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新书--先懂孩子再教孩子:气质类型决定教养方式 竹内爱里佳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正版新书--先懂孩子再教孩子:气质类型决定教养方式 竹内爱里佳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竹内爱里佳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教育
  • 育儿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学
  • 气质类型
  • 教养方式
  • 竹内爱里佳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新书
  • 正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麦点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43850
商品编码:2972943296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先懂孩子再教孩子:气质类型决定教养方式

定价:25.00元

作者:竹内爱里佳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675438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带孩子那么累,是不是你的打开方式不对?

日本非常受欢迎的超级育儿师分享育儿秘籍

从熊孩子到乖宝宝,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你的教养方式

气质类型决定教养方式,内敛型、敏感型、天使型、模范型和活跃型,5大类型,帮助读懂孩子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养更事半功倍。

内容提要


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是人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动力特征。不同宝宝的气质类型均不同,对外在刺激的反应模式也不同,所以每个孩子在与外在环境互动时,都有自己的行为风格。所以我们希望每一位爸爸妈妈都是自己宝宝的养儿育女专家,了解自己宝宝的天生气质,这样在教育过程中就不会进入误区,本来为了宝宝好,却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宝宝。

气质是没有好坏之分的,爸爸妈妈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天生气质,根据孩子的气质类型给予引导和辅导,所谓先“因才”再“施教”就是这个道理。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生气质。作为家长,要清楚了解孩子的天生气质,根据孩子的天生气质培养兴趣爱好,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引导孩子成长,不要强迫孩子做事情,以免孩子对某项事情产生错误的情绪配对。另外,气质类型虽然是天生的,但是后天的影响也很重要,所以本书中对家长提出了很多有效建议和言语示范。

同时,配合生动有趣的漫画解说,大大提高了可读性和趣味性。

目录


序 章 →9

章 活跃型

如何养育不安分的“熊孩子”?

策略一:了解活跃型儿童的未来发展倾向→45

策略二:接纳孩子的撒娇 →48

策略三: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自由探索→50

策略四:重视活跃型儿童的安全教育→53

策略五:在公共场合,妈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54

策略六:适度地提醒和批评 →55

策略七:多接近自然 →58

策略八:避免过多干扰孩子 →60

策略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62

策略十:适度要求孩子,莫要强求→64

第二章 内敛型

如何养育蔫儿坏的“小捣蛋”?

策略一:了解内敛型儿童的未来发展倾向→69

策略二:探究歇斯底里般哭泣的原因→72

策略三:营造令孩子安心的环境→74

策略四:当孩子一味拒绝时,替他用语言来表达感情→77

策略五:支持孩子的“小情结”→79

策略六:每天抽出30分钟陪伴孩子 →82

策略七:遇到“高冷”的孩子,家长需要的是自信→84

策略八:学习礼仪需要家长的以身作则→85

策略九:了解孩子“叛逆”的背后→86

策略十:多磨练多劳作→89

第三章 敏感型

如何养育脆弱敏感的“胆小鬼”?

策略一:了解敏感型儿童的未来发展倾向→93

策略二:说话时注意声音要轻柔→95

策略三:及早关注爬行发育 →97

策略四:通过各种颜色和声音刺激孩子的感性→99

策略五:入园适应的方法 →102

策略六:多让孩子和熟人短暂相处→104

策略七:不要勉强孩子“强出头”→107

策略八:尊重孩子的“上学”意愿→108

策略九: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110

第四章 模范型

如何养育自命不凡的“小大人”?

策略一:6岁之前教会孩子接受失败 →113

策略二:认可孩子的模仿天性 →115

策略三:教孩子正确地用词 →117

策略四:用运动、表演等方式帮助孩子发泄多余的精力→120

策略五:尊重孩子想尝试的想法→122

策略六:多认可孩子日常的努力→125

策略七:不要太过呵斥孩子的借口和谎言→127

策略八:父亲尤其要以身作则→130

第五章 天使型

如何养育有样学样的“小磨叽”?

策略一:了解天使型儿童的未来发展倾向→135

策略二:即使孩子还是小婴儿,也应多和他说话→137

策略三:活用婴儿手势,帮助孩子记忆→140

策略四:切换使用左右脑 →142

策略五:填好健康检查表 →145

策略六:在自然中提高孩子的专注力→146

策略七:培养孩子掌握生存智慧→147

策略八:培养孩子的规划能力 →149

策略九: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151

策略十:先找原因,再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53

终 章 →155

作者介绍


竹内爱里,幼儿教育家,淑德大学讲师。一般财团法人日本儿童训练协会理事长。2位孩子的母亲。御茶水女子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科硕士。从事儿童心理、儿童教育、儿童培养等方面的研究长达20年,指导对象范围广,从儿童到大学生,已指导人数达1万2000人左右。积极帮助残疾儿童康复,矫治儿童多动症、厌学症等成效显著,在运动指导方面,也是硕果累累,取得了全国大赛名等共计14项奖项。专攻“游戏学”,利用游戏疗法进行诊断治疗,参与运动支援计划的研究开发和执笔工作,同时参加海外教育国际会议的研究发表。积极培训保育、幼儿教育工作者。借结婚、生育之机成立了以培养孩子和帮助母亲为目的的一般财团法人日本儿童训练协会。在发展心理学、表现教育、行为科学等方面的专家的帮助下,思考并实践如何将0-6岁儿童认知特性运用在培养、训练孩子的过程中。在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如,仅在半年之内就让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儿童发挥出了主体性;矫治因多动或行为粗野而让父母长年头疼的孩子,并帮助其在创作等领域发挥才能。近年来提出了“培养活泼的天才”的口号,专注于儿童训练师资格认定、儿童发展心理咨询、支援计划开发等活动。同时还兼任了“游戏学建议”节目的广播解说员。

文摘








序言



理解孩子,因材施教:一本关于理解与引导的指南 本书并非一本包罗万象的育儿百科全书,它不试图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育儿秘籍。相反,它将聚焦于一个核心的、却常常被忽视的育儿基石:理解我们的孩子——他们的内在特质,以及这些特质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长和与世界的互动。 尤其,它将深入探讨气质类型这一关键因素,并以此为出发点,阐述如何根据不同气质类型,调整和优化我们的教养方式,从而实现更有效、更和谐的亲子关系,以及更具针对性的孩子发展引导。 我们将深入剖析,为什么在面对同一个教育指令或情境时,不同的孩子会表现出如此迥异的反应?为什么有些孩子天生就热情洋溢,勇于尝试新事物,而另一些则更为谨慎,需要更多的安全感?答案往往就藏在他们与生俱来的气质之中。气质,并非性格,而是指个体在行为反应的强度、情绪的基调、活动的节奏和对外界刺激的适应性等方面的早期、稳定、可辨别的特征。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软件”,是影响我们心理和行为模式的基础。 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近这些基本的气质类型,例如,我们可能会遇到那些“高适应性”的孩子,他们能快速适应新环境,接受新挑战,通常表现得外向、活泼、易于相处。对这类孩子,家长或许更倾向于鼓励他们大胆探索,给予适度的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然而,我们也可能面对的是“低适应性”的孩子,他们可能对变化感到不安,需要更长的适应期,或者在面对不熟悉的事物时表现出犹豫和抗拒。对于这些孩子,强行推搡往往适得其反,耐心、循序渐进的引导,以及充分的安全感建立,才是关键。 再比如,我们还会遇到那些“活动量大”的孩子,他们精力充沛,坐不住,总想动。他们可能需要在运动中释放能量,在动手操作中学习。而“活动量小”的孩子则可能更喜欢安静地思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于前者,安排规律的体育活动,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至关重要;对于后者,则需要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尊重他们的专注时间,并鼓励他们偶尔走出舒适区。 书中还会探讨“情绪反应强度”的问题。有些孩子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非常强烈,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的情绪起伏可能较大。而有些孩子则更为内敛,情绪的波动不易察觉。对于情绪反应强烈的孩子,家长需要学会如何引导他们识别、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找到健康的宣泄途径,避免情绪失控;而对于情绪内敛的孩子,家长则要学会细心观察,捕捉他们不易显露的情感信号,并给予适时的回应和支持。 此外,“坚持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气质维度。有些孩子一旦决定做某事,就会全力以赴,表现出极强的毅力;而有些孩子则可能更容易分散注意力,或者在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对于坚持性强的孩子,我们或许可以设定更高的目标,鼓励他们挑战自我;对于坚持性相对弱的孩子,则需要分解任务,提供即时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 本书将不仅仅是理论的陈述,更重要的是,它会提供大量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指导家长如何将对孩子气质的理解转化为具体的教养行动。我们会探讨: 如何识别和评估孩子的核心气质特点: 这并非需要专业的心理测试,而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记录,了解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表现。我们将提供观察清单和记录表格,帮助家长系统地梳理孩子的特质。 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沟通技巧: 如何用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如何避免因沟通方式不当而引发的亲子冲突?例如,与“高反应性”的孩子沟通时,语速不宜过快,语气要温和坚定;与“低反应性”的孩子沟通时,要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避免打断。 如何为不同气质的孩子创设适宜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学校环境,都需要考虑孩子的气质需求。例如,需要安静学习空间的孩子,可能需要一个独立的书桌和隔音良好的房间;需要释放能量的孩子,则需要有足够的活动区域。 如何理解和应对孩子的“困难”行为: 很多被认为是“问题行为”的孩子,可能只是其气质特点在不被理解和不被满足时的自然反应。例如,一个“反应迟钝”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可能显得“慢半拍”,但如果家长理解这是其气质特点,就不会轻易贴上“懒惰”的标签,而是给予更多耐心和引导。 如何帮助孩子发展其优势,同时应对其挑战: 气质并非命运,虽然它是基础,但并非不可改变。本书将强调,理解孩子的特质,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同时帮助他们发展应对挑战的策略。例如,一个天生“易受干扰”的孩子,可以通过学习专注力的技巧来提升学习效率;一个“固执”的孩子,可以通过引导,将其坚持性转化为解决问题的韧性。 如何避免“望子成龙”的焦虑,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当我们真正理解孩子,就不会强求他们成为我们期望的“样子”,而是会尊重他们的独特性,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这种接纳和理解,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 不同年龄段孩子气质的演变与应对: 孩子的气质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有所发展和调整。本书也会探讨不同年龄段孩子气质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教养策略。 本书还将深入探讨“气质类型决定教养方式”这一核心理念。这意味着,没有一种“最优”的教养方式适用于所有孩子。成功的教养,在于家长能够敏锐地洞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当我们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会那样反应,我们就能停止徒劳的责备和无效的纠正,转而采用更具同理心和实效性的引导。 例如,对于一个“活动量大、冲动性强”的孩子,如果家长一味地要求他们“坐好”、“安静”,反而会压抑其天性,并可能导致逆反。相反,如果家长能理解这是其气质特点,便可以为其设计“动中学”的学习方式,多安排体育活动,并教导他们“暂停思考”的策略,从而更好地管理其冲动行为。 又如,对于一个“敏感、易受惊吓”的孩子,粗暴的批评和严厉的惩罚只会加剧他们的恐惧和焦虑,可能导致退缩和回避。家长需要的是温柔的安抚,以及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将帮助家长们从“控制”孩子的模式,转变为“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模式。这种转变,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更能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成长潜能。 在书中,我们将引用一些真实的案例和研究数据,但不会陷入枯燥的学术理论。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家长都能在书中找到共鸣,获得启发,并能将书中的智慧轻松地运用到日常的育儿实践中。本书不会提供“一刀切”的解决方案,因为它深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它会提供一个思考框架和一套工具,帮助家长成为更敏锐、更智慧的观察者和引导者。 最终,本书希望传递的是一种赋权的理念:赋权家长,让他们能够更有信心地去面对育儿过程中的挑战;赋权孩子,让他们能够在一个真正理解和支持的环境中,自由而健康地成长。它是一份邀请,邀请家长们走进孩子内心深处的世界,用爱与智慧,点亮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这是一场关于理解的旅程,一场关于因材施教的探索,也是一场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懂得孩子的父母的修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在育儿路上摸索的家长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不像那些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实实在在地从孩子独特的“硬件配置”——气质入手,来指导我们的教养实践。我以前总觉得孩子不听话、磨蹭或者过于敏感,都是我的教育方法有问题,或者孩子本身不够“好”,读完这本书,我才豁然开朗,原来这些“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气质特质在起作用。比如,对于那种天生反应慢、适应性差的孩子,一味地催促和高压只会让他们更加退缩和焦虑,而这本书里提供的策略,比如设置更长的过渡时间、提供清晰可见的视觉提示,就显得特别实用和人性化。它教会我们不是要“纠正”孩子的本性,而是要“顺应”和“引导”,找到那个最适合他们气质的沟通方式。这种从根本上理解孩子的视角,极大地缓解了我的焦虑感,让我能更平和地看待孩子的成长中的每一次小小的“不顺畅”。我特别喜欢作者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来阐述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读起来完全没有门槛,就像是邻居家那个经验丰富的妈妈在跟你掏心窝子一样,充满了真诚和智慧。

评分

作为一名非常注重科学依据的读者,我必须说,这本书在理论构建上的严谨性令人印象深刻。它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就给出一堆建议的书籍,而是建立在成熟的气质理论框架之上的。它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不同气质类型的核心特征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比如高反应性、低反应性,活动水平的差异等等,这些分析都提供了坚实的心理学基础。更关键的是,它将这些理论与日常教养场景无缝对接起来,比如处理孩子发脾气、社交困难、学习专注力不足等具体问题时,如何根据气质类型来调整策略。我尤其欣赏作者强调的“匹配度”概念,即父母自身的气质特点与孩子气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揭示了亲子关系中冲突的深层根源。这种系统性的分析,让我对“因材施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空喊口号,而是有了一套可以操作的“地图”和“指南针”。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桥梁,让我们的教养不再是盲目的试错。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关于儿童教育的书籍浩如烟海,很多都大同小异,读多了难免产生审美疲劳。然而,这本书在叙事风格上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细腻和克制,非常打动我。它没有使用那种咄咄逼人的“你必须这样做”的命令式口吻,而是采用了一种非常富有同理心的对话方式。它承认育儿的复杂性和父母自身的局限性,比如,当父母本身是高敏感型,却面对一个冲动型、需要大量外部刺激的孩子时,那种内在的拉扯和挑战是如何产生的,并提供了自我调适的建议。这种对父母内心世界的关照,让我感到极大的慰藉,觉得自己被理解了。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被某个段落触动,需要时间去回想自己的孩子在特定情境下的真实反应,并对照书中的描述进行自我校准。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远超一般的阅读消遣,更像是一次深入的自我对话和亲子关系重塑的过程。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达到了我预期的最高标准。很多育儿书读完后,合上书本,感觉信息量很大,但回到现实中,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状况时,依然手足无措。但这本书不同,它提供的是“工具箱”,而不是“说明书”。它会细致地指导你如何观察孩子,如何识别那些细微的气质信号,比如孩子眨眼的频率、对新事物的犹豫程度、声音的高低起伏等等,这些都是过去我容易忽略的细节。例如,对于那些天生“慢热”的孩子,书中详述了“预告策略”和“慢启动仪式”的重要性,这些方法操作起来非常简单,但效果立竿见影。我尝试在周末带孩子去新的游乐场时,提前给他看了网上的图片,并约定了停留时间,结果他进入新环境时的焦躁感明显降低。这种微小而积极的改变,让我对书中其他方法的有效性充满了信心。它不是教你如何驯服孩子,而是教你如何像一个优秀的“环境设计师”一样,为孩子的天性创造最适宜成长的空间。

评分

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没有把“教养”视为一个单向度的、由父母主导的过程,而是强调了亲子互动的动态循环。它明确指出,我们对孩子的反应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和未来的人格倾向。书中关于“情绪感染”和“气质的互相影响”的章节,发人深省。比如,一个容易焦虑的父母,更容易将这种焦虑投射给一个天生反应敏感的孩子,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本书提供了打破这种循环的清晰路径,即父母首先要认识并接纳自己的局限和倾向,然后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应对模式。这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是一本关于自我觉察和情绪管理的优秀读物。它鼓励我们放慢脚步,不再急于“教育”出“别人家的孩子”,而是致力于培养出内心安宁、能发挥自己独特天赋的“自己的孩子”。这种深度和广度,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单纯的育儿技巧层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