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通史叶浩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版课本教材

心理学通史叶浩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版课本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浩生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心理学史
  • 叶浩生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教材
  • 课本
  • 通史
  • 心理学发展史
  • 高等教育
  • 心理学专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佳期如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079100
商品编码:29688115850
页数:638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  心理学通史
丛书名: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 
作者/主编:  叶浩生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号:  9787303079100  
出版年份:  2006年    
版次:  第1版
总页数:  638页
开本:  1/16
图书定价:  58.80元
实际重量:  798g
新旧程度:  正版全新













《心理学通史》作者还撰写了《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等著作2部6本,参编著作5本。1999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1998年获南京师范大学教材一等奖,2000年获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作者简介

叶浩生 
  男,1955年8月生,博士。现为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委员会主任。
  主要从事理论心理学和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发表了《理论心理学辨析》等系列学术论文近50篇。在《心理学报》上,发表有关西方心理学史的论文5篇。主编和撰写了《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等著作2部6本,参编著作5本。1999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1998年获南京师范大学教材一等奖,2000年获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4年被评为我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998年被评为我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000年被评为 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2001年获省政府特殊津贴。





绪论

上篇 心理学思想史
第*章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
第二章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第三章 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第四章 近代欧洲的心理学思想
中篇 心理学流派
第五章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第六章 构造心理学
第七章 欧洲的机能主义心理学
第八章 美国的机能心理学
第九章 行为主义
第十章 行为主义的演变
第十一章 格式塔心理学
第十二章 勒漫的拓扑心理学
第十三章 皮亚杰学派
第十四章 精神分析
第十五章 精神分析的演变
第十六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十七章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第十八章 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
第十九章 苏俄心理学
下篇 心理学新发展
第二十章 认知神经科学
第二十一章 进化心理学
第二十二章 生态心理学
第二十三章 文化心理学
第二十四章 女性主义心理学
第二十五章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
第二十六章 积极心理学
回顾与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文献
后记





《心理学通史》分三篇,上篇为心理学思想史;中篇为心理学流派;下篇为心理学新发展。包括近代欧洲的心理学思想、科学心理学的建立、行为主义的演变、精神分析的演变、女性主义心理学和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等内容。





探寻人类心灵的宏伟史诗:一部跨越时空的智慧之旅 自人类文明伊始,对自身存在、意识的本质以及行为动机的追问便从未停歇。从古老的哲学思辨到现代科学的精密探索,心理学以其独特的视角,不断揭示着人类心灵的奥秘,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智慧画卷。本书并非直接呈现某一本特定著作的目录或逐章概述,而是旨在引领读者踏上一段跨越时空的宏大旅程,去领略心理学思想发展演变的壮丽图景,理解那些塑造了我们对人类心智理解的伟大思想家及其理论贡献,以及这些理论如何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的旅程始于远古。在文字尚未普及的年代,先民们通过神话、宗教和早期的哲学思想来解释人的情感、欲望和行为。古希腊哲学家们,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已开始对灵魂、理智、情感与肉体的关系进行深刻的探讨。苏格拉底强调“认识你自己”,开启了对内在世界的关注;柏拉图将心灵分为理性、激情和欲望,预示了后世对意识结构的分析;亚里士多德则在《论灵魂》中,系统地探讨了感知、记忆、学习和情绪等心理过程,被誉为“心理学之父”。这些早期思想虽然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却为日后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将人类对心智的探索引向了理性与逻辑的轨道。 随着科学革命的兴起,心理学逐渐摆脱了纯粹的哲学思辨,开始走向实证研究的道路。17世纪,笛卡尔对身心二元论的论述,虽然将心智与物质世界割裂,却也引发了对意识活动物质基础的思考。洛克、休谟等经验主义哲学家则强调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将“白板说”引入心智研究,为后来的联想主义心理学埋下了伏笔。到了19世纪,生理学和生物学的发展为心理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赫尔姆霍茨在感觉和知觉领域的研究,以及韦伯和费希纳对感觉阈值的测量,标志着心理学开始运用量化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认为是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诞生的里程碑。冯特及其学生们致力于研究意识的元素结构,开创了结构主义心理学。他们通过内省法,试图将复杂的心理活动分解为最基本的元素,如感觉、意象和情感。然而,结构主义的局限性很快显现,其过于主观的研究方法难以获得客观一致的结论。 几乎与此同时,在美国,詹姆士等学者则倡导功能主义,他们关注心理活动的“功能”或“目的”,认为心理活动是为了帮助生物适应环境。功能主义的出现,将心理学的研究视野从意识的结构转向其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为心理学在教育、临床等领域的应用打开了大门。 20世纪初,一场更为激烈的革命席卷了心理学界——行为主义的兴起。华生、斯金纳等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应该只研究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而将意识、思想等内在过程排除在外。他们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提出了刺激-反应(S-R)的联结模型,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行为的决定作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极大地推动了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并在教育、行为矫正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将人类心智仅仅视为“黑箱”的做法,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不满。20世纪中期,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他们回归对个体价值、潜能和自我实现的关注。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由意志、主观体验和积极成长,将心理学研究的焦点重新拉回到人的独特性和内在需求。 几乎与人本主义同时,认知革命悄然发生。以米勒、奈塞尔等学者为核心的认知心理学,借鉴了信息加工的观点,将人脑比作一台计算机,研究人类的记忆、思维、语言、问题解决等高级认知过程。认知革命的出现,标志着心理学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内在的心理活动,但这次是以更加科学、系统的方式,通过实验和模型来解析信息如何在人脑中被加工、存储和提取。 与此同时,精神分析学派在心理学史上的地位同样不容忽视。弗洛伊德提出的无意识理论、童年经历对人格形成的重要性、以及本我、自我、超我等结构,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人格、动机和心理疾病的理解。尽管精神分析在方法论上受到一些批评,但其对人类潜意识的洞察,至今仍在心理治疗和大众文化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除了这些主流学派,心理学的发展还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情境下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探讨群体动力、社会影响、态度形成等问题。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终生发展变化,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临床心理学则致力于心理障碍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为饱受心理困扰的人们提供帮助。此外,神经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新兴领域,则试图通过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来理解心理现象的生物学基础。 回溯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的是一幅不断演进、自我修正的智慧图景。从对灵魂的哲学思考,到对意识结构的精细剖析,再到对可观察行为的科学测量,以及对信息加工过程的模拟,最终回归对人类独特体验和潜能的关怀。每一个学派的出现,都回应了前一个学派的局限,也为后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这些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共同构建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丰富多彩的心理学世界。 本书旨在呈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宏大的叙事。它不是对某一特定心理学著作内容的直接复述,而是勾勒出心理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展现那些塑造了我们理解人类心灵的伟大思想家们的贡献,以及这些思想如何从抽象的理论走向具体的实践。通过了解心理学的“过去”,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它“现在”的多元形态,并对它“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所预见。这趟智慧之旅,将帮助我们以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刻的理解,去审视我们自身,审视他人,审视这个复杂而迷人的世界。它是一次关于人类心智探索的永恒叙事,一场关于理解自我与他人的深刻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沉静而又不失力量的配色,淡淡的绿色调,仿佛在诉说着知识的深邃与宁静。字体也十分考究,大小适中,排版清晰,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作为一本学术著作的严谨与专业。拿到手里,触感也很好,纸张的厚度恰到好处,翻阅时不会有廉价感,反而有一种厚重的质感。书脊的装帧也很牢固,即使经常翻看,也不担心会散架。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对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总觉得,一本好书,从外在的呈现就能窥见其内在的精髓。它不像市面上许多为了吸引眼球而做得花里胡哨的书籍,而是散发着一种低调而自信的光芒,仿佛在说:“我在这里,静待懂我之人。” 尤其是当我在书店里看到它时,它就那样静静地陈列在那里,却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让我无法移开目光。我拿起它,感受着它在手中分量,一种对知识的渴望油然而生。

评分

我一直对人类心智的奥秘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关于我们思维、情感和行为的根本性解释。这本书的名字就深深吸引了我,它承诺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去探寻心理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演变至今的。我想象着,它会像一幅宏大的画卷,徐徐展开,从那些古老的哲学思考,到早期科学的探索,再到如今百家争鸣的理论体系,都将在其中一一呈现。我希望它能为我构建起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让我能够理解那些看似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背后的历史逻辑和发展脉络。尤其是我对那些开创性的理论,比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革命等等,它们的诞生背景、核心思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拨开迷雾,让我能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心理学会有今天的模样,又有哪些思想的火花,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塑造了我们对“心”的认知。

评分

作为一名对心理学领域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的学习者,我急切地希望能够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学科发展脉络的读物。这本书的副标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版课本教材”这几个字,无疑给了我极大的信心。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科普读物,而是一部经过精心打磨、具备学术严谨性的教材。我期望它能够以一种循序渐进、逻辑清晰的方式,带领我认识心理学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了解那些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和他们的理论贡献。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心理学是如何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又是如何在科学方法的引入下获得发展的。我也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一些关键的人物,比如弗洛伊德、斯金纳、皮亚杰等等,了解他们的思想如何引发革命性的变革,以及这些变革是如何推动学科走向更广阔的疆域。对我而言,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点燃学习的热情,建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连接不同学科、展现知识演进过程的书籍情有独钟。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人类内在世界的学科,无疑与哲学、生物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本书的名字,让我预感到它将是一次精彩的跨学科探索。我希望它能够展现心理学思想是如何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科技等大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又反过来如何影响了人类对自身的理解和社会的进程。我期待它能讲述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在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一步步揭示人类心智的秘密。我更希望书中能够呈现那些科学革命性的突破,以及不同学派之间的争鸣与融合,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心理学。这样一本书,不仅能拓宽我的知识视野,更能让我感受到人类认识自身过程的波澜壮阔。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了一场关于人类意识和行为的宏大探索。我曾经阅读过一些零散的心理学知识,但总觉得缺乏一个贯穿始终的线索,无法将那些零散的片段串联起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条清晰的河流,将心理学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理论流派、以及代表性的学者及其贡献,都一一囊括其中,形成一幅完整的图景。我尤其期待能够了解,那些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心理学概念,比如潜意识、条件反射、认知偏差等等,它们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提出、被验证、被修正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阅读的趣味性,让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类探索心智奥秘的智慧与艰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