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徐文兵、梁冬对话《四气调神》

黄帝内经:徐文兵、梁冬对话《四气调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文兵,梁冬 著
图书标签:
  • 黄帝内经
  • 四气调神
  • 徐文兵
  • 梁冬
  • 中医
  • 养生
  • 健康
  • 传统文化
  • 哲学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夜语笙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9047058
商品编码:2956471676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3-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黄帝内经:徐文兵、梁冬对话《四气调神》

定价:39.90元

作者:徐文兵,梁冬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390470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99kg

编辑推荐


★一部至今为止对《黄帝内经》逐字解读,阐释*出彩、*打动人心的身心灵自救经典。家常话道出人与身边环境相濡以沫的大智慧。 ★一部读了能让自己*快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正能量,年轻人读了能更好地懂得为人处事,变得强大;中年人读了会放下得失,随心所欲;老人读了不再恐惧年老。一部强大每一个中国人身心的灵性读本。 ★按本书说的方法去实践,感情、事业等一切都会很顺。否则,要走背运,要倒霉。★读《黄帝内经》,一辈子都会活得不拧巴、不扭曲、不变形。

内容提要


“四气调神”是《黄帝内经·素问》中的第二篇。这是一本教我们如何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来调整自己的饮食之道、做人之道、做事之道,以便身体更好、更快地汲取各种环境中的正能量,由此活得强大、自足的生命科学经典读物。与其说它是一部国学经典的精彩解析,不如说它是关乎幸福的人间开示,实际上它更是一本人生*好活法的使用说明书。总之,每一个读过它的人都会大呼过瘾,心怀温暖。

目录


序:生命的节奏(徐文兵)
春姑娘一把脱了我的秋裤(梁冬)

原文

章这样做就能过上好日子
1.祝您称心如意
2.调神就能撞到好运
3.什么叫“大论”
4.紧跟节气,人才不会过气
5.到什么节气做什么事
6.节气一变,身体也会变

第二章春天你会“发”吗
1.吹面不寒杨柳风:“春三月”
2.身体在新生,旧病要发芽:“此谓发陈”
3.春天是人解放自己的好时机:“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4.立春一到,早睡早起:“夜卧早起”
5.春天要好好接地气:“广步于庭”
6.春天头发应解开,穿衣服要宽松:“被发缓形”
7.春天,多立志,多做事:“以使志生”
8.不杀生,多播种:“生而勿杀”
9.做人要做“及时雨”:“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10.春天不好好生,夏天不可能好好长:“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11.春天是的季节

第三章夏季你会“长”吗
1.万物都要在这会儿孕育“孩子”:“夏三月,此谓蕃秀”
2.为什么我叫“天地的孩子”:“天地气交”
3.看相拥而舞的花儿与果儿:“万物华实”
4.夏天睡觉要晚睡早起:“夜卧早起”
5.夏天人不要讨厌太阳:“无厌于日”
6.夏天人容易受寒
7.夏天绝不是憋怒的季节:“使志无怒”
8.开花后要“怀孕”:“使华英成秀”
9.夏天,请不要冰镇自己:“使气得泄”
10.夏天是示爱的好季节:“若所爱在外”
11.千万别逆天:“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12.夏天不好好长,秋天没收的,冬天得重病:“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13.天气越热,越要吃热性的东西

第四章秋季你会“收”吗
1.要活就活得从容不迫:“秋三月,此谓容平”
2.秋天是一个残酷无情的季节:“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3.秋天睡觉要早起早睡:“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4.该收心的时候不收,就会活在恐惧中:“使志安宁”
5.秋天一到,要把自己的能量往回收:“以缓秋刑,收敛神气”
6.秋天是增加皮下脂肪含量的季节
7.拳头收回来,打出去才更有力:“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8.“秋天不学会收,冬天精气神就会漏:冬为飱(飧)泄,奉藏者少”
9.到秋天,人要学会放弃,别乱较劲

第五章冬季你会“藏”吗
1.在冬天,身体和愿望都不要轻易暴露在外:“冬三月,此谓闭藏”
2.天寒地冻,别轻易骚扰体内阳气:“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3.冬天睡觉要早睡晚起:“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4.把回忆和计划都藏起来猫冬:“使志若伏若匿”
5.冬天应该多一点自爱:“若有私意”
6.冬天是应该享受一年辛苦所得的时候:“若己有得”
7.如果你不是“松柏”,就请把自己裹严实一些:“去寒就温,无泄皮肤”
8.冬天再不蓄锐就完了:“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9.冬天没“藏”的,来年春天拿什么“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第六章身体跟天气斗,下场很惨
1.顺应天气,你就能活得很舒服:“天气清净”
2.天地和谐,人才平安:“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3.天气一“”,人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4.天气反常,我们的身体容易被堵:“阳气者闭塞”
5.人的身体绝不能受蒙蔽:“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6.心肾不“交通”,生命有危险:“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7.恶气千万别憋在体内:“恶气不发”
8.该冷不冷,该热不热,人会出问题:“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藁不荣”
9.没有谁受得了“贼风”“暴雨”的频频光临:“贼风数至,暴雨数起”
10.环境再恶劣,人也有生存之道:“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11.天气反常,人不能反常

第七章生病是人生觉悟的过程
1.得意要忘形
2.春天不生,肝胆受损:“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3.人活一辈子,长短和质量真的取决于春天
4.睡觉养肝
5.严于律己的人往往会生大病
6.夏天不长,人会抑郁:“逆夏气,则太阳不长”
7.爱走神是什么毛病:“心气內洞”
8.“心气內洞”时你会补吗
9.秋天不收,肺会受伤:“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10.冬天不藏,直接伤肾:“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11.很多人的肾虚其实是心虚

第八章“顺应四时”就得福
1.不要做“有智无慧”的人
2.五运六气是什么东西
3.炖猪肉为什么要加八角
4.不要人为地把生活变得没有四季之分:“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5.人活着要顺其本性.:“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6.人类是一部退化史,不是进化史:“以从其根”
7.活得不累的智慧:“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8.跟天地作对,哪有好下场:“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9.活得太细要出毛病:“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10.你有“疾”还是有“病”
11.养生说到底就是保本

第九章好的活法是“顺应天性”
1.按自己的“天性”去活:“道者,圣人行之”
2.如何激活自己的“本能”
3.不知道往哪儿走叫愚人:“愚者佩之”
4.分不清阴阳的人叫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
5.伤什么别伤神:“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6.别让价值观生病

作者介绍


徐文兵
中医专家,中医教育家。
自幼随母亲魏天梅学习中医,1984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留校工作。1997年公派赴美讲学,同年获美国针灸协会特别奖,被授予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荣誉市民。1998年考取全美中医师、针灸师资格证书。1999年创办北京厚朴中医药研究所。目前担任北京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北京御源堂门诊专家,月犁中医文化讲习所导师。多次受邀在北京电视台讲授健康知识;担任中国气象频道《四季养生堂》栏目长期主讲嘉宾;受主持人梁冬之邀,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讲《重新发现中医太美之黄帝内经》;著有《字里藏医》等。

梁冬
正安中医创始人。1998年进入凤凰卫视,相继担任过《凤凰早班车》、《体坛消息》、《相聚凤凰台》主持人,后因主编、主持《娱乐串串SHOW》而一炮走红,确立了“用后现代解构的方式对现代信息娱乐、文化现象进行剖析,充满辛辣及无奈”的梁氏主持风格,曾被评为亚太区的华语节目主编及主持人之一。2004年底辞职潜心学习中医。后曾出任公司市场副总裁。其在旅游卫视主持的《国学堂》栏目,广受观众好评。

文摘


序言



《四时养生:顺应天时,调和身心》 一、天人之道: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共舞 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宏伟画卷中,《黄帝内经》无疑是最为璀璨的瑰宝之一。这部承载着数千年智慧的古籍,以其深邃的洞察力,揭示了人与自然、天与人之间的深刻联系。其中,《四气调神大论》更是以其独到的视角,阐述了顺应自然节律、调养生命精气的重要性。本书《四时养生:顺应天时,调和身心》并非直接解读《黄帝内经》的原文,而是从中汲取核心的养生智慧,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需求,为读者呈现一套系统而实用的四季养生方案。 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然而,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许多人却感到身心俱疲,疾病缠身。这背后,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与自然的疏离,违背了生命内在的运行规律。本书正是基于这一反思,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探寻古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从中汲取生命的力量。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基石,也贯穿于中医养生的始终。《四气调神大论》深刻指出,人体的生理活动、情志变化,乃至疾病的发生,都与自然界的四时(春、夏、秋、冬)变化息息相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循环往复的规律,也是人体生命活动必须遵循的法则。违背了这一规律,就如同逆水行舟,不仅难以有所成就,反而会损耗自身的元气,埋下健康的隐患。 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养生世界。我们不会被晦涩的古文所困扰,也不会被繁琐的理论所束缚。取而代之的,是清晰易懂的阐释,生动形象的比喻,以及切实可行的建议。我们将从“春日之生发”、“夏日之长养”、“秋日之收敛”、“冬日之潜藏”四个核心章节,逐一剖析不同季节的养生要点。 二、春生:蛰伏之后,焕发生机 春,乃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季休养之后,人体内的阳气也开始逐渐升发。然而,正如《四气调神大论》所言,“春三月,此为发陈。”“发陈”意味着旧的、不健康的物质需要排出,新的、健康的生命力需要生长。 在现代生活中,许多人虽然进入春天,但身体依然沉重,容易疲乏,甚至出现感冒、过敏等症状。这往往是因为阳气升发不足,或者体内积滞的湿气、寒气未能有效排出。本书将详细讲解如何在春季助阳气升发,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 我们将探讨春季饮食的宜忌。例如,为何要多吃一些甘味、辛味的食物,如韭菜、豆芽、蜂蜜等,以助生发、疏肝理气。同时,也会警示一些不宜多食的食物,避免助长体内湿热。我们将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春季运动,如散步、慢跑、八段锦等,强调“晚卧早起,广步于庭”,通过舒缓的运动,让身体与春天的生机同频。 在情志方面,春天容易引发情绪的波动,如烦躁、易怒。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调整情绪,保持心境的平和。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一些放松身心的方法,如听舒缓的音乐、适度的冥想,来化解春季可能带来的肝气郁结。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引导读者关注“发陈”的过程。我们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帮助身体排出冬季积存的毒素和废物?如何通过穴位按摩,如足三里、太冲穴等,来促进身体的排泄和代谢?这些都将在本书的春季篇中得到详尽的解答。 三、夏长:阳气鼎盛,滋养生命 夏,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万物生长繁茂,生机盎然。《四气调神大论》强调:“夏三月,此为蕃秀。”“蕃秀”即指万物繁茂,生意无限。此时,人体的阳气也处于最充沛的状态,是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 然而,盛夏的炎热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温、湿热容易导致人体阳气外泄,损伤津液,出现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问题。本书将深入分析夏季养生的关键——“养心”。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夏季阳气旺盛,更易扰动心神。 我们将介绍夏季的饮食原则,强调“清补”,多食用瓜果蔬菜、绿豆、薏米等,以清热解暑、健脾利湿。同时,我们将讨论如何利用夏季的时令食材,制作既美味又养生的汤粥,如冬瓜汤、绿豆粥等。书中还将详细介绍夏季汗液排出过多时,如何及时补充津液,避免“阳泄”。 在生活起居方面,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顺应夏天的“夜卧早起”的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养心神。我们将探讨夏季的午睡对于恢复体力、提高效率的重要性。同时,也会提醒读者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活动,注意防暑降温。 此外,本书还将关注夏季的“湿”邪。潮湿闷热的天气容易困住脾胃,导致消化不良、身体沉重。我们将介绍一些祛湿的方法,如食用赤小豆、茯苓等,以及进行适度的运动,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湿气。 四、秋收:敛藏阴精,为冬储备 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开始敛藏的时期。《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三月,此为容平。”“容平”意味着万物生长趋于平缓,开始向内收敛,为冬季的休养做准备。 此时,自然界的阳气逐渐减弱,阴气渐生。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随之调整,由夏天的“长”转变为“收”。若不能顺应秋季的敛藏,耗损津液,则容易出现“秋燥”,导致皮肤干燥、咳嗽、咽干等症状。 本书将重点阐述秋季养生的核心——“养肺”。肺主气,与秋季的肃降之气相呼应。秋季肃杀,容易伤损肺气,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饮食来滋养肺部,如多食用梨、百合、银耳、蜂蜜等,这些食物具有润肺止咳、生津化痰的功效。 在生活起居方面,本书将引导读者调整作息,遵循“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原则。早睡有助于收藏阳气,早起则能让身体适应秋季的肃杀之气。我们将探讨秋季如何进行适度的运动,以“动则生阳”来对抗秋季的寒凉,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耗伤阴精。 情志方面,秋季的萧瑟容易引发悲伤、忧郁的情绪。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调整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秋季的肃杀,学会“无怨无喜”,保持内心的宁静,避免“悲忧伤肺”。 五、冬藏:积蓄能量,蓄势待发 冬,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也是万物休养生息、积蓄能量的时期。《四气调神大论》强调:“冬三月,此为闭藏。”“闭藏”意味着万物都应潜藏于内,减少消耗,为来年的生长积蓄力量。 冬季养生的核心是“养肾”。肾主收藏,是人体生命力的根源。冬季寒冷,最易损伤肾阳,导致身体虚寒、精力不济。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饮食来温补肾阳,如多食用羊肉、核桃、黑芝麻、枸杞等,这些食物具有温肾壮阳、益精填髓的功效。 我们将介绍冬季的饮食原则,强调“食不过饱,不过饥”,以温热的食物为主,避免生冷辛辣。书中还将详细介绍如何制作具有温补作用的冬季药膳,如当归生姜羊肉汤、核桃粥等。 在生活起居方面,本书将指导读者遵循“早卧晚起,以待日光”的原则,尽量减少在寒冷天气外出,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阳气潜藏。我们将探讨冬季如何进行适度的运动,以“冬练三九”的方式,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来温养肾阳,但需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本书还将关注冬季的“寒”邪,以及如何通过泡脚、艾灸等方法来驱散体内的寒气,温养经络。情志方面,冬季容易让人感到懒散、抑郁。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通过适度的社交、养花种草等方式,来缓解冬季的沉闷,保持身心的活力。 六、整体观与现代应用 《四时养生:顺应天时,调和身心》并非仅仅是对古老养生智慧的简单复述,而是将其置于现代生活的语境中,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应用。本书强调的是一种整体的养生观,即身、心、灵的和谐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回归生命本源的视角。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体发出的信号,也失去了与自然对话的能力。通过学习四季养生,我们可以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理解生命的节律,学会与自然同频共振。 本书中的养生方法,都力求简单易行,贴近生活。无论是饮食、运动,还是情志调养,都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和可操作的步骤。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让读者能够将古老的智慧融入日常,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本书适合所有关注自身健康、渴望提升生活品质的人们。无论您是中医爱好者,还是健康生活的新手,都能从中受益。让我们一起,翻开《四时养生:顺应天时,调和身心》,踏上通往健康、和谐的生命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纸张质感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初拿到手就有一种爱不释卷的冲动。装帧典雅而不失现代感,配色沉稳大气,很符合中医经典的厚重感。内页纸张选得很用心,触感细腻,墨色清晰,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排版上下的功夫,字里行间留白得当,使得整本书看起来疏朗有致,即便是面对深奥的理论,也能让人保持一个相对放松的心态去接纳和思考。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提升了阅读体验的层次。坦白说,现在市面上很多书籍在硬件方面总是差那么点意思,要么纸张太薄容易反光,要么印刷模糊,但这一本,从封面到内文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一种对读者的尊重和对内容的珍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宁静与敬意。这种高品质的呈现,无疑为接下来的阅读旅程奠定了极佳的基调,让人充满了期待。

评分

我这次抱着一种“姑且一试”的心态开始阅读,结果发现这本书的叙述方式简直是太“接地气”了!它完全没有传统中医书籍那种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的架势。作者似乎深谙现代人获取知识的习惯,他们没有堆砌那些佶屈聱牙的古文,而是用非常生动、甚至带点生活气息的语言,将那些看似玄奥的养生理念娓娓道来。每当遇到一个关键概念时,总能立刻联想到生活中的具体场景,仿佛身边就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慢悠悠地为你剖析其中的奥秘。这种对话式的结构,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让我这个对传统文化仅停留在表面了解的人,也能快速跟上思路。我甚至觉得,这更像是一场深夜里与两位智者的私密交谈,他们不急不躁,循循善诱,让你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精髓。这种将“大智慧”转化为“小道理”的能力,是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地方。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在逻辑构建上处理得非常巧妙,它不像传统的教材那样是线性推进的,而是更像一张由无数兴趣点交织而成的网。每当深入探讨一个主题,作者总能巧妙地引申出与之相关的其他侧面,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将各个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观。我特别喜欢它那种“跳跃式”的讲解,有时候突然会穿插一些古代医家的轶事或者历史背景,瞬间就为枯燥的理论增添了人情味和画面感。这种叙事上的灵活性,极大地激发了我主动探索的欲望。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提到的某个细节,忍不住放下书去查阅更多的资料,然后带着新的理解再回到书本上,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循环。这种“引导式”的阅读体验,远比单向灌输知识要有效得多,它教会的不是记住某条知识点,而是学会如何思考中医的整体观。

评分

这本书的观点更新颖,视角也相当独特,它似乎在努力架设一座沟通古代智慧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桥梁。我感受最深的是,它并没有盲目推崇“复古”,而是以一种非常辩证和审慎的态度去解读经典。它会坦诚地指出,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某些古老的养生法则需要进行怎样的现代化调适。这种与时俱进的思考,让整本书充满了生命力,而不是成为一本尘封的古董文献。对于我们这些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建议是具有高度实操性的。它没有要求我们完全脱离现代生活去追求某种虚无缥缈的境界,而是教我们如何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那个可以自我调节的“平衡点”。这种“务实”和“变通”的姿态,让我觉得书中的智慧是鲜活的、可操作的,而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给我的精神层面带来的触动,远超出了我最初对一本养生书籍的预期。它不只是在教你如何保养身体的“形”,更在引导你关注内心世界的“神”。在探讨气候变化对人体影响时,作者自然而然地将话题引申到人的情绪管理和心境的平和上。这种由表及里、由外及内的探讨方式,让我意识到健康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身心是密不可分的。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思自己近期的生活状态,以及自己是如何对待外界环境变化的。这种内省的过程,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收获。它让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觉察自己的呼吸、自己的情绪波动,并学着去顺应自然,而不是一味地去对抗。这本书像是一面镜子,照见的不仅是身体的运行规律,更是我们与天地万物相处的哲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