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你会爱孩子吗:走出爱孩子的30个误区
定价:26.00元
售价:18.2元,便宜7.8元,折扣70
作者:张振鹏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1113462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点击进入 机械工业出版社亲子生活馆:
天下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只有不聪明的家长。本书从孩子的父母、(外)祖父母两个视角出发,结合现实生活中发人深省的案例,说明了“错误的爱”对孩子的危害。主要是想提醒“沉浸在错爱中而不自知”的家长走出爱孩子的误区,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怎样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孩子。
前言
上篇 父母爱孩子的 误区
误区1:只重成绩提升,不重孝道培养
误区2:“再苦不能苦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吃苦
误区3:为了孩子的安全,过度地保护他
误区4:有求必应,无限放任孩子的欲望
误区5:孩子有错不纠,认为“树大自然直”
误区6:经常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
误区7:袒护孩子,让他活在父母的“羽翼”下
误区8:不做孩子的领路人,而做他的“奴仆”
误区9:事事包办代替,不让孩子自己动手
误区10:以“照顾孩子”的名义“陪读”
误区11:给孩子买电脑,却不会引导他正确使用
误区12:无原则地迁就孩子,让孩子十分自私
误区13:到处夸耀孩子,让孩子变得爱慕虚荣
误区14:过分关注孩子,让他成了“小太阳”
误区15:纵容孩子懒散,生活、学习没规律
误区16:舍不得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误区17: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
下篇 (外)祖父母爱孩子的误区
误区18:给孩子太多零花钱、压岁钱
误区19:只管吃喝拉撒睡,疏于教育
误区20:把孩子当“小皇帝”、“小公主”来养
误区21: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还认为那是“可爱”
误区22:替孩子承担责任,成为他的“避难所”
误区23:子女教育孩子时,横加干涉
误区24:经常用物质手段“讨好”孩子
误区25:不注重独立性培养,让孩子成了“草莓族”
误区26:给孩子特殊待遇,使他不懂得分享
误区27:不让孩子做任何力所能及的事情
误区28:生活上不敢放手,性格上却敢于放任
误区29:给孩子太多零食、垃圾食品与饮料
误区30:双方老人比拼谁更“爱”孩子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十分考究,纸张的质感让人在长时间阅读后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在当今这个快餐式阅读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内容上,作者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平衡感,她既能深刻理解为人父母的不易与疲惫,又坚守着对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底线。书中对于“界限感”的探讨,可以说是全书的精髓之一。它没有简单地倡导严厉,而是巧妙地将“爱”与“规则”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导父母如何在情感连接不中断的前提下,有效地设立并执行家庭规范。我曾被书中一个关于“情绪反射”的章节深深触动,作者用生动的对话场景模拟,直观地展示了父母无意识的反应如何塑造孩子的情绪处理能力。这种实践指导性与理论深度完美结合的方式,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极大地超越了一般的育儿读物。
评分初读此书时,我对其标题所蕴含的哲学意味感到一丝好奇,随后的阅读体验简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作者的语言风格极为犀利而又带着一种温暖的韧性,她似乎毫不留情地撕开了现代育儿文化中那些光鲜亮丽的伪装,直抵核心的焦虑与恐惧。书中对“无条件的爱”概念的重新界定,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它挑战了许多人将“溺爱”误认为是“真爱”的传统观念。这种挑战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建立在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之上。书中引用的那些心理学实验和跨文化对比分析,为作者的论点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使得整本书的论证过程如同抽丝剥茧般清晰可辨。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充满速成秘籍的指南,那么你可能会失望,因为它要求读者投入时间去消化和反思,但如果你愿意付出这份努力,它给予的回报将是思维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我尤其推荐给那些自认为“已经很努力了”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家长们。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富有力量感,那种淡雅的色调中透出一种深思熟虑后的宁静,让人在繁忙的日常中忍不住想翻开一探究竟。作者的文字功底极为扎实,叙事流畅,逻辑严谨,仿佛一位经验老到的心理学导师,循循善诱地将你引入一个关于亲子关系核心问题的探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不动声色的洞察力,她没有使用过度煽情的词汇,而是通过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案例和深刻的理论剖析,构建起一个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烟火气的解读框架。读完后,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深度的自我审视,很多过去习以为常的教育方式突然间被置于显微镜下,暴露出了其潜在的偏差。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让你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爱与管教之间的失衡点,非常适合那些正处于育儿迷茫期,渴望找到更清晰、更健康路径的父母们。它不仅仅是提供“怎么做”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背后的深层动机。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极具匠心,它并非简单地罗列问题,而是构建了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逻辑迷宫。作者仿佛是一位精密的架构师,带领读者首先审视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然后逐步过渡到当代社会压力下的具体操作层面。我最欣赏的是它对“控制欲”与“放手”之间微妙张力的拿捏。很多家长都陷在“我都是为你好”的认知陷阱里,而这本书则提供了另一种视角:真正的爱,是助力孩子成为独立的个体,而非完美的附属品。书中对“完美主义育儿”的批判,也让我这个容易焦虑的“新手妈妈”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原来我可以不必做到百分之百的完美,只要做到百分之百的真诚和有意识。这本书的力量在于,它不是让你变得更累,而是让你在做对的事情时,感到更加心安理得。
评分阅读此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自我内心深处的对话,而非简单的知识汲取。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为精准,时而如涓涓细流般温柔地抚慰你的不安,时而又如当头棒喝般敲醒你的盲点。书中对“期望管理”这一主题的深入剖析,是许多同类书籍往往会轻描淡写带过的地方。作者明确指出,父母不切实际的期望,是孩子自信心受损的隐形杀手。她提出的那些基于积极心理学基础的调整策略,具体到日常生活中几乎可以立刻上手,例如如何调整描述性赞美的方式,如何处理孩子无法达到预期的瞬间。这本书成功地将高阶的教育理念“翻译”成了普通父母能够理解和执行的日常语言,没有故作高深的术语堆砌。它是一本真正能够提升父母“觉察力”的书籍,是那种值得放在床头,随时翻阅,并从中汲取力量的经典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