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心理学与自制力
定价:32.80元
作者:陈伯菡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093618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章 你应该了解的自制力 认识了不起的自制力 我们为什么需要自制力 自制力就是自我引导的力量 自制力是果断抉择的力量 自制力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力量 自制力为什么会衰退 压力会损耗我们的自制力 自制力有很多张面孔 形形的自制力 让自制力成为我们的习惯第二章 是谁动了我们的自制力 虚假希望综合征吞噬自制力 补偿的漩涡削弱自制力 深陷失落泥潭丧失自制力 自我感觉的肥皂泡迷失自制力 不切实际的愿望摧毁自制力 反事实思维左右自制力 失控的情绪粉碎自制力, 焦虑的重担压垮自制力, 过度的压抑威胁自制力, 乐极生悲瓦解自制力,第三章 职场需要自制力 给自制力一点开机的时间 屏蔽干扰信号,专注提升自制力 消除工作倦怠感,增强自制力 自己动脑,为自制力打好基础 敢于面对挫折,考验自制力 别感情用事,关键时刻要有自制力 与其生气不如争气,气上心头要自制 集中注意力,从零开始修炼自制力 修炼自制力,学会耐心等待 掌控自己,不做情绪传染源第四章 生活需要自制力 抵抗诱惑是场拉锯战 如何摆脱购物狂 夜幕下的冲动幽灵 拒绝争吵,不说粗话 冲动是魔鬼,魔鬼在小事 自制力的死敌:偏执 偏执的:被迫害妄想症第五章 坚决打败拖延症 拖延症,你有吗 恶性循环的拖延症 拖延者在想什么 用拖延表达不满 想到了就去做 拖延症也会传染 像齿轮一样转起来第六章 那纷乱的情绪万花筒 自制力,让你走出仇恨的阴影 自制力,让你放下过去的重负 自制力,让你停止无端的揣测 自制力,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怪圈 自制力,让你告别懦弱的自己 自制力,让我们摆脱习得性无助第七章 让自制力焕发出光彩 强化自制力,尝试新的规则 强化自制力,合理安排时间 强化自制力,需要明确方向感 强化自制力,与潜意识沟通 强化自制力,做你喜欢的事情 强化自制力,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强化自制力,培养积极的心态
作者介绍
京师心智 知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京师心智依托中国心理学会、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的资源优势,上百位心理学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致力于将心理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服务大众。凭借自身优势和丰富的经验,被中国心理学会测量专业委员会认定为“正版量表进学校工程”的全国推广单位。 知名心理作家,博览群书,潜心写作,广泛涉猎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著有《FBI微行为》《心理学与博弈》等书。
文摘
序言
《心理学与自制力》这本书,真的算是我近期读过的最“扎心”也最有启发的一本了。它不像很多励志书籍那样,上来就给你打鸡血,而是更像一个冷静的观察者,不动声色地揭示了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些“小九九”。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自我效能感”和“内在动机”的探讨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大量的研究案例,证明了当我们相信自己能够完成某件事情(高自我效能感),并且发自内心地热爱这项事情(内在动机),我们才能真正地坚持下去,克服困难,而不是仅仅依靠外在的奖励或惩罚。这让我联想到自己过去的一些经历,很多时候,我之所以半途而废,并不是因为事情有多难,而是因为我内心深处并不真正相信自己能做好,或者我对这件事本身就缺乏兴趣。书里还提到了“惩罚偏见”和“奖励偏见”对我们决策的影响,我突然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选择逃避困难,是因为我们过度放大了失败的痛苦,而低估了坚持带来的潜在收益。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做选择的标准,不再仅仅看眼前利益,而是更多地去关注事情是否符合我的价值观,是否能让我感到成长和满足。虽然有些概念确实需要花时间去消化,但总体来说,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深刻的视角,让我对“为什么我们难以坚持”这个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心理学与自制力》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教你如何控制自己”的指南,不如说是一次对“我们为什么会失控”的深度探索。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晦涩的心理学理论转化为生活中触手可及的道理。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奖励系统”和“动机的二重性”的分析。原来,我们大脑中的奖励机制,在很多时候会引导我们去追求短暂的快乐,而忽略了长期的利益。比如,明明知道熬夜伤身体,但那一时的娱乐带来的快感,却让我们难以抗拒。作者通过科学的解释,让我理解了这种“短期收益”对我们决策的强大影响力。书里提到的“反思性自我控制”的概念,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强调的不是简单的压抑欲望,而是通过对自身行为模式的深刻反思,来找到更有效的应对策略。我开始在完成某项任务后,不仅仅关注结果,更会去思考整个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哪些因素帮助了我,哪些因素阻碍了我。这种深度的自我审视,比单纯的“硬撑”有效得多。这本书并没有给出“万能药”,但它提供了一个理解自己的框架,让我不再为自己的“不自律”而过度自责,而是更专注于如何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建立起更强大的内在力量。
评分读完《心理学与自制力》,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与其说是在教我如何“控制”自己,不如说是在帮助我“理解”自己。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你应该这样做”的清单,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尤其是那些让我们在追求目标时步履维艰的心理障碍。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习惯回路”的章节,原来那些我们以为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现,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习惯。作者结合了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解释了大脑是如何通过不断重复来形成习惯的,而且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得根深蒂固。这让我开始反思我生活中那些不好的习惯,比如睡前刷手机、过度消费等等,原来它们并不是我“懒惰”或“缺乏自制力”的证明,而是大脑在寻求奖励和简化决策的一种方式。书里提到的“环境设计”和“触发器管理”策略,真的非常实用。我开始尝试改变我的工作环境,移除那些容易让我分心的物品,同时有意识地创造有利于我专注的“触发器”。虽然过程有点慢,但我能感觉到一些积极的变化,比如我不再那么容易被突如其来的信息打断,完成任务的效率也提高了一些。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自制力,不是一味地压抑冲动,而是通过了解大脑的运作方式,然后巧妙地利用这些机制来服务于我们的长期目标。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心理学与自制力》这本书,它就像一个老朋友,用一种温和而又不失力量的方式,和我聊关于“坚持”这件事。作者并没有贩卖“速成”的秘籍,而是深入挖掘了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意志力”在作祟,其实是更深层次的认知模式和情绪反应在起作用。比如,书中对“情绪调节”的讨论,简直是我的救星。我常常因为一时的负面情绪而放弃既定的计划,比如考试失利就心灰意冷,工作受挫就破罐子破摔。作者指出,情绪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待情绪的方式。他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情绪管理技巧,比如“认知重评”和“接纳式关注”,让我学会如何更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裹挟。我尝试着在情绪低落的时候,运用这些技巧来调整自己的心态,虽然不是每次都能立竿见影,但确实让我感觉好多了,不再那么容易被负面情绪击垮。另外,关于“目标设定”的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以前总是设定一些过于宏大、不切实际的目标,结果可想而知。作者强调了“SMART原则”的重要性,以及将大目标分解成小步骤的必要性。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自制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不断提升的能力。
评分这本《心理学与自制力》我真的读得有点心力交瘁,但又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开篇就抛出了几个让我直击内心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总是知道该做什么,却依然选择了放纵?”、“我们大脑中那个‘想要’的冲动,究竟有多大的力量?”。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理论堆砌,没想到作者用非常生动的故事和贴近生活的例子,把复杂的心理学概念拆解得清晰易懂。比如,讲到“延迟满足”时,作者用了一个关于小朋友和棉花糖的经典实验,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小小的身体在挣扎,那种渴望 immediate gratification 的冲动,太真实了。然后又引申到我们成年人是如何在工作中拖延,在诱惑面前屈服。我尤其喜欢关于“认知偏差”的部分,我发现自己常常陷入某种思维定式,然后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而合理化各种不好的行为。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身上那些“明明知道不对,却依然故我”的影子,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决策过程,思考那些潜藏在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虽然有些章节读起来需要反复琢磨,但每读懂一小段,都像醍醐灌顶,让我觉得对自己的理解又深了一层。它不是那种看完就能立刻脱胎换骨的书,更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我们一点点认识自己,然后才能谈得上改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