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辽史(全5册) | 作者 | 脱脱 |
| 定价 | 210.00元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ISBN | 9787101127768 | 出版日期 | 2017-09-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辽史》,元脱脱等奉敕撰修,是研究辽朝历史基本、重要的史料。 全书116卷,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国语解》1卷,记载从耶律阿保机即可汗位至辽朝灭亡二百余年的历史,兼及辽末耶律大石所建西辽的史事。 《辽史》在“二十四史”中成书极速,问题也较多,整理难度较大。点校本《辽史》起初由冯家昇负责整理,后由陈述完成,于1974年出版。原点校本以百衲本为工作本,以乾隆殿本为通校本,参校南、北监本和道光殿本,又用《永乐大典》所引《辽史》全校一过,同时运用本校、他校方法,订正了不少错谬,成为一个比较完善的整理本。 本次修订,选择以百衲本为底本,以原内阁大库所藏明初内廷朱丝栏抄本、《永乐大典》引《辽史》为通校本,参校以明南、北监本及乾隆殿本,以版本校为基础,充分利用本校,重点利用五代、辽、宋、金、元、高丽文献等进行他校,非常注意运用出土文献参校,同时全面搜集和吸收已出重要考订和研究成果,严格遵循古籍整理规范,审慎去取,全书改动标点数百处,增补校勘记1000余条,删减原校勘记400条左右,保留的原校勘记700余条也多有充实和改写。可以说,修订本体现了当今《辽史》整理研究的新水平,达到《辽史》点校整理的新高度。 |
| 作者简介 | |
| 修订组成员 主持人 刘浦江(1961—2015),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专业领域为宋辽金史、中国北方民族史,兼及四库文献学及思想文化史研究。先后发表各类学术文章百余篇,并出版《辽金史论》、《二十世纪辽金史论著目录》、《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契丹小字词汇索引》四部论著。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特殊津贴获得者。 成员 康鹏,邱靖嘉,陈晓伟,任文彪,苗润博,林鹄,高宇,曹流,乐日乐,聂文华,肖乃铖,赵宇 |
| 目录 | |
| 书影彩页 《辽史》整理人员名录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缘起 点校本《辽史》修订前言 点校本《辽史》修订凡例 册分目录 第二册分目录 第三册分目录 第四册分目录 第五册分目录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组织机构 |
| 编辑推荐 | |
| 1. 与通行四十多年的点校本《辽史》相比,本次修订,严格遵循底本校勘原则,采用了明初内廷朱丝栏抄本和《永乐大典》所引《辽史》进行通校,他校文献更加丰富,不仅利用《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等古籍及高丽史料,还参校石刻出土资料约120种,前人的校勘成果和散见于各种书刊的今人相关研究成果亦俱在吸收参考之列。 2. 改动标点数百处,增补校勘记1000余条,删减原校勘记400条左右,保留的原校勘记700余条也多有充实和改写。校勘记合计1716条。 3. 新增底本、通校本和参校本彩色书影6幅,新撰修订前言、凡例并附主要参考文献和修订后记。 |
| 文摘 | |
| 序言 | |
阅读这套书的体验,更像是一场沉浸式的“时间旅行”。我发现作者在叙事上的笔触极为高明,他没有一味地采用那种枯燥的“编年体”叙述,而是在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会穿插一些生动的侧面描写,将冰冷的史实包裹在鲜活的人物命运之中。比如描绘某位可汗在特定战役前的内心挣扎时,那种对权力与道义的权衡,读来让人感同身受。这种叙事技巧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使得即便是对专业术语不太熟悉的普通读者,也能被故事的主线深深吸引。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历史脉络与微观的人性展现完美结合,让冰冷的“史”有了一股温暖的“人”的气息。
评分对于需要快速查找特定信息的研究人员来说,这套书的索引系统和注释部分简直是救星般的存在。我测试了几次关键词查找,无论是人名、地名还是特定的官职名称,都能迅速定位到准确的页码,这体现了编纂团队对细节管理的极致追求。更值得称道的是其注释,它们并非简单的引文出处罗列,而是包含了对疑难术语的解释、不同学说观点的辨析,甚至是对原文翻译的补充说明。这种详尽且精准的注释,极大地减少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因信息断裂而产生的困惑,让每一步深入探索都有坚实的文献支撑,无疑将成为未来数十年研究辽史的必备案头参考书。
评分作为一名对北方民族史颇有研究的爱好者,我不得不说,这套书的史料搜集之广博,令人叹为观止。它并非简单地对前人成果进行堆砌,而是展现了一种融会贯通的史学视野。我特意比对了其中关于契丹建国初期与周边部落关系的论述,发现它巧妙地整合了汉文、辽代出土的碑刻文字,甚至还参考了部分域外传说的记载,构建出一个立体而多维的叙事框架。尤其是在涉及制度变迁的关键节点,作者的考证力度极强,能够准确指出不同史料之间的差异和取舍依据,这种坦诚且严谨的治学态度,是真正史学作品的灵魂所在。阅读下来,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历史事件,更是在参与一场严谨的学术对话,对很多过去固有的认知都有了更新、更细致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细腻光滑,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每一页的排版都极为考究,字体大小适中,疏密有致,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卷首的导读和目录页的插图,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为我们这些初涉辽代历史的读者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切入点。装订线处理得非常牢固,这对于需要频繁翻阅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我预感这套书能伴随我度过很长一段研究时光。光是触摸这些书页,翻看这些严谨的结构,就已经能体会到编纂者和出版方在制作过程中的一丝不苟,这不仅仅是一套史书,更像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值得细细品味和珍藏。
评分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其中关于宗教信仰和文化融合的部分,这是我对辽代研究的兴趣点之一。令人惊喜的是,这本书在处理这个敏感而复杂的话题时,展现出极高的学术自觉性。它清晰地梳理了佛教在契丹社会的传播路径,以及与本土萨满教、后来的道教思想的相互渗透过程,而非简单地将任何一方视为入侵者或被同化者。文献的引用非常扎实,特别是对一些罕见文献中涉及祭祀仪轨的片段的解读,颇具洞察力,使得我们能够窥见那个时代多元文化共存的真实图景。这套书在处理文化议题上的包容性和深度,远超我预期的工具书范畴,更像是一部深入剖析文明交融的社会人类学著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