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心理学通史 |
| 丛书名: |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 |
| 作者/主编: | 叶浩生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303079100 |
| 出版年份: | 2006年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638页 |
| 开本: | 1/16 |
| 图书定价: | 58.80元 |
| 实际重量: | 798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叶浩生
男,1955年8月生,博士。现为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委员会主任。
主要从事理论心理学和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发表了《理论心理学辨析》等系列学术论文近50篇。在《心理学报》上,发表有关西方心理学史的论文5篇。主编和撰写了《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等著作2部6本,参编著作5本。1999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1998年获南京师范大学教材一等奖,2000年获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4年被评为我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998年被评为我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000年被评为 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2001年获省政府特殊津贴。
上篇 心理学思想史
第*章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
第二章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第三章 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第四章 近代欧洲的心理学思想
中篇 心理学流派
第五章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第六章 构造心理学
第七章 欧洲的机能主义心理学
第八章 美国的机能心理学
第九章 行为主义
第十章 行为主义的演变
第十一章 格式塔心理学
第十二章 勒漫的拓扑心理学
第十三章 皮亚杰学派
第十四章 精神分析
第十五章 精神分析的演变
第十六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十七章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第十八章 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
第十九章 苏俄心理学
下篇 心理学新发展
第二十章 认知神经科学
第二十一章 进化心理学
第二十二章 生态心理学
第二十三章 文化心理学
第二十四章 女性主义心理学
第二十五章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
第二十六章 积极心理学
回顾与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文献
后记
《心理学通史》分三篇,上篇为心理学思想史;中篇为心理学流派;下篇为心理学新发展。包括近代欧洲的心理学思想、科学心理学的建立、行为主义的演变、精神分析的演变、女性主义心理学和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等内容。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沉静而又不失力量的配色,淡淡的绿色调,仿佛在诉说着知识的深邃与宁静。字体也十分考究,大小适中,排版清晰,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作为一本学术著作的严谨与专业。拿到手里,触感也很好,纸张的厚度恰到好处,翻阅时不会有廉价感,反而有一种厚重的质感。书脊的装帧也很牢固,即使经常翻看,也不担心会散架。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对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总觉得,一本好书,从外在的呈现就能窥见其内在的精髓。它不像市面上许多为了吸引眼球而做得花里胡哨的书籍,而是散发着一种低调而自信的光芒,仿佛在说:“我在这里,静待懂我之人。” 尤其是当我在书店里看到它时,它就那样静静地陈列在那里,却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让我无法移开目光。我拿起它,感受着它在手中分量,一种对知识的渴望油然而生。
评分我一直对人类心智的奥秘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关于我们思维、情感和行为的根本性解释。这本书的名字就深深吸引了我,它承诺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去探寻心理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演变至今的。我想象着,它会像一幅宏大的画卷,徐徐展开,从那些古老的哲学思考,到早期科学的探索,再到如今百家争鸣的理论体系,都将在其中一一呈现。我希望它能为我构建起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让我能够理解那些看似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背后的历史逻辑和发展脉络。尤其是我对那些开创性的理论,比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革命等等,它们的诞生背景、核心思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拨开迷雾,让我能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心理学会有今天的模样,又有哪些思想的火花,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塑造了我们对“心”的认知。
评分作为一名对心理学领域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的学习者,我急切地希望能够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学科发展脉络的读物。这本书的副标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版课本教材”这几个字,无疑给了我极大的信心。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科普读物,而是一部经过精心打磨、具备学术严谨性的教材。我期望它能够以一种循序渐进、逻辑清晰的方式,带领我认识心理学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了解那些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和他们的理论贡献。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心理学是如何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又是如何在科学方法的引入下获得发展的。我也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一些关键的人物,比如弗洛伊德、斯金纳、皮亚杰等等,了解他们的思想如何引发革命性的变革,以及这些变革是如何推动学科走向更广阔的疆域。对我而言,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点燃学习的热情,建立坚实的基础。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连接不同学科、展现知识演进过程的书籍情有独钟。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人类内在世界的学科,无疑与哲学、生物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本书的名字,让我预感到它将是一次精彩的跨学科探索。我希望它能够展现心理学思想是如何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科技等大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又反过来如何影响了人类对自身的理解和社会的进程。我期待它能讲述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在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一步步揭示人类心智的秘密。我更希望书中能够呈现那些科学革命性的突破,以及不同学派之间的争鸣与融合,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心理学。这样一本书,不仅能拓宽我的知识视野,更能让我感受到人类认识自身过程的波澜壮阔。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了一场关于人类意识和行为的宏大探索。我曾经阅读过一些零散的心理学知识,但总觉得缺乏一个贯穿始终的线索,无法将那些零散的片段串联起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条清晰的河流,将心理学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理论流派、以及代表性的学者及其贡献,都一一囊括其中,形成一幅完整的图景。我尤其期待能够了解,那些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心理学概念,比如潜意识、条件反射、认知偏差等等,它们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提出、被验证、被修正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阅读的趣味性,让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类探索心智奥秘的智慧与艰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