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术语对照词典(原版引进)

音乐术语对照词典(原版引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音乐术语
  • 音乐词典
  • 术语对照
  • 音乐参考
  • 原版引进
  • 音乐学习
  • 专业音乐
  • 音乐工具书
  • 音乐百科
  • 音乐辞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火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音乐
ISBN:9787807510413
商品编码:29642557635
开本:18
出版时间:2007-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音乐术语对照词典(原版引进)
  • 作者:编者:罗伯托·勃拉奇尼|译者:朱建//饶文心
  • 定价:88
  • 出版社:上海音乐
  • ISBN号:9787807510413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07-04-01
  • 印刷时间:2017-12-01
  • 版次:1
  • 印次:10
  • 开本:18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445
  • 字数:626千字

内容提要

罗伯托·勃拉奇尼编著的《音乐术语对照词典( 原版引进)》是一本以意大利文、英文、中文、德文 、法文五个文种(书中自左至右顺序排列)相对照的 音乐术语词典。内容除常用的表情用语和速度、力度 术语,还涵盖了各乐器名称和演奏技法,通俗音乐、 电子音乐词条,各种音乐曲式体裁、舞蹈名称等领域 ,并附一百部重要名作的各文种称呼。本词典每一个 相同意义的词条都有一个固定的序列号,全书序列号 排至4245。作为常用的工具书,适合所有爱乐者和专 业人士使用。
    

目录

乐器
1.1 弦乐器
1.12 弦乐器·构件及附件
1.13 弦乐器·演奏技巧
1.2 管乐器
1.22 管乐器·构件及附件
1.23 管乐器·演奏技巧
1.3 打击乐器
1.32 打击乐器·构件及附件
1.33 打击乐器·演奏技巧
1.4 键盘乐器
1.42 键盘乐器·构件及附件
1.43 键盘乐器·演奏技巧
1.5 机械乐器
1.6 电子音乐
1.7 人声
1.72 人声·歌唱与歌唱技巧
记谱
2.1 速度
2.12 速度·加速
2.13 速度·减速
2.2 力度
2.21 力度·*强
2.22 力度·*弱
2.3 性格与表情
2.4 其他
乐理
3.1 专用名
3.2 专用名·音符
3.2.1 时值
3.2.2 音程
3.3 体裁与曲式(一)
3.4 体裁与曲式(二)
常用语
4.1 常用语
4.12 常用词汇
4.2 人体部件
4.52 专业人士
4.3 法语专用术语
4.4 英美专用术语
4.5 通俗音乐
附录
5.名曲100首
索引
6.外文索引


艺术家的语言:世界经典绘画技法图鉴 一部深入探索西方绘画数百年演变历程的权威指南 本书并非专注于语言或音乐的学术探讨,而是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潜入西方艺术史的宏伟殿堂,细致剖析自文艺复兴早期至二十世纪初,最重要的绘画流派及其核心技法。它是一部专为绘画学习者、艺术史爱好者以及所有对视觉艺术抱有无限好奇心的人士精心编纂的“操作手册”与“思想宝库”。 第一部分:文艺复兴的基石——解构空间与光影的魔力 (约占全书35%) 本卷聚焦于15世纪佛罗伦萨和17世纪佛兰德斯画派的革命性创新。我们不会探讨任何音乐术语,而是将笔触聚焦于“透视法(Perspective)”的精确构建。 线性透视的几何原理:详细拆解布鲁内莱斯基奠定的单点透视体系。通过大量的图解和实例分析,展示如何利用消失点(Vanishing Point)和视平线(Horizon Line)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令人信服的三维深度感。我们深入探讨了“空气透视”(Aerial Perspective)的早期运用,尤其是在列奥纳多·达·芬奇作品中的模糊处理技巧,这些技巧旨在模拟远景中空气对色彩和清晰度的影响。 湿壁画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本章节详尽记录了乔托和拉斐尔等大师在处理湿润石膏墙面时的具体颜料配比和上色顺序。重点分析了“颜料研磨的颗粒度”如何直接影响颜料在墙体上的附着力和最终光泽度,这与音乐中对音色的选择和处理有着本质的区别。 油画材料的突破:书中详细记录了早期尼德兰画家(如扬·凡·艾克)如何改良油性介质。这部分内容包括对亚麻籽油的纯化处理、树脂(如达玛树脂)的添加比例,以及如何通过多层薄涂法(Glazing)来捕捉光线,使画面产生宝石般的深度。我们详细分析了如何调配出具有特定透明度的釉料层,而不是任何听觉上的和声结构。 第二部分:巴洛克与洛可可的戏剧性——运动、情感与色彩的爆发 (约占全书30%) 进入17世纪,绘画的叙事性达到了顶峰,同时对视觉冲击力的追求也空前高涨。本部分着重于光线作为叙事工具的运用。 卡拉瓦乔的“暗箱”照明:书中深入分析了卡拉瓦乔标志性的“明暗对比法(Chiaroscuro)”和后来的“极端明暗对比法(Tenebrism)”。这不是对光线物理学的一般描述,而是对如何用强烈的、定向的光束来戏剧化地突出人物形态、隐藏背景细节的技法分析。我们用具体的作画步骤展示了如何打底、如何预留高光区域,以及如何逐步加深阴影的层次。 鲁本斯的动态构图:针对鲁本斯作品中强烈的运动感,我们剖析了他如何运用S形和对角线构图来引导观者的视线在画面中快速游走。这部分讨论了色彩的饱和度如何服务于表现身体的张力和肌肉的质感,完全不涉及任何音程关系或旋律进行。 洛可可的柔和过渡:与巴洛克的刚硬不同,本章探讨了华托和弗拉戈纳尔如何使用“晕染法”(Sfumato的柔和变体)来创造梦幻般的、模糊的边缘。内容集中在粉彩和柔和色调的调和技术,特别是如何在皮肤和丝绸上表现出轻盈、空气感,这是对感官体验的纯粹视觉模仿。 第三部分:新古典主义到印象派的革命——打破传统与捕捉瞬间 (约占全书35%) 19世纪是艺术界剧烈动荡的时期,绘画开始从再现现实转向主观感知和对媒介本身的探索。 新古典主义的“雕塑感”:本节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精确的轮廓线(Contour Line)和均匀的中间色调来消除巴洛克时期留下的笔触痕迹,使画面呈现出类似古希腊雕塑的平滑和永恒感。我们分析了如何使用硬笔触和精确的素描基础来支撑宏大的历史叙事。 印象派的色彩科学:这是本书最技术性的一章之一,但其核心是视觉物理,而非声学原理。我们详细介绍了莫奈和雷诺阿如何运用“并置色彩(Juxtaposition of Colors)”和“碎笔触(Broken Brushwork)”来模拟人眼在阳光下对色彩的感知。书中包含了对特定时期颜料制造商提供的镉黄、群青等管装颜料的化学特性的讨论,以及画家如何利用这些新材料打破了传统调色板的限制。 后印象派对结构和情感的回归:最后,我们考察了塞尚对几何结构(圆柱体、球体、圆锥体)的分解尝试,以及梵高如何通过厚涂颜料(Impasto)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内在的心理状态。这部分内容解释了如何通过控制颜料的厚度来创造出具有物理凸起感的笔触,使画面本身成为一种有形的情感载体。 总结: 《世界经典绘画技法图鉴》是一部纯粹关于视觉艺术实践、材料科学与美学理论的著作。全书贯穿始终的焦点是画布、颜料、光线、空间和构图的精确处理,它致力于揭示那些塑造了西方艺术史的物质与技术秘密,与任何关于音乐的术语、理论或历史均无任何关联。它是一份邀请函,邀请读者拿起画笔,而非乐器,去重新体验那些不朽杰作背后的创作心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质量,从纸张的触感到装帧设计,都透露出一种专业和用心。我一直追求的是那种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工具书,而不是那种流行过一阵子就束之高阁的快餐读物。这本引进版的词典恰恰符合我的要求。它的装帧坚固,即使经常翻阅,内页也不会轻易松散。更重要的是,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令人印象深刻。它收录的术语范围非常全面,从巴洛克时期的精细术语到近现代音乐的创新表达,几乎涵盖了各个音乐流派的关键概念。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一些历史性术语时,会附带相关的作曲家或流派背景介绍,这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变成了一次穿越音乐史的探索之旅。这种跨学科的知识串联,让音乐的学习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对于严肃的音乐学生或者专业的音乐工作者而言,这种详尽且有深度的资料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音乐学习者的福音,我从一开始就被它严谨的编排和详尽的解释所吸引。作为一名业余的音乐爱好者,经常在阅读乐理书籍或者欣赏古典音乐时遇到一些晦涩难懂的术语,特别是那些源自不同语言的词汇,总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本词典的引入,简直是及时雨。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提供了一个术语的中文对应,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每个术语在不同音乐语境下的细微差别和历史演变。我特别欣赏它在排版上下的功夫,清晰的索引和易于查找的结构,让我在需要快速查阅时能够毫不费力。翻阅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我之前只知其名而未解其义的专业词汇,在这本书里都得到了生动而准确的阐释,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音乐视野。它让我意识到,音乐的深度远超我的想象,每一个术语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技术内涵。这本书的实用性毋庸置疑,对于任何想要系统提升音乐素养的人来说,它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评分

坦白说,我最初对引进版的音乐词典抱持着一丝谨慎的态度,担心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然而,这本词典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译者的功力可见一斑,他们不仅准确地传达了原著的学术观点,更重要的是,他们非常巧妙地处理了那些在中文语境中没有完美对应词汇的专业术语,做到了信、达、雅的统一。每一次查阅,我都能感受到翻译团队在精准度和流畅性之间所做的精妙平衡。它让我能够以更少的认知负担,去吸收那些原本可能因为晦涩的翻译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这种高质量的译本,极大地降低了非英语母语者学习和研究西方音乐理论的门槛。它就像一座桥梁,架设在原著的严谨与本地读者的理解之间,让深奥的音乐知识得以平易近人,但又不失其应有的专业高度。

评分

我必须称赞这本书在收录的广度上所展现的雄心壮志。作为一个在音乐领域耕耘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专业术语的更新速度之快,尤其是在当代音乐和电子音乐领域,新的术语层出不穷。令人欣慰的是,这本词典的编纂团队显然没有固步自封于传统的古典音乐范畴。在查阅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了许多关于二十世纪后半叶以及当代作曲技法、电子音乐制作相关的专业术语的解释。这说明编者保持了对音乐前沿发展的敏感度,确保了词典的生命力。它不再仅仅是一本回顾历史的工具书,更是一本面向未来的参考手册。拥有这样一本与时俱进的词典,让我感觉自己在面对新的音乐作品和理论探讨时,拥有了更强的底气和更快的理解速度,这对于保持专业敏感度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词典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很多音乐术语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如果仅仅是孤立地解释每一个词汇,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而这本词典在编排上似乎深谙此道,它通过精心的交叉引用和概念的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当我查阅一个关于配器法的术语时,它会自然而然地引导我去回顾相关的和声学概念,或者指向某个特定时代的演奏风格术语。这种学习路径的设计,使得知识的吸收不再是碎片化的积累,而是一种结构化的构建。我发现自己不再需要频繁地在多本书之间来回翻找,这本书本身就提供了一个自洽且高效的学习生态系统。对于那些需要建立坚实音乐理论基础的学习者来说,这种内部逻辑的严密性,是判断一本工具书是否优秀的决定性因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