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青,女,文学(音乐学)博士,浙江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2012—2013)。硕士和博士均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师从钱亦平教授。入选万人计划全国青年拔尖人才(2014)、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2012)、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2013)等。出版有《言说的艺术:音乐叙事理论导论》(2013)、《圣一桑交响诗研究》(2011)、《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研究:语境.文本·音乐叙事》(2010)、《单簧管》(2007,译)等。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等期刊发表论文2。余篇。主持**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完成省部级项目3项等。研究成果获浙江省社科联青年**成果奖一等奖(2014)、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09,2011)等。
译者序
前言
**部分
第一篇 协和和弦——三和弦
第一章 大调式三和弦
第二章 大调式三和弦的连接
第三章 无共同音的三和弦连接
第四章 打破三和弦连接规则
第五章 和声模进
第六章 小调式和声
第七章 密集排列与开放排列
第八章 三和弦的转位
第九章 减三和弦与增三和弦的转位
第二篇 不协和和弦——七和弦和九和弦
第十章 属七和弦
第十一章 自由的声部进行
第十二章 九和弦
第十三章 减小七和弦和减七和弦
第十四章 不协和和弦解决到主和弦的连接
第十五章 和声模进
第十六章 小调中的和声模进
第十七章 为旋律配和声
第三篇 转调
第十八章 直接转调
第十九章 间接转调
第二十章 为转调旋律配和声
第二十一章 减七和弦作为等和弦
第二十二章 持续音
第二部分
第一篇 和弦外音
第二十三章 延留音
第二十四章 先现音
第二十五章 经过音
第二十六章 包含增五度的和弦
第二十七章 包含增六度的和弦
第二十八章 辅助音
第二篇 声部的旋律性发展
第二十九章 严格的声部写作
第三十章 声部进行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十一章 和声音型
第三十二章 自由前奏曲
第三十三章 打破和声规则
第三十四章 终止(收束)
校勘说明
我对这本书的预期是它能提供一个关于“空间声音”的全面解读。我希望能学习到如何通过技术手段精确地模拟和控制声音的方位感和距离感,比如环绕声、双耳音频(binaural audio)的原理。我期待看到详细的空间声学模型,包括声音的衍射、反射和衰减在三维空间中的数学描述。如果书中能提供关于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音频设计的案例分析,比如如何利用头部跟踪技术来增强沉浸感,那就更贴合前沿应用了。我渴望掌握一套能够让我从听众的角度去“设计”声场的方法论,理解声像定位(sound localization)的生物学基础以及如何巧妙地利用它们来欺骗听觉系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非常古典和学术的感觉,这让我联想到那些详尽记载了历史变迁和理论发展的著作。我本期望它能深入挖掘声学理论的演进史,比如从赫尔姆霍兹到瑞利勋爵,那些奠定现代声学基础的里程碑式发现是如何一步步被确立的。我期待看到对经典实验的详细重述,比如对谐振现象的早期探索,或者早期声音测量工具的发明与改进过程。如果能有专门的章节来梳理不同历史时期(如巴洛克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和理论家对“完美音质”的不同理解和追求,那将是非常引人入胜的。我希望这不是一本只关注当代技术的书,而是一部能让人体会到声学思想脉络的史诗。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厚重且充满知识感的装帧,我猜想里面一定装满了关于声音结构和感知方面的深入见解。我本来设想的内容是关于声音是如何被大脑解读和构建的,比如听觉神经通路的工作机制,或者不同文化背景下对音高的感知差异等心理声学议题。我非常希望能读到关于人类听觉极限、掩蔽效应(masking effects)的详细论述,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优化音频体验,比如在嘈杂环境中提升语音清晰度。如果它能探讨一些非线性声学效应,例如大音量下耳朵感知的失真,或者不同乐器声音的频谱分析,那就更具价值了。我更倾向于一本能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去剖析“听见”这个过程的书,而不是一本纯粹的工程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像是为那些对声音的物理本质和人类听觉系统如何运作感到好奇的人量身定做的。我本来以为它会深入探讨声波的传播、频率、振幅这些基础知识,并且也许会涉及一些关于音乐厅声学设计或者降噪技术的原理。我期待能看到一些用清晰的图表和公式来解释复杂的声学现象,比如驻波、混响时间或者特定材料的声音吸收系数。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让我能理解为什么某些声音听起来很“温暖”,而另一些则显得“尖锐”。如果它还能涵盖一些现代录音技术中声学处理的实际应用,比如麦克风拾音原理和房间模式的控制,那就更棒了。总的来说,我期待的是一本严谨、科学且信息密集的指南,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声学领域的核心概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述上。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暗示着某种“实用性”和“指南”的特质,这让我倾向于认为它会是一个面向实践者的工具箱。我本来期待它能涵盖大量关于特定材料的声学性能数据表,比如各种隔音毡、吸音板、扩散体的降噪系数(NRC)和声音传播等级(STC)。我希望书中能提供清晰的步骤指南,教导用户如何测量一个房间的背景噪音水平,如何进行基本的频率响应测试,以及如何根据测量结果来选择并安装合适的声学处理设备。如果它能针对家庭影院爱好者、小型播客工作室或者音乐排练室等不同场景,提供量身定制的声学优化方案和预算建议,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就非常高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