者巧妙地通过对比苏轼与同时代其他文人的记录方式,突显了东坡思想的独特性和超前性。尤其是关于他对民间疾苦的关注,书中引述的几则小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情感张力十足,展现了一位大文豪悲悯情怀的侧面,这部分内容读来让人动容,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传统文化中对“文人担当”的定义。全书的论证过程严谨而不失灵动,它不是简单地堆砌材料,而是通过精妙的组织,构建起一个多维度的苏轼形象,既有庙堂之高,也有江湖之远。每一次重读,都能从新的角度去理解东坡的处世哲学,实在是一本越读越有味道的宝典。
评分我作为一个对古代审美趣味颇有研究的业余爱好者,被这本书中对“意境”营造的细致分析深深吸引。不同于一般传记文学的叙事,这部《东坡志林》更侧重于提炼苏轼作品中的审美范式。它不是在讲“苏轼做了什么”,而是在阐释“苏轼如何看待世界和表达世界”。特别是它对东坡晚年书法和绘画的论述,结合了他当时的心境,那种笔墨间流露出的“不着痕迹,妙合自然”的境界,被作者用非常现代的艺术批评语言进行了精彩的解读。这使得传统的古典艺术评论变得生动易懂,甚至让我有种冲动想立刻拿起笔墨,模仿他的几笔拙朴之态。书中对于细节的捕捉,如对某一处用词的微小变动所代表的时代精神的转移,都处理得极其到位,体现了编纂者对文本的极度尊重和深刻理解。阅读过程如同跟随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在历史的迷宫中穿行,每一步都有清晰的指引,让人心悦诚服。
评分坦白说,初看书名,我以为这会是一部过于学术化、只适合专家翻阅的著作,但接触之后才发现,它的学术底蕴是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其中穿插的一些宋人佚闻轶事,虽然与东坡的主体思想关联不甚紧密,却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那个时代士大夫群体的生活图景的想象,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之感,反而充满了烟火气。作者在评价苏轼的“痴”与“达”时,用了非常高明的对比手法,将这种矛盾统一的特质,置于更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使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东坡的伟大之处——他的伟大不在于完美无瑕,而在于其复杂性和真实性。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它不强迫你接受任何单一的观点,而是为你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和精到的分析,让你自己去构建对苏轼的理解。这种开放式的引导,正是优秀历史读物所应具备的特质。读完后,感觉与这位千年前的伟人进行了一次深入而真诚的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