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XP】让书成为孩子*好的玩具:爱学习的孩子在家都在做什么
作 者:安河内哲也
I S B N :9787568212632
出 版 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印刷时间:2015年11月
字 数:字
页 数: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g
定价:29.00元
目录
Chapter 1
父母奠定孩子人生的基础
1. 没有了父母,孩子们还能过着幸福的人生吗? 002
2. 有了“个人潜力”,就能在社会上生存 007
3. 有了“学习能力”,人生的选项就会增加 010
4. 能同时培养个人潜力与学习能力的“经验教育” 012
Chapter 2
孩子真正的学习能力,要由“经验教育”来培养
1. 国语: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接触母语(日文) 016
2. 算术(数学):利用益智游戏等,来锻炼数学能力 025
3. 理科:参观科学馆以及体验自然 029
4. 社会:让孩子了解实际的社会 033
5. 经验教育成功的秘诀,就是“若无其事”地实行 038
6. 让孩子自由体验,经验教育才有效果 042
Chapter 3
培养聪明孩子的“家庭环境”营造方法
1. 把家里布置成“学习主题乐园” 046
2. 让“餐桌”“客厅”都成为全家人的学习空间 048
3. 事先将书籍随意摆放于家中各处 051
4. 让孩子阅读能够提升词汇能力的漫画 054
5. 孩子看电视时,要问他:“为了什么而看?” 056
6. 筛选并录下优良节目,容后再看 059
7. 打电玩时,引进“延长规则” 061
8.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064
9. 借助收音机或有声书锻炼听力 066
10. 在厕所张贴默记用资讯 070
11. 将“*3 分钟”,作为家庭学习时间的基准 072
12. 让孩子接触“好事”,远离“坏事” 074
13. 通过家人间的对话,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 076
14. 根据孩子个性,选择适合的学业补习班 080
......
内容推荐
《让书成为孩子*好的玩具》由日本补习名校名师、英语教育专家安河内哲也所著,作者分享了他多年积累的关于子培养孩子素质、激发和提高学习能力的经验。全书共七章。从家庭教育对孩子人生的重要影响开始,逐步讲述经验教育、家庭环境的营造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这两种教育的可行的方法,帮助孩子迅速提高学习能力,培养核心竞争力。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爱学习”可以是一种自然流淌的状态,而不是被强加的任务。书中关于如何创设一个“学习友好型家庭环境”的章节,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以前总觉得,要让孩子爱学习,就得买各种昂贵的早教工具和五花八门的教具,结果家里堆满了,孩子却兴趣索然。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学习源于环境的熏陶和父母的榜样力量。它细致地描述了如何利用家里的现有资源,比如厨房的食材、花园里的植物,甚至是旧报纸和纸箱,来构建一个充满探索乐趣的微型学习区。我按照书里的建议,把家里的一个角落改造成了“科学角”,放了一些放大镜、不同质地的布料和一些简单的磁铁玩具。没想到,我的小家伙现在没事就往那里跑,自己动手研究“东西为什么能吸在一起”。这种自发的学习行为,是我以前怎么努力都激发不出来的。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深,描述场景时充满了画面感,让人读起来毫不费力,而且每一点小小的建议背后,都有着坚实的儿童心理学基础支撑,让人信服。
评分我向来对市面上那些鼓吹“速成教育”的书籍持保留态度,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持久、自然且充满乐趣。它没有承诺任何“三个月让孩子智商翻倍”的夸张口号,反而花了大篇幅去讨论“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以及“如何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这两大基石。在我看来,后者比任何技能学习都重要。书中关于“正面管教”的实践部分,非常贴合现代家庭的实际情况,它不是一味地惩罚或奖励,而是强调理解情绪背后的需求。我曾经因为孩子发脾气而感到挫败,觉得是自己教育失败了。这本书解析了那些看似无理取闹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孩子在表达某种未被满足的需要,比如需要关注、需要掌控感。这种深层次的理解,让我能更平和地去应对冲突,通过非惩罚性的方式引导孩子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这种对“心”的关注,是很多只重“术”不重“道”的教育书籍所缺失的宝贵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语言风格温暖而充满力量,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像是在和一个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邻家长辈聊天。它在讲解育儿理念时,总能巧妙地融入那些充满画面感的童年回忆和生活片段,让人感同身受。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谈到“玩耍”的重要性时所持的立场,书中清晰地阐述了为什么自由、无目的的玩耍,恰恰是构建高级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的最佳土壤。这彻底颠覆了我过去总想把玩耍“目的化”的倾向。例如,书中建议家长应该放下自己的焦虑,学会在孩子搭积木搭到一半时“不要干预”,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失败”和“重建”的过程。这对我这个习惯于“指导”的父母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实践后发现,孩子在独自解决结构不稳时所展现出的专注力和创造力,远超我介入后的结果。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育儿指南,不如说是一本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童年、找回教育初心的心灵读本。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分年龄段的实践指南,让家长能够立刻上手操作。尤其对于我们家正处于“敏感期”的阶段来说,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孩子“十万个为什么”的技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我记得之前,孩子问我月亮为什么跟着我走,我常常心烦意乱,只能敷衍了事。但书里提供的那种引导式提问和鼓励孩子自己寻找答案的方法,让我学会了如何把每一次提问都变成一次深入的对话。比如,它建议我们不要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反问孩子“你觉得呢?”,或者“我们一起查查看好不好?”。这种方式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搜集能力。我发现,自从采纳了这种方法,孩子变得更有耐心去听完一个完整的解释,也不再满足于一个简单的“因为所以然”。这本书真正教会我的,是如何与孩子进行高质量的互动,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努力在孩子“玩”和“学”之间找到平衡点的家长们打开了一扇窗。我特别欣赏它那种不打高压、不搞说教的语气,而是真正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去理解他们对于探索世界那种天然的好奇心。书里提到的很多小实验和日常亲子互动场景,我都尝试在家复刻了几次,效果出奇地好。比如,它提倡的“把家务变成游戏”的理念,让原本枯燥的收拾玩具,变成了一场“寻宝大作战”,孩子积极性空前高涨,而且还学会了自己规划整理的步骤。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强调的“过程比结果重要”的观念,彻底解放了我自己,不用再紧盯着“他今天学了多少新单词”这类虚无缥缈的目标,而是更关注孩子在探索新事物时展现出的专注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远比任何填鸭式的教育都来得有效和长久。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时刻紧绷着神经的“监工”,而更像是一个陪伴者和引导者,这对我自己的心态调整也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人性化、非常接地气的育儿哲学,非常适合我们这种在教育路上探索的普通家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