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宧绣谱(手绘彩图修订版) 沈寿,张謇

雪宧绣谱(手绘彩图修订版) 沈寿,张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寿,张謇 著
图书标签:
  • 刺绣
  • 中国传统工艺
  • 雪宧绣
  • 沈寿
  • 张謇
  • 手绘
  • 彩图
  • 民俗
  • 文化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德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27442
商品编码:2969567322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雪宧绣谱(手绘彩图修订版)

定价:58.00元

售价:44.1元,便宜13.9元,折扣76

作者:沈寿,张謇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2291274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次全新修订的《雪宧绣谱》,延续“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丛书”系列风格,对原作采用“文言、注释、译文“三段式结构,并根据文中所描述的具体技艺技术,配以白描手绘图谱。同时以附录的形式,收录湘、粤、蜀三大绣种和各其他地方绣种、少数民族绣种。这样的编排,充分考虑了读者朋友们鉴赏、学习中国传统刺绣绣品及技艺的需求,丰富了图书的可阅读性和欣赏性。

内容提要


刺绣是中国女红艺术中的重要门类,清代四大名绣更是将刺绣技艺推向了。苏绣之精细、雅洁,湘绣之鲜艳、豪放,粤绣之饱满、浓郁,蜀绣之精巧、神奇,一直为世人所推崇。其中,尤以苏绣为盛。
《雪宧绣谱》为中国*部刺绣理论专著,作者集毕生的刺绣技艺,系统地论述了有四千年历史的苏绣艺术精华。全书分绣具、绣事、针法、绣要、绣品、绣通等卷,详细阐述了苏绣十八种针法的运用,以及审势、配色、求光等刺绣要领。
译注者在整理原著时,补入了湘、粤、蜀三大绣种及更多民间特色绣种,以详细剖析传统刺绣的广博内涵,力求使之成为学习和鉴赏传统刺绣的更完备读本。

目录


出版说明 / 1
黼黻绣 闺阁雅艺(代序)/ 3
原 序 / 6

·绣备绣之具 (1)
绷 / 架 / 剪 / 针 / 附辑:绣绷 / 3 绣架 / 6 绣剪 / 7 绣针 / 8
补辑:绣地 / 9绣线 / 11绣件装饰物 / 13

引绣绣之事 (15)
剪线 / 劈线 / 剪针 / 浥水 / 补辑:刺绣工序 / 20

针法 (35)
齐针 / 抢针 / 单套针 / 双套针 / 扎针 /
铺针 / 刻鳞针 / 肉入针 / 打子针 /
羼针 / 接针 / 绕针 / 刺针 / 针 /
施针 / 旋针 / 散整针 / 虚实针 /
附辑:齐针 / 37 抢针 / 40 套针 / 43 扎针 / 51
铺针 / 52 刻鳞针 / 56 肉入针 / 61
打子针 / 63羼针 / 64 接针 / 67 绕针 / 69
刺针 / 70针 / 72施针 / 74旋针 / 76
散整针 / 77虚实针 / 80
补辑:其他常用针法 / 81
辫子股 / 盘金绣 / 纳纱绣 / 平金绣 / 鸡毛针 / 戳纱绣 / 网绣
剪贴绣 / 变体绣 / 十字绣 / 乱针绣 / 珠绣 / 滚针
绣要 (93)
审势 / 配色 / 线色 / 求光 /
肖神 / 妙用 / 缜性 /
补辑:绣稿构图 / 96附线色类目表 / 111色彩运用 / 115绣品 (129)
绣姿 / 绣德 / 131 绣节 /
绣通 (133)
/ 135/ 158/ 175 (195)
付印题记 / 顾绣之起源 / 顾绣之传布 /
顾绣之技能 / 现存顾绣之名作 / 205付辑:顾绣 / 220

作者介绍


沈寿(1874—1921年),原名沈云芝,字雪君,号雪宧,吴县(今苏州)人。因为绣斋称天香阁,所以别号天香阁主人。她曾被清末学者俞樾誉为“针神”。因幼年受家庭艺术熏陶,沈寿八岁时即绣制《鹦鹉图》,得到亲友称赞。1906年,她曾去日本观摩考察美术学校的教学情况。在日本,沈寿看到用光影表现的美术绣品,很受启发,为她以后创成“仿真绣”打下了基础。次年五月,沈寿担任农工部绣工科(皇家绣工学校)总教习。1910年,沈寿奉命任南洋劝业会绣品审查官,会中与南通状元、时任实业部长的张謇结识,张謇十分器重沈寿的才华。1911年,沈寿的刺绣作品《意大利皇帝像》和《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在意大利都朗赛会中获优等奖和“世界至大荣誉高级奖”。意大利赠沈寿“高级圣母利宝星”“钻石时针”各一枚。1914年,沈寿应张謇之邀于南通授绣,后积劳成疾,张謇恐其技艺失传,便在沈寿养病期间,由沈寿口述,张謇记录、整理,历经几月,写成《雪宧绣谱》。

文摘


序言



《雪宧绣谱(手绘彩图修订版)》:一部关于沈寿与张謇时代刺绣艺术的珍贵文献 《雪宧绣谱(手绘彩图修订版)》并非一本单纯的刺绣技法图解,而是一扇穿越时光的窗口,带领我们窥见中国近代刺绣艺术的巅峰时刻,以及两位伟大人物——沈寿与张謇——在那段历史洪流中的非凡贡献。本书以手绘彩图的形式,精细呈现了沈寿所代表的苏绣巅峰技艺,同时,通过对张謇先生创办实业、振兴教育的宏大叙事,揭示了刺绣艺术如何在时代变迁中得以传承、发展,并被赋予新的生命力。 沈寿:苏绣艺术的革新者与集大成者 谈及《雪宧绣谱》,沈寿(1862-1920)的名字是绕不开的。这位被誉为“中国刺绣皇后”的传奇女性,以其炉火纯青的技艺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将苏绣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她精通各门派刺绣之长,又善于融会贯通,自创了“平针”、“乱针”等多种创新针法,尤其在表现人物肖像方面,达到了极其逼真的境界。她的作品,如《耶稣》、《ulagway》、《仕女图》等,不仅在当时享有盛誉,更被视为苏绣艺术的典范,至今仍被刺绣爱好者和研究者们奉为圭臬。 本书中的手绘彩图,正是对沈寿精湛技艺的生动再现。每一幅图都经过精心绘制,色彩饱满,线条流畅,细致入微地展现了绣线的光泽、色彩的过渡以及纹理的细腻。通过这些彩图,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沈寿运用不同针法处理不同材质(如丝绸、毛发、肌肤)时的精妙之处,仿佛能感受到她指尖在丝线间穿梭的灵动与专注。这些图谱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对美学的极致追求,蕴含着艺术家对自然的观察、对情感的捕捉,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沈寿的创新并非空穴来风,她深谙传统刺绣的精髓,同时又深受西方绘画技法的影响。她善于运用解剖学、透视学等知识来表现人物的立体感和真实感,这在当时的中国传统刺绣中是极为罕见的。她创作的肖像绣,不仅形似,更追求神似,将人物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面貌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丝线之上。本书的彩图,将为读者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帮助理解和学习沈寿的独创针法和表现技巧,感悟她在传统刺绣基础上进行的突破与革新。 张謇:实业救国与刺绣事业的推动者 如果说沈寿是以技艺光耀刺绣史册,那么张謇(1853-1926)则是为刺绣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广阔舞台。这位近代中国杰出的教育家、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投身于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他的“实业救国”理念,不仅体现在创办纺织厂、造纸厂等方面,也深刻地影响了他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与扶持。 张謇深知,发展民族经济,不能忽视那些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特色、又具有经济价值的传统手工艺。苏绣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工艺之一,在张謇的眼中,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一种能够为国家带来财富、为人民带来生计的产业。为此,他倾注了大量心力,积极推动苏绣的生产和销售。 本书中的“张謇”部分,将为我们展现他在刺绣事业上的努力。他创办了南通女子实业学堂,专门培养刺绣人才,并聘请沈寿担任教授,将先进的刺绣技艺和创作理念传授给新一代绣娘。他创建了“崇尚女学”、“女红传习”等机构,为女性提供学习技艺、自食其力的机会。他还积极组织刺绣作品的对外展览和销售,将中国苏绣推向国际市场,赢得了广泛赞誉。 张謇的这些举措,不仅仅是简单的商业行为,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与振兴。他看到了刺绣艺术在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之外,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手工智慧。通过他的努力,刺绣艺术得以在战乱和动荡的年代里得以延续,并焕发出新的生机。本书将通过详实的史料和对当时社会背景的描绘,帮助读者理解张謇在刺绣事业上的远见卓识和历史贡献,以及他如何将刺绣从一种家庭技艺提升为具有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的产业。 “手绘彩图修订版”的意义 “手绘彩图修订版”的定位,赋予了本书特殊的价值。在印刷技术尚不发达的年代,手绘彩图是传承技艺、展现细节最直接、最生动的方式。这些彩图不仅是艺术品的复制,更是艺术家心血与智慧的凝结。每一笔、每一线都凝聚着作者对原作的理解和再创作。 此次“修订版”的出现,意味着对原有的彩图进行了更精细的整理、校对与完善。这可能包括对色彩的还原、对细节的放大、对针法的标注等,力求最大程度地接近沈寿原作的神韵,为读者提供更清晰、更准确的学习范本。尤其是在数码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回溯手绘的温度与匠心,更能体会到刺绣艺术的独特魅力。 本书中的彩图,将是学习者研究沈寿技法的重要参考,也是欣赏者领略苏绣风采的窗口。它们不仅展示了绣线在针尖下的魔法,更传递了沈寿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张謇对民族文化的热忱。通过这些图,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色彩、如何处理明暗、如何表现质感,甚至可以感受到沈寿在创作时的心境。 穿越时代的对话:沈寿与张謇的精神传承 《雪宧绣谱(手绘彩图修订版)》不仅仅是关于刺绣技法的教科书,它更是沈寿与张謇精神的传承。沈寿用她的双手,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与手工技艺推向了极致;张謇则以他的智慧和魄力,为这种艺术的延续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本书将带领读者走入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感受两位先驱者的非凡情怀。沈寿对艺术的纯粹追求,对技艺的精益求精,以及她敢于挑战传统的创新精神,至今仍能激励着无数的艺术家和手工艺人。张謇的家国情怀,他对民族工业的担当,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阅读本书,我们将不仅仅是学习刺绣的技巧,更是通过沈寿与张謇的视角,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去感受时代变迁中的坚守与创新,去体会艺术与社会、与民族命运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不仅仅是一次对刺绣艺术的探索,更是一次对历史的致敬,对先贤的缅怀,以及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刻回望。 本书的出版,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刺绣史、沈寿的艺术成就、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以及南通近代史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它将成为刺绣爱好者、艺术史研究者、教育工作者以及一切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人士的宝贵读物。通过这本集艺术性、学术性与历史性于一体的书籍,我们得以重温那段辉煌的刺绣艺术史,感悟先辈们的智慧与风骨,并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雪宧绣谱》,一股古典的清雅之气便扑面而来。沈寿先生的名字,早已是刺绣界的传奇,而这本“手绘彩图修订版”更是让我惊喜。翻阅其中,一幅幅精美的图谱跃然纸上,色彩的运用大胆而细腻,线条的勾勒生动而传神。我仿佛能看到沈寿先生当年一针一线,倾注心血的场景。那些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还有工整典雅的人物形象,无不展现出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艺术功底。特别是一些细节的处理,比如花瓣的层次感,羽毛的轻盈感,甚至是水珠的晶莹剔透,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仅是一本技法书籍,更是一本艺术的百科全书。它让我对刺绣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工艺的热爱。即使我并非专业刺绣人士,仅仅是欣赏这些图谱,也已是一种极大的享受。这本书所呈现的,是一种超越时间的东方美学,一种沉淀千年的工匠精神,值得反复品味,细细揣摩。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感。沈寿先生与张謇先生的合作,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我惊叹于沈寿先生在那个时代就能将刺绣艺术推向如此高峰,而张謇先生作为教育家和实业家,能以如此前瞻性的眼光,将沈寿先生的艺术精华记录并传播下来,实属难能可贵。书中那些详细的手绘图谱,仿佛是沈寿先生留给后世的亲笔教学笔记,每一个笔触,每一个配色,都蕴含着深厚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色彩搭配的部分,它并非简单地罗列颜色,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色彩在刺绣中能够产生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联想。这让我意识到,刺绣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情感与审美的表达。阅读的过程中,我不禁想象,当年沈寿先生是如何观察自然,如何将眼中的万物转化为手中的丝线,又是如何与张謇先生共同打磨这本书的。这种历史的温度,让这本书变得鲜活而有生命力,让我感受到了知识传承的伟大力量。

评分

这是一本充满匠人精神的作品。沈寿先生的手绘图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传承。每当我翻到一幅图,都能感受到那种沉静而专注的创作状态。那些色彩的过渡,丝线的粗细变化,都能在图谱中找到细致的对应,仿佛沈寿先生在用画笔和丝线与我进行一场无声的交流。张謇先生能够慧眼识珠,将沈寿先生的才华发扬光大,并以如此精良的方式呈现出来,实属功德无量。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一点在于,它没有回避技法上的复杂性,而是用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将其呈现。手绘彩图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比摄影更加自由地突出技法的重点,也更能展现出艺术家内心对作品的理解。对于想要深入了解苏绣,甚至是提升刺绣技艺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宝典。它不仅仅是传授“如何做”,更是传递“如何看”、“如何感受”的艺术真谛。

评分

《雪宧绣谱(手绘彩图修订版)》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古色古香的书房里,静静地品味一杯陈年的佳酿。沈寿先生的刺绣技艺,在张謇先生的整理下,以这般精美的彩图形式呈现,无疑是对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的一次重要致敬。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不同针法的细致描绘,以及色彩搭配的独到之处。它不仅仅是冰冷的技巧讲解,而是充满了艺术家的灵动与智慧。每一幅图谱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美、关于自然、关于生活的故事。我能感受到沈寿先生在创作时的那种虔诚与热爱,也体会到张謇先生在整理和出版此书时所付出的心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一位艺术家的精髓,以一种直观、生动、具有感染力的方式传递给后人。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部值得收藏和珍视的艺术品,它让我对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工艺略有涉猎的爱好者,我一直对苏绣的精巧别致心向往之。而《雪宧绣谱》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对苏绣艺术的求知欲。这本书的“手绘彩图修订版”几个字,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拿到书后,翻阅的体验更是超出了我的预期。那些精美的彩图,每一幅都如同独立的艺术品,色彩饱和度恰到好处,细节描绘得入木三分。我反复对比图谱与实际的刺绣技法描述,发现书中所讲解的每一个步骤都清晰明了,即使是初学者也能从中获得指导。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不仅展示了技法,更融入了作者对美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对花卉神态的捕捉,对水波纹理的刻画,都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融入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与提炼。这种将艺术、自然与技法融为一体的呈现方式,让我感到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一本技法书,它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观物取神”的艺术教程,深刻地启发了我对刺绣的理解和创作思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