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程
定价:24.00元
售价:16.3元,便宜7.7元,折扣67
作者:袁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111391661
字数:270000
页码:17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本书以目前使用的主流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内容为主线,按章节编写了4章共24个数字电路和数字系统实验。章介绍了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的基础知识,第2章设计了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第3章从实验教学内容要及时跟踪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状况出发,引入了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设计了基于EDA的数字电路设计与仿真实验,主要包括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ElectronicWorkbench和MAX plusⅡ,并且将AHDL语言引入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系统,为进一步进行数字系统设计奠定基础。第4章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出发,设计了研究型实验课题,并提出了课程设计的参考选题。此外,从实验教材知识的完整性考虑,在附录A和附录B中分别介绍了两种EDA软件的使用方法,附录C介绍了AHDL的使用,附录D介绍了自己研发的DLEBⅡ型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箱,附录E和附录F介绍了EDA实验开发系统及下载软件,附录G介绍了部分常用TTL数字集成电路及其引脚分布图。本教材简明易懂,可操作性强,可作为电气信息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电气类等本科专业学生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EDA实训课题等实践教学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电子技术开发的工程人员以及广大爱好者的参考书。
这本号称“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的书,我拿到手就感觉有点不对劲。首先是封面设计,用了一种非常老旧的配色和字体,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材,完全没有现代感。内页的排版也显得拥挤,图文混排的处理非常生硬,很多电路图看起来像是从其他地方简单粘贴过来的,分辨率都不太高,看得我眼睛很费劲。内容方面,虽然号称是实验教程,但对实验的背景介绍和理论基础的铺陈显得格外冗长和空泛,似乎作者急于把所有相关的理论知识都塞进来,却忘了实验的核心——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初学者而言,这些前置的理论可能只会增加理解的难度,而不是起到引导作用。我本来是想通过这本书快速上手一些基础的逻辑电路实验,但翻阅下来,感觉更像是在阅读一本厚重的理论参考书,实验步骤的描述非常简略,很多关键的参数和注意事项都没有明确指出,让人在实际操作中摸不着头脑。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部脱离了当代教学需求和工程实践的陈旧作品,出版信息上的年份也让人对其时效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我期待的清晰、直观、现代化的实验指导,在这本书里完全没有找到,反而是一堆让人望而生畏的文字堆砌。
评分从印刷和装帧质量来看,这本书的投入显然是不足的。内页纸张偏薄,墨水的渗透性似乎也不太好,尤其是在包含大量高密度图形和表格的页面上,文字和线条的边缘处理得不够锐利,长期阅读下来,眼睛非常容易疲劳。此外,书中的插图,无论是逻辑图还是实物连接图,都没有统一的制图标准,有些用的是黑白线条图,有些则试图用彩色来区分不同电平,但色彩搭配极其不协调,甚至有些图例中的颜色定义和电路符号的含义在其他章节中发生了矛盾,这极大地干扰了我的阅读连贯性。我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去对照不同章节的图例,去推测作者究竟想表达哪种元件或信号状态,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学习过程。在信息时代,教材的物理质量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和体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粗糙处理,确实让人质疑其出版的严谨程度。
评分关于这本书的“教程”属性,我持保留意见,因为它的实验环节设计得过于理想化,几乎不考虑现实实验室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书中所描述的实验现象,似乎都是在教科书式的完美条件下才能达到的结果。我尝试按照书上的步骤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多路复用器的实验电路,结果发现书中提到的几个关键元件型号在市场上已经非常罕见,或者已经被更高性能的替代品取代。更要命的是,当我的实际实验结果与书中预期的波形出现偏差时,书里提供的故障排查部分少得可怜,基本是泛泛而谈,完全无法指导我定位实际电路中可能出现的短路、浮空或者时序错误等常见问题。一个好的实验教程,应该教会学生如何与不完美的真实世界打交道,如何运用手头的工具去诊断和修复问题。这本书在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它提供的更多是“理想解”,而不是“可操作解”,这让依赖教材进行实践的学生感到非常受挫和无助。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编写逻辑实在令人费解,它似乎是为那些已经对数字电路有极深理解的工程师准备的,而非面向实验教学。章节的组织结构显得非常跳跃,前一章还在讨论复杂的组合逻辑设计,下一章就突然跳到了某个具体芯片的引脚功能介绍,中间缺乏必要的过渡和桥梁。阅读体验极其割裂,让人很难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对一些核心概念的讲解,作者似乎默认读者已经完全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所以对关键步骤的阐述草草了之,只给出了结论性的描述,缺乏深入的推导和分析过程。举个例子,在介绍计数器设计的部分,提到了一种特定的时序逻辑实现方法,但对于这种方法选择的合理性、与其他方案的优劣对比,书中几乎没有提及,这对于需要建立批判性思维的学习者来说,是巨大的遗憾。我希望实验教程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仅仅告诉我“应该这样做”。这本书更像是各种零散笔记的集合,缺乏一位优秀教育者精心设计的教学路线图,读起来非常累,也难以形成系统性的技能提升。
评分最让我感到困惑的是,这本书似乎遗漏了当前数字技术发展中的许多重要趋势和技术。例如,在讲解集成电路的应用时,书中主要围绕着TTL和CMOS的基本系列展开,对于目前主流的低功耗设计、嵌入式系统中的FPGA基础应用,或者现代微控制器(MCU)与数字逻辑的接口范例,几乎没有涉及。对于一个声称是“最新”版本的实验教程来说,这种对技术前沿的忽视是不可接受的。学习数字电子技术,就是要掌握当前工业界和学术界正在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如果教程的内容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技术栈上,那么学生即使学完了这本书,在面对现代化的开发板或项目时,仍然会发现自己知识体系的巨大鸿沟。这本书更像是一份考古资料,而非面向未来的学习指南,它提供的知识点虽然是基础,但缺乏必要的“现代化嫁接”,无法有效衔接当代工程实践的需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