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民俗萬年曆(1930-2120)
定價:35.00元
作者:任憲寶
齣版社:中國商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11-01
ISBN:978750447891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無
內容提要
萬年曆是一種將公曆、農曆、乾支曆相互對應,編排在一起的曆學工具書。查用萬纂曆,主要是使用年曆中的乾支紀時。韆支紀時是中國獨創的曆史悠久的曆法。它以天象為依據,符閤物候特點,體現瞭五行旺衰。在諸多學科中,有著其它曆法不可替代的作用。乾支紀時,在中醫、氣功、周易數術、農作、曆法等領域中:有著特殊的實用價值。每當需用韆支紀時,而需用者手中沒有萬年曆的時候,往往束手無策。隻需記住十四字的歌訣,萬年曆一年中的乾支紀時就可迅速算齣。這種快速心算萬年曆的方法,叫“銀盤子”,“銀盤子”是民間術士創造的萬年曆速算法,曆史悠久,以往采用師徒間口授方法傳授,嚴禁外傳。
目錄
章 中華傳統曆法
一 曆法的起源
二 陽曆
三 陰曆
四 天乾地支
五 二十四節氣
第二章 中華傳統節日溯源
一 正月初一賀新春
二 正月十五元宵節
三 二月二龍抬頭
四 禁煙掃墓寒食節
五 掃墓祭祖清明節
六 五月初五端午節
七 七月七牛郎會織女
八 七月十五鬼節
九 八月十五中鞦節
十 九月初九重陽節
十一 鼕至莫忘吃餃子
十二 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十三 臘月二十三祭竈神
十四 除夕守歲到天明
第三章 十二生肖與星座
一 十二生肖的産生
二 十二生肖年份對照錶
三 生肖婚姻搭配宜忌
四 十二生肖與人生
五 生辰八字
六 我國古代的二十八星宿
七 二十八星宿與擇吉避凶
八 星宿愛情錄(生日對照)
第四章 中華傳統民俗
一 民間吉祥象徵
二 傳統稱謂
三 悠遠的民間傳說
四 姓氏傢譜淵遠
五 氣象民諺
六 傳統春聯
七 傳統對聯
第五章 中華傳統禮俗
一 結婚禮俗
二 祭祀禮俗
三 賀壽禮俗
四 喪葬禮俗
五 生育禮俗
第六章 中華民間諸神
一 玉皇大帝
二 王母娘娘
三 觀音菩薩
四 福星
五 祿星
六 壽星
七 財神
八 門神
九 竈君
十 土地公
十一 八仙
十二 鍾馗
十三 東嶽大帝
十四 碧霞元君
十五 龍王
第七章 中華風水文化
一 如何選擇吉祥居住地
二 如何讓客廳更舒適
三 如何讓門窗納氣旺宅
四 如何使臥室興傢固庭
五 如何布置書房和辦公室
六 如何讓廚房招財避穢
七 如何選擇布置衛浴
八 餐廳布局,口納福瑞
九 裝修設計的宜忌
十 彆墅、庭院的風水
作者介紹
無
文摘
無
序言
無
我最近入手瞭《中華民俗萬年曆(1930-2120)》,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覺,與其說是一本參考工具,不如說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之旅。作為一個對曆史變遷和社會風俗有著敏銳觀察力的人,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將如此漫長的時間跨度內的民俗活動進行梳理和呈現的。我設想,書中可能不僅僅是列齣日期和對應的節氣,更會在每一個重要的節點,配以詳實的文字闡述,比如某個節日為何會有這樣的習俗,其起源和演變過程是怎樣的,甚至還會涉及到一些地方性的差異化錶現。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一些被現代社會逐漸淡忘的傳統習俗的記錄,比如各種祭祀活動、農耕節令的講究,以及那些伴隨人生重要階段的儀式,如婚喪嫁娶的禮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宏觀的視角,讓我們看到這些民俗在不同年代、不同社會背景下的具體實踐,從而理解它們是如何在時間的洪流中被傳承、被改良,甚至是被創新。閱讀這樣的書籍,對我而言,是一種對自身文化根源的追溯,也是對集體記憶的重溫,仿佛能從中看到祖輩們的生活軌跡,感受到那份質樸而又充滿智慧的生活哲學。
評分坦白說,我一開始購買《中華民俗萬年曆(1930-2120)》純粹是齣於一種好奇心,想看看一本涵蓋近兩百年曆史的民俗年曆會是怎樣的。但真正翻閱之後,我被它所呈現齣的豐富性和細膩度所打動。這本書不僅僅是在列舉日期,它更像是為每一天、每一個節日都注入瞭靈魂。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一些日常生活的細節的描繪,比如在某個節氣,人們通常會吃什麼特定的食物,會有怎樣的農事活動,甚至是傢庭中的一些小規矩。這種細節的呈現,使得冰冷的日期變得鮮活起來,仿佛能讓我們穿越迴那個年代,親身感受到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我對於書中如何處理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俗差異也非常感興趣。中國幅員遼闊,各地風俗習慣自然韆差萬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兼顧到這種多樣性,讓讀者能夠瞭解到更全麵的中華民俗圖景。同時,我還在思考,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這些民俗的由來,比如它們是怎樣形成的,又經曆過怎樣的演變。這種探究式的解讀,能夠幫助讀者更深刻地理解這些習俗背後的文化內涵,而不隻是停留在錶麵的認知。
評分我最近讀瞭《中華民俗萬年曆(1930-2120)》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民族的文化,不能僅僅局限於曆史書本上的大事件,更要關注它滲透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而民俗恰恰就是這種生活的真實寫照。這本書橫跨瞭很長的時間維度,這讓我看到瞭一種動態的文化傳承。我想象中,書中會詳細記錄下每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清明、端午、中鞦等,並且會詳細描述在不同時期,人們慶祝這些節日的方式可能有哪些變化。也許在早期,人們的慶祝方式更加質樸和傳統,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新的元素也會被融入進來。我特彆期待看到書中關於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記載,那些可能在現代社會已經不常見,但卻承載著祖輩智慧和情感的習俗。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復原”的功能,讓我們能夠一窺那些逐漸遠去的過往,感受先輩們的生活氣息,也從中學到一些關於和諧相處、尊重自然的生活哲學。
評分我選擇閱讀《中華民俗萬年曆(1930-2120)》,是希望能夠更直觀地瞭解中國傳統文化與時間的關係。一直以來,中國人都對曆法有著特殊的感情,它不僅僅是記錄時間的工具,更是連接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重要紐帶。這本書將近兩百年的時間尺度打開,讓我能夠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和理解民俗的變化。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如何將那些零散的民俗碎片有機地串聯起來,形成一條清晰的時間脈絡的。我設想,它可能會圍繞著二十四節氣來展開,詳細闡述在每一個節氣,人們在農業生産、生活習慣、乃至心理狀態上的變化。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夠涉及一些與時間相關的信仰和傳說,比如那些關於歲末年初的禁忌,或是特定日子裏的吉凶禍福的說法。這種解讀方式,能夠幫助我更深刻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閤一”的哲學思想,以及古人如何通過觀察自然來指導自己的生活。閱讀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一種文化上的“尋根”,讓我能夠更堅定地認識和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基因。
評分這次偶然翻到一本名叫《中華民俗萬年曆(1930-2120)》的書,實在是一次意料之外的驚喜。雖然我本身對曆法研究並沒有什麼深入的學術背景,但一直以來,我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各種節氣、習俗,以及它們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方方麵麵都懷有濃厚的好奇心。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這些內容的新窗口。它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日期記錄,更像是一部活生生的文化百科全書,通過對不同年份的梳理,將那些似乎遙遠卻又觸手可及的民俗風情一一呈現。我尤其感興趣的是,書中會如何描繪那些隨著時代變遷而産生演化的民俗活動,比如春節期間的習俗,是僅僅羅列傳統項目,還是會提及一些新近齣現的慶祝方式?又比如,在描述一些傳統節日時,是否會穿插一些相關的神話傳說、曆史典故,讓讀者在瞭解習俗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其背後深厚的文化底蘊?我設想著,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會非常講究,畢竟,一本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作品,應該在視覺上也傳遞齣一種古樸而又不失典雅的美感。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夠更係統、更深入地認識和理解我們祖輩流傳下來的那些寶貴的生活智慧和文化遺産,並將這份感悟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