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孝道故事

中华孝道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宝库 著
图书标签:
  • 孝道
  • 传统文化
  • 中华文化
  • 家庭教育
  • 道德教育
  • 故事
  • 儿童文学
  • 国学
  • 经典故事
  • 传统美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ISBN:9787501235513
商品编码:2990378584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孝道故事

定价:20.00元

作者:李宝库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5012355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孝亲敬老是人的高尚品德的一面镜子。关爱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开展“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
读敬老书、做敬老事、写敬老文、评选敬老好文章。

内容提要


《中华孝道故事》一书是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开展“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的推荐读物。
所选故事立足于真实,既有古人也有今人,既有名人更有普通人;篇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富于哲理;篇后点评,画龙点睛;大师名家题词、配画,堪称具有全新时代精神、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新二十四孝”。

目录


序言(李岚清)
谈谈孝道(任继愈)
一颗闪耀人伦之光的璀璨明珠(李宝库)
(上)近现代名人篇
1.毛给徐老祝寿
2.敬老二三事
3.深情忆母
4.邓赡养继母
5.李先念肉汤敬母
6.陈毅探母
7.许世友四跪慈母
8.谭嗣同临危救父
9.鲁迅敬母
10.朱自清深情忆父
11.冯玉祥买肉敬父
12.马本斋以忠尽孝
13.杨振宁不忘恩师
14.季羡林先生的思母情
15.“石渠奖学金”的由来
16.梅兰芳敬三小事
17.母爱,在冼星海的音乐中升华
(中)当代大众篇
18.母亲
19.母亲是钟
20.一袋父母“心”
21.兄妹争相救父
22.三学子“典身”救娘
23.感天动地少年心
24.一餐之恩,养老送终
25.给保姆当保姆
26.捡回个老妈养起来
27.邮递员的冬天
28.两地母子情
29.为了母亲的微笑
30.唤回后娘的生命
31.我和哑巴父亲
32.孝心暖公爹
33.俺爹俺娘
34.给父亲搓澡
35.给娘洗脚
36.我为母亲擀寿面
37.背着母亲上大学
38.雪域高原上的痛
39.
40.七十多岁的父亲和九十多岁的爷爷
41.牵着母亲过马路
42.爱的针法
43.我的疯子娘
(下)古代圣贤篇
44.虞舜孝顺父母
45.原谷背篓
46.闵子骞劝父谅后母
47.子路背米孝双亲
48.韩信报恩浣衣妇
49.张良敬老得兵书
50.司马迁不负父命
51.蔡文姬为父续书
52.李密尽孝辞诏书
53.王羲之和水饺师傅
54.顾恺之为母画像
55.花木兰代父从军
56.孙思邈为双亲治病
57.白居易尊老敬老
58.黄庭坚亲涤溺器
59.岳飞敬师孝母
60.朱元璋向老秀才赔礼
61.戚继光牢记父训
62.朱柏庐撰写《劝孝歌》
63.郑板桥责行孝道
64.陈老汉贴对联
后记
附录一:孝亲敬老歌
附录二:二十四孝图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华孝道故事》:穿越古今的温情与传承 一、 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基因 “孝”字,在中国文字的源流中,如同一棵扎根深厚的参天古木,枝繁叶茂,荫庇万代。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字眼,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烙印,一种流淌在血脉中的情感纽带,一种贯穿中国历史始终的道德准则。自古以来,从《诗经》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感叹,到《论语》中“父母在,不远游”的叮咛,再到“百善孝为先”的普遍共识,孝道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成为构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基石。 《中华孝道故事》正是这样一本,试图从最动人的故事中,挖掘并展现“孝”字的千姿百态,探寻它在中国社会中的演变轨迹,以及在现代语境下依然闪耀的光辉。本书并非对“孝”进行僵化的理论解读,而是以引人入胜的叙事,带领读者走进那些感人至深的瞬间,体会那份穿越时空的温情与力量。 二、 故事的维度:古圣先贤的典范与寻常百姓的真情 本书的内容,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壮丽画卷,其核心在于精选了大量经典且富有代表性的孝道故事。这些故事,跨越了漫长的历史长河,既有来自先秦诸子百家、唐诗宋词中的记载,也有明清小说、民间传说中的精彩片段。它们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情境,诠释了“孝”的多重含义。 古圣先贤的践行与垂范: 书中必然会收录一系列家喻户晓的古代圣贤关于孝道的实践。例如,舜的孝行,在极端困境中,面对父母的误解与虐待,他仍能不离不弃,甚至以自身的仁爱化解矛盾,其“二十四孝”中的“孝感动天”、“焚身购父”、“断饼奉亲”等片段,将生动地展现一个至孝之人如何在逆境中坚守道德底线,以非凡的毅力实现对父母的感恩与关怀。曾参“割股奉母”的故事,更是将“孝”推向了极致,体现了古人对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深刻体悟,以及在极端情况下,一种近乎牺牲的奉献精神。董永“卖身葬父”,则将孝道与责任、担当紧密结合,在贫困潦倒之际,以自身为父母的未来承担起责任,其凄美动人的情节,无不触动人心。此外,诸如黄香“扇枕温被”,以孩子微弱的力量,为父母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体现了细微之处的体贴与关怀;陆绩“怀橘遗亲”,幼童不忘父母的馈赠,将孝心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蕴含着淳朴真挚的情感。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关于如何理解和践行孝道的经典范本,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千年,依然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寻常百姓的温情与担当: 除了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本书同样不会忽略那些隐藏在历史角落中的普通人的孝道故事。这些故事,或许没有宏大的背景,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它们以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孝”在寻常百姓家中的脉络。比如,一位农家子弟,在父母年迈体弱之时,日复一日地辛勤耕耘,只为能让父母吃上一顿饱饭;一位年轻的妻子,悉心照料公婆,将他们视为自己的父母一般,甘愿付出青春与汗水;一位远在他乡的游子,即便身处贫困,也时刻牵挂着家中的父母,用微薄的积蓄寄去问候与关怀。这些故事,或许没有载入史册,但它们构成了中华民族血脉中最为温暖的底色。它们告诉我们,“孝”并非遥不可及的道德高位,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是柴米油盐中的默默付出,是平淡日子里的相濡以沫。本书将力求捕捉这些平凡中的伟大,让读者在其中找到共鸣,感受到“孝”最真实、最动人的力量。 三、 故事的深度:超越血缘的情感联结与社会责任 《中华孝道故事》在讲述具体故事的同时,更注重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文化意涵。本书将不仅仅止于故事的罗列,而是致力于剖析“孝”在不同层面的展现。 感恩与回报: 孝道最核心的精神之一便是感恩。父母生育、养育之恩,如山似海。本书将通过那些为报答父母辛劳而付出一切的故事,展现这份感恩之情的重量。无论是古代的“三年守孝”,还是现代的“常回家看看”,都体现了子女对于父母付出的认知与回报的愿望。故事中,我们将看到,这份感恩,有时是物质上的供养,有时是精神上的慰藉,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珍视与体谅。 责任与担当: 孝道也意味着责任。在古代,子女有赡养父母、光宗耀祖的责任。在现代,这种责任则延伸为关怀父母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安享晚年。本书将选取那些在承担家庭责任时,展现出坚韧与担当的故事。例如,在面对家庭变故时,子女如何挑起重担,照顾年迈的父母;在父母生病之时,子女如何不离不弃,悉心照料。这些故事,将展现“孝”所蕴含的强大力量,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责任面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尊重与理解: 孝道并非一味地顺从,更重要的是尊重与理解。随着时代的变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本书将呈现一些关于如何与父母建立良好沟通,理解父母的付出与不易的故事。例如,子女如何在坚持自身原则的同时,尊重父母的意愿;如何在父母年迈,思维方式可能发生变化时,给予耐心与包容。这些故事,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孝”的智慧,它是一种情感的联结,更是一种心智的成熟。 精神传承与价值延续: 孝道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其价值在于精神的传承。本书将探讨,为何“孝”在中国社会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它如何影响着个体的品德塑造,如何维系着家庭的稳定,如何促进社会的和谐。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读者将感受到,孝道并非陈旧的教条,而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价值观,它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要忘记那些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长的人;它呼唤我们,用行动去诠释这份深厚的情感,让这份温暖与力量,得以代代相传。 四、 语言的温度:古朴与现代的交融 《中华孝道故事》在语言风格上,将力求做到既保留古朴典雅的韵味,又不失现代读者的接受度。故事的叙述将尽量贴近原文的神韵,用朴实而富有感染力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刻画出情感的跌宕起伏。同时,在适当的地方,会加入一些解读性的文字,帮助读者理解故事的背景、人物的情感以及其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这种语言的融合,旨在让读者在品味历史的厚重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故事的鲜活与温度,从而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五、 读者群:跨越年龄与时代的温情读本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广泛,既适合青少年阅读,以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孝道观,理解父母的辛劳;也适合成年人阅读,在忙碌的生活中,重温那些温情的故事,反思自己的行为,增进与家人的情感;更适合老年人阅读,在回忆中寻找共鸣,感受到被理解与被珍视。无论年龄大小,无论身处何方,《中华孝道故事》都将是一本能够触动心灵、温暖人生的读本。 结语: 《中华孝道故事》,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穿越古今的情感之旅,是一次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深情回溯。它将通过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孝道,不是沉重的枷锁,而是生命中最温暖的连接;它不是遥远的教条,而是融入日常的点点滴滴。愿这本书,能如一缕清风,拂过心田,唤醒心中那份最本真的情感,让“孝”的薪火,在我们这个时代,依然熊熊燃烧,温暖你我,传承不息。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对这类传统题材的书籍通常抱有一种审慎的态度,因为很多时候它们要么过于说教,要么内容陈旧。然而,这本读物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在保持内容严肃性的同时,叙事手法极其灵活多变,时而如高山流水般一气呵成,时而又像精雕细琢的工艺品般在关键处停顿,引人深思。特别是对于那些处理家庭内部矛盾的记载,那种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让现代人也能立刻理解和共情。书中的语言风格介于典雅与流畅之间,既有古风的韵味,又不乏现代读者的接受度,节奏感把握得恰到好处。我甚至会把书中的某些段落标记出来,以便日后在与人交流时,能更精准地表达我的理解。这是一本真正做到了“立足传统,面向当下”的佳作,其厚重感绝非徒有其表。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只是抱着随便翻翻的心态接触这本书的,毕竟“道”这个话题听起来总是有些遥远和抽象。但没想到,一旦沉浸进去,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节奏就牢牢抓住了我的注意力。作者的文笔极其老练,那种古典韵味中又带着现代的清晰逻辑,使得即便是年代久远的典故,读起来也毫无滞涩感。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述故事时所采用的对比手法,将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人们处理类似道德困境时的差异展现出来,这使得“道”的内涵不再是僵硬的教条,而是鲜活、可操作的人生哲学。书中对一些关键人物的心理刻画入木三分,让人在阅读时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我行为准则的契机,它没有直接告诉我该做什么,而是通过讲述,引导我去思考“为什么”。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我发现作者在选取素材时,眼光极其独到,避开了那些耳熟能详、已被过度解读的“大路货”,转而挖掘了一些相对冷门但同样光辉的典范。这种“求真”的态度,使得全书充满了新鲜感和说服力。我特别欣赏那种潜藏在文字背后的“克制感”,作者只是铺陈事实和语境,却能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巨大力量,没有丝毫的说教腔调。每次读完一个故事,我都会忍不住去查阅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这本书无疑起到了一个极佳的引子作用,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探索欲。它提供了一种扎实的、有根有据的文化自信,而非空泛的口号式赞美。

评分

这本厚重的典籍,拿到手里便有一种庄严肃穆之感。装帧设计透露着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封面材质细腻而有质感,字体排版清晰,即便是初次翻阅,也不会感到晦涩难懂。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古代先贤事迹的叙述方式,作者没有采用那种干巴巴的罗列,而是将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内心挣扎、伦理抉择描绘得淋漓尽致。读到某个段落时,仿佛能看到那个时代人们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智慧。书中对于细节的把控极其到位,比如对古代服饰、礼仪的描绘,都力求还原历史场景,让人身临其境。翻阅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沉思那些故事背后蕴含的深刻哲理。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历史的读物,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可能遗失的精神追求。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以一种极为考究和充满敬意的笔触,为我们保留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反复品味。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被它散发出的那种深厚的文化气息所吸引。拿到手后,我立刻注意到它的编排结构非常巧妙。它不是简单的年代顺序排列,而是根据主题进行了精妙的划分,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深入探索。例如,关于“家风传承”的章节,引用了大量家族内部的往事细节,那种跨越时空的亲情羁绊读来令人动容。更难得的是,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实践案例都有所涉猎,这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传统美德在社会各个层面运行机制的理解。印刷质量毋庸置疑,纸张的选用和装帧的牢固程度都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的尊重。每次阅读,都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让心境慢慢沉淀下来,那些浮躁的念头仿佛都被书中的沉稳力量化解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