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名称: | 台版 室内设计手绘制图必学2 大样图 室内设计书籍 | |
| 出版单位: | 麦浩斯 | |
| 作 者: | 陈镕 著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3月 | |
| 语 言: | 繁体中文 | |
| I S B N : | 9789864082599 | |
| 图书定价: | 130 RMB/本 | |
| 图书规格: | 平装 1/16开本 260×190(mm) 151页 0.6KG/本 |
说实话,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纸张质量都非常出色,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阅读体验。我一直有个习惯,喜欢在书上做大量的标记和批注,而这本书的纸张足够厚实,即使用油性记号笔涂画,也不会透到下一页去。在讲解复杂构造节点时,作者特别注重使用多层叠加的图例,比如一层是结构基层,二层是水电预埋,三层是饰面收口,这样层层递进的画法,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我感觉作者在编写这本书时,可能参考了大量的工程实测图,所以那些细节的精确度非常高。特别是那些关于地面找坡度、排水口与地漏连接的详图,以往我总觉得很头疼,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其清晰的视觉模型,让我对“精确”这个词有了更具象的理解。
评分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灯光布局与水路走向的图纸处理。这方面的内容,市面上很多书籍往往只是简单地画个灯位符号或者水管走向,但这本书的深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画”,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么画”。例如,在绘制厨房操作台下方的线路布局时,书中用好几页篇幅对比了不同电压、不同电流负荷的线材在图纸上应有的表示法,甚至还提到了不同区域的防水层收口细节在大样图中的放大画法,那复杂的节点图,我得来回看了好几遍才彻底领悟其中的逻辑。我甚至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施工现场的“图纸验收标准”指南,而不是单纯的设计教材。它似乎预设了读者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制图规范,然后直接切入到那些最容易出错、最考验功底的“硬骨头”环节。那些关于吊顶与墙体交接处的剖面图,简直可以作为范本直接套用。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拿到手里,首先感受到的是它沉甸甸的分量,那种扎实的质感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原本以为它会是那种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堆砌,但翻开目录后才发现,编排得相当有条理。它似乎将室内设计的整个流程,从概念的草拟到最终的细节落地,都进行了细致的划分。我特别留意了关于材料处理的部分,书里没有直接罗列各种材料的规格,而是侧重于如何在图纸上准确地表达出材料的纹理、厚度和连接方式,这对于我们这些刚刚接触实际深化设计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比如,它详细解释了不同涂料层、石材干挂节点在大样图上的表现手法,那些图例清晰到让人有种马上就能在绘图软件里复制粘贴的感觉。而且,书中穿插的那些“设计小贴士”,比如如何避免承重结构与装饰面冲突,或是不同节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都像是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耳边谆谆教导,非常实用,绝非学院派的纸上谈兵。
评分对于长期在设计院或者事务所工作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提高效率的“加速器”。它没有浪费任何篇幅在那些人尽皆知的理论上,而是直奔主题,所有的内容都围绕着“如何将设计意图转化为可执行的施工图纸”这一核心展开。我个人比较倾向于手绘表达,这本书在手绘表达复杂节点时的线条控制和图例符号的运用上,提供了非常多创新性的思路。比如,它展示了几种不同的阴影处理方式,可以快速区分出突出面和凹进面,这在深化阶段是至关重要的视觉沟通工具。而且,书中对不同比例尺下大样图信息的取舍和侧重点的强调也很有启发性,比如在1:10的图上必须标出的尺寸和在1:50的图上可以省略的信息,这本书都给出了明确的界限。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似乎涵盖了不同风格和不同预算范围下的共性问题。我之前接触的资料往往局限于现代简约风格,但在其中关于一些传统工艺或高端材料(比如某些复杂的木作结构或石材拼花收边)的处理方式上,这本书也给予了详尽的图示说明。它并没有直接给出具体的某个项目案例,而是提炼出了一套通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当我遇到一个全新的、从未设计过的空间元素时,我发现这本书里总能找到一个与之结构相似的范例,让我知道该从哪些关键节点入手去分解这个复杂的结构。这本工具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抄作业”,而在于教会你如何自己建立起一个严谨而全面的“大样图思维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