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孝道故事
定价:20.00元
作者:李宝库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5012355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孝亲敬老是人的高尚品德的一面镜子。关爱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开展“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
读敬老书、做敬老事、写敬老文、评选敬老好文章。
内容提要
《中华孝道故事》一书是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开展“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的推荐读物。
所选故事立足于真实,既有古人也有今人,既有名人更有普通人;篇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富于哲理;篇后点评,画龙点睛;大师名家题词、配画,堪称具有全新时代精神、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新二十四孝”。
目录
序言(李岚清)
谈谈孝道(任继愈)
一颗闪耀人伦之光的璀璨明珠(李宝库)
(上)近现代名人篇
1.毛给徐老祝寿
2.敬老二三事
3.深情忆母
4.邓赡养继母
5.李先念肉汤敬母
6.陈毅探母
7.许世友四跪慈母
8.谭嗣同临危救父
9.鲁迅敬母
10.朱自清深情忆父
11.冯玉祥买肉敬父
12.马本斋以忠尽孝
13.杨振宁不忘恩师
14.季羡林先生的思母情
15.“石渠奖学金”的由来
16.梅兰芳敬三小事
17.母爱,在冼星海的音乐中升华
(中)当代大众篇
18.母亲
19.母亲是钟
20.一袋父母“心”
21.兄妹争相救父
22.三学子“典身”救娘
23.感天动地少年心
24.一餐之恩,养老送终
25.给保姆当保姆
26.捡回个老妈养起来
27.邮递员的冬天
28.两地母子情
29.为了母亲的微笑
30.唤回后娘的生命
31.我和哑巴父亲
32.孝心暖公爹
33.俺爹俺娘
34.给父亲搓澡
35.给娘洗脚
36.我为母亲擀寿面
37.背着母亲上大学
38.雪域高原上的痛
39.
40.七十多岁的父亲和九十多岁的爷爷
41.牵着母亲过马路
42.爱的针法
43.我的疯子娘
(下)古代圣贤篇
44.虞舜孝顺父母
45.原谷背篓
46.闵子骞劝父谅后母
47.子路背米孝双亲
48.韩信报恩浣衣妇
49.张良敬老得兵书
50.司马迁不负父命
51.蔡文姬为父续书
52.李密尽孝辞诏书
53.王羲之和水饺师傅
54.顾恺之为母画像
55.花木兰代父从军
56.孙思邈为双亲治病
57.白居易尊老敬老
58.黄庭坚亲涤溺器
59.岳飞敬师孝母
60.朱元璋向老秀才赔礼
61.戚继光牢记父训
62.朱柏庐撰写《劝孝歌》
63.郑板桥责行孝道
64.陈老汉贴对联
后记
附录一:孝亲敬老歌
附录二:二十四孝图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对这类传统题材的书籍通常抱有一种审慎的态度,因为很多时候它们要么过于说教,要么内容陈旧。然而,这本读物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在保持内容严肃性的同时,叙事手法极其灵活多变,时而如高山流水般一气呵成,时而又像精雕细琢的工艺品般在关键处停顿,引人深思。特别是对于那些处理家庭内部矛盾的记载,那种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让现代人也能立刻理解和共情。书中的语言风格介于典雅与流畅之间,既有古风的韵味,又不乏现代读者的接受度,节奏感把握得恰到好处。我甚至会把书中的某些段落标记出来,以便日后在与人交流时,能更精准地表达我的理解。这是一本真正做到了“立足传统,面向当下”的佳作,其厚重感绝非徒有其表。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只是抱着随便翻翻的心态接触这本书的,毕竟“道”这个话题听起来总是有些遥远和抽象。但没想到,一旦沉浸进去,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节奏就牢牢抓住了我的注意力。作者的文笔极其老练,那种古典韵味中又带着现代的清晰逻辑,使得即便是年代久远的典故,读起来也毫无滞涩感。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述故事时所采用的对比手法,将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人们处理类似道德困境时的差异展现出来,这使得“道”的内涵不再是僵硬的教条,而是鲜活、可操作的人生哲学。书中对一些关键人物的心理刻画入木三分,让人在阅读时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我行为准则的契机,它没有直接告诉我该做什么,而是通过讲述,引导我去思考“为什么”。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我发现作者在选取素材时,眼光极其独到,避开了那些耳熟能详、已被过度解读的“大路货”,转而挖掘了一些相对冷门但同样光辉的典范。这种“求真”的态度,使得全书充满了新鲜感和说服力。我特别欣赏那种潜藏在文字背后的“克制感”,作者只是铺陈事实和语境,却能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巨大力量,没有丝毫的说教腔调。每次读完一个故事,我都会忍不住去查阅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这本书无疑起到了一个极佳的引子作用,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探索欲。它提供了一种扎实的、有根有据的文化自信,而非空泛的口号式赞美。
评分这本厚重的典籍,拿到手里便有一种庄严肃穆之感。装帧设计透露着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封面材质细腻而有质感,字体排版清晰,即便是初次翻阅,也不会感到晦涩难懂。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古代先贤事迹的叙述方式,作者没有采用那种干巴巴的罗列,而是将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内心挣扎、伦理抉择描绘得淋漓尽致。读到某个段落时,仿佛能看到那个时代人们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智慧。书中对于细节的把控极其到位,比如对古代服饰、礼仪的描绘,都力求还原历史场景,让人身临其境。翻阅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沉思那些故事背后蕴含的深刻哲理。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历史的读物,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可能遗失的精神追求。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以一种极为考究和充满敬意的笔触,为我们保留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反复品味。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被它散发出的那种深厚的文化气息所吸引。拿到手后,我立刻注意到它的编排结构非常巧妙。它不是简单的年代顺序排列,而是根据主题进行了精妙的划分,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深入探索。例如,关于“家风传承”的章节,引用了大量家族内部的往事细节,那种跨越时空的亲情羁绊读来令人动容。更难得的是,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实践案例都有所涉猎,这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传统美德在社会各个层面运行机制的理解。印刷质量毋庸置疑,纸张的选用和装帧的牢固程度都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的尊重。每次阅读,都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让心境慢慢沉淀下来,那些浮躁的念头仿佛都被书中的沉稳力量化解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