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形意拳四象五行精义
定价:30.00元
作者:毛明春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377491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为全球武术爱好者提供纯正、实用的武术精品书籍是我们山西科技出版社的**愿望。由山西大学武术教授,武术八段毛明春先生所著《形意拳四象五行精义》,几易其稿,终于出版面世,实为喜事。本着为读者负责的原则,由*初设想对形意拳的形、意、气、力诸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述,到后来集中力量写四象五行。书中介绍的练功方法都是作者多年的练习体悟而不断总结出来的武学精华,实为难得。若没有亲身的练功体悟是写不出来的,也是不能写的。希望这本书对大家习练形意拳有所帮助。
内容提要
《形意拳四象五行精义》本着清晰、有序、合理的原则对形意拳的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做了的解析,使读者易于理解和练习;也详细介绍了五行拳练法的分解动作和训练说明,便于读者有个清晰认识,进而易于掌握。
目录
作者介绍
毛明春,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武术八段,中国武术段位制教材编者之一,香港武术家协会学术顾问。
少年时始习练形意拳,由于练武去除了多年的体寒、散光、头疼等多种疾病而对武术痴迷。1977年考入山西大学体育系,师从陈盛甫,后又拜陈济生等几位高人为师,学习形意、太极、八卦、易筋经等传统武学,不断参悟内劲理法。1982年又考取了山西大学武术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武术内功。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传统武术的理论研究、教学和传播,将自己多年珍贵的心得和体悟用于教学,惠及大众。发表研究论文近60余篇,承担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出版了十余张武术录像带及光碟。
重要研究成果:太极拳对人体经络波的影响;太极图与太极站桩肌电图。
文摘
序言
作为一本声称要阐述“精义”的武术书籍,我最不能容忍的是它对技术细节的轻描淡写。形意拳,尤其强调其直进猛打、干脆利落的特性,发力需要身体各个部位的协同瞬发,这种协同性是需要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来固化的。然而,翻阅《形意拳四象五行精义》时,我发现它在讲解如何实现“一动无有不动”的关键技术点时,其笔墨远不如对那些玄乎的理论的渲染。比如,对于“鸡啄糠”和“虎抱头”这些经典身法要领,书中只是简单地提到“要做到形似”,但对于“形似”背后的肌肉张力、重心转移以及对敌我距离的把握,几乎没有深入剖析。这让这本书在指导实际训练时显得苍白无力。它似乎是为那些已经可以“不用力而自然发力”的大师准备的“心法”,而不是为仍在为如何把劲送到指尖而困扰的习练者准备的“功法”。如果一本武术书不能清晰地指导读者如何一步步地将理论转化为身体可以执行的动作,那么它就失去了作为一本武术读物的首要价值。这本书的价值,或许更多地体现在对形意拳文化背景的补充上,而非其武术技击层面的深入挖掘。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叫做《形意拳四象五行精义》,但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感到非常困惑和失望。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武术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钟爱那些强调内功和意境的拳种。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满怀期待地以为能从中找到形意拳的核心理论,比如五行相生相克的精微解析,以及四象(乾坤坎离)在拳架和发力中的具体体现。然而,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作者似乎更热衷于对一些模糊的概念进行哲学层面的阐述,而鲜有具体的技法指导。例如,书中反复强调“意”的重要性,却从未清晰地阐述如何通过具体的呼吸吐纳、筋骨的配合来培养和导引这种“意”。我试图在文字中寻找那些能够让我立刻在练习中感受到变化的要点,但得到的往往是一些玄之又玄的描述,这对于一个渴望扎实进步的习武者来说,无疑是缺乏实际指导的。更让我感到不解的是,对于形意拳中至关重要的“整劲”的形成过程,这本书的阐述也显得过于笼统,仿佛默认读者已经具备了深厚的内功基础,可以直接跳到对“道”的理解层面。这种脱离实践的理论堆砌,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武术哲学散文集,而非一本实用的拳学教材。我期待的是能够帮助我打通任督二脉、让拳法更上一层楼的实操指南,而不是一堆空中楼阁般的文字游戏。
评分拿到这本《形意拳四象五行精义》的时候,我被它厚重的装帧和典雅的排版所吸引,心想这绝对是一部集大成之作。我个人练习武术多年,深知形意拳的刚猛与简洁之美,因此对“四象五行”的结合抱有极高的期待。理论上,这应该是讲解如何将乾、坤、坎、离四种宇宙模型融入到崩、劈、恨、斫、炮这五种基本劲力的构建之中。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似乎将重点完全放在了对《易经》符号的机械式套用上,而非形意拳自身的演变逻辑。比如,在描述“崩拳”时,书中用大量的篇幅去分析“乾卦”的象征意义,却完全忽略了崩拳发力时对肩关节的沉坠要求和腰胯的拧转配合,这些是构成崩拳威力的核心要素。这种顾此失彼的写作手法,让每一个真正练过拳的人都会感到疏离。更甚者,书中对一些基础的桩功练习,如浑元桩或三体式,提及甚少,即使有提及,也只是寥寥数语带过,仿佛这些最基础的功夫是理所当然不需要赘述的。对于想要从零开始系统学习或者修正基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帮助微乎其微,它更像是给已经小有所成、但求理论升华的人准备的,可惜的是,即便是对高级修炼者而言,其理论深度也显得略为单薄和牵强。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书名给人一种气势磅礴、内含乾坤的错觉,让我这位常年混迹于武术圈的爱好者跃跃欲试。我最感兴趣的是“五行”如何与“内家三宝”——精气神——进行动态的交互转化。在形意拳中,五行既是劲力,也是呼吸和精神状态的体现。我希望看到作者能够提供一套清晰的图表或详细的文字描述,说明在做“劈拳”(金)时,气息如何从丹田升起,如何与肩部的舒展形成关联。遗憾的是,《形意拳四象五行精义》在这方面表现得极为晦涩。它大量引用了晦涩的古典文献,试图为形意的每一个动作寻找一个古老的出处,却在关键的“如何做”上语焉不详。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听一位老先生在茶馆里讲述他年轻时学武的奇遇,充满了故事性,但实用价值大打折扣。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描述去想象“水克火”在对练中的应用,结果发现自己陷入了对抽象概念的无休止思辨中,而实战中的那种本能的反应和顺应自然的变化却无从谈起。对于追求实用性和效率的现代习武者来说,这本书显得过于浪漫化和玄学化,缺乏一种脚踏实地的“落地”感。
评分我花了数周时间,试图啃完这本《形意拳四象五行精义》,希望能从中挖掘出一些被主流拳谱忽略的“秘诀”。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四象”的论述,即如何通过对天象的模拟来达到人体的和谐统一。在我理解中,形意的四象应对应着开合、进退、屈伸、提按这八个基本动作要素的更高层次的统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跳跃,一段还在讲如何观察月亮的盈亏来调整呼吸,下一段可能就突然转到了对某个古代贤哲的评价上。这种结构上的混乱,使得读者很难建立起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它没有提供一个清晰的进阶路线图,比如初学者应如何理解四象,中级者如何应用五行,高级者又如何将两者合一时应当注意哪些细节。相反,它像是一部随笔集,观点零散且不易捕捉。我甚至觉得,如果一个完全不懂形意拳的人来读这本书,他可能只会认为形意拳是一种与天象观测高度相关的神秘学问,而完全摸不着拳法的边际。对于严肃的武术研究者来说,这种缺乏逻辑严密性的论述,是很难被采纳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