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活学活用电子技术丛书 电子元器件的选用与检测
定价:21.00元
售价:14.3元,便宜6.7元,折扣68
作者:黄继昌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083976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写给初学电子技术者的书,详细介绍了电阻器、电位器、电容器、电感器与变压器、电声器件、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场效应管、晶闸管、集成电路共十大类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选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并介绍了使用万用表检测各种电子元器件的方法。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广大电子爱好者和家用电器维修人员阅读,也适合大学生及职高和技工学校学生学习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对技术书籍的挑剔程度很高,因为很多所谓的“权威著作”读起来就像是在啃干巴巴的说明书,充满了术语的堆砌,让人昏昏欲睡。但是,我去年偶然翻阅到《活学活用电子技术丛书》中关于电源管理的那一本,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的叙述风格极其幽默且充满生活气息,作者似乎很擅长用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事物来类比复杂的电子现象。比如,他把电容的ESR(等效串联电阻)比喻成水管里的锈蚀,解释了为什么在高频下电容会失效。更绝的是,它对瞬态响应的分析,简直是艺术品。作者没有直接给出复杂的拉普拉斯变换公式,而是通过模拟一个“突然需要大量用水的家庭”(负载突然增大),来说明反馈环路中补偿元件的作用。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知识点却扎得非常深。每当我在调试一个复杂的DC-DC转换器,遇到环路振荡问题时,脑子里总会浮现出书中的那些生动的比喻,瞬间就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这套书真正做到了让读者从“能看懂”跃升到“能解决问题”。
评分这套《活学活用电子技术丛书》的书籍我倒是关注了很久,特别是那本关于功率半导体的,简直是业界的“圣经”级别。我记得当时我还在读大学,对如何从原理图走向实际电路板总是心有余悸,总觉得理论和实践之间隔着一道看不见的鸿沟。那本书的特点就是,它不只是罗列参数,而是深入讲解了不同工作条件下,特定器件的“脾气秉性”。比如,同一个型号的MOS管,在高速开关和线性放大模式下的热管理策略完全不同,这本书里有非常详尽的图表和实际案例分析,用的是非常直观的工程师语言,没有太多晦涩的数学推导,更多的是“遇到这个问题,你就应该这么做”的实用指导。特别是它对EMI/EMC的章节,简直是救星,手把手教你如何在PCB布局上规避常见的电磁兼容陷阱,这对于我们这些搞嵌入式硬件的人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如果说有什么遗憾,大概就是印刷的纸张稍微薄了一点,稍微翻阅久了,书页的边缘就有些受不住了,但内容上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我每次做新项目,都会把它翻出来作为首选参考手册,那种踏实感是其他网络资料无法给予的。
评分这套丛书给我的最深刻印象,是它在“工艺性与可制造性”方面的考量,这是很多学术性的电子教材所缺失的。我拿到的那一本是关于PCB设计与装配工艺的,它没有停留在“如何画出漂亮的原理图”,而是直接把读者拉到了SMT贴片车间和焊接台旁。作者用大量的实物照片和失效分析案例,直观地展示了如果走线过密、焊盘设计不当,或者过孔处理不规范,在实际生产中会引发哪些灾难性的后果。比如,书中对比了不同类型的盲孔和埋孔的成本效益分析,以及在不同波峰焊温度曲线下,特定元件引脚的应力变化图谱。这种从“图纸”到“成品”的无缝衔接的讲解方式,让我这个习惯于仿真的人大开眼界。它教会我,一个优秀的电子工程师,不仅要会算电阻电容,更要懂得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良率将设计转化为可靠的产品。这套书无疑是连接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之间最坚实的一座桥梁,对于提升团队整体的工程素养,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我最近在为一个工业控制项目选型传感器接口电路,被市场上眼花缭乱的ADC和DAC搞得焦头烂额。这时候,我同事推荐我去看看《活学活用电子技术丛书》里关于信号调理的那一本。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对“噪声分析”和“精度保证”的极端重视。很多书只告诉你某个ADC有多高的分辨率,却不告诉你如何才能真正发挥出这个分辨率的潜力。这本书则反其道而行之,它花了大篇幅去讨论“系统级噪声预算”的建立过程,从电磁干扰到热噪声,再到量化噪声,一步步教你如何把这些“敌人”量化,并给出实际的电路拓扑来对抗它们。我尤其欣赏它对“过采样和欠采样”的实用性探讨,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具体的信号链设计案例,展示了在带宽和精度之间如何权衡取舍。对于我们做精密测量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元器件的选择指导,更是一种系统性的设计思维训练,让人学会从全局去看待信号的完整性,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个芯片的规格书。
评分我最近在捣鼓一些高频电路设计,遇到瓶颈时,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这套丛书的姊妹篇,就是那本专门讲射频前端设计的。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新颖,它没有采用传统的“先理论后应用”的线性结构,而是直接抛出一个实际的通信系统模块(比如一个简易的蓝牙接收链路),然后层层剥开,讲解在这个模块中各个无源和有源器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我特别欣赏它对“匹配网络设计”的处理,作者似乎非常理解初学者在Smith圆图面前的恐惧感,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大量的仿真截图,把复杂的阻抗匹配过程分解成了几步清晰可循的“烹饪步骤”。读完之后,我立刻尝试用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去复现书中的案例,发现只要严格按照书中的步骤来,即便是一些参数优化的小细节,也能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初始设计。这种“即学即用,所学即得”的学习体验,是我在其他教材里很少找到的。它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而不是简单地知识点的堆砌,让复杂的射频世界变得触手可及,让人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