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真爱决定健康成长—孙云晓教育智慧(含DVD)
定价:28.00元
作者:孙云晓著
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405418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倾听孩子的心灵之音,陪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情,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爱是没有条件的,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有信任才有教育,父母应努力成为孩子的好伙伴。
10多年,200多个城市,2000多场讲演精粹精选,折服一批又一批听众,强烈影响着千百万现代父母和教师。
内容提要
在作者的儿童教育作品中,本书是特别受父母和教师朋友欢迎的一本,原书名为《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也许是因为作者提出的85个教育建议既有些思想又比较实用,所以,自2002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后,此书多次再版。2003年,台湾的妇女与生活社将本书分成两本出版,分别名为《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和《世上没有天生的坏小孩》。因此,当新世纪出版社决定为作者出版家庭教育作品集时,作者觉得应当收入这部作品。现书名为《真爱决定健康成长》。
目录
章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有信任才有教育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倾听孩子的心灵之音
真诚接受孩子的朋友
给孩子一个倾诉的机会
打孩子是愚蠢的
按照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
别逼孩子一条道走到黑
给孩子足够的“重要感”
写信给孩子是交流的好办法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别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父母的首要职责
家庭会议——积极沟通的良好途径
向孩子学习
爱是没有条件的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第二章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莫给孩子吃“偏饭”
教子应有平常心
给孩子一个劳动岗位
学习交往从家庭开始
警惕“好孩子”
儿童教育从体育开始
让孩子懂得感恩
性教育是孩子的必修课
阳光法性教育
防止非人化倾向
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自立是位的能力
认识自己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
悦纳自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控制自己是心理健康的特别规则
过于“听话”的孩子可能是问题儿童
不会合作的人不是现代人
教育者首先是人格之师,其次才是知识之师
教育是人的解放,而不是枷锁
倡导孩子互相欣赏
警惕“情感荒漠化”
第三章 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空间
以群治独
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让孩子自己解决冲突
不要把家变成教室
陪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情
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
不可培养告密者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父母应努力成为孩子的好伙伴
理财教育要从小开始
让孩子学会过民主生活
改变“标准”的评价体系
表扬孩子要有度
巧妙运用自然惩罚法
惩罚孩子的前提是尊重
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四章 捍卫孩子的权利
尊重儿童的权利
保证小学生每天拥有10小时睡眠
玩也是儿童的权利
保证儿童的参与权
儿童有权力知道有益自己成长的信息
孩子的学习时间应适度
警惕儿童的集体失语
童言无忌
父教是不可缺少的
分数不是评价孩子的标准
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眼睛
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带领孩子亲近大自然
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过度保护是对儿童权利的剥夺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第五章 人人能够成功
警惕“成就焦虑”
世上没有坏孩子
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
永远不能对孩子说“你不行”
隔代教育也需要资格
把失败的权力还给孩子
适合自己的路就是成功之路
自我教育是真正的教育
热爱是重要的
父母首先要发现和肯定孩子的优点
读者对《真爱决定健康成长》的评论(部分)
后记
作者介绍
孙云晓,1955年生于山东青岛。自1972年起从事青少年教育与研究至今。现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99年被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2000年被妇女儿童工作委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真是太引人入胜了,它没有那种枯燥的说教感,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娓娓道来,分享着那些实实在在的育儿心得和人生哲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教育理念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细腻的情感捕捉能力。比如,书中提到一个关于“延迟满足”的案例,并不是简单地抛出一个理论,而是通过一个孩子与玩具之间的微妙互动,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那个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几乎能感受到孩子内心的挣扎与最终的释然。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用词精准而富有画面感,读起来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在现场观察的教育者。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不仅关注孩子在学业上的进步,更深入探讨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和健全的人格。整本书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张弛有度,既有深入的理论剖析,也有轻松幽默的生活片段穿插其中,让阅读过程成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了一套“标准答案”,更在于它激发了读者独立思考,去审视自己过往的教育方式,并勇敢地做出调整。
评分从结构上看,这本书的编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似乎采用了一种螺旋上升的结构,每一章都在前一章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拓展和深化。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于“关系”这一核心议题的处理。作者没有将亲子关系视为一种单向的灌输,而是将其描绘成一个动态的、相互滋养的系统。书中有一段关于“倾听的艺术”的论述,篇幅不长,但力量十足。它详细剖析了有效倾听背后所蕴含的尊重、接纳和共情,并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可操作的技巧,比如如何避免在孩子表达时进行打断或预设判断。这些技巧并非高不可攀的学术理论,而是可以立刻融入日常对话的“急救包”。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随一位高明的园丁学习如何培育生命,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指令。它的逻辑链条清晰、严密,每一论点都有扎实的观察作为支撑,使得读者在信服之余,还能感受到知识体系构建的严谨性。这种层层递进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是多维度的,它不仅仅是育儿指南,更像是一面审视自我的镜子。我个人对其中关于“情绪管理与自我觉察”的部分印象最为深刻。作者以一种非常坦诚的笔触,剖析了成年人在面对育儿压力时常常会陷入的认知误区和情绪陷阱。书中提到,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失控”,其实是我们自己内心“未被解决的情绪”的投射。这种深刻的自我揭示,让人读来既感到一丝疼痛,更有一种被理解的释然。它没有居高临下地指责家长的失误,而是提供了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引导,鼓励我们先处理好自己的“内在小孩”,才能更好地安抚孩子的焦虑。文字的质感非常朴实,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但每一个句子都仿佛经过了生活的千锤百炼,充满了生活的重量和温度。读完这一部分,我立刻尝试用书中提到的“暂停呼吸法”来应对了一次突发的家庭小摩擦,效果立竿见影,这是一种基于实践的、行之有效的智慧传承。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它成功地避开了许多教育类书籍常见的刻板和教条化倾向。作者似乎深谙“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哲学,他/她总能找到最恰当的比喻来阐释复杂的心理学概念。例如,书中将儿童的好奇心比喻为“宇宙的探测器”,这个比喻不仅生动有趣,还瞬间提升了我们对孩子探索欲的尊重层次。在描述如何鼓励孩子独立探索时,作者的笔触充满了对童年珍贵性的赞美,让人油然而生一种要“保护这份纯真”的责任感。阅读的过程像是在进行一场高质量的对话,作者抛出观点,读者进行反思,这种互动性是很多传统书籍所不具备的。我尤其喜欢书中穿插的一些小故事,它们短小精悍,却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每一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感悟。这使得这本书的“保质期”非常长,值得反复品读和对照实践。
评分我被这本书中体现出的那种宏大而又脚踏实地的教育愿景深深吸引。它不仅仅停留在解决眼前问题的层面,更是着眼于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具有独立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个体。书中对“自由与规矩”之间微妙平衡的探讨,是我读过的所有相关书籍中处理得最为精妙的一处。作者没有简单地将两者对立起来,而是论证了真正的自由必须建立在清晰的边界之上,而规矩的建立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充满尊重的合作体验。文字的排版和字体的选择也体现出一种对读者的关怀,阅读体验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全书的论述逻辑严谨,观点层层递进,仿佛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生态系统,从家庭环境到个体心理,再到社会互动,都被纳入了考量范围。它提供给我的,不是一个现成的模板,而是一套可以适应任何具体情境的思维框架,这才是真正持久的教育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