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别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
定价:26.00元
作者:鲁鹏程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12409224
字数:186000
页码:16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 畅销书作家鲁程鹏重磅力作,多年研究心得的体现
★讲深、讲透困扰孩子家长的教育问题,这里有你天天遇到的问题琐事,有你早想知道却一直找不到答案的教育难题,教育专家鲁程鹏将为你逐一解答。
内容提要
今天的父母太爱自己的孩子了,而且爱得忘情,爱得太急,以至于用自己的 “爱”把孩子害得“体无完肤”却浑然不觉。
当父母的“爱”把孩子“害”了时,是父母“爱”错了。我们要想办法避免这样的事发生。
本书即从“父母的观念”、“父母的行为”、“学习的误区”、“便利的生活”、“青春的烦恼”等五个方面,围绕怎样去“爱”孩子分析与阐述,为为人父母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值得借鉴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每个家庭都教育出健康、快乐的好孩子。
目录
作者介绍
鲁鹏程,家庭教育研究者,家庭教育畅销书作者,多家知名教育网特约家庭教育专家。曾在某国际学校做过多年一线教师,多次被评为“学生喜爱的教师”、“青年教师”等。现专注于家庭教育和青少年问题的研究与写作。出版家庭教育著作十几部,其中《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好妈妈不宠不娇教育女孩100招》、《孩子总是拖拖拉拉,妈妈怎么办?》等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好评。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引人入胜,它不像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但其思想的深度却远超一般的大众读物。它成功地搭建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成人的自我认知和孩子的真实感受。我感觉作者对东方家庭的文化脉络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在阐述那些普适性的心理学概念时,能够恰到好处地融入我们特有的语境,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显得有些“西化”的观点,变得无比贴切和易于接受。读到关于“情感忽视”的那几个章节时,我感到极大的震撼,因为我们常常关注那些显而易见的身体上的伤害或严厉的言语,却忽略了那些“没有被看见”、“没有被听见”的、更深层次的情感需求。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给予了孩子足够的物质支持和“爱护”,但实际上,我们缺席了对他们内心世界的真正参与。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迫使我们从“我做了什么”的层面,转向“我让孩子感受到了什么”的层面,这是一个巨大的视角转变,也是通往更健康亲子关系的起点。
评分这部作品带给我的震撼,更多的是一种对“爱的定义”的重新校准。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从小被灌输的“爱”,往往带有很强烈的功利性和交换性质——你听话了,我爱你;你优秀了,我为你骄傲。而这本书,则温柔而坚定地引导我们去探索一种无条件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接纳。它探讨了如何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给予孩子真正的内在力量,而不是外在的盔甲。这种力量不是通过严格的规定或高压的期望建立起来的,而是源于被完全接纳和理解的体验。书中对于“尊重差异”的论述尤其触动我,它让我们看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宇宙,我们作为父母的职责,是成为那个帮助他们探索和实现自身潜能的向导,而不是试图将他们塑造成我们理想中的模样。这是一本真正具有“疗愈性”的非虚构作品,它不仅关乎孩子,更关乎每一个渴望成为更好父母的成年人,其价值在于引导我们进行一场由内而外的、关于爱的本质的哲学思辨。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主题的书籍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它会不会又是一堆空泛的理论或者过于理想化的情感说教。然而,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落地性”和“人性化”。它没有把父母塑造成必须完美的圣人,反而非常坦诚地揭示了成年人在面对压力、焦虑和自身局限时,是如何不自觉地将负面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的。作者对儿童心理的把握精准到位,特别是关于“控制欲”和“过度保护”的剖析,简直像一把手术刀,精确地切开了许多家庭关系的症结。我特别欣赏它对“界限感”的强调,这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常常是被忽视的一点。我们太习惯于将亲子关系视为一种融为一体的整体,却忘记了每个个体都应该拥有独立的人格空间。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们看到,那些看似是出于爱而施加的“紧密联系”,实际上可能是在扼杀孩子的自主性和安全感。阅读它,就像进行了一次漫长的、必须面对镜子的对话,镜子里的那个“爱”的形象,或许比想象中要模糊和复杂得多。它促使我思考,真正的爱,是否意味着需要更大的勇气去“放手”和“允许”?
评分这部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思考感,那种色调和排版,仿佛在无声地提醒着你,接下来的文字不是轻松的读物,而是需要我们直面内心深处那些关于“爱”与“伤害”的复杂纠葛。我拿起它的时候,心里就做好了迎接一场深刻自我剖析的准备。它不像市面上很多育儿书籍那样,提供一堆立竿见影的“技巧”或“公式”,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富有洞察力的长者,带着你走进一个个真实的家庭场景,那些场景里的对话、沉默、以及潜藏的情绪暗流,都让人感到无比熟悉,甚至有些刺痛。它真正触及的,不是教你如何“管教”孩子,而是让你反思,你所谓的“为你好”的出发点,到底有多少是出于真正的理解,又有多少是源于你自身未被疗愈的创伤和投射。书中的叙事方式非常细腻,它没有激烈的控诉,更多的是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引导,引导我们去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可能正在无形中构筑起围墙的教育方式。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去回忆自己童年的一些片段,以及我与身边孩子的互动,那种代入感极强,让人不得不承认,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在“爱”的名义下,做出一些让孩子感到压抑或恐惧的行为。它不是批判,而是邀请我们共同走向更成熟、更具同理心的养育之路。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育儿知识,不如说是一次深层的情感清理。我发现,许多我曾经认为理所当然的教育方式,背后其实隐藏着我童年时未曾解决的恐惧和不安全感。作者的论述逻辑严密,层层递进,每一次深入探讨,都像是剥开了一个新的洋葱层,里面是更核心的自我防御机制。它并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简单的“避雷指南”,而是要求我们必须先成为一个更完整、更懂得自我关怀的成年人,孩子才能真正从中受益。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完美主义倾向的父母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及时雨。它告诉我们,允许自己不完美,允许孩子犯错,才是建立真正安全依恋关系的基础。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也很有力量感,句子结构简洁有力,但传递的信息密度非常高,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中的深意。它不是一本读完就可以束之高阁的书,更像是一本工具书,需要时不时地拿出来对照自己的当下状态,进行及时的自我校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