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为何家也会伤人(读美文库系列)各种家庭问题以及家庭关系指导书
定价:32.00元
作者:唐以琳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168173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目 录
章 痛苦的童年为神经症埋下祸根
1.无法躲避的死神——关于海明威魔咒 / 002
2.未落下的皮鞭——卡夫卡的黑暗牢笼与自虐 / 008
3.天才和魔鬼只在一线之隔——希特勒绑架世界 / 017
4.多少伤害以“爱”之名——贝多芬酗酒的父亲 / 022
5. 受到惊吓的孩子——“白房子”里的顾城 / 027
6.岁月和死亡紧密相连——三岛由纪夫的病态美学 / 035
7.浪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 / 040
第二章 密不透风的爱等于过度阻碍
1.富养而长不大的孩子——陆小曼输在哪里 / 048
2.跌进母爱那张温暖的网里——孝子胡适 / 055
3.全知全能型父亲——亨利·福特的专断王国 / 063
4.黑暗又高大的父亲——莫扎特梦魇 / 072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完《为何家也会伤人》这本书,我真的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共鸣。书中的每一个案例,每一个分析,都像是在描绘我自己的生活碎片,让我不禁反思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影响。我一直以为,家庭应该是最温暖的港湾,是无条件的爱与支持的来源。然而,这本书却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家庭中那些潜藏的伤害,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言语,那些看似合理的规则,却可能在无形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我曾经因为父母的期望而活,因为他们的评价而否定自己,也曾经因为家庭的模式而重复着不健康的互动方式。读到书中关于“代际传递”的章节,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身上的很多困扰,都来自于父辈甚至祖辈的经验和模式。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问题,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深刻的洞察和实用的方法,让我开始理解,也开始尝试去疗愈那些隐藏在心底的伤痛。它让我明白,即使家庭曾带来伤害,我们依然有能力去打破循环,去建立更健康、更滋养的亲密关系。
评分我一直以为,家庭关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否足够“努力”去维系。但《为何家也会伤人》这本书,却让我认识到,“努力”的方向和方式至关重要。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讨好”家人,或者“改变”家人的书,而是一本让你深入了解自己,了解家庭动力,从而做出更明智选择的书。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沟通模式”的分析,它揭示了许多家庭中长期存在的“无效沟通”是如何一步步加剧矛盾的。我曾经在与家人的沟通中,常常陷入“指责—辩解”的循环,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却收效甚微。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具体且实用的沟通技巧,比如“我”句式的使用,积极倾听的要领,以及如何在冲突中保持冷静。这些技巧的运用,让我感到家庭沟通变得更加顺畅,也让我和家人之间的理解更加深入。
评分“家庭”这个词,在我脑海里曾经是复杂的代名词,充满了爱,但也夹杂着许多说不清的纠结。《为何家也会伤人》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灵向导,带领我穿越这些复杂的情感迷雾。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情感账户”的比喻所吸引。它让我清晰地看到,每一次的沟通,每一次的互动,都在为家庭关系“存入”或“取出”情感。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行为,有多少次是“透支”了家人的情感,又有多少次是“储蓄”了宝贵的爱与信任。书中的案例贴近生活,让我能够感同身受,也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所谓的“爱”可能以一种不被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造成了误解和伤害。这本书教会我的,不仅仅是看到问题,更是如何去修复,去重建。它让我相信,即使有过伤痛,只要我们愿意去学习,去改变,就能让家庭重新焕发生机,成为真正的港湾。
评分读完《为何家也会伤人》,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洗礼”。这本书让我不再将家庭中的不愉快简单归咎于“运气不好”或者“性格不合”,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心理动因和成长模式。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自我价值感”的论述所打动。许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家庭关系中感到痛苦,是因为我们内在的自我价值感不足,将自己的价值与家人的评价紧密绑定。这本书帮助我认识到,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源于内在的认同,而非外部的认可。它鼓励我们去关注自己的需求,去拥抱自己的不完美,去建立独立而完整的自我。这种内在力量的觉醒,让我不再那么在意家庭中的负面评价,也让我有勇气去面对和处理那些曾经让我感到无力的家庭问题。它让我明白,爱自己,才是解决一切家庭问题的起点。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家庭关系的全新视角。在阅读之前,我对家庭中的许多矛盾和冲突感到束手无策,总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或者对方不够理解。但《为何家也会伤人》的出现,让我看到了问题的根源可能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更深远。它不仅仅是关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更是触及了夫妻、兄弟姐妹之间,甚至更广泛的亲属网络。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边界”的探讨,它让我意识到,在亲密关系中,设定和维护健康的边界是多么重要。我过去常常因为害怕冲突而模糊了自己的界限,也常常因为过度付出而牺牲了自己的需求。这本书的指导让我开始学习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如何尊重他人的空间,如何在爱与被爱之间找到平衡。这种对“边界”的清晰认识,不仅改善了我和家人之间的互动,也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接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