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青少年科普图书馆: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雷达
定价:22.00元
售价:15.0元,便宜7.0元,折扣68
作者:华春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01
ISBN:9787802148390
字数:
页码:17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7-10岁
“二战”中被广泛运用的军事定位系统。现活中被用作宇航的导航仪,在空中像“千里眼”一样关注着地球。制造原理却是来源于一种普通的动物——蝙蝠,这便是雷达——一个奇特神秘的“百事通”。
内容提要
《青少年科普图书馆: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雷达》介绍雷达的基础知识,雷达的发展变迁,雷达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进行了前瞻性的解读,让读者了解这一现活的高科技工具,是如何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希望《青少年科普图书馆: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雷达》能让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了解和掌握雷达基本知识及高科技的应用,以便今后更好地学习与利用。
目录
章 超视眼睛——雷达
节 生物仿生雷达由来
1.黑夜的精灵带转给我们的启示
2.打开仿生学之门
第二节 蝙蝠之子——认识雷达
1.什么是雷达
2.玩转雷达
3.把触角伸向海陆空
第三节 “旋转惹的祸”——雷达的缺点
1.从原理上说起
2.四大难以克服的缺点
第四节 殊途同归——雷达的种类
第五节 扑朔迷离——雷达的历史
1.从赫兹的发现到波波夫的无线电通讯
2.从无线电爱好者的发现到沃森瓦特的雷达
第六节 “捕风捉影”——气象雷达
1.走近气象雷达
2.气象雷达发展简史
3.气象雷达的工作原理
4.气象雷达的种类划分
第七节 纷至沓来——脉冲多普勒雷达
1.从多普勒效应到多普勒雷达
2.脉冲多普勒雷达的缺点
第八节 地球上的“远视眼”——超视距雷达
1.地平线——超视距雷达
2.超视距雷达的分类
3.隐形飞机的杀手——天波超视距雷达
第九节 长在“屁股”上的眼睛——倒车雷达
第二章 天罗地网——军用雷达
节 宝剑锋从磨砺出——军用雷达素描
1.什么是军用雷达
2.种类繁多,各司其职
第二节 毫厘之间显神威——毫米波雷达
第三节 天翅鹰眼——机载雷达
1.飞机的眼睛和耳朵
2.机载雷达的分类
第四节 海上神眼——舰载雷达
1.话说舰载雷达
2.舰载雷达的分类
第五节 战地“望远镜”——炮瞄雷达
1.什么是炮瞄雷达?
2.历史回眸——炮瞄雷达的发展
第六节 天空“巡狩者”——对空情报雷达
1.对空情报雷达的速写
2.对空情报雷达的分类
3.警戒雷达
4.引导雷达
5.目标指示雷达
6.对空情报雷达的发展之路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章 超视眼睛——雷达
节 生物仿生雷达由来
1.黑夜的精灵带转给我们的启示
2.打开仿生学之门
第二节 蝙蝠之子——认识雷达
1.什么是雷达
2.玩转雷达
3.把触角伸向海陆空
第三节 “旋转惹的祸”——雷达的缺点
1.从原理上说起
2.四大难以克服的缺点
第四节 殊途同归——雷达的种类
第五节 扑朔迷离——雷达的历史
1.从赫兹的发现到波波夫的无线电通讯
2.从无线电爱好者的发现到沃森瓦特的雷达
第六节 “捕风捉影”——气象雷达
1.走近气象雷达
2.气象雷达发展简史
3.气象雷达的工作原理
4.气象雷达的种类划分
第七节 纷至沓来——脉冲多普勒雷达
1.从多普勒效应到多普勒雷达
2.脉冲多普勒雷达的缺点
第八节 地球上的“远视眼”——超视距雷达
1.地平线——超视距雷达
2.超视距雷达的分类
3.隐形飞机的杀手——天波超视距雷达
第九节 长在“屁股”上的眼睛——倒车雷达
第二章 天罗地网——军用雷达
节 宝剑锋从磨砺出——军用雷达素描
1.什么是军用雷达
2.种类繁多,各司其职
第二节 毫厘之间显神威——毫米波雷达
第三节 天翅鹰眼——机载雷达
1.飞机的眼睛和耳朵
2.机载雷达的分类
第四节 海上神眼——舰载雷达
1.话说舰载雷达
2.舰载雷达的分类
第五节 战地“望远镜”——炮瞄雷达
1.什么是炮瞄雷达?
2.历史回眸——炮瞄雷达的发展
第六节 天空“巡狩者”——对空情报雷达
1.对空情报雷达的速写
2.对空情报雷达的分类
3.警戒雷达
4.引导雷达
5.目标指示雷达
6.对空情报雷达的发展之路
……
这本厚厚的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封面设计得倒是挺抓人眼球的,那种科技蓝和深邃黑的搭配,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讲“硬核”知识的。我本来对这个主题没什么概念,只知道雷达是个很酷的东西,能看穿黑暗和迷雾。翻开目录,内容排布得很有条理,从最基础的电磁波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各种类型的雷达,比如气象雷达、海面搜索雷达,甚至还有一些应用在医疗领域的概念。作者的文笔相当的扎实,不是那种为了迎合青少年而故意用简单化语言的写法,而是非常严谨地在阐述物理定律和工程实现。读起来像是在上大学里的专业导论课,虽然有些公式和图表需要多花点心思去理解,但一旦弄懂了,那种“原来如此”的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我尤其欣赏它没有回避技术细节,比如多普勒效应在速度测量中的应用,介绍得非常透彻,配上的插图也清晰明了,帮我构建了一个立体的认识框架。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显然不只是想知道“雷达是什么”的孩子,更是那些对工程技术和基础科学抱有强烈求知欲的未来工程师们。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入门阶梯,让你从零基础开始,一步步爬到能够理解现代雷达系统的核心逻辑层面。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有点像是拆解一台精密的瑞士手表。它没有过多地去渲染雷达的“战场传奇”或者“侦查神话”,而是非常冷静、近乎学术地去剖析其工作机制。比如,它花了好大篇幅解释了脉冲压缩技术和信号处理的重要性,这一点远超出了我预期的“科普”深度。我发现作者非常注重理论的完整性,书中对于各种杂波抑制和目标识别算法的介绍,即使是概念性的描述,也保持了极高的准确性。这本书的插图风格也很有特点,很多是原理示意图,线条简洁,标注清晰,几乎没有花哨的渲染,完全服务于知识的传达。我个人对其中关于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原理的那一章节印象深刻,它将复杂的二维空间信息获取过程,通过分步解析的方式展现出来,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大致领会到了其中的巧妙之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科普的表面,它更像是大学教材的预备读物,非常适合那些目标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提前打好基础,避免未来在专业课上感到吃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无可挑剔,纸张的厚度和光洁度都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长时间盯着那些密集的文字和图表看,眼睛也不会有太大的疲劳感。但我要说的是,这本书的“科普性”可能需要打一个问号,更准确地说,它更偏向于“工程技术入门导论”。我尝试着让一个对航天感兴趣的初中生朋友翻阅,结果他很快就放弃了,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因为里面充满了诸如“相控阵”、“波束形成”、“杂波抑制”这类术语,即便是作者后面附带了简单的解释,理解起来依然需要一定的数学和物理背景支撑。对于真正想“科普”给大众的读物来说,它可能稍微有点过于专业化了。不过,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数理基础,并且对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有浓厚兴趣的读者群体,这本书简直就是宝藏。它清晰地勾勒出了现代雷达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协同工作,从发射到接收,从信号的产生到最终数据的可视化,逻辑链条完整而清晰,读完之后,你对现代军事和民用探测技术会有更深刻、更结构化的理解。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我体会到了一种探索未知领域的沉浸感。它巧妙地将抽象的电磁波理论,通过实际的应用场景进行具象化。比如,在讨论天气预报中雷达的应用时,书中不仅解释了多普勒效应如何测量雨滴的速度和强度,还深入分析了不同频率(如S波段、C波段)雷达在穿透雨层时的损耗差异,这非常贴近实际操作中的工程权衡。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好,它总是在你觉得理论有点枯燥的时候,突然切入一个激动人心的应用案例,比如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对地貌的绘制能力,或者用于自动驾驶的毫米波雷达的工作原理。这种张弛有度的安排,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连贯性。它不是那种一本正经地堆砌事实,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向你传授他多年积累的工程直觉和设计思路。唯一的“挑战”可能在于,你需要准备好一个笔记本,因为其中包含的知识点密度非常高,很多关键定义和公式都需要反复回顾才能真正内化吸收。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风格是严谨、求实,并且带有强烈的系统工程视角。它没有过多地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烘托雷达技术的“神奇”,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为什么能实现”和“如何优化性能”这两个核心问题上。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不同技术路线的对比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客观性,比如对机械扫描雷达和电子扫描雷达(AESA)的优劣势分析,数据详实,论证充分,让人信服。其中对于目标散射截面(RCS)的介绍部分尤为精彩,它将物理光学和几何光学的方法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理解目标如何“反射”雷达波的物理图像。这本书的知识体系非常完整,几乎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前沿应用的各个层面,可以作为一部工具书来长期参考。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理解现代探测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而非满足于表层概念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份高质量的智力投资,它提供的知识深度足以支持后续更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