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80后如何做好爸爸妈妈
定价:30.00元
作者:凌泽贤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2-01
ISBN:97875378344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社会上议论纷纷的蚁族、房奴等大部分是80后,这种生活正折磨着绝大部分年轻人,那么这群人又该如何教育孩子呢?拥有高学历,没有高收入,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由凌泽贤编著的《80后如何做好爸爸妈妈》专门为这群人提出了相关解决办法,相信能分担他们的痛苦。
对于本书将要达到的目的,笔者不敢夸下海口,只希望阅读过后,年轻的父母们不再为子女的教育问题感到束手无策,方向渺茫。同时,也希望父母们可以通过此书让孩子们受到更好更的教育,真正成长为未来社会的焦点人物。
内容提要
初为人父母,还不怎么太会念“育儿经”,却已经天花乱坠地幻想起孩子出生以后的情景,可不得不泼你冷水:按照目前的状况看,年轻人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面对妻子带来的好礼物,作为80后的我们,也许还真的不能胜任爸爸或妈妈一职。虽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如何让80后父母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孩子?如何让小宝贝规避自身成长中的坏习惯?如何让小宝贝得到*的教育方式?也许这才是80后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值得深思和解决的问题。
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人,走到哪里都有自己的天空:自卑消极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找到自我乐观的生活。和老一辈的父母不同,你懂得尊重孩子,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你给了孩子自主控制金钱的权利。作为中国代独生子女,很多80后都对感情非常淡漠,然而,孩子的全面发展却离不开丰富的情感。如果感性认识可以让思维擦出火花,那理性认识无疑会让思维之火熊熊燃烧。《80后如何做好爸爸妈妈》,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给力的教育!
《80后如何做好爸爸妈妈》由凌泽贤编著。
目录
作者介绍
凌泽贤,80后、巨蟹座女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又曾求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精通英语和日语,热爱写作和教育事业,曾一边任教一边与文化公司合作写书,有《十大体育明星赚钱之道》、《时尚体育制造》、《坏小子孙红雷》、《曾国藩家族传记》、《梁启超家族传记》、《光速——彭小峰》、《联想再造——杨元庆》等作品。
具备多年的教育经验,对青少儿心理经潜心研究,指出很多教育误区,并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再加上深感自身受家庭教育成功影响至深,因此对家庭教育也有个人独到见解,并有感而发。
文摘
序言
翻开内页,排版风格出乎意料的简洁利落,大量的留白让阅读过程非常舒适,这对于经常需要挤时间阅读的家长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欣赏其中一些章节的命名方式,它们非常接地气,比如某一章的标题似乎提到了“周末的100种低成本高质量亲子活动”,这正是我这种精打细算的80后父母最需要的干货!我非常关注书中对“数字原生代”教育的看法。我们这一代人是看着电脑、手机成长起来的,而我们的孩子则是从出生起就与电子设备为伴。如何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科技,而不是被科技吞噬?这本书是否提供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戒断”或“引导”策略?我更关注的是,作者是如何平衡“放手”与“保护”的艺术的。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经历相对坎坷,总有一种强烈的保护欲,但过度保护又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孩子“钝感力”的讨论,让他们在面对未来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时,能够拥有更强的心理韧性。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眼球,色彩搭配上采用了比较柔和的米白和暖黄,给人一种温馨、可信赖的感觉。封面上那张父子(或母子)依偎在一起的剪影照片,虽然只是一个侧影,却能让人立刻联想到家庭的亲密和日常的温馨瞬间。我拿起这本书时,首先被它散发出的那种“过来人”的沉稳气息所打动。它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育儿理论书籍,而是更像一本邻家大哥/大姐悄悄分享的经验谈。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南,而不是空泛的口号。比如,如何应对孩子青春期前夜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情绪波动?怎样在工作和陪伴之间找到一个不至于让双方都精疲力尽的平衡点?更重要的是,它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与伴侣共同育儿”的实战技巧,毕竟养育孩子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很多时候,夫妻之间的育儿理念冲突才是最大的挑战。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剖析80后这个特定群体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他们既要赡养上辈,又要抚育下辈,夹在中间的压力可想而知,这本书如果能触及到这些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对家庭的影响,那才算得上是一本有洞察力的育儿书。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堆砌,读起来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这不像是在听一个教育专家侃侃而谈,更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围坐在咖啡桌旁聊天。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情绪急救”这个话题。现在的孩子压力不小,我们成年人自己都时常被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困扰,我们首先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有效引导孩子。书中是否提供了如何识别并应对儿童常见的情绪问题,比如分离焦虑、同伴压力,甚至是早期的学习倦怠?我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是“价值观的传承”。80后父母大多经历过社会剧烈变迁,我们对诚信、努力、奉献等传统美德的理解,可能与我们父母那一辈有所不同,也与孩子未来的社会环境有所差异。这本书有没有提供一个框架,让我们能以更现代、更灵活的方式,将那些核心的、不变的家庭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如果能提供一些实际的家庭会议或沟通模板,那就太棒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注重细节,书签线的设计很实用,方便随时找到上次阅读的位置,这种小小的体贴设计,体现了作者或出版方对目标读者——忙碌的80后父母——的充分理解。我最看重的是关于“父母自我关怀”的章节。很多育儿书都把焦点放在孩子身上,但我们都知道,一个精疲力尽、内心匮乏的父母,是无法给予孩子高质量的爱的。这本书是否真的触及了父母如何从“奉献者”的角色中抽离出来,重新找回“自我”的话题?比如,如何维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如何保持与伴侣的浪漫关系,而不是让生活只剩下“接送孩子”和“辅导作业”的琐碎循环。我希望它能强调“父母首先是独立的个体,其次才是父母”这一核心理念,并给出一些可行的、不占用过多时间的方法,比如如何在一天中挤出十分钟的“冥想”或“独处时间”。如果这本书能成为一本让我们在育儿的洪流中,还能记得如何爱自己、如何保持精神丰盈的指南,那它就远远超越了一本普通的育儿手册的价值。
评分从目录结构来看,这本书的逻辑性很强,它似乎是按照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来划分内容的,这种结构化的安排极大地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我个人对关于“财商启蒙”的部分抱有极高的期待。80后是经历过经济腾飞的一代,我们对金钱的概念相对复杂,既有储蓄的习惯,也理解消费的乐趣。我们该如何教育孩子建立健康的金钱观,教会他们延迟满足、理解价值交换,而不是盲目地追求物质享受?这不仅仅是教他们存钱,更是教他们如何与这个以物质驱动的社会和谐共存。此外,书中对“如何与学校系统合作”的论述是否足够深入?公立教育体系的压力巨大,家长很容易陷入“鸡娃”的漩涡。这本书是否有勇气去讨论如何与学校划清界限,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不是把教育异化为一场无休止的排名竞赛?我期待看到作者对主流教育观点的批判性反思,并提供一套能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的替代性方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