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老师家庭育儿100问

饶老师家庭育儿100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饶秀萍 著
图书标签:
  • 育儿
  • 家庭教育
  • 亲子关系
  • 儿童心理
  • 早期教育
  • 饶老师
  • 育儿问答
  • 0-6岁
  • 教育方法
  • 亲子沟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801129895
商品编码:2976798250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饶老师家庭育儿100问

定价:31.00元

售价:21.1元,便宜9.9元,折扣68

作者:饶秀萍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8011298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无繁杂理论,重实际操作,直接告诉家长育儿的方法和经验,可操作性强,力求为家长提供切实的帮助,不留有育儿的遗憾。
  做孩子的老师,做孩子的朋友。

内容提要


目录


生活篇——孩子怎么啦(1问~35问)
 1.孩子脾气拧,总爱哭闹怎么办?
 2.孩子要买玩具,家长不答应,孩子哭闹怎么办?
 3.孩子就爱听表扬,一旦受批评就哭闹怎么办
 4.男孩比女孩还胆小爱哭怎么办?
 5.孩子上幼儿园,早上总是哭怎么办
 6.孩子不会和小朋友玩怎么办
 7.孩子认生,不爱叫人怎么办
 8.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只会忍让、躲避怎么办
 9.孩子没主见,总追随别人玩。怎么办?
 10.孩子在集体面前不敢大胆说话怎么办
 11.家里来了小朋友,孩子不给人家玩具玩儿,很“小气”怎么办
 12.孩子爱咬人怎么办
 13.孩子有攻击性总爱欺负人怎么办
 14.孩子说脏话怎么办
 15.孩子说谎怎么办
 16.孩子做错事后不承认逃避责任怎么办
 17.孩子的嫉妒心很强怎么办
 18.孩子爱告状怎么办
 19.孩子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家怎么办
 20.孩子在家不会收玩具怎么办
 21.孩子在家不爱护玩具怎么办
 22.孩子在幼儿园会做的事,在家都不自己做怎么办
 23.孩子吃饭挑食怎么办
 24.孩子在家不会自己吃饭怎么办
 25.孩子太胖怎么办
 26.孩子入园后尿裤子怎么办
 27.孩子夜里尿床怎么办
 28.孩子在幼儿园不睡觉、哭闹怎么办
 29.孩子睡觉前有不好的小动作怎么办孩子和父母几岁分床睡合适
 30.孩子早上不起晚上不睡,想调整好他的作息时间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31.怎样让孩子避免出现“吃手”的坏毛病
 32.孩子3岁了,一出去走路就让抱着怎么办
 33.早上孩子穿衣服总是挑来挑去怎么办
 ……
教育篇——家长、老师的教育要一致(36问~60问)
学习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61问~100问)

作者介绍


饶秀萍  老师,58岁,北京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30余载,曾历任幼儿园教师、园长、幼儿教育咨询讲师等,具有丰富的育儿实践教育经验。

文摘


序言



《静待花开:父母的智慧与孩子的成长》 一、 缘起:育儿路上的困惑与渴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位父母都曾面临无数的疑问与挑战。看着家中那个逐渐展开生命画卷的小生命,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探索世界的脚步越来越坚定,我们心中充满了喜悦,也伴随着深深的责任感。然而,这份责任感往往伴随着不确定性:我这样做对孩子是最好的吗?我是否给予了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引导?在无数个深夜,当孩子熟睡,我们可能还在思考那些关于教育、关于性格塑造、关于未来发展的种种问题。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面对孩子的叛逆期,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当孩子犯错时,惩罚是否是唯一的选择?”……这些问题,或许是每个家庭的必修课。我们渴望找到一种方法,能够帮助孩子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能够让我们在育儿的道路上更加从容和坚定。我们搜集信息,翻阅书籍,向长辈请教,却发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这份渴望,驱使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希望找到更适合自己孩子、也更适合自己家庭的育儿之道。 二、 理念:尊重、理解与陪伴 《静待花开:父母的智慧与孩子的成长》一书,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育儿法则,而是试图与广大家长朋友们一同踏上一段探索与实践的旅程。本书的核心理念建立在对孩子个体差异的尊重、对孩子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以及在成长道路上持续不渝的陪伴之上。 我们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拥有各自的节奏、兴趣和天赋。因此,本书反对“一刀切”的教育模式,而是倡导家长学会“因材施教”,去发现和欣赏孩子的闪光点,去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这意味着,我们要放下成人的预设和期待,用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孩子的声音,去感受他们的情绪。 理解,是连接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桥梁。当我们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就能更好地回应他们的需求,化解他们的困惑。这需要我们具备同理心,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委屈、他们的喜悦、他们的恐惧,并用恰当的方式给予回应。 而陪伴,则是育儿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它不仅仅是身体的在场,更是心灵的链接。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父母的陪伴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陪伴,是给予他们安全感的基石,是培养他们信任感的源泉,也是他们探索世界时最坚实的后盾。它意味着放下手机,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孩子的互动中;意味着耐心倾听,即使他们的故事显得幼稚;意味着共同经历,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烦恼。 三、 内容:聚焦成长中的关键议题 本书将围绕孩子成长的几个关键维度展开,力求为家长提供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和实践指导。 1. 情绪的守护与引导: 孩子的情绪如同天气般变化莫测,但也蕴含着他们最真实的需求和感受。《静待花开》将深入探讨如何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包括愤怒、焦虑、悲伤、恐惧等。我们将学习识别孩子情绪的信号,学习如何用平静、支持性的方式回应,而不是简单地压抑或否定。本书会分享一些实用技巧,帮助家长引导孩子认识、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孩子的情绪智力(EQ),让他们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我们将探讨如何区分“发脾气”与“表达需求”,以及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应对机制,而不是让他们成为情绪的奴隶。 2. 品格的塑造与传承: 一个人的品格,是其人生底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聚焦于培养孩子诚实、善良、责任感、尊重、勇敢等核心品格。我们将探讨品格养成的内在机制,以及家长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不仅仅是通过说教,更是通过言传身教,在日常生活中点滴渗透。我们会分析如何在游戏、阅读、家庭劳动中融入品格教育,如何通过故事、榜样来激发孩子的品格意识。我们将学习如何鼓励孩子承担责任,如何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同理心,以及如何引导他们认识到诚实和善良的力量。 3. 学习的兴趣与方法: 学习是伴随孩子一生的旅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他们的未来至关重要。《静待花开》将探索如何让学习变得有趣,如何点燃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而不是将学习变成一项枯燥的任务。我们将探讨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学习特点,分享如何利用孩子的兴趣点来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本书还将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学习方法,例如如何培养阅读习惯,如何鼓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学习中的挫折。我们将强调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以及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4. 规则的建立与边界的清晰: 规则与边界是孩子成长的安全网,也是他们认识世界、学会自律的重要前提。《静待花开》将探讨如何建立清晰、合理且具有弹性的家庭规则。我们不会提倡严苛的管教,而是倡导通过沟通和协商来建立规则,让孩子理解规则背后的意义,并自愿遵守。本书将深入分析如何设置有效的边界,以及如何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探索空间。我们将学习如何处理孩子挑战规则的行为,如何做到奖惩分明,以及如何让规则的建立过程成为一次次亲子互动的机会。 五、 视角:陪伴,而非操控 《静待花开:父母的智慧与孩子的成长》始终贯穿着“陪伴”这一主题。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家长们在育儿路上的一位良师益友,能够提供支持,能够启发思考,能够帮助家长们放下焦虑,以更积极、更从容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成长。 我们深知,为人父母并非易事,我们自己也可能曾犯过错误,有过迷茫。本书的目的,不是要指导您成为一个“完美”的父母,而是希望能够与您一同成长,一同探索,一同发现育儿的乐趣与智慧。我们倡导的是一种“陪伴式”的育儿观,即父母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引导者、一个支持者、一个倾听者,而不是一个掌控者。我们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去尝试,去犯错,去学习,去成为他们自己。 “静待花开”,这四个字,正是本书的核心寓意。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株独特的种子,需要适宜的阳光、雨露和土壤才能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而父母的责任,便是用心去呵护,用爱去浇灌,耐心地等待,相信他们终将如期绽放。 六、 目标:点亮成长的每一程 本书希望能够帮助家长们: 提升育儿的信心: 消除对育儿过程的迷茫和恐惧,建立科学合理的育儿观。 加深亲子关系: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理解,与孩子建立更深厚的情感连接。 培养独立自信的孩子: 帮助孩子发展自我管理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性格。 应对育儿挑战: 为家长提供实用的方法和策略,应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享受育儿的乐趣: 重新发现育儿过程中的美好与惊喜,与孩子共同成长。 《静待花开:父母的智慧与孩子的成长》期待与您一同踏上这段充满爱与智慧的育儿之旅,点亮孩子成长的每一程,见证他们如花般绚烂绽放。

用户评价

评分

翻阅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对自身教育理念的深度反思之旅。它没有提供任何速成的秘诀,反而挑战了我们根深蒂固的一些老旧观念。比如,关于奖励和惩罚的章节,作者就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比起物质奖励,内在驱动力才是培养孩子终身学习习惯的关键。我过去常常用“如果你考好了,就给你买玩具”来激励孩子,读完之后才意识到,这种外部激励机制可能正在扼杀孩子对知识本身的好奇心。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冷静、客观,充满了一种科学的严谨性,但同时又饱含着对孩子成长的敬畏之心。它很少使用夸张的词汇,而是用清晰的逻辑和大量的案例分析来支撑观点。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加宏观了,不再只盯着眼前的“小毛病”,而是着眼于培养孩子面对未来复杂世界的适应能力和心理韧性。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带着批判性思维去阅读的优秀著作。

评分

这份阅读体验,如同在迷雾中找到了一盏指路的明灯,尤其对于我们这种,在育儿观念上常常与另一半产生摩擦的家庭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原本以为,育儿无非就是吃好、睡好、不生病这三板斧,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深入探讨了“情感联结”的重要性,这一点恰恰是我们过去最容易忽略的。书中关于如何倾听孩子内心声音的章节,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非暴力沟通”技巧,我尝试着用书里教的方法和孩子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效果立竿见影,那种原本紧绷的亲子关系似乎一下子舒缓了下来。更让我佩服的是,作者对“界限感”的阐述。我们总担心说“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但书中巧妙地平衡了“爱”与“规则”的关系,教会我如何在坚定中保持温暖,这对于建立孩子未来的人格独立性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内容密度非常高,每一页都充满了值得反复咀嚼的智慧。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虽然朴实,但内容的高级感是毋庸置疑的。它不像市面上那些花里胡哨的育儿指南,动辄就承诺“七天变身完美父母”。相反,它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称职的成年人,去引导另一个正在成长的人”的成人教育手册。书中的章节划分非常细致,无论是关于“如何处理上学前的分离焦虑”,还是“如何引导孩子面对失败”,都有专门的板块进行深度剖析。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父母自我关怀”的重视。很多育儿书只关注孩子,却忘了父母也是人,也会有情绪耗竭的时候。这本书用非常温柔的笔触提醒我们,只有我们自己内心富足了,才能给予孩子真正的滋养。它推荐的那些“五分钟情绪重置法”,我试过几次,效果出奇地好,让我在快要崩溃的边缘及时稳住了阵脚。这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它简直就是一本“心灵疗愈指南”。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家那位“新手爸妈”量身定做的宝典!刚开始看,就被它那种直击痛点的叙事方式吸引住了。书里描绘的那些场景,简直就像是把我们家客厅搬到了书页上——孩子不肯睡觉时的“地狱十分钟”,半夜突然惊醒的“尖叫警报”,还有每天早餐时间那场关于奶粉和辅食的“无声战争”。作者的文字非常接地气,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用一种过来人的口吻,分享了无数个“我当初也是这么过来的”的真实故事。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反而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又充满幽默感的朋友聊天。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没有简单地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引导我们思考背后的原因。比如,面对孩子哭闹,它不是简单地说“要抱抱”,而是分析了哭闹的类型,并提供了不同情境下的应对策略,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手足无措,而是有了一套可以灵活调整的“工具箱”。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意识到,育儿中的混乱和挑战是常态,而我们并不孤单。

评分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它成功地打破了许多关于“完美家庭”的刻板印象。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手足矛盾”那一章节时所展现的智慧。面对两个孩子之间的争执,我们往往会陷入“评判谁对谁错”的泥潭,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共同解决问题”的框架。它教导我们如何充当一个公正的“调解员”,而不是带有偏见的“法官”。通过书中的引导,我们开始鼓励孩子们表达各自的需求,而不是仅仅聚焦于他们的行为表象。这种由内而外的引导,让家庭氛围变得更加和谐、少了一些指责,多了一些理解与合作。对我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育儿范畴,它促进了我们整个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质量,让我们全家都在一个更健康、更成熟的状态下共同成长。它确实值得每一个深思熟虑的父母珍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