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焦虑 9787111450818 机械工业出版社

控制焦虑 9787111450818 机械工业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阿尔伯特.埃利斯 著
图书标签:
  • 焦虑
  • 心理健康
  • 自我调节
  • 情绪管理
  • 心理学
  • 自助
  • 健康
  • 压力管理
  • 认知行为疗法
  • 放松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晚秋画月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50818
商品编码:2959044949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4-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控制焦虑

定价:35.00元

作者:(美)阿尔伯特.埃利斯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1114508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健康的焦虑感(包括担忧、谨慎和警惕),可以说是一种恩赐:它可以抵挡危险,保护你的生命,使你意识到那些你可以改变的“不好”事物。不健康的焦虑感则完全不同:它会导致一种麻木的恐慌感、过分的担忧和恐惧情绪,这些情绪会阻止你去做那些你认为“很危险”的事情,而实际上这些事情并没有什么危险性。不健康的焦虑会阻止你去享受正常生活和发展人际关系,你会认为这些事情有很大的潜在风险。这种心理会使你表现不佳,并消磨你的时光,还会阻止你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利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训诫语句,你可以控制自己的焦虑感。埃利斯博士曾成功治疗过数十名患者,其中包括患有表演焦虑症、就业危险恐惧症、性功能障碍和社交恐惧症的患者,你将在本书中看到这些案例。除此之外,本书还列出了200多条至理箴言,它们会使你缓解那些不健康的焦虑感,有助于你在生活和工作中享受到更多的成功、快乐和幸福。

目录


作者介绍


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1913—2007),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家,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认知行为疗法的鼻祖。在美国和加拿大,他被公认为十大*影响力的应用心理学家第二名(卡尔·罗杰斯,弗洛伊德第三)。
  埃利斯创立了对咨询和治疗领域影响极大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为现代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该疗法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见效快,为中国心理咨询师常用的方法,是中国心理咨询师国家资格考试必考的疗法之一。
  埃利斯自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投身心理治疗工作60余年,治愈了15 000多名饱受各种情绪困扰的人,并在纽约创立阿尔伯特·埃利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学院。
  埃利斯是精力充沛而多产的人,也是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内著作丰富的作者之一。多个核心心理咨询期刊都曾刊登过埃利斯的文章,他的文章刊登次数堪称心理咨询领域之。他一生出版了70多本书籍,其中有许多都成为长年畅销的经典,有几本著作销售量高达几百万册。
  2003年,当他90岁生日的那天,他收到了多位公众知名人物的贺电,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比尔·克林顿,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1913—2007),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家,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认知行为疗法的鼻祖。在美国和加拿大,他被公认为十大*影响力的应用心理学家第二名(卡尔·罗杰斯,弗洛伊德第三)。
  埃利斯创立了对咨询和治疗领域影响极大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为现代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该疗法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见效快,为中国心理咨询师常用的方法,是中国心理咨询师国家资格考试必考的疗法之一。
  埃利斯自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投身心理治疗工作60余年,治愈了15 000多名饱受各种情绪困扰的人,并在纽约创立阿尔伯特·埃利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学院。
  埃利斯是精力充沛而多产的人,也是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内著作丰富的作者之一。多个核心心理咨询期刊都曾刊登过埃利斯的文章,他的文章刊登次数堪称心理咨询领域之。他一生出版了70多本书籍,其中有许多都成为长年畅销的经典,有几本著作销售量高达几百万册。
  2003年,当他90岁生日的那天,他收到了多位公众知名人物的贺电,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比尔·克林顿,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
  在2007年的《今日心理学》杂志上,他被誉为“活着的的心理学家”。
  他是*长寿的心理学家,2007年安然辞世,享年93岁,被美国媒体尊称为“心理学巨匠”。
  生平
  1913年9月27日,阿尔伯特·埃利斯出生在美国匹兹堡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是3个孩子中的长子。
  4岁时,埃利斯全家移居纽约市。
  5岁时,埃利斯因肾炎住院,因此不能再从事他所热爱的体育运动,从而开始热爱读书。
  12岁时,埃利斯父母离婚了。他的父亲长年在外经商,对自己少有关爱,母亲同样感情冷漠,喜欢说话,却从不倾听,父母关系向来很差。曲折的经历让他对人的心理活动充满兴趣,小学时就已经是个很能解决麻烦的人了。
  进入中学以后,埃利斯的目标是成为美国的小说家。为了这个目标,他打算大学毕业后做一名会计师,30岁之前退休,然后开始没有经济压力地写作,因此他进入了纽约市立大学商学院。经济大萧条来了,击碎了他的梦想。他仍然坚持读完大学,获得了学位。
  大学毕业后,埃利斯开始做生意,生意不好不坏。这时埃利斯对文学还是痴心不改,他把大多数时间都用来写纯文学作品。
  28岁时,他已写了一大堆作品,可都没有发表。这时他意识到自己的未来不能靠写小说生活,于是开始专门写一些非文学类的杂文,并加入了当时的“性–家庭革命”。这时他发现很多朋友都把他当作这方面的专家,并向他寻求帮助。此时,埃利斯才发觉原来他像喜欢文学一样喜欢心理咨询。
  1942年,埃利斯开始攻读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主要接受精神分析学派的训练。
  1943年6月,埃利斯获得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
  1947年,埃利斯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如同当时大部分心理学家,这时候的埃利斯是个坚定的精神分析信徒,下决心要成为的精神分析师。
  20世纪40年代后期,埃利斯已经在当地的精神分析界小有名气,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做教授,还先后在纽约市以及新泽西州的几所机构内身居要职。可就在此时,埃利斯开始对自己钟爱的精神分析事业产生了怀疑。
  1953年1月,埃利斯彻底与精神分析分道扬镳,开始将自己称为理性临床医生,提倡一种更积极的新的心理疗法。
  1961 年,该疗法改名为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ret)
  1993 年,埃利斯又将该疗法更改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因为他认为理性情绪疗法会误导人们以为此疗法不重视行为概念,其实埃利斯初创此疗法时就强调认知、行为、情绪的关联性,而且治疗的过程和所使用的技术都包含认知、行为和情绪三方面。
  2004年,埃利斯罹患严重的肠炎。
  2007年7月24日,埃利斯自然死亡,享年93岁。



文摘


序言



掌控内心的风暴:一本关于如何与焦虑和谐共处的指南 生活在这个节奏飞快、信息爆炸的时代,焦虑似乎已成为许多人挥之不去的阴影。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扼住我们的咽喉,让我们在日常的琐碎中喘不过气,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中倍感煎熬。考试前的紧张、工作汇报时的心慌、人际交往中的顾虑、甚至是对健康和未来的担忧,都可能成为焦虑的导火索。这些情绪如同汹涌的暗流,在我们内心深处翻腾,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们的平静与幸福。 然而,焦虑并非不可战胜的敌人。事实上,它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应对潜在危险的预警机制。适度的焦虑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更专注于目标,更有准备地迎接挑战。问题在于,当这种机制失控,变得过度敏感和持久,它就从一种有益的信号演变成一种折磨人的负担。它会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降低我们的工作效率,削弱我们的免疫系统,甚至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造成长期损害。 这本书,并非一本关于“如何彻底消除焦虑”的灵丹妙药,因为焦虑本身是人类情感的一部分,它不可能也无需被完全根除。相反,它是一本关于“如何认识焦虑、理解焦虑、并与之和谐共处”的实用指南。它旨在帮助您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而不是焦虑的奴隶。我们将深入探讨焦虑的根源,剖析其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多重表现,并提供一套系统而富有操作性的方法,引导您一步步找回内心的宁静。 第一部分:洞悉焦虑的本质——拨开迷雾,看见真实 在踏上与焦虑和解的旅程之前,了解焦虑的本质至关重要。本部分将为您揭开焦虑的神秘面纱,帮助您认识到它并非不可理喻的洪水猛兽。 什么是真正的焦虑? 我们将区分“正常焦虑”和“病态焦虑”,理解它们的界限,并探讨焦虑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表现。您会了解到,考试前的紧张、第一次约会的忐忑,都属于正常范畴,而当这些情绪变得过度、失控,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时,就需要引起重视。 焦虑的“黑匣子”:探究其根源。 焦虑并非凭空产生,它往往与我们过往的经历、思维模式、以及当前的压力源紧密相关。我们会深入探讨童年经历、原生家庭的影响、不合理的信念系统、负面思维习惯,以及生活中的重大变故(如失业、亲人离世、疾病等)如何成为焦虑的温床。 身体的语言:焦虑的生理信号。 您的身体在无声地诉说着您内心的焦虑。我们将解析焦虑可能带来的各种身体症状,从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紧绷、头痛、肠胃不适,到失眠、乏力等,帮助您识别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并理解这些信号背后的心理机制。 思维的陷阱:探秘焦虑的心理模式。 焦虑与我们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我们将剖析那些常常导致焦虑的思维误区,例如灾难化思维(将小问题放大成灾难)、非黑即白思维(认为事物只有好与坏两种极端)、过度概括(从一次负面事件推演出所有类似事件都会是负面)、以及对未来的过度担忧和不确定性的恐惧。 社会大染缸:环境因素的推波助澜。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竞争压力、信息过载、社交媒体的比较心理,都可能成为加剧焦虑的重要外部因素。我们将探讨这些外部环境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并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第二部分:与焦虑共舞——掌握应对的艺术 认识到焦虑的本质后,我们将进入实操阶段,学习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帮助您从被焦虑控制,转变为主动管理自己的情绪。 拥抱当下:正念的力量。 正念,一种不加评判地觉察当下体验的技巧,是应对焦虑的强大工具。我们将引导您学习如何通过呼吸练习、身体扫描、以及日常活动中的觉察,将注意力从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担忧中拉回到此时此刻,从而减轻内心的不安。 重塑思维: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公认的有效干预焦虑的方法。我们将为您介绍CBT的核心理念,并通过具体的练习,帮助您识别并挑战那些导致焦虑的不合理信念和负面思维模式,用更积极、更现实的视角看待问题。例如,学习如何用“证据法”来审视自己的负面想法,如何进行“认知重构”,将灾难化的想法转化为更具建设性的思考。 行动的勇气:逐步暴露与行为激活。 对于某些特定焦虑(如社交焦虑、恐惧症),逐步暴露于令您感到焦虑的情境,并采取积极的应对行动,是克服恐惧的有效途径。我们将引导您如何制定合理的暴露计划,从低难度情境开始,逐步挑战自己,建立信心。同时,行为激活的理念,鼓励您即使在情绪低落时,也要积极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以对抗消极情绪的蔓延。 身体的疗愈:运动、饮食与睡眠的和谐。 身体与心灵的健康密不可分。我们将深入探讨规律的体育锻炼如何帮助释放压力、改善情绪;均衡的饮食如何为身体提供必需的营养,稳定情绪;以及高质量的睡眠如何修复身心,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我们将提供具体的建议,帮助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释放情绪:表达与沟通的艺术。 压抑情绪只会让焦虑积聚。我们将鼓励您学会以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无论是通过倾诉、写作、艺术创作,还是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良好的沟通技巧,也能帮助您在人际关系中化解冲突,减少不必要的担忧。 管理压力:优先级与界限的艺术。 过度的压力是焦虑的重要诱因。我们将教授您如何进行有效的压力管理,包括学会设定优先级,学会拒绝不必要的请求,学会合理规划时间,以及如何在工作与生活之间找到平衡。 第三部分:与焦虑同行——构建长久的宁静 与焦虑和解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持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本部分将帮助您建立长期的应对策略,并培养内在的韧性,以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建立内在的“避风港”:自我关怀的力量。 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自我同情心,学会以温柔和理解的态度对待自己,尤其是在经历困难和挫折时。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自我关怀仪式,如冥想、泡澡、阅读、听音乐等,帮助您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时刻。 韧性培养:从逆境中汲取力量。 逆境是人生的一部分,而韧性则是我们在逆境中茁壮成长的能力。我们将探讨如何从经历中学习,如何培养乐观的态度,如何建立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以及如何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这些都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心理韧性。 寻求支持:专业帮助并非软弱。 当焦虑情绪严重影响您的生活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是明智的选择。我们将鼓励您了解不同类型的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接纳承诺疗法等),以及心理咨询师在帮助您应对焦虑方面的作用。我们强调,寻求帮助是一种勇敢和负责任的表现。 长期实践:将智慧融入生活。 与焦虑和谐共处,需要将书中的智慧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我们将提供一些持续练习的建议,帮助您巩固所学,将这些技巧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从而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能够更加从容、自信地应对焦虑的挑战。 这本书,将陪伴您踏上一段自我探索和成长的旅程。它不会提供廉价的安慰,但会给予您切实可行的工具和深刻的洞见。它相信,通过理解、接纳和积极的行动,每个人都有能力掌控内心的风暴,找回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力量。让我们一起,学会与焦虑共舞,拥抱更自由、更充实的生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以为,只有那些“不正常”的人才会去看关于焦虑的书,我总觉得自己的那些小烦恼,不至于上升到需要“治疗”的程度。但当我翻开《控制焦虑》这本书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几乎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时刻,或多或少地感受到焦虑的侵扰。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没有把焦虑妖魔化,也没有把有过焦虑的人标签化。相反,它用一种非常温和、非常有同理心的方式,讲述了焦虑的普遍性,以及它背后可能存在的各种原因。 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挑战,而焦虑,只是我们身体和心理在试图给我们发出的信号。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它不会直接帮你解决问题,但它会告诉你,你现在所处的“地形”是什么样的,你的“工具箱”里有什么,以及你可以选择哪些“路径”去探索。我尝试了书中提到的一些练习,比如写日记,记录下那些让我感到焦虑的时刻,以及当时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这些记录,我开始看到一些模式,一些反复出现的触发点,这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阅读《控制焦虑》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自我对话的启蒙。我一直以来都被一种莫名的不安感所笼罩,尤其是在面对一些重要的选择或者不确定的未来时,这种不安感就会被无限放大,最终演变成一种令人窒息的焦虑。我尝试过很多方法来“摆脱”它,比如分散注意力,或者强迫自己不去想。但效果总是短暂的,而且有时候反而会让自己更加疲惫。 这本书的出现,像是在我心底埋下了一颗种子。它告诉我,焦虑并非敌人,而是我们内在某种需求的信号。书中关于“识别和满足需求”的部分,对我触动很大。我开始反思,我之所以感到焦虑,是不是因为我内心深处有什么未被满足的需求?是安全感?是掌控感?还是被认可的需求?这本书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帮助我一层层地剥开焦虑的表象,去探寻它背后的真正根源。我学会了不再粗暴地压制焦虑,而是去倾听它,去理解它,然后尝试用更健康的方式去满足那些潜在的需求。这种从“对抗”到“对话”的转变,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释然。

评分

这本书就像是我在迷雾中摸索时,突然看到的一盏明灯,虽然有些刺眼,但却指引了我前行的方向。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个“易感体”,稍微一点压力就能让我情绪低落,心神不宁。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书,但总觉得那些理论离我的生活太远,讲得过于学术化,听起来就头疼。但是《控制焦虑》这本书,真的是写进了我的心坎里。它没有用太多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很多生动的故事和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解释那些复杂的心理学概念。 我尤其喜欢书里关于“接受”的部分。我以前总想着要“战胜”焦虑,要“消除”它,但这本书却告诉我,有时候,最有效的反而是去“接纳”它。这种接纳不是听之任之,而是理解它、观察它,就像观察天上的云彩一样,它来了,它会在那里,但它终究会过去。这种心态的转变,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我不再因为焦虑而自责,也不再拼命地压抑它,而是学会与它共处,在它出现的时候,也给自己多一份理解和耐心。这种“软”的策略,反而比之前那些“硬”的对抗,效果更显著。

评分

读完《控制焦虑》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我们生活中看似无法摆脱的烦恼,都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其实就藏在我们自己内心深处。我一直以为,焦虑就是一种情绪的失控,是一种负面的体验,遇到了就只能被动地承受,或者用一些临时的“止痛药”来缓解。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没有空洞地喊口号,也没有那些遥不可及的“心灵鸡汤”,而是用一种非常科学、非常有条理的方式,一步步地引导我们去理解焦虑的本质。 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恐惧,对过往遗憾的耿耿于怀,以及对当下无法掌控的无力感,才是焦虑真正的温床。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痛苦,而是邀请我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它们。书中提到的那些关于认知重构的技巧,让我感觉像是拿到了一本“思维工具箱”,可以随时取用,去拆解那些困扰我的负面想法。我开始尝试去识别那些自动冒出来的消极念头,然后用更理性、更积极的角度去替代它们。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但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心境在逐渐发生变化,那些曾经让我辗转反侧的问题,似乎也不再那么难以逾越了。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让我重新审视了“控制”这个词的含义。我过去一直误以为,“控制焦虑”就是要彻底地消除它,让它在我生活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但这本书却告诉我们,真正有效的“控制”,并非是消灭,而是学会与之共处,甚至利用它。作者用非常清晰的语言,解释了焦虑在一定程度上的积极作用,例如它能够提醒我们注意潜在的危险,激发我们去解决问题。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正念”的练习。我之前听说过正念,但总觉得它是一种很缥缈的概念,不太容易落地。但这本书将正念的实践方法,变得具体而易懂。通过一些简单的呼吸练习和身体扫描,我学会了如何将注意力拉回到当下,不去过度担忧未来,也不去沉溺于过去。这种“活在当下”的感觉,让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我不再因为一点点小事而大惊小怪,也不再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错误而耿耿于怀。这种心态的转变,让我感觉自己真的掌握了一些能够影响自己情绪的“法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