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名称:《王振先·单簧管》
商品编号:SC1018
商品规格:1CD
市 场 价:28元
【商品目录】
圣桑:降E大调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 作品第I67号
1.Ⅰ 小快板
2.Ⅱ 活泼的快板
3.Ⅲ 慢 板
4.Ⅳ 很快的快板
门德尔松:降E大调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
5.Ⅰ 柔 板 有节制的快板
6.Ⅱ 行 板
7.Ⅲ 有节制的快板
库宾斯基:单簧管协奏曲
8.快板 很缓慢的 小快板 快板
舒曼:幻想曲 作品第73号
9.Ⅰ 温柔并富有表情的
10.Ⅱ 活泼 轻盈的
11.Ⅲ 急速 热情的
阿诺德:小奏鸣曲
12.Ⅰ 有活力的快板
13.Ⅱ 小行板
14.Ⅲ 狂怒的
王振先--中国音乐家协会单簧管学会副秘书长,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1970年入南京艺术学院随李文龙老师学习单簧管,197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79年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王端玮教授及澳大利亚专家唐·苇斯特莱克。多次在中国及日本举办演奏会,在“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单簧管专业教学研讨和中国作品评选会”上获单簧管演奏奖。1995年赴日本参加千人交响音乐会,任中国作品首席。1998年被聘为“北京单簧管艺术节”组委会委员,并应邀在音乐节中演奏“利哥莱托”幻想曲。二十余年来,他先后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单簧管专业人才。
与其他一些侧重于技巧展示的乐谱相比,这本书最让我感到珍贵的是它所蕴含的“教学哲学”。它并非仅仅告诉你“怎么做”,而是引导你思考“为什么这么做”。翻阅目录时,我发现章节的划分逻辑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指法衔接,到复杂的双吐和连音处理,层层递进,像是一条精心设计的攀登路线。特别是在关于颤音处理的那一页,作者没有采用繁琐的文字说明,而是用极其简洁的图示和几个关键的节奏标记,就精准地指出了不同风格颤音(例如巴洛克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在指法和口型上的微妙区别。这种“少即是多”的表达方式,非常考验读者的专注力和领悟力。它要求读者必须主动去思考,去实践,去感受指尖与簧片之间的细微关系。这种自学者的“顿悟时刻”,才是阅读这样一本经典教材时最令人兴奋的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拿到手上就让人心生敬畏。纸张的纹理细腻得不可思议,即便是简单的黑白印刷,也透出一种老派的匠心。封面那简洁到极致的排版,寥寥数笔,却道尽了古典音乐的深邃与严谨。我总觉得,好的乐谱不仅仅是记录音符的工具,它更像是一件可以触摸的雕塑,预示着演奏者将要经历的漫长而艰苦的修行。这本书的视觉语言,完美地传达了王振先先生那一代大师身上特有的那种对技艺的纯粹追求,没有一丝多余的矫饰,直击人心。光是翻阅它,就仿佛能闻到木材的清香和旧乐谱特有的微微泛黄的味道,每一次指尖的触碰,都是对一个时代的致敬。这绝不是那种批量生产的、冷冰冰的教材,它更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静静地立在那里,等待着有缘人的到来。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对单簧管艺术的宣言,低调而有力,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拿起乐器,去探索其中蕴含的无尽宝藏。
评分我最近尝试用这本书里的某些练习片段来调整我自己在高音区气息控制上的问题,效果令人惊喜。以往在那些极高音符上,我总是感到一种莫名的“卡顿”,仿佛气流被什么东西阻碍了,声音发散且缺乏穿透力。这本书给出的指引,并不是空泛地要求“用力吹”,而是通过一系列极其精妙的指位和口型变化组合,引导气流以一种更聚焦、更有效的方式通过簧片。我尤其欣赏其中一个关于“长时值音符的动态渐强”的练习,它要求在保持音色一致性的前提下,实现近乎不可能的音量变化。这不仅锻炼了肺活量,更重要的是重塑了我对气流稳定性的认知。我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专注于其中的一个琶音练习,感觉就像是给我的肌肉记忆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软件升级”。如今再吹奏那些技术上要求严苛的乐段时,那种游刃有余的感觉,正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馈赠。它不是速成的秘籍,而是需要时间和汗水去浇灌的沃土。
评分我发觉这本书在处理一些高难度技巧时的布局,简直是神来之笔。比如在处理快速的音阶跑动时,它巧妙地将传统的指法串联与一些现代的“省力”指位进行了融合,但又不是简单地堆砌技巧,而是放在了特定乐曲的语境下进行训练。这让我意识到,所谓的“标准指法”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需要根据音乐的表现力进行灵活调整的工具箱。更妙的是,这本书的某些部分似乎是专门为解决特定演奏场合下的难题而设计的。例如,在某些需要极强控制力的管弦乐合奏片段中,演奏者常常因为乐队的音量而被压制。这本书提供的一组针对性练习,着重于如何在不改变音高的情况下,最大化单簧管音色的集中度。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提升,更是对乐团合作中自我定位的深刻理解。这本书,真的像是从无数次真实的舞台磨砺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每一页都浸透着实战经验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选曲品味,体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美学标准。它似乎刻意避开了那些过于流行或哗众取宠的炫技作品,转而聚焦于那些真正能考验演奏者音乐理解力和内在情感深度的经典曲目。我注意到其中收录了几首早期德国学派的奏鸣曲选段,这些作品对情感的细腻处理要求极高,稍有不慎便会流于表面。王振先先生的编排思路,更像是对这些作品进行了一次“精神提纯”。他似乎在告诉我们,单簧管的魅力不在于你能吹得多快,而在于你能在短短几个小节内,构建起一个多么完整的内心世界。我尝试着去揣摩这些乐句背后的意图,每一次的演奏都像是一次新的发现之旅。这种引导式的选材,迫使我必须抛弃机械性的手指练习,转而沉浸于对作曲家灵魂的对话之中。对于那些渴望从“会吹”到“会唱”的乐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精神食粮是无可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