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宣纸史
定价:79.00元
作者:吴世新,山西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
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57700737
字数:
页码:21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宣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不断发明、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手工艺美术产品,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珍贵的“文房四宝”之首,中国造纸术的经典代表。《中国宣纸史》是根据宣纸古籍印刷的新需求,对新近发现和研究的宣纸成果。《中国宣纸史》是现今记载中国传统手工宣纸业史籍*多、分类*详、工序*细的首部宣纸业专著,具有开拓视野、振奋激情、鼓舞斗志、指导生产等作用。它既是一本宣纸史的科普读物,也是一部宣纸业的史料专著。
目录
章 纵横千年看宣纸
节 中华造纸术与宣纸
第二节 历史上的宣纸名品
第三节 历史上的宣纸人物
第四节 宣纸事业概述
第五节 数人物还看今朝——当代宣纸人物
第二章 宣纸的生产
节 宣纸原料——主料
第二节 宣纸原料——辅料
第三节 宣纸生产的主要工具
第四节 宣纸的生产过程
第五节 宣纸成品
第三章 宣纸的特性与名品
节 宣纸的特性
第二节 宣纸名品
第三节 虎皮宣的加工方法
第四节 创新发展的宣纸加工产品
第四章 宣纸研究丛说
节 传统宣纸生产工艺与奇妙的宣纸润墨性
第二节 中国宣纸的鉴别与选用
第三节 宣纸文化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
第四节 宣纸与中国画
第五节 书法艺术与宣纸
第六节 小岭青檀溪水与曹氏宣纸
第五章 宣纸文化与名人
节 诗歌里的宣纸
第二节 书画家与宣纸
附录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吴世新,笔名闲人,1952年出生,1969年入伍,1970年入党,安徽省泾县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先后在泾县师范学校、泾县宣纸厂、泾县经委、泾县缫丝厂、泾县体改委、泾县乡镇企业局、泾县宣纸宣笔发展办公室担任教师、党委副书记、党委秘书、副科长、科长、党委副书记、厂长、副主任、局长、主任等职。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书,我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仿佛透过书页,能够与那些在宣纸上留下墨痕的古人进行心灵的交流。作者在叙述中,将宣纸的诞生与发展,与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经济的变迁紧密地联系起来,展现出一种宏大的历史视野。我从中看到了宣纸如何从最初的贵族专属,逐渐走向寻常百姓家,如何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书中的一些细节描写,比如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宣纸制作工艺的比较,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精细与多样。这种对细节的深入挖掘,不禁让我联想到山西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里那些精美的壁画,它们同样是古代匠人精湛技艺的结晶,同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宣纸的每一次革新,都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的变化,而壁画的每一次创作,也都是当时社会风貌和宗教信仰的生动写照。这本书让我明白,任何一种文化符号的形成,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整个时代的脉搏息息相关。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宣纸不仅仅是一种纸,它更是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见证者和参与者。
评分掩卷之际,一种难以言喻的敬意油然而生,这不仅仅是对书中所述的宣纸历史的敬意,更是对那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民族智慧与匠心的崇敬。作者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梳理了宣纸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让我看到了它如何从一个地方性特产,一步步走向世界,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书中所探讨的宣纸的品质、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它在中国绘画、书法、乃至印刷史上的重要作用,都让我对这一传统工艺有了全新的认识。这种对物质载体背后文化价值的深刻解读,让我不禁联想到山西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中那些饱经风霜的壁画。它们同样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技艺的结晶,同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宣纸,如同壁画一样,是中华文明最古老、最持久的载体之一,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民族记忆中最璀璨的篇章。这本书,让我更加珍视这些来之不易的文化遗产,也让我对传承与创新有了更深的思考。
评分当我沉浸在这本书的文字中时,我仿佛置身于山西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那庄严肃穆的空间,那些斑驳的色彩与壁画上的故事,与书中对宣纸的讲述产生了奇妙的共鸣。书中的叙述,如同那些壁画一样,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宣纸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个鲜活的场景。我看到了文人墨客在宣纸上挥洒自如,书写千古绝句;看到了艺术家们在宣纸上描绘山水花鸟,寄托高远情怀。宣纸,作为中国书画艺术的载体,与壁画艺术一样,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精神的体现。书中所探讨的宣纸的材质、技艺、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功能,都让我对这一传统工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它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必需品,更是中国哲学思想、艺术理念的物质化呈现。作者对宣纸独特品性的挖掘,如同一位考古学家,在时间的尘埃中,一点点地拂去历史的痕迹,让我们得以窥见其背后那颗跳动着中华文明心脏的脉搏。这种对物质载体背后精神价值的关注,与晋之源壁画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艺术感染力,在精神层面形成了强烈的对话,让我对“文化传承”这四个字有了更生动、更具象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沉静而深刻的体悟,如同在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静静欣赏那些古老的壁画。作者的笔调朴实而富有力量,他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扎实的史料和细致的考证,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关于宣纸的立体世界。我看到了宣纸在文人画中的独特地位,它那“纸不宿墨,又善用墨”的特性,为中国水墨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书中所提及的宣纸的种类、等级、以及在不同时代扮演的角色,都让我对这一古老工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对一种材料的介绍,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艺术理念的阐释。这种对物质载体背后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壁画艺术所承载的宗教、历史、艺术信息,在精神层面产生了强烈的共振。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在宣纸上游走的笔墨,与壁画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故事——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创造力和对美的永恒追求。
评分初翻开这本书,我的思绪便如同一叶扁舟,悄然驶入了中国宣纸那悠远而静谧的河流。这本书所呈现的,不仅仅是关于一种纸张的历史,更像是一曲跨越千年的文化长歌,吟唱着匠心与传承的 sublime。我看到了从最初的粗糙原料,到后来精雕细琢的工艺,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双手的心血与智慧。书中的字里行间,仿佛能闻到那淡淡的、带着泥土气息的宣纸清香,触碰到那细腻而又韧性的独特质感。作者对宣纸制作流程的细致描绘,让我对“纸寿千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不仅仅是对其物理属性的赞誉,更是对其承载的千年文化与艺术的敬意。我仿佛能亲眼目睹古人如何在潮湿的江南水乡,耐心地采摘青檀皮,如何日夜兼颠地反复浸泡、捶打、抄造,最终诞生出那一抹洁白如玉的宣纸。这种对于工艺细节的极致追求,与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所珍藏的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壁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中华文明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都是时间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明珠。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身边那些看似平凡的物品,它们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