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探寻中华文化的基因(一)(复旦中文学科建设丛书)
定价:72.00元
作者: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选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1001547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卷所编选的论文,多为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师生在复旦工作或求学期间所作,其中不少为各位的代表性作品,是中心师生多年来研究成果的一次比较集中的展示。
内容提要
本书共收录复旦大学中文学科建立以来包括裘锡圭、刘钊、陈剑、陈斯鹏、金赫、苗丰、谢明文、邬可晶、广濑薰雄等师生论文二十三篇,并将根据内容分辑。本册内容相对偏向古文字和出土文献本身方面的研究。书后附有“编后记”总述本书主要内容及编选原则等。
丛书简介:《复旦中文学科建设丛书》是一套为庆祝“复旦大学中文学科百年”所出版的丛书。该丛书是一套反映了复旦中文百年学术传统、源流,旨在突出复旦中文学科特色、学术贡献的学术论文编选集。
目录
作者介绍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1月20日,是复旦大学直属的实体性的研究机构,中心下设“先秦秦汉出土文献”“敦煌文献”两个研究室,分别侧重先秦秦汉时期和敦煌出土文献的研究,并包含对当时使用的文字的研究。中心的研究领域隶属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和汉语言文字学两个二级学科,与历史学一级学科下的历史文献学二级学科亦关系密切。
文摘
序言
我对《探寻中华文化的基因(一)》这本书充满了好奇,因为“基因”这个词汇本身就带有强烈的生命力和传承的意味。我不禁想象,这本书会不会像一份详尽的DNA图谱,为我们剖析中华文化那些最核心、最根本的组成部分。或许,它会从语言文字这一最基础的层面入手,追溯汉字从象形、指事等最初的形态,一步步演变成今天的模样,并在这个过程中,揭示其中蕴含的古人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哲学思想以及伦理观念。我期待书中能呈现那些在出土文献中发现的,能够体现中华文化早期特征的独特符号或概念,并分析它们是如何代代相传,并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发展。这本书,在我心中,是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一次系统性梳理和深刻洞察,它试图回答“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这样根本性的问题,通过对文化“基因”的解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和精神根脉。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历史和语言文字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探寻中华文化的基因(一)(复旦中文学科建设丛书)》这本书,我一直心心念念想要一窥究竟。虽然还没有机会深入阅读,但仅仅是书名和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就足以勾起我无限的遐想。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那些尘封在历史长河中的甲骨、青铜器上的铭文,以及流传至今却又被解读得模糊不清的古老文字。我想象着,这本书或许会带领我穿越回那个遥远的时代,亲眼见证先民们如何用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在简陋的工具和有限的材料上,刻画出中华文明最初的印记。我期待它能为我揭示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文化密码,让我理解那些古老的符号是如何承载着先民的信仰、生活、思想和情感,并最终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汉字,以及蕴含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把打开通往中华文化源头宝库的钥匙。我深信,一旦我翻开它,必将沉醉其中,领略那份厚重而迷人的文化魅力,仿佛亲身参与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评分虽然我尚未接触这本书的实体,但光是“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这个方向,就足以让我产生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我时常会在一些历史纪录片或者相关的科普文章中看到专家们如何通过解读那些残破不堪、晦涩难懂的出土文字,来还原历史的真相,填补文献的空白。我猜想,《探寻中华文化的基因(一)》这本书,很可能就是这样一部凝聚了数代学者心血的学术成果。它或许会详细介绍那些重要的出土文献,例如殷墟甲骨文、金文,甚至是更早期的陶文,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考释和解读。我会期待书中能够呈现那些令人惊叹的考古发现,以及学者们如何运用严谨的科学方法,从细微之处挖掘出重要的历史信息。同时,我也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了解古文字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这项工作对于我们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重要性。它可能不仅仅是关于文字本身,更是关于文字背后所承载的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等各个层面的历史图景,是一次对中华文明“基因”深层溯源的伟大尝试。
评分作为一个中文专业的学生,我对于“学科建设丛书”这个标签尤为敏感。《探寻中华文化的基因(一)》作为复旦中文学科建设丛书中的一员,我预感它必定具备相当的学术深度和引领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展现出中文学科在前沿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在中华文化源头探寻方面。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这本书可能汇集了复旦大学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领域顶尖学者的智慧结晶,他们的研究不仅仅是对文字本身的考证,更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解读,试图揭示那些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气质的深层文化“基因”。或许书中会探讨一些关于早期文字的起源、演变及其与早期社会形态的互动关系,也可能深入分析特定时期出土文献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学术精神的传承,它将激励着像我这样的年轻学子,投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事业,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去挖掘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尽管我尚未拿起这本书,但“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招牌,已经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我设想,这本《探寻中华文化的基因(一)》必然是一部严谨而富有洞见的学术力作。我期待它能带领我走进那些神秘而充满魅力的古代文字世界,或许会详细解读几篇具有代表性的出土文献,比如某段重要的铭文,或者某件带有特殊符号的陶片,并通过这些“碎片”般的证据,拼凑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出古文字研究的独特魅力,是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严谨的逻辑推理,以及跨学科的知识整合,来破解历史的谜团。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阐释这些古老文字和文献,是如何揭示中华文明早期是如何形成、发展,并孕育出独特文化基因的。它或许会触及早期社会的组织结构、信仰体系,甚至是先民的日常生活片段,从而让我们对中华文化的源头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