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一 文如其人 滕俊杰
序二 不是蜜,却可以粘住** 曹可凡
第 I 编 永恒的节日
一、元旦
二、春节
1.给您拜个年——’99上海广播电视主持人迎春大会串
2.上海的成功——2003春节大型综艺晚会
三、元宵节
四、“三八”妇女节
五、“五一”劳动节
六、“五四”青年节
七、“六一”儿童节
八、“七一”党生日
九、“八一”建军节
十、“十一”国庆节
1.今夜星光灿烂——上海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9周年文艺晚会
2.祖国颂——大型音乐歌舞焰火晚会
十一、中秋节
第二编 缤纷的节庆
一、上海**服装文化节
二、上海电视节
三、上海**电影节
四、中国上海**艺术节
五、上海旅游节
六、上海**茶文化节
第三编 历史的庆典
一、香港回归祖国
二、澳门回归祖国
三、迎接新千年
四、APEC会议景观焰火表演
五、中国申博成功
六、欢迎载人航天英雄
第四编 艺术的盛会
一、大型演唱会
1.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
——“永恒的长城”大型演唱会
2.动人的秋天 动人的音乐——亚洲歌坛实况传送
3.《同一首歌》走进上海浦东——“爱我中华”大型演唱会
4.延安放歌——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表60周年大型歌会
5.小平,您好——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型歌会
二、各类音乐会
1.辉煌的旋律——第I7届“上海之春”开幕式文艺晚会
2.为中国喝彩——克里姆林宫大型音乐舞蹈晚会
3.筝鸣——罗晶古筝独奏音乐会
4.纪念同志诞辰110周年
——中国革命历史歌曲管乐合奏专场音乐会
三、舞蹈晚会
四、戏剧晚会
第五编 奔放的爱心
一、灾区在我心中——上海干人赈灾义演
二、蓝天下的至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成立十周年“爱我中华”大型慈善文艺晚会
三、走到一起来——赴江西兴国革命老区“三下乡”文艺演出
四、非凡英勇——“献给2003年**护士节”暨抗非典文艺晚会
第六编 荧屏的盛宴
一、风从东方来——东方电视台开播式特别节目
二、胜利的基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型专题文艺节目
三、心为你敞开——第3届我国“金话筒”奖颁奖文艺晚会
四、东方电影频道开播庆典
五、激情飞速——F1世界锦标赛中国大奖赛开幕演出大型歌舞表演
第七编 多彩的晚会
一、分享美丽与智慧——女性新主持人大赛我国总决赛
二、庆祝浦东开发开放10周年群众联欢晚会
三、2000年大世界基尼斯纪录颁证晚会
四、国之瑰宝——上海博物馆建馆50典晚会
五、东方畅想——庆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揭晓大型文艺晚会
第八编 动感的韵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8届运动会闭幕式“奔向新世纪”大型文艺晚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5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暨“生命礼赞”大型文艺晚会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7届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暨“青春万岁”大型文体表演
四、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开幕式暨“乒坛畅想”庆典演出
跋 极视听之娱,愿珠玑串彩 陈念祖
内容推荐
《节庆晚会编导手册》是一部由我国知名的文艺编导、电视撰稿人陈念祖编写的一部编导技巧手册,内容包括永恒的节日、缤纷的节庆、艺术的盛会、奔放的爱心、荧屏的盛宴、多彩的晚会、动感的韵律几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在不同的晚会场合的编导须知事项,适合从事编导工作的电视工作者。
作者简介陈念祖生于1950年10月,长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自卜世纪七十年代起开始歌词、诗歌写作;八十年代起从事大型电视文艺晚会撰稿,自学成才,创作颇丰。现任上海东方电视台文艺频道文艺编导、电视撰稿人。现为上海浦东新区政协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同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上海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作为大型电视文艺晚会撰稿人,为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近千台大型电视文艺晚会撰写晚会串联稿,为多台文艺晚会担任策划,多部文艺晚会作品获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等;为百余部电视专题片撰稿。
作为词作家,在我国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发表歌词作品2000余首,160余首歌曲在我国及省以上征歌比赛中获奖。著有《爱的回答》、《风从东方来》、《母爱》个人歌词专集。作词的歌曲《风从东方来》、《母爱》、《蓝天下的至爱》等被广泛传唱;为500多台电视文艺晚会和电视栏目、电视专题片创作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像是一张精心绘制的路线图,引导读者从宏观的策划框架,一步步深入到微观的执行细节。特别是关于“人员调度”和“突发事件预案”的部分,简直是为我这种经验不足的初级策划人量身定做的救星。我之前在组织一场小型汇演时,因为对现场导演的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彩排时一片混乱,大家都不知道该听谁的。这本书里明确界定了各个岗位(如场控、灯光师、音响师、舞台监督)的权责边界,并提供了一套标准的流程表。我发现,很多看似复杂的协调工作,只要套用这套标准化的SOP(标准作业程序),就能变得井井有条。书中用了很多表格和清单,比如“开场前一小时关键检查清单”,这种实用的工具书性质,使得它不仅仅停留在“指导思想”的层面,而是能立刻转化为操作手册。我把其中几张关键的流程图打印出来贴在了我的工作区,每次开始新项目前都会拿出来对照一遍,感觉心里踏实多了,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也提升了一个档次。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关于晚会策划的书籍很多,但很多都像是把几篇网络文章拼凑起来的合集,内容松散,缺乏系统性。但这本《正版节庆晚会编导手册》完全不是那样。它的内容密度非常高,每一页都承载着实实在在的信息。我最欣赏它对“时间节点控制”的精细化处理,不仅仅是总时长,而是细化到了每一个段落的起承转合。比如,它强调了“换场时间的黄金比例”,指出在这个时间里,观众的注意力是最容易分散的,因此必须利用视觉和听觉上的“小彩蛋”来保持粘性。这种对观众心理的精准把握,是区分业余和专业的关键。这本书像是一个带着我跑了无数次现场的老前辈,他已经踩过的所有“坑”,他都用最直白的方式记录了下来,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它不是一本让你读完后就能立刻成为大师的“速成宝典”,但它绝对是你手中最可靠的“避坑指南”和“能力助推器”,让我对未来承接大型项目更有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个在行业内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他的文字里充满了对“人”的理解,而不仅仅是对“技术”的探讨。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如何与艺人沟通”以及“如何管理好志愿者团队”这部分内容。我们常常忽略,一台晚会成功的背后,是无数人的情绪和精力汇集的结果。书中提到,面对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时,导演需要运用共情技巧,将“我的想法”转化为“我们共同的目标”,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对于志愿者,它提供了一套“激励机制”和“压力疏导”的有效方法,避免了临时招募人员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这让我意识到,优秀的编导不仅仅是舞台的指挥家,更是团队情绪的稳定器。这种对幕后“软实力”的重视,让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更高。它教我的不只是如何把一场戏排好,更重要的是如何构建一个高效、和谐的创作环境,这才是持续产出优质节目的基础。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专业的劲儿,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我以前也零零散散地看过一些关于活动策划的资料,但总觉得缺了点系统性,很多细节像是雾里看花。这本书的排版很舒服,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绝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我尤其欣赏它对“氛围营造”的论述,提到了很多细微的感官体验,比如灯光的色温如何影响观众的情绪,或者音效的层次感如何烘托高潮。我记得书里有一章专门讲如何根据不同的节庆主题,来调整演出的节奏和情绪张力,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我正在筹备一个春季的主题活动,原本只想着热闹就好,读完这部分后,我开始思考如何设计一个从“初春的宁静”到“万物复苏的激情”的情感曲线。书里给出的案例分析也很详尽,不是简单地罗列“这个活动很成功”,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逻辑和执行难点,让人感觉仿佛亲身参与了整个策划和导演过程,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远比单纯的理论灌输要有效得多。
评分对于音乐晚会这类对视听要求极高的活动来说,如何平衡“艺术性”与“可操作性”是一个永恒的难题。这本书在这方面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它没有一味地鼓吹那些华而不实的舞台效果,而是非常务实地讨论了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和场地条件下,最大化地发挥现有资源的潜力。举个例子,书中对于“如何通过巧妙的走位和队形变化,弥补舞台空间不足”的建议,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秘籍。我以前总觉得舞台小就只能做小品式的表演,但书中提供的多层次空间利用方案,让我茅塞顿开。此外,书中对不同音乐类型的编排思路也有涉及,比如古典乐的庄重感如何通过交响乐团的站位和指挥的肢体语言来强化,摇滚乐的爆发力如何通过灯光的快速切换和烟雾效果的精确投放来烘托。这些关于“导演语言”的阐述,让原本模糊的艺术感受,转化成了可以被量化和执行的指令,这对于我们做落地执行的团队来说,价值无可估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