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提琴基础训练教程(附光盘上下)/上海音乐学院弦乐表演专业教材系列

中提琴基础训练教程(附光盘上下)/上海音乐学院弦乐表演专业教材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西蒂刘念盛利蓝汉成... 编
图书标签:
  • 中提琴
  • 弦乐
  • 基础训练
  • 教材
  • 音乐教学
  • 上海音乐学院
  • 弦乐表演
  • 乐器学习
  • 音乐教育
  • 附光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音乐
ISBN:9787552309256
商品编码:29673638450
开本:8
出版时间:2016-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中提琴基础训练教程(附光盘上下)/上海音乐学院弦乐表演专业教材系列
  • 作者:编者:沈西蒂//刘念//盛利//蓝汉成
  • 定价:108
  • 出版社:上海音乐
  • ISBN号:9787552309256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6-05-01
  • 印刷时间:2018-02-01
  • 版次:1
  • 印次:3
  • 开本:8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322

内容提要

沈西蒂、刘念、盛利、蓝汉成编著的这本《中提 琴基础训练教程(附光盘上下)》包含“启蒙篇”和1 -5单元。其中“启蒙篇”包含预备练习、空弦发音 练习、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的四种不同排列、乐曲;5 个单元编排了音阶、练习曲、乐曲的练习。书中还配 上了启蒙教学和所有的DVD示范演奏内容,对于推动 中提琴的发展,普及中提琴乐器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目录

前言
关于中提琴的发展历史
认识中提琴
乐理知识
音乐术语中外文对照
演奏符号说明

启蒙篇
预备练习
一、准备动作
1.站姿
2.持琴
3.练习持琴放松的两个动作
二、左手
1.手型
2.手指起落动作的练习
三、持弓
1.持弓的位置
2.练习持弓
空弦发音练习
一、空弦发音练习
1.四分音符练习
2.二分音符练习
3.全音符练习
4.空弦双音练习
二、全弓、半弓、换弦及综合练习
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的四种不同排列
一、2指和3指之间是半音的排列
1.手指排列
2.空弦开始的C大调、G大调、D大调音阶
3.练习曲十二首
4.乐曲三首
二、3指和4指之间是半音的排列
1.手指排列
2.1指开始的D大调、A大调、E大调音阶
3.练习曲四首
4.乐曲三首
三、1指和2指之间是半音的排列
1.手指排列
2.3指开始的F大调、C大调音阶
3.练习曲四首
4.乐曲三首
四、空弦和1指间是半音的排列
1.手指排列
2.2指开始的降bE大调、bB大调音阶
3.练习曲五首
4.乐曲三首
乐曲
1.小星星变奏曲
2.摇篮曲


弦乐演奏艺术的精深探索:不容错过的中提琴学习进阶指南 本套教材旨在为所有致力于中提琴演奏艺术的求知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深入的学习资源。它完全不包含《中提琴基础训练教程(附光盘上下)/上海音乐学院弦乐表演专业教材系列》中所涵盖的初级指法、基本弓法练习以及早期音阶和音程的机械性训练内容。相反,本书聚焦于中提琴学习进阶阶段,旨在将演奏者从基础技巧的掌握者提升为具有深刻音乐理解力和精湛演奏能力的艺术家。 本书的结构设计是基于对中提琴演奏者在完成基础训练后所面临的挑战和提升需求的深入剖析而构建的。我们的目标是填补传统初级教程与专业音乐会舞台之间广阔的鸿沟,提供一个坚实的、面向未来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平台。 第一部分:精细化技巧的深化与拓展(Advanced Technical Refinement) 在基础训练阶段,重点在于“能拉响”和“音准大致稳定”。进入本书所覆盖的阶段,重点则转向“如何以最理想的方式拉响”以及“如何实现音色的绝对控制”。 第一章:超越指板的定位——精确的左手控制与换把的艺术 本章彻底摒弃了初级教材中对指位划分的简单标记,转而深入探讨左手手指在指板上施加压力的微妙变化对音色产生的影响。 压力动态学(Pressure Dynamics): 详细分析手指触弦点、接触角度与压力大小的线性及非线性关系。探讨如何在保持音准的同时,通过微调压力实现音色的“穿透力”与“柔和感”的瞬间切换。 无缝换把技术(Seamless Shifting): 集中训练跨把位(如从把位到把位)的平滑过渡,尤其关注在长音或连奏过程中如何隐藏换把的痕迹。我们提供了大量基于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转为中提琴改编)的选段,要求学生在极度慢速下练习,确保换把过程中的声音连续性如同一个单一的弓段。 揉弦的层次化构建: 从基础的频率控制进入到风格化的揉弦处理。探讨不同时期(巴洛克、古典、浪漫)对揉弦速度和宽度的不同要求。例如,如何模仿早期演奏家使用的窄而快的揉弦,与勃拉姆斯时期所需的宽广、深沉的揉弦进行区分和实践。 第二章:弓弦交互作用的极致探索——弓法工程学 如果说左手是音高的建筑师,那么右手持弓就是声音的雕塑家。本部分将弓法训练提升到物理学和美学的交叉点。 弓杆重量的有效利用: 详细解析如何利用弓杆自然重量(而非过度依靠手臂肌肉)来产生深沉、饱满的中强音,特别是对“分弓”(Détaché)和“连弓”(Legato)的深入要求。内容将涵盖如何精确控制弓在琴码与指板之间的有效活动范围。 连弓(Legato)的音色统一性: 针对长连奏中,换弓点处音量和音色的“跌落”问题,设计了专门的“弓速-弓压”配比训练矩阵。目标是使听众无法察觉到换弓的发生。 跳弓与断奏的精细打磨: 超越基础的“轻快跳弓”,本章着重于如“撒弓”(Sautillé)在不同速度下的技术控制,以及如何通过精确的弓尖和弓根的交替使用,来表现普罗科菲耶夫或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特有的节奏紧张感。 第二部分:音乐诠释与风格学(Musical Interpretation and Stylistics) 完成技术层面的深化后,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技术转化为有说服力的音乐表达。本教材的重点在于培养演奏者的“耳朵”和“思想”。 第三章:历史语境下的中提琴作品分析与实践 本书不提供标准指法,而是要求学习者根据对作品历史背景的理解,自主做出最佳的演奏决策。 巴洛克时期的再现: 深度分析中提琴在18世纪的地位变化,重点研究对泰勒曼和巴赫中提琴谱(如第一号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转谱)的演奏。强调对装饰音(Trills, Mordents)的准确历史处理,以及对音准(Temperament)在不同调性中的微妙调整。 古典主义的清晰度: 集中训练莫扎特和海顿协奏曲选段中对清晰度、比例感和乐句呼吸的把握。探讨如何在中提琴的音域劣势下,依然保持乐团声部间的平衡。 浪漫主义的叙事性: 针对勃拉姆斯中提琴奏鸣曲和舒曼幻想曲,侧重于长乐句的内在张力控制。如何通过细微的音量变化(<, >),构建宏大的情感叙事结构,而非简单地拉大音量。 第四章:独奏曲目的进阶挑战与个性化处理 本章收录的练习曲与选段,均是公认的、超越基础教程范围的演奏难点。 复调思维的培养: 选取巴赫中提琴改编的赋格片段,要求学生清晰地分离和歌唱不同的声部线条。这要求左手对不同弦的快速、独立音色转换能力。 现代技法的融入: 引入对半音阶、十二音体系作品片段的练习,探讨如何在中提琴特有的音色上,清晰地呈现不和谐音程的解决与冲突。 室内乐中的角色转换: 提供了大量与小提琴、大提琴对位练习,核心在于如何在中提琴声部“非主导”时,保持其音色的“存在感”和“支撑力”,确保合奏的圆融一体,而非仅仅是小提琴和低音部的连接件。 结语:通往专业演奏的桥梁 本教程假设学习者已熟练掌握了基础的音阶、琶音以及基础的换把技巧。它是一份对技术深度、音乐理解广度以及风格多样性的全面“体检”和“强化训练计划”。我们提供的不是答案,而是提出更深刻问题的工具,引导演奏者在舞台上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声音和观点。本书是每一位希望从中级水平迈向专业演奏家行列的中提琴学习者,在接下来的数年间,可以持续研磨的宝贵资源。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教材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简直是业界良心!我一直都在寻找一套既能注重基础扎实训练,又能在音乐性上有所提升的教材,这本《中提琴基础训练教程》无疑是我的最佳选择。纸张的质感非常好,即使用力按压,也不会有那种廉价感,装订也相当牢固,翻阅起来非常顺手。更让我惊喜的是,光盘的音质清晰度极高,无论是慢速示范还是快速练习,都能听出演奏者的细微处理,这对于我这种需要仔细对比模仿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书中对音阶、琶音、练习曲的编排逻辑性很强,从最基础的运弓技巧,到复杂的把位转换和揉弦控制,层层递进,绝不拖泥带水。特别是某些技巧难点的讲解部分,图文并茂,甚至还有一些演奏家级别的“小窍门”被巧妙地融入其中,让人感觉不仅仅是在学习技术,更是在接受一位资深教授的耳提面命。我个人觉得,光是每天对着光盘的示范进行跟练,就已经能感觉到自己的音准和节奏感有了显著的飞跃。这种全方位的优质体验,绝对值回票价,强烈推荐给所有严肃对待中提琴学习的乐友们。

评分

说实话,我对教材的“教程”二字一直抱有警惕,因为很多号称“基础训练”的书,内容往往要么过于浅显,要么就是堆砌一些已经过时的、不适应现代演奏趋势的练习。然而,这套教材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在基础训练的广度和深度上达到了一个令人称奇的平衡。比如,它对弓法细节的探讨,不仅仅停留在“要拉直”这种笼统的指导上,而是细致到了弓杆的重量分配、弓毛与琴弦接触点的微小调整,甚至涉及到不同情绪表达下的弓速变化模拟。练习曲的选择也极为考究,很多都是我之前在其他教材中从未见过的精品,它们针对性极强,刚好弥补了我一直以来在某个特定技术环节上的短板。我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攻克其中关于“换把时音色的统一性”的练习,效果立竿见影。这套书的作者显然对中提琴演奏的实际困难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的设计思路是“解决痛点”,而不是“泛泛而谈”。读完前半部分,我甚至开始期待后面进阶内容的出版,因为我知道,这绝对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可以束之高阁的书籍,而是需要反复研磨、伴随我整个学习生涯的“兵法”。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上海音乐学院弦乐表演专业教材系列”这个背景下所展现出的那种严谨而又富有前瞻性的学术态度。它没有一味地拘泥于古典派的传统,而是在保持核心技术训练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对现代演奏风格的兼容性训练。例如,在关于快速音群的练习中,它不仅要求演奏者达到机械的精准度,还提示了如何通过细微的重音和连奏变化来赋予这些音群以生命力,这对于未来涉猎室内乐或当代作品演奏至关重要。光盘的示范作用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它提供了标准范本,但更重要的是,它似乎在无声地引导读者去思考“什么是好的音色”以及“如何塑造你自己的音色”。对我而言,中提琴学习最大的瓶颈之一就是如何让自己的声音更具穿透力而不失温暖,这本书中的某些特定练习——特别是那些要求使用更多“弦边”触弦的练习——为我指明了方向。这套教材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一本单纯的练习工具,更像是一份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声音美学养成指南”。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学习者,我最大的困扰是找不到一个结构清晰、适合我这种非全日制学习进度的训练体系。很多专业教材的进度安排得过于紧凑,对于需要平衡工作和爱好的人来说,压力山大。但这部《中提琴基础训练教程》的设计,恰恰考虑到了这种需求。它的单元划分非常清晰,每个小节的练习量适中,即便每天只能抽出一个小时,也能保证有质量的练习成果。更重要的是,它的练习并非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具有螺旋上升的特点。比如,今天学的一个运弓技巧,会在明天或后天的练习曲中以一种新的组合形式出现,这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巩固性和趣味性,避免了重复练习带来的枯燥感。这种编排方式,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从基础到进阶的过渡。我特别喜欢它附带的光盘中,似乎还收录了针对不同练习的“进度建议”,这使得我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调整,而不是被死板的教学大纲所束缚。它真正做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非常人性化。

评分

坦率地说,挑选教材如同挑选老师,需要缘分和眼力。这本书的配乐练习部分,特别是附带光盘中的范奏,展现出一种令人信服的音乐成熟度。很多教材的示范录音听起来干巴巴的,缺乏感染力,但这里的演奏者显然是将这些技术练习融入到了深厚的音乐理解之中。我发现,当我对某个技术点感到迷茫时,反复聆听光盘中的示范,往往能比死磕书本上的文字说明得到更直观的启发。例如,在处理一些需要快速连贯揉弦的段落时,书上只是要求“保持均匀”,但示范听起来却有种呼吸感和律动感。这种“听觉引导”对技术动作的改进是无价的。此外,这本书的设计风格非常注重细节的连贯性,前后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几乎没有生硬的跳跃感,这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连贯的、有机的整体体验,而不是零散的技术点拼凑。它不仅仅是一本训练手册,更像是演奏家职业生涯初期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结晶,值得每一位中提琴学习者珍藏和反复琢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