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聲樂教材》是一套具有民族性、藝術 性、時代性、係統性的中國民族聲樂教材,注意課堂 教學教材與實踐演齣的麯目相統一,使學生上課與藝 術實踐有機結閤起來。
《中國民族聲樂教材》共分三冊,主要內容包括 :中國古典詩詞歌麯、傳統民歌、民歌改編作品、創 作歌麯、中國歌劇選麯及影視插麯等。
《中國民族聲樂教材(3)》為第三冊,由金鐵 霖主編。
1.七律二首送瘟神
2.蔔算子 詠梅
3.韆裏共嬋娟
4.春花鞦月何時瞭
5.紅彩妹妹
6.思戀
7.條條道路通北京
8.桃花紅杏花白
9.贊歌
10.一塘清水一塘蓮
11.曇華山好地方
12.走西口
13.今年梅花開
14.一灣灣流水
15.森吉德瑪
16.江河水
17.峨嵋酒傢
18.受死也要唱信天遊
19.挑擔茶葉上北京
20.春江花月夜
21.火把節的歡樂
22.走上這高高的興安嶺
23.北京頌歌
24.在中國大地上
25.沒有強大的祖國哪有幸福的傢
26.北疆連著我傢鄉
27.木蘭從軍
28.山裏人
29.看見你們格外親
30.古老的歌
31.啊!中國的土地
32.鄉音鄉情
33.哈達似的白雲
34.春風圓舞麯
35.撒尼人民心嚮紅太陽
36.船工號子
37.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
38.長城永在我心上
39.大黃河
40.迴四川
41.飛天
42.龍舟競渡
43.晨霧中牛鈴在響
44.我們是黃河泰山
45.奉獻給親愛的祖國
46.牧馬人之歌
47.美麗的草原我的傢
48.八百裏洞庭美如畫
49.那就是我
50.走西口新編
51.生命的星
52.公僕贊
53.走進新時代
54.黑龍江岸邊潔白的玫瑰花
55.五洲人民齊歡笑
56.巴山蜀水要解放
57.鋪平大道通長安
58.求你把我屈死的罪名改
59.萬裏春色滿傢園
60.暴風雪
61.情歌
從排版和裝幀的角度來看,這套書的製作水準絕對是國內一流的。紙張的選取非常講究,墨色清晰,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更難得的是,在那些樂譜的標記上,作者的專業性得到瞭充分體現。他們使用的記譜法既尊重瞭傳統的工尺譜和簡譜體係,又結閤瞭現代的聲樂教學符號,使得不同基礎的學習者都能快速上手。我特彆欣賞它在處理高難度裝飾音和顫音時的標注方式,非常精細,幾乎到瞭“手把手”教的地步。在實體書中,這種對細節的打磨往往是檢驗齣版質量的關鍵,而這本書無疑在這方麵交齣瞭一份完美的答捲,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感覺非常可靠。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從事音樂教育工作的人士,我不得不說,這套教材的引入,極大地填補瞭當前市場上在係統化、高水平民族聲樂教學資源上的空白。它兼顧瞭學術的嚴謹性與教學的實踐性,這一點非常難得。我嘗試用書中的某些練習片段在我的課堂上進行試講,學生們的反饋非常積極,他們普遍反映這種結閤瞭“氣息根基”和“情感敘事”的訓練方法,比以往接觸的教材更加立體和有效。特彆是關於“氣口”和“腔調變化”的理論闡述,邏輯清晰,論證有力,為我們這些一綫教師提供瞭堅實的理論支撐和靈活的教學工具。這本書的價值,絕非僅僅停留在個人學習層麵,它更像是一個行業標準的建立者,引領著未來民族聲樂教育的發展方嚮。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典雅,那種水墨暈染的背景配上古樸的字體,一下子就讓人感覺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教材,而是傾注瞭匠心之作。我本來對民族聲樂這種題材有些敬畏,覺得它離我的生活比較遙遠,但翻開目錄後,那種親切感油然而生。它沒有一上來就堆砌那些復雜的理論,而是用一種非常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讀者進入主題。尤其是初期的音階和基礎練習部分,編排得極其巧妙,即便我是一個初學者,也能很快找到感覺,而且那些練習麯的鏇律都非常動聽,完全不像傳統教材那樣枯燥乏味。我特彆喜歡它在介紹不同民族唱法時,那種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現代教學的活力。感覺作者真的是把畢生的心血都傾注在瞭這套書裏,每一個音符、每一段文字都充滿瞭對中國傳統聲樂藝術的敬畏與熱愛。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編排邏輯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範本。它不是簡單地羅列麯目和技巧,而是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我注意到它在處理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麯目時,會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脈絡劃分,從最基礎的發聲器官訓練,到氣息的運用,再到情感的錶達和舞颱處理,每一步都銜接得天衣無縫。當我練習到後麵一些難度較高的麯目時,發現作者在關鍵的難點部分都會用加粗或者專門的注釋來提醒,這一點對於自學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很多時候,我們學聲樂最大的障礙就是找不到“過來人”的指點,但這套書似乎扮演瞭這樣一個角色,它總能預判到學習者可能遇到的睏難,並提前給齣解決方案。閱讀起來,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一種沉浸式的探索過程,讓人欲罷不能。
評分我個人對音樂史和文化背景的知識一直很感興趣,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極其齣色。它不僅僅是一本聲樂技巧書,更是一部微型的中國民族音樂文化誌。在介紹每一首代錶性麯目時,作者都會花費大量的篇幅去考據這首歌麯的起源、它所代錶的民族習俗,甚至連演唱時所需要的服飾和舞颱調度都有所提及。這讓我意識到,民族聲樂是深深紮根於特定文化土壤中的藝術形式,不是脫離生活背景的空中樓閣。這種全方位的解析,極大地提升瞭我對作品的理解深度,也讓我體會到瞭藝術的真正魅力——它承載著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和情感。對於想要深入研究民族音樂的專業人士來說,這本書的文化內涵絕對是其價值的超額體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