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编的《中国现代筝曲集萃(2)》收录了中 国当代作曲家在古筝界极具影响的20首**古筝作品 。作品前卫时尚、风格各异,表现手法多样,突破了 传统古筝曲创作的理念,这些作品是当前古筝创作成 果的一个全面展示。乐曲中有大量的探索性的、标新 立异的演奏技法,体现出作曲家、演奏家对筝乐艺术 发展。
1.太阳的影子Ⅳ
2.自鸣系列Ⅱ 为十三弦的日本筝而作
3.三迭 筝与长笛
4.林泉
5.肖像三首
6.水墨淡彩——两架古筝的对话
7.风·云·意·幻 为一把多声弦制筝与一把二十一弦筝而作
8.趣·梦·乱
9.春节序曲 蝶式筝独奏
10.月色清明
11.长歌行(减缩版)筝与钢琴
12.红水河狂想多声筝与两件低音乐器
13.藤缠树 多声筝独奏
14.铜鼓舞 多声筝与钢琴
15.映像
16.西部主题畅想曲
17.声声慢 筝与钢琴
18.对话集Ⅰ 筝与大提琴
19.秋风吹过的傍晚 多声筝与大提琴
20.猫嬉
作为一名业余的古筝爱好者,我购买《中国现代筝曲集萃(2)》主要是希望能找到一些能提升我音乐表现力的曲目。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对于“意境”的描述与谱面的结合。它不像一些纯粹的“技术手册”那样,只告诉你哪个音该用什么指法,而是通过一些简洁而富有哲理性的文字,引导演奏者去体会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张力。比如,书中对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的曲子,在谱注中提到了“光影的流动”和“气息的绵长”,这比单纯标明“延音”要有效得多。我尝试着按照这种思路去处理,果然,原本平淡的旋律立刻生动起来,仿佛能看到画面感。这种注重“心法”而非仅仅“手法”的编排方式,对于提升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的音乐审美,简直是雪中送炭。唯一的遗憾是,某些现代指法记号的标注不够统一,初学者可能需要花时间去对照附录,这一点略显繁琐。
评分谈到这本《中国现代筝曲集萃(2)》,我得从它作为一种“资料备份”的角度来评价。它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了对一些已故或鲜少出版的作曲家的珍贵作品的收录上。我们都知道,很多优秀的现代筝曲散落在不同的期刊或内部资料中,难以系统收集。这本书的编者显然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去整理、校对这些“孤品”。我对比了其中收录的一首七十年代的作品,市面上流传的版本多有讹误,而这里的版本,无论在调性处理还是装饰音的细节上,都显得更为严谨和权威。这使得它成为研究中国当代筝乐发展史不可或缺的辅助材料。然而,从装帧的耐用性来看,作为一种“工具书”使用强度很高,如果能采用更坚固的线圈装订或更厚实的封面,会更符合其学术定位。总而言之,它的文献价值远超其作为普通演奏用谱的价值。
评分这部名为《中国现代筝曲集萃(2)》的乐谱集,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曲谱堆砌,更像是一部浓缩了时代精神的音乐画廊。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传统技法与现代和声融合的探索,这在我接触过的许多同类曲集中是少有的。比如,其中收录的几首富有地域特色的作品,作者显然下足了功夫去挖掘并重塑那些带有强烈地方色彩的旋律元素,将其巧妙地编排进现代的演奏语境中,既保持了原汁原味的韵味,又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力。演奏者在阅读这些乐谱时,会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音色处理上的细腻考量,那种对张力与松弛拿捏的精确指导,使得即便是初学者也能窥见大师风范的冰山一角。此外,装帧设计上也看得出是用心了,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极佳,对于需要反复翻阅和在琴上参照的乐谱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极大地提升了学习和演奏的愉悦感。整体而言,这是一本兼具学术价值和实用性的精品,为当代古筝学习者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拓宽了我们对“现代筝曲”的理解边界。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这本《中国现代筝曲集萃(2)》,体验感只能说中规中矩,但其中几首曲目的选材角度倒是挺新颖的。我最关心的还是那些对演奏技巧深度要求极高的作品,毕竟现在很多比赛曲目都倾向于展现演奏者的“十八般武艺”。然而,这本书里的部分曲子,虽然在和声上做了些许创新,但在对指序和速度的挑战性上,似乎有所保留,更偏向于中级演奏者的普及性。例如,某几首练习曲性质的片段,虽然在节奏上设计了一些不常见的切分,但如果拿去和一些更前卫的作曲家的作品对比,总感觉在“突破性”上稍逊一筹,像是站在了前人成果的肩膀上,却没能更进一步地开拓新的技术领域。当然,对于那些希望系统梳理二十世纪中后期筝曲发展脉络的爱好者来说,它依然具有参考价值,毕竟它的广度还是值得肯定的,只是在“尖端”探索上,我期待能看到更多令人拍案叫绝的创新。
评分我对《中国现代筝曲集萃(2)》的整体观感是“丰富但略显拥挤”。这部集子收录的作品数量确实相当可观,涵盖了从相对抒情到极具冲击力的不同风格,可以说是最大限度地展现了现代筝曲的多样性。然而,也正因为这种“大而全”的策略,导致在版面编排上显得有些局促。某些需要大篇幅展示的复杂段落,字号稍小,且上下行距偏紧,这在快速阅读和定位时,会给演奏者带来一定的视觉压力。我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在保证信息量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一些留白,让乐谱的呼吸感更强一些。另外,书中对一些过于复杂的演奏标记,如果能附带更详尽的演奏示范音频链接(哪怕是二维码形式),对于理解当代作曲家那些抽象的演奏提示,将会是巨大的帮助,毕竟古筝的演奏法门在不断创新,文字描述有时显得苍白无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