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目标100岁
定价:32.00元
作者:赵立姝译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8-01
ISBN:9787801457400
字数:500000
页码:59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65岁以前是中国人,66岁至74岁是青年老人,75岁-90岁才是老年人,90岁-120岁是高龄老人。人类的死亡绝大多数是疾病向致,而真正老死(死于生理寿数)的很少,因此,联合国维多利亚宣布告诉我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四大基石。
内容提要
人应该怎样健康地活在到生理寿命呢?当前,世界新的卫生健康观念认为,一个人要想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由从前以治疗为主转为以保健预防为主,健身才能健康,健康才能防病,疾病的预防比疾病的治疗更为重要。只有做好保健预防,疾病才能远离你的身体,人类中的绝大多数才能活到生理寿命,而不会因疾病提前死亡。为此,我们从当今世界卫生健康的新观念出发,以联合国维多利亚宣言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为主题,以国际*的健康理论为指导,编译出版这本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开篇就如同一个沉静的湖面,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引人深思。作者以一种近乎哲学家的口吻,缓缓展开了一幅关于时间与存在的宏大画卷。它不像那些市面上常见的成功学书籍那样,上来就抛出一些空洞的口号和速成的秘诀,反而更像是一次深度的自我对话,引导读者去重新审视自己与“未来”的关系。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意义构建”的论述,它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精妙的工具箱,让读者自己去敲打、去雕琢属于自己的生命蓝图。阅读过程中,我时常停下来,合上书本,望向窗外,思考着那些被日常琐事掩盖的、关于“我到底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的终极命题。那种被触动后又沉淀下来的宁静感,是很多快餐式阅读无法给予的。它更像是陪伴你走过一段漫长旅程的老者,不急不躁,却字字珠玑,让你在迷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灯塔。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密度实在惊人,每一次翻页都像是进行一次智力上的攀登。它绝非可以轻松消遣的作品,更像是为那些已经对生活有了初步认知,并开始渴望更高维度思考的读者准备的“思维健身房”。作者的叙事节奏变化莫测,时而如疾风骤雨般密集输出复杂的概念体系,需要反复琢磨才能消化;时而又像清泉般涓涓细流,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生活中的微小瞬间,却蕴含着巨大的哲理张力。我不得不承认,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需要借助笔记工具来梳理作者构建的那些庞大而严谨的逻辑框架。但正是这种挑战性,带来了巨大的满足感——每攻克一个难点,都感觉自己的认知边界被向外推了一寸。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告诉你什么”,而在于它“让你如何思考”,它拆解了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势,用一种近乎手术刀般精准的方式,解剖了我们对“长久”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它对“时间尺度”的彻底颠覆。我们习惯于以季度、年度来衡量生活,而这本书将我们的视角瞬间拉长到了世纪的尺度,但这并非是遥不可及的科幻,而是通过对人类历史、生物学规律以及个人心理惯性的细致观察得出的结论。作者没有试图贩卖“永生”的幻觉,而是提供了一种更为务实——但也更为宏大——的生存策略:如何设计一个能够适应漫长变化周期的“操作系统”。它成功地将个体焦虑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之下,使得那些眼前的烦恼显得微不足道,从而帮助读者建立起一种超越日常琐碎的“大局观”。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待日常决策的滤镜彻底改变了,不再是短期的得失衡量,而是开始审视这些选择在未来数十年中可能产生的“滚雪球效应”。这是一种从根本上重塑人生优先级的心法。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选择透露出一种克制而优雅的格调。它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古董,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匠心。作者似乎对语言有着近乎偏执的尊重,用词精准,句式结构变化多端,绝不出现陈词滥调,这使得即便是探讨深奥的主题,阅读过程也保持着一种美学上的愉悦。它不是那种读完后立刻就能“变现”的书,更像是一坛老酒,需要时间去窖藏和品味。我发现,每当我重读其中某一章时,都会有全新的感悟,因为我自身经历的变化,使得我得以从新的角度去解读作者当初埋下的伏笔。这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复读价值”,是判断一本优秀书籍的重要标准,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它强迫你去慢下来,去感受文字的重量和力量。
评分我是在一个特殊的时期读到这本书的,当时我正处在职业生涯的一个十字路口,对于接下来的方向感到迷茫和焦虑。这本书没有提供任何具体的职业规划建议,这点非常巧妙。它避开了“做什么工作”的陷阱,转而深入探讨了“如何保持心智的韧性以应对未知的长期变化”。作者对于“延迟满足”和“适应性学习”的阐述,不再是教科书式的干瘪定义,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案例和跨学科研究,描绘出一种动态的生命观。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长寿并非是简单的生理维持,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精神迭代。书中对于“身份认同的流动性”的探讨,尤其让我眼前一亮,它解除了我对于“必须锁定一个身份”的执念,允许我在不同的生命阶段灵活地重塑自我,这种自由感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