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林氏科第录/莆林文化丛书 林祖泉

莆田林氏科第录/莆林文化丛书 林祖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祖泉 著
图书标签:
  • 莆田
  • 林氏宗族
  • 科举
  • 族谱
  • 地方史
  • 福建
  • 莆林文化
  • 林祖泉
  • 史学
  • 谱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麦点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5010814
商品编码:2979779040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莆田林氏科第录/莆林文化丛书

定价:80.00元

作者:林祖泉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5010814

字数:

页码:33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莆田林氏科第录/莆林文化丛书》是一部记载莆田林氏科第人物的资料性著述。资料来源主要以民国之前编纂的地方志为主,辅之以历代正史和名人文集、笔记等,个别采用现代人编纂的工具书。
  《莆田林氏科第录/莆林文化丛书》收录自唐至清代有文献记载的莆田林氏进士及第、明经及第和中试举人的传略和简介,并以朝代科第先后为序进行排列。武进士、武举人列在后面。
  《莆田林氏科第录/莆林文化丛书》引用资料书时,若原刊本中刊误或原撰者笔误之处,校正后加括号说明。若出现几《莆田林氏科第录/莆林文化丛书》记载不一致时,经考证后择其正确者入稿;若无法弄清楚时,加括号以俟考证。

目录


综述
唐代
一、进士
林藻
二、明经
林万宠
林披
林蕴
林著
林荐
林应
林愻
林凭
林翱
林翊
林通
林晔
林蔇
林愿
林同
宋代
一、正奏名进士
林徽
林璃
林伟
林袭明
林茂先
林让
林英
林谘
林汝平
林倪
林卞
林辅德
林伸
林冕
林子春
林端
林辟非
林嗣先
林植
林深之
林豫
林萱
……

元代
明代
清代
附录

作者介绍


林祖泉,笔名白水,1957年生,福建莆田人。20世纪80年代初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高级职称,曾任莆田市涵江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涵江区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主任兼涵江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近30年来,在《光明日报》《福建日报》《中国地方志》《巴蜀史志》《福建史志》《福建文史》《福建论坛》《福建党史月刊》《党史研究与教学》《炎黄纵横》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180余篇;撰写2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学术研讨会上交流、获奖并收入论文集;主编《涵江年鉴1998-2000》《千年涵江》《涵江医院志》《涵江年鉴2001-2004》《涵江年鉴2005-2008》《莆田市医院志》《涵江年鉴2010卷》《涵江年鉴2011卷》《涵江年鉴2012卷》《惠安年鉴2013卷》等;出版地情资料书《壶山采璞》《祖泉史志论集》《莆阳进士录》等。2006年4月,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授予“全国方志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先进会议。2016年7月,《惠安年鉴2013卷》获全国首届地方志(年鉴类)成果二等奖。

文摘


《莆田林氏科第录/莆林文化丛书》:
  后来,他以左朝请郎知漳州。一日傍晚,林孝泽视事完毕回住所,属吏拿着火烛送到室内,他却说:“这是官府使用的火烛,怎么可以用在私室?”急命拿走。《八闽通志》称赞道:“(他)清介特甚,至不用官烛于私室。”
  再如,承前启后的理学名家林光朝。他少时聪明好学,拜邑学问家林霆为师。然而科举仕途之路却并不顺利,先后两次人京参加礼部会试,均落榜不第。但他并不气馁,离京返乡途中,便在浙江钱塘、吴兴一带从师求学,“过吴中,从陆子正游而得洛学(理学)”。他研读程学,“学通六经,旁贯百氏”。
  沿及南宋,讲学之风日盛。林光朝在长达20多年的传道授业中,继承程子之学,在闽中一带传播,盛名天下,桃李遍地。他所创立的学术思想即为其弟子所承传,并形成颇具阵容的红泉学派,自成理学于一家。《闽书》载,红泉学派的门徒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其(林光朝)后,纲山林公亦之,乐轩陈公藻,先后起而继之。乐轩(林亦之),家长乐;纲山(陈藻),居福清,岁来讲学东井,风声所被,气习所薰,人皆有邹鲁之风”。《莆阳比事》也载,林光朝学生刘夙、刘朔于绍兴年间(1131-1162)相继登进士第后,在浙江衢州和温州一带任职和教授。还有不少弟子在各地创书院。传播理学,如弟子洪天赐、刘克刚等,他们在授学宗旨上亦继承了艾轩(林光朝)的思想,在学术论坛上大显身手,有的寻其源,有的扬起波,各有千秋。
  林光朝是一个对宋代理学的形成、传播有过重要贡献的人物。尤其是宋朝南渡后,对东南半壁理学发展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红泉学派兴起于二程、朱陆之间,在传播洛学上,承前启后。
  宋初尊崇儒学,重视孔孟之道。至宋仁宗继位,遂推行义理之学,胡瑗、孙复、石介开其先河,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师。至宋神宗年间(1068-1085),又有周的门徒程颢、程颐等,一传再传,蔚成理学一大学派。正如清人蒋垣所说:“濂溪周子敦颐,继孔孟绝学于仁宗间,以《太极图》《通书》授程伯子颢、叔子颐。二程之门受业多,而刘绚、季吁、谢良佐、游酢、张绎、苏晒、吕大临、吕大钧、尹惇杨时成德尤著。杨时闽之将乐人……杨时归闽,受业者多,东南推其程氏正宗,遂为八闽理学之始,门人胡宏、罗从彦尤著。弘传之张栻,从彦传之李侗。侗传之朱熹。”
  表现在政治上,学派中又各有门户,造成朝廷中党派纷争。程氏兄弟的“洛学”派在受到三次沉重打击之后,只好兵分三路,进入闽、浙、赣,潜移民间。于是,洛学在南渡前后形成中辍局面。另一方面,时人称为“国之大儒”的朱熹尚未兴起,当林光朝倡道讲学于红泉之际,朱熹还处在孩提时代。当朱熹正式师事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门下专心于儒学时,林光朝已登隆兴进士第。
  ……

序言



莆田林氏科第录·林祖泉 探寻百年望族,传承千年文脉 莆田,这座历史悠久的滨海城市,自古以来便是人杰地灵之地,孕育了无数才俊贤士。在这片沃土之上,林氏家族以其悠久的历史、显赫的科第、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莆田乃至福建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望族之一。如今,《莆田林氏科第录·林祖泉》的问世,如同一面澄澈的镜子,照亮了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家族脉络,勾勒出其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清晰轨迹,更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中,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本书并非仅仅是一部简单的族谱或人物传记,它是一部集史料、考证、研究、文化阐释于一体的集成之作,旨在全面、深入地梳理和展现莆田林氏在数百年间,尤其是以林祖泉为代表的一脉的辉煌成就与独特风采。其内容之丰富,考证之严谨,不仅为莆田林氏家族后裔提供了珍贵的寻根问祖依据,更为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家族文化、地域历史及社会变迁的学者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一、 溯源流长,奠定家族基石 《莆田林氏科第录·林祖泉》的开篇,便将读者带回历史的长河,追溯莆田林氏的起源。从早期迁徙至莆田的祖先,到逐渐繁衍壮大,形成蔚然大观的家族体系,每一段历史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与艰辛。书中详细考证了林氏族人在莆田安家落户的时间、地点、迁徙路线,以及早期家族的社会经济状况。通过对传世文献、地方志、碑刻、墓葬等实物资料的梳理,力求还原出家族最初的样貌,为理解其后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对林氏在莆田的早期聚居点、氏族组织形式、早期宗族制度的演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早期探索与奠基,为林氏家族日后在莆田的扎根、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和文化土壤。书中对早期先祖的生平事迹、主要贡献的记述,并非简单的罗列,而是通过对当时社会环境的解读,展现了他们在乱世中求存、在发展中壮大的历史必然性。 二、 科第蝉联,书写家族辉煌 “科第”二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承载着无上的荣耀与家族的期望。莆田林氏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方望族,与其代代相续的科举功名密不可分。《莆田林氏科第录·林祖泉》的核心篇章,正是对林氏家族在科举道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系统梳理与详细呈现。 本书收录了各个历史时期,林氏家族中考取功名、担任官职的族人名单,并对其中杰出代表人物的生平、科考经历、仕途轨迹、政绩功勋进行了详尽的记述。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冰冷的数字和名单,更是鲜活的人物画像,展现了他们在科举制度下,通过自身努力和社会机遇,实现家族荣誉与个人价值的奋斗历程。 书中通过对大量史料的爬梳,如科举名录、地方官员传记、奏折、碑文等,力求还原出每一位科第人物的真实面貌。他们或以文才名世,或以政绩彪炳,或以廉洁著称,或以忠诚报国,他们的事迹共同构筑了莆田林氏“科第”的辉煌篇章。本书也深入分析了林氏家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科举成就的特点和变化,探讨了家族内部的教育传统、培养模式,以及家族社会网络在科举过程中的作用。 三、 林祖泉人物研究,家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本书冠以“林祖泉”之名, signifies the profound importance of this individual within the broader context of the Lin clan. 林祖泉,作为莆田林氏家族中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其生平事迹、思想观念、行为准则,是家族精神与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本书 dedicated chapters meticulously explore his life journey, from his humble beginnings to his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书中详细考证了林祖泉的生年、卒年、家世背景、早年经历,以及他对家族和社会的主要贡献。这可能包括他在科举上的成就、在官场上的作为、在文化教育上的推动、在家族事务上的管理,甚至是在社会公益事业上的投入。通过对林祖泉的深入研究,本书揭示了他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例如勤奋好学、克己奉公、重视家教、造福桑梓等。这些品质不仅是其个人成功的基石,更是莆田林氏家族代代传承的精神财富。 本书在研究林祖泉时,并非孤立地看待他,而是将其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家族环境和社会土壤中进行考察。通过分析林祖泉的言行举止,结合当时的社会制度、文化思潮、家族互动,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林祖泉的思想形成过程及其对家族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这种深入的人物研究,使得“林祖泉”这个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鲜活的、具有代表性的家族精神象征。 四、 文化传承与家族发展 “莆林文化丛书”的定位,意味着本书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历史的文献,更是一部传承文化的载体。莆田林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家族文化,包括家训、家规、祭祀礼仪、教育传统、道德伦理观念等。《莆田林氏科第录·林祖泉》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文化要素进行了系统性的挖掘与阐释。 本书深入探讨了林氏家族的家训家规,分析其内容、特点及其在约束族人行为、培养良好家风方面的作用。例如,可能包含“耕读传家”、“忠孝节义”、“勤俭持家”等核心价值观,以及对族人行为的具体规范。这些家训家规,是家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源泉,也是维系家族世代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同时,本书也关注林氏家族在教育、文化艺术、公益慈善等领域的贡献。例如,可能记载了家族兴办学校、支持文化事业、救济贫困族人、参与地方建设等事迹。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家族的社会声望,也为当地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林氏家族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 五、 史料价值与现实意义 《莆田林氏科第录·林祖泉》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对历史的回顾与梳理,更在于其对当下和未来的启示。 史料价值: 珍贵的文献价值:本书汇集了大量分散的、可能已经难以寻觅的家族史料,经过系统的整理、考证和研究,为研究莆田林氏乃至福建地区的家族史、地方史、科举史、社会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填补学术空白: 对于一些鲜为人知的家族历史细节,本书的深入研究可能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 还原历史细节: 通过对人物事迹、家族活动的详细记述,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古代社会的运作模式、家族生活状态以及人们的精神世界。 现实意义: 传承寻根问祖: 对于莆田林氏的后裔而言,本书是重要的寻根问祖依据,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家族渊源,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 弘扬优秀传统: 通过对林氏家族优秀品质和传统美德的展现,本书能够对现代社会起到积极的教育和示范作用,引导人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家族团结: 了解共同的家族历史和文化,有助于增强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认同,促进家族的团结与和谐。 启迪后人: 林祖泉以及莆田林氏先贤们的奋斗精神、智慧与品德,对于当代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能够激励后人在各自的领域努力拼搏,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文化交流的桥梁: 本书的出版,也有助于促进对莆田地方文化的了解和研究,为海内外关心莆田历史文化的人士提供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 结语 《莆田林氏科第录·林祖泉》的问世,是一次对历史的致敬,也是一次对文化的传承。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将莆田林氏数百年来的风雨历程、辉煌成就、文化基因,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期待,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不仅能够了解到莆田林氏的伟大,更能从中汲取力量,传承智慧,共同书写家族与时代的崭新篇章。这不仅是一部家族史书,更是一部关于奋斗、关于传承、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教材。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莆田林氏科第录/莆林文化丛书 林祖泉》,我感受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连接。作为一名对历史人物传记和家族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认为,研究一个家族的历史,就是研究一段鲜活的社会史。这本书的书名就直指“科第”,这让我联想到古代士大夫的崛起之路,以及他们如何将家族的荣耀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莆田林氏,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科第”经历,必将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态、教育状况以及家族的运作智慧。我期待书中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和名单,更希望能够挖掘出那些“科第”人物背后的人生故事,他们的成长环境、他们的求学经历、他们的为官之道,甚至他们在人生关键时刻的决策。这些细节,才能让历史人物鲜活起来,让他们的故事触动人心。同时,我也对“莆林文化”的发展演变充满了好奇,它是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又如何保持自身的独特性?这本书,或许能为我们揭示一个古老家族如何在时代浪潮中,既能坚守传统,又能与时俱进的奥秘。

评分

我对《莆田林氏科第录/莆林文化丛书 林祖泉》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中国姓氏文化和地方志研究的兴趣。一个姓氏,一个地域,往往承载着一段丰富而复杂的历史。书名中的“科第”二字,直接触及了中国古代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个人荣耀的象征,更是家族兴衰的晴雨表。我非常想知道,莆田林氏在历史上是如何抓住科举的机遇,实现家族的繁荣和地位的提升的?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家族的教育策略,以及那些“科第”人物的个人特质?我期望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一些鲜活的人物故事,而不仅仅是冰冷的族谱信息。同时,“莆林文化”这个概念也极具吸引力。它暗示着林氏家族在莆田这片土地上,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是怎样在历史长河中孕育、发展并传承下来的?它是否体现在建筑、习俗、思想,抑或是与其他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线索,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莆田林氏家族的文化根基及其在地域文化中的地位。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族制度感兴趣的读者,《莆田林氏科第录/莆林文化丛书 林祖泉》无疑是一本极具研究价值的著作。书名中的“科第”二字,直击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社会流动机制之一,它不仅代表着个人的荣耀,更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希望与未来。我非常好奇,莆田林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是如何通过科举这条路径,不断巩固和提升家族的社会地位的?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家族内部的教育投入、宗族祠堂的功能,以及“凡举人、进士,皆有其谱”的传统,是如何在这种“科第”的追求中发挥作用的?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们展现一幅生动的家族社会图景,不仅仅是荣誉的记录,更包括为了实现这些荣誉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家族智慧。此外,“莆林文化”的提法,也让我联想到地域文化与家族文化的交织。莆田林氏的文化,是如何在地方风俗、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质的?这本书,是否会通过对家族成员的社会活动、文化习俗、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描绘,来展现这种“莆林文化”的丰富内涵?

评分

翻开这本《莆田林氏科第录/莆林文化丛书 林祖泉》,我首先被其厚重的纸张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韵味,仿佛带着我们穿越时空,去探寻一个古老家族的脉络。尽管我并非莆田林氏的后裔,但对于中华姓氏文化和家族历史的浓厚兴趣,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窥究竟。书中大量的图文资料,无疑是作者心血的结晶,它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族谱记录,更像是一部微观的社会史,折射出莆田地区数百年来的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科第”的记载,这不仅仅是对功名利禄的简单罗列,背后蕴含的是一个家族如何通过教育、科举来实现社会阶层的跃升,以及这种模式对后世子孙产生的深远影响。从家族的兴衰到个人的奋斗,从地域的繁荣到时代的变迁,这些 interwoven 的故事,构成了中华文明中“家”的独特意涵。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不同时期林氏家族成员的生存状态,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困境,以及他们在历史洪流中的选择。或许,通过这些个体的命运,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和运行逻辑。

评分

从一个对地域文化感兴趣的旁观者角度来看,《莆田林氏科第录/莆林文化丛书 林祖泉》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视角。莆田,作为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地域,其文化积淀深厚,而林氏作为当地的大姓,其家族史的梳理,无疑为我们理解莆田的地域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书中所述的“科第”,在古代中国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个人荣耀,更是家族荣誉的象征,往往意味着权力和财富的传承。我非常好奇,莆田林氏是如何在科举制度下,一次又一次地涌现出“科第”的人物?这背后是否存在着某种独特的教育模式、家族支持机制,或者说是地域特有的社会环境?书中对这些方面的探讨,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与社会阶层流动的理解。此外,“莆林文化”这个概念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它暗示着林氏家族在莆田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印记,这种印记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建筑、艺术、民俗,还是思想观念?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例证,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莆林文化”的生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