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陈宏智)(第二版)

动物病理(陈宏智)(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宏智 著
图书标签:
  • 动物病理学
  • 兽医
  • 动物医学
  • 病理学
  • 陈宏智
  • 第二版
  • 疾病诊断
  • 动物健康
  • 临床兽医
  • 兽医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8631
商品编码:2962502584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动物病理(陈宏智)(第二版)

定价:34.00元

作者:陈宏智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22268631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教材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在保持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注重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学方法的实践性。修订过程中坚持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为本位,进一步优化教材知识内容结构体系,突出内容体系的实用性,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并将前版教材的基础病理、器官病理、疫病病理、病理诊断技术四大模块,调整为病理基础和病理诊断两大模块,突出病理诊断应用技术。编写过程中组织编者广泛收集临床畜禽常发病、多发病的实际案例,增设案例分析,以便强化案例教学。教材文中和书后增加了大量从临床实践中收集来的病理图片,病变典型,直观性强,便于识别和掌握。本教材还在部分章节增加了“知识拓展”,借以增加相关应用知识,增强教材的实用性。整个教材内容改为项目化编排,并精心设计编制真实的实训项目,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强化实训环节,突出项目化教学。本书既可供高职高专院校动物医学(兽医)、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宠物养护与疾病防治等专业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兽医临床工作者,以及动物检疫与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人员作为参考用书。

目录


《动物病理》学习指南1一、课程性质与作用1二、学习目标1三、学习动物病理的指导思想与方法1四、考核方式与标准2五、学习资源3模块一基础病理模块5项目一疾病概述5一、疾病的概念、分类与经过5二、疾病发生的原因7三、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11【实习实训】动物体屏障功能的实验与观察13【目标检测】13项目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认识与观察14一、充血14二、出血17三、血栓形成18四、栓塞20五、梗死22【实习实训】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复制实验与病变观察24【目标检测】26项目三贫血的认识与讨论27一、贫血的发生原因与类型27二、贫血的病理变化28三、贫血对机体的影响29【目标检测】29项目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休克的认识与讨论30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0二、休克32【目标检测】35项目五水代谢与酸碱平衡障碍的认识与讨论36子项目一水肿的认识与讨论36一、水肿的发生原因与机制36二、水肿的类型38三、水肿的病理变化39四、水肿的结果及对机体的影响40【实习实训】水肿病变的复制与观察40【目标检测】42子项目二脱水的认识与讨论42一、缺水性脱水(高渗性脱水)42二、缺盐性脱水(低渗性脱水)43三、混合性脱水(等渗性脱水)45【目标检测】47子项目三酸碱平衡障碍的认识与讨论47一、酸碱平衡障碍的发生原因与类型47二、酸碱平衡障碍48三、酸碱平衡障碍对机体的影响与纠正措施52【目标检测】53项目六缺氧的认识与讨论54一、缺氧的原因与类型55二、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57【实习实训】动物缺氧的复制实验与观察59【目标检测】60项目七发热的认识与讨论61一、发热的原因61二、发热的发生机制62三、发热过程与热型63四、发热机体的主要功能与代谢变化65五、发热的生物学意义66【目标检测】67项目八黄疸的认识与讨论68一、黄疸的原因与类型68二、黄疸对机体的影响71【目标检测】71项目九组织损伤与修复的认识与观察72子项目一组织损伤的认识与观察72一、萎缩72二、变性73三、坏死76【实习实训】组织损伤性病变的观察与识别79【目标检测】80子项目二组织代偿与修复的认识与观察81一、代偿81二、肥大82三、再生82四、肉芽组织与创伤愈合84五、机化与化生85六、钙化与结石形成86【实习实训】组织修复性变化的观察与识别87【目标检测】88项目十炎症的认识与观察89一、炎症的发生原因与本质89二、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90三、炎症的局部表现与全身反应93四、炎症的经过与结果94五、炎症的分类97【实习实训】炎症性病变的观察与识别100【目标检测】102项目十一肿瘤的认识与观察103一、肿瘤的概念103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103三、肿瘤的发生原因与机制108四、畜禽常见的肿瘤110【实习实训】肿瘤性病变的观察与识别112【目标检测】115模块二病理诊断模块116项目十二主要器官病变观察与病理诊断116子项目一心脏病变观察与病理诊断116一、心包炎116二、心肌炎117三、心内膜炎119【实习实训】心脏病变的观察与病理诊断120【目标检测】121子项目二造血器官病变观察与病理诊断121一、骨髓炎122二、脾炎123三、淋巴结炎125【实习实训】造血器官病变的观察与病理诊断127【目标检测】129子项目三肺脏病变观察与病理诊断129一、肺炎129二、肺气肿133【实习实训】肺脏病变的观察与病理诊断135【目标检测】136子项目四消化器官病变观察与病理诊断136一、胃肠炎137二、肝炎139【实习实训】消化器官病变的观察与病理诊断141【目标检测】143子项目五泌尿与生殖器官病变观察与病理诊断143一、143二、内膜炎146三、炎147【实习实训】泌尿生殖器官病变的观察与病理诊断150【目标检测】151子项目六脑和脊髓病变观察与病理诊断151一、神经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152二、脑炎154三、脑软化155【实习实训】神经器官病变的观察与病理诊断158【目标检测】158项目十三畜禽常见疫病病变观察与病理诊断159子项目一畜禽常见细菌性疫病病变观察与病理诊断159一、巴氏杆菌病159二、沙门菌病161三、大肠杆菌病163四、结核病165五、猪丹毒167六、副猪嗜血杆菌病168七、链球菌病169【实习实训】畜禽细菌性疫病病变的观察与病理诊断171【目标检测】173子项目二畜禽常见病毒性疫病病变观察与病理诊断173一、口蹄疫173二、猪伪狂犬病174三、猪瘟175四、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蓝耳病)176五、猪圆环病毒病177六、犬瘟热178七、高致病性禽流感178八、鸡新城疫179九、传染性法氏囊病180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181【实习实训】畜禽病毒性疫病病变的观察与病理诊断182【目标检测】185子项目三畜禽常见霉形体及真菌性疫病病变观察与病理诊断185一、霉形体病185二、放线菌病187三、曲霉菌病189【实习实训】霉形体与真菌性疫病病变的观察与病理诊断191【目标检测】192子项目四畜禽常见寄生虫病病变观察与病理诊断193一、球虫病193二、猪弓形虫病194三、猪附红细胞体病195四、鸡住白细胞虫病196五、鸡组织滴虫病197六、囊尾蚴病197七、旋毛虫病199【实习实训】畜禽寄生虫病病变的观察与病理诊断201【目标检测】203项目十四病理诊断技术204子项目一尸体剖检技术204一、尸体剖检概述204二、尸体剖检术式207三、病理材料的采取和送检213【实习实训】尸体剖检实训214【目标检测】214子项目二病理组织切片与染色技术215一、病理组织切片技术215二、苏木精�惨梁烊旧�技术217【实习实训】动物病理切片技术实训219【目标检测】220参考文献221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动物病理学》 一、 绪论:动物健康的守护者 动物病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保障动物健康、提升畜牧业生产力、维护公共卫生以及丰富人类生活的重要基石。它不仅仅是关于疾病的记录,更是对生命奥秘的深刻探索,是对疾病机制的精细解析,也是对生命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全面审视。本书旨在系统性地阐述动物病理学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研究方法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为读者构建起一座坚实的知识桥梁,使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动物疾病的本质,从而更有效地预防、诊断和治疗。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动物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为我们提供食物、纤维、动力,同时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甚至成为我们珍贵的伴侣。然而,动物并非永恒健康,疾病的侵袭是生命体普遍存在的挑战。这些疾病的发生,不仅直接影响动物自身的福祉,更可能通过食物链、直接接触等途径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引发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因此,深入研究动物疾病,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动物病理学正是致力于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广泛借鉴和融合了生物学、化学、医学、遗传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对病原体的致病机制、宿主免疫反应、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动物病理学揭示了疾病发生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诱因,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书将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系统地梳理动物病理学的知识体系。我们将首先探讨疾病的基本概念,如感染、炎症、肿瘤、中毒、寄生虫病等,并详细介绍这些疾病在不同动物体内的典型表现和病理变化。随后,我们将深入剖析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包括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免疫系统的运作机制、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此外,本书还将重点介绍动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剖检、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分子病理学以及常用的诊断技术,帮助读者掌握识别和诊断动物疾病的技能。 最后,本书将引导读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探讨动物病理学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免疫接种、新药研发以及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应用价值。我们相信,通过对动物病理学的深入学习,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动物疾病的复杂性,掌握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有效手段,为守护动物健康、保障人类安全贡献力量。 二、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从损伤到修复的动态过程 疾病的发生并非单一事件,而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过程,涉及损伤、应激、防御、修复等多个环节。理解这一过程,是掌握动物病理学精髓的关键。 1. 损伤的起源: 损伤是疾病的起点。它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 生物性因素: 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是常见的致病因素。它们通过释放毒素、破坏细胞结构、干扰细胞功能等方式造成损伤。 化学性因素: 农药、药物、重金属、毒素等化学物质,以及体内代谢产物异常,都可能对细胞和组织产生毒性作用,引发损伤。 物理性因素: 外伤、挤压、高温、低温、辐射、缺氧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细胞和组织的结构破坏和功能紊乱。 免疫性因素: 免疫系统自身攻击自身组织(自身免疫病),或对外界抗原产生过度反应(过敏),都可能导致损伤。 遗传性因素: 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先天性缺陷,或影响代谢、生长发育,从而引发疾病。 营养性因素: 营养不良或过度,如维生素、矿物质的缺乏或过量,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都会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疾病。 衰老: 细胞和组织的自然衰老过程,伴随着功能的减退和损伤的累积,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2. 机体的应激与防御: 当损伤发生时,机体并非被动承受,而是会启动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和防御机制,试图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炎症反应: 这是机体对外来侵袭或组织损伤最常见的反应。炎症的目的是清除致病因子,移除受损组织,并启动修复过程。其典型表现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炎症涉及血管、细胞和化学介质的复杂相互作用。 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是机体的“卫士”。它能够识别并清除病原体、异常细胞,并参与组织修复。免疫应答包括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涉及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抗体等多种成分。 细胞应激反应: 细胞在面对不良环境时,会启动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如热休克蛋白的合成,以保护自身免受损伤。 3. 损伤的后果与进展: 损伤的后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损伤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以及机体的防御能力。 细胞损伤: 损伤可轻可重。轻度损伤可能引起功能改变,重度损伤则可能导致细胞死亡(凋亡或坏死)。 组织和器官损伤: 细胞损伤的累积最终导致组织和器官的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表现为病变。 全身反应: 严重损伤或感染可能引发全身性反应,如发热、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 4. 修复与愈合: 在清除损伤因素并控制炎症后,机体将启动修复过程,以恢复受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再生: 某些组织,如皮肤、肝脏,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受损细胞可以被新的细胞替代,从而完全恢复。 替代: 当组织无法再生时,受损的细胞和组织将被结缔组织(如纤维组织)所取代,形成疤痕。这虽然可以弥补结构上的缺损,但通常会导致功能上的部分丧失。 慢性炎症与纤维化: 如果损伤持续存在或修复不完全,可能导致慢性炎症,并伴随大量的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器官功能严重受损,甚至衰竭。 三、 组织病理学:观察疾病的“微观战场” 组织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在组织和细胞层面的形态学变化,是动物病理学中最核心、最基础的诊断手段之一。通过对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我们可以揭示疾病的本质,判断损伤的性质、程度和发展阶段。 1. 正常组织结构: 学习病理变化的前提是了解正常的组织结构。本书将概述主要器官和系统的基本组织学构成,包括细胞类型、细胞外基质、血管、神经等的排列方式及其在生理功能中的作用。 2. 细胞损伤与适应: 细胞是组织的基本单位,其形态和功能的改变直接反映了疾病的发生。 细胞适应性变化: 在慢性应激条件下,细胞可能发生一些适应性改变,如萎缩(细胞体积减小)、增生(细胞数量增多)、肥大(细胞体积增大)和化生(一种成熟细胞被另一种成熟细胞替代)。这些变化是可逆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为向病变的过渡埋下伏笔。 细胞损伤的形态学表现: 可逆性损伤: 细胞水肿(细胞器肿胀,细胞体积增大)、脂肪变性(细胞内脂滴堆积)等,在去除损伤因素后可以恢复。 不可逆性损伤: 细胞坏死(包括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干酪样坏死、脂肪坏死等),是细胞不可逆的死亡,标志着组织损伤的严重性。细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是另一种形式的细胞死亡,其形态学表现与坏死不同,通常是主动调控的过程,在维持组织稳态中起重要作用。 3. 炎症的组织学改变: 炎症是组织损伤的重要表现,其组织学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血管反应: 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局部充血和渗出。 渗出: 浆液、纤维蛋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从血管中渗出到损伤部位。 细胞浸润: 各类炎症细胞聚集在损伤部位,它们的功能包括吞噬病原体、清除坏死组织、释放细胞因子等。 炎症类型: 根据渗出物的性质和细胞成分的不同,炎症可分为浆液性炎症、纤维素性炎症、化脓性炎症、出血性炎症、坏死性炎症等。 4. 增生性病变: 增生是指细胞数量的增加,是机体对损伤的反应,也可能是一种病理过程。 良性增生: 如代偿性增生(为弥补功能丧失而产生的增生)和修复性增生(在创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 肿瘤性增生(肿瘤): 肿瘤是异常的、不受控制的细胞增生,其特点是生长速度快、失去正常组织结构和功能,并且可能侵袭周围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本书将详细介绍肿瘤的组织学分类、分级和分期,以及其恶性特征。 5. 其他重要的组织学改变: 变性: 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发生异常的代谢产物沉积或结构改变,如黏液样变性、玻璃样变性、淀粉样变性等。 坏死: 如前所述,是组织细胞死亡的形态学表现。 钙化: 钙盐在组织中异常沉积,可分为营养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 血栓与栓塞: 血液在血管内不正常凝固形成的血栓,以及血栓碎片或其他物质在血管中堵塞造成的栓塞,是导致组织缺血和梗死的常见原因。 梗死: 由血流中断引起的局部组织坏死。 四、 动物病理学的应用:从实验室到田间 动物病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更是联系动物健康与人类福祉的桥梁。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为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 疾病的诊断: 这是动物病理学最直接的应用。通过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诊断等技术,病理学家能够对动物疾病进行精确诊断,明确病因,为临床治疗和疫病防控提供依据。 剖检: macroscopic(肉眼)观察动物体表、内脏器官的病变,是诊断的第一步。 组织病理学检查: 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切片的形态学变化,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之一。 细胞学检查: 对体腔积液、穿刺物、脱落细胞进行检查,用于诊断炎症、肿瘤等。 特殊诊断技术: 如免疫组织化学(利用抗体标记特定抗原,定性定量)、原位杂交(检测核酸序列)、PCR(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病原体核酸)等,能够提供更精确、更早期的诊断信息。 2. 疾病的预防: 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疫苗研发: 病理学研究为疫苗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帮助识别病原体的关键抗原,评估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 卫生防疫: 通过对疫病流行规律的研究,可以指导制定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如隔离、消毒、检疫等,阻止疾病的传播。 环境控制: 了解环境因素(如饲养管理、通风、温度、湿度等)对动物健康的影响,有助于改善饲养环境,降低疾病发生率。 遗传改良: 识别和选育对某些疾病具有抗性的动物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疾病的发生。 3. 疾病的治疗: 病理学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方向。 药物选择: 明确病因和病变性质,有助于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预后评估: 病理学评估可以帮助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预后。 手术治疗: 对于肿瘤等疾病,病理学评估对手术范围和预后至关重要。 4. 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 动物疾病可能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 人畜共患病防控: 许多动物疾病(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禽流感等)可以传播给人类,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病理学研究是防控这些疾病的关键。 肉品检验: 对动物产品进行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检验,确保上市肉品安全。 药物残留监测: 了解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和分布,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避免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5. 科研与新发现: 动物病理学是许多前沿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疾病模型建立: 利用病理学技术建立动物疾病模型,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测试新药和治疗方法。 新病原体和新疾病的发现: 通过对不明原因疾病的病理学剖析,常常能够发现新的病原体或新的疾病。 基础生物学研究: 许多基础生物学问题,如细胞信号传导、免疫调节、肿瘤发生等,都可以通过动物病理学研究得到深入的阐释。 五、 结语:生命健康的共同守护者 动物病理学是一门充满挑战和魅力的学科。它要求研究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持续的学习精神。通过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动物的生命,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健康与福祉。本书的编写,旨在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动物健康世界的大门,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动物病理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并最终为守护我们共同的生命家园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第二版”有时也意味着只是修修补补,但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它的内容编排非常合理,逻辑清晰,从基础的细胞病变到复杂的系统性疾病,层层递进,一点点构建起我对动物病理学的完整认知。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每一个概念的解释都力求精确和易懂,即使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也不会感到难以理解。比如,在讲解炎症反应时,书中不仅列出了各种炎症介质的作用,还用形象的比喻来描述白细胞是如何“奔赴战场”的,这种生动的描述方式,让抽象的生化过程变得触手可及。而且,书中大量的高质量插图和照片,更是锦上添花。它们不是简单的示意图,而是真实地展示了病变组织的形态,让我能够直观地看到细胞的形态改变、组织的结构破坏,以及病原体的痕迹。这些视觉化的信息,对于理解和记忆病理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常常会花很多时间去仔细研究每一张图片,对比图片和文字的描述,这比纯粹的文字阅读效果要好得多。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知识密度很高,但讲解方式却非常人性化,让我在学习过程中既能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棒!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动物病理学的教材,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应用指导。这本书则不同,它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非常注重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真实病例,并对这些病例的病理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诊断中的应用。例如,在讲解某种消化系统疾病时,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胃肠道黏膜的病理改变,还结合了呕吐、腹泻等临床症状,分析了这些症状产生的病理学基础。这种“理论+实践”的模式,让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而且,书中对一些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疾病,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讲解,包括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以及诊断要点等等,信息非常全面。我常常会一边阅读,一边在脑海中构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仿佛自己正在亲身经历一样。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让知识的吸收更加高效。

评分

这本书真是彻底改变了我对动物疾病的看法!以前总觉得病理学枯燥乏味,充其量就是一堆需要死记硬背的症状和术语,但这本书的讲述方式完全不同。它不是那种冰冷、机械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们进入动物身体内部的微观世界,去探索疾病发生的根源和机制。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病理变化时,不仅仅是罗列现象,而是深入剖析细胞、组织甚至分子层面的改变,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每一个病症背后都有如此精密的生物学逻辑。例如,书中对某个常见传染病的描述,一开始只是提到临床表现,但随着深入阅读,我才了解到病毒是如何侵袭细胞,如何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最终导致组织损伤和器官衰竭的。这种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回到宏观的讲解方式,让知识点之间联系更加紧密,理解起来也更加透彻。而且,书中穿插的一些案例分析,更是将理论知识活学活用,让我看到了书本知识在实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结合自己可能遇到的情况,想象如果出现书中描述的病变,会有怎样的后果。这种主动的思考和联想,极大地加深了我对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人,它不像一般的学术著作那样刻板,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科学的严谨。作者在讲解复杂的病理学概念时,常常会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讲述一些与疾病相关的趣闻轶事,让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鲜活起来。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出身的读者来说,尤其有帮助,能够降低学习的门槛,激发学习的兴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动物情感的关注,它不仅仅将动物视为一个研究对象,而是展现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动物福利的关怀。这种情怀的融入,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部充满温度的著作。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感受到作者对动物事业的热情和奉献。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用心,字体大小适中,图文并茂,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我甚至会把书中的一些经典段落摘抄下来,反复品读。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生命科学的深刻理解和对职业的热爱。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动物病理学领域的“宝藏”!作为一名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兽医,我深知精准诊断和有效治疗的重要性,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扎实的病理学基础。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停留在描述疾病的表面现象,而是深入探讨了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改变。书中对每一个疾病的讲解都非常详尽,从宏观的器官变化到微观的细胞学和组织学特征,都做了细致的描述。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一些疑难杂症的解读,它们往往是临床上容易误诊或难以确诊的疾病,但通过这本书的深入剖析,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鉴别诊断思路,帮助我们区分相似的疾病,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和延误。这一点对于提高临床诊疗效率至关重要。我已经将这本书作为我的案头必备,在遇到疑难病例时,都会翻阅它来寻求灵感和指导。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我最专业的建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