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宝贝家规:任性、挑食、睡得晚、爱哭闹,头疼问题全解决!
定价:29.80元
作者:奈杰尔?拉塔,以葳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2180768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1.不吃饭、睡得晚、爱哭闹、脾气躁、任性……家家父母*为头疼的行为习惯教养问题,一次到位,解决!帮你轻松搞定孩子的顽皮成长期!
3.通过案例讲家教,搭配游戏与图表,实用又有趣!
4.上市一周即荣登畅销书榜,年度强力主打!
5.全球百万父母亲身体验的神奇教养法则!
6. 茵莱儿童发展中心、世界儿童早期教育论坛中国代表机构专家推荐
内容提要
要搞定孩子,先搞懂他的心
天天在上演!让家家父母为头痛的习惯教养问题,一次到位解决!
这些问题,你难免会遇到:
这不吃那不吃,吃顿饭像打仗,好累!
故事也讲了,催眠曲也唱了,他就是不肯睡觉,好困!
孩子不小了,白天不会上厕所,晚上老尿床,总让人操心!
讲不听、叫不动、爱唱反调,真拿他没办法!
人儿不大脾气不小,动不动就发火,真没辙!
这些方法,真的很神奇,你*用得到:
适度挨饿,孩子再挑食也会大口吃饭
取消睡前小故事,孩子会更快入睡
转移注意力,孩子不再发脾气
从“1”数到“3”,几秒告别“哭闹鬼”
时间阶梯法,小捣蛋变成好娃娃
奈杰尔拉塔通过丰富的教养案例,列举令父母头痛的各种教养问题,以幽默的口吻,通过案例讲家教,搭配游戏与图表,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本书实用有趣,帮你轻松搞定孩子的顽皮成长期。
教出好孩子,其实一点也不难!
目录
前 言 献给正为教子问题而苦恼的父母们
自 序 无论孩子表现多糟,你首先要保持理性
章 教养孩子的奇幻旅程
1 8 个简易法则,助你渡过教子难关
法则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法则2:爱他,更要喜欢他
法则3:喂养好行为,让坏行为挨饿
法则4:为孩子立界线
法则5:管教要坚持始终如一
法则6:务必作好教养计划
法则7:挖掘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
法则8:不做父母,学会与混乱和平共处
第二章 解决问题之前,先了解孩子
2 亲子互动可重塑孩子的大脑结构
“小”脑袋是可以重塑的
温暖的关爱为“小”脑袋输入积极信息
如何让“小”脑袋产生丰富联结
3 学会和孩子对话
如何更有效地倾听孩子说话
了解孩子看世界的方式
4 3 大步骤,帮孩子改掉不良行为
步骤1:具体描述孩子存在的问题
步骤2:从能力、技巧、动机方面评估问题所在
步骤3:帮助孩子培养所缺技能
第三章 睡眠问题其实不难解决
5 家有“夜哭郎”
案例分享 只有在大人怀中才能入睡的宝宝
读懂孩子哭闹背后的语言
睡前暖身的重要性
别理他,就让孩子哭个够
案例分享 执行睡眠计划,意志要坚定
6 睡前折腾到很晚
案例分享 不折腾到很晚,她不罢休
消除干扰孩子睡眠的一切因素
孩子上床后,不要与他互动
案例分享 温和而坚定地带她回到床上
7 要睡在大人的床上
案例分享 都这么大了,还和爸妈睡一床
不要“奖励”孩子的坏行为
案例分享 讲条件,迫使他睡在自己床上
第四章 轻松搞定挑食的小孩
8 拒绝吃任何蔬菜
案例分享 他不吃青菜,爱喝牛奶
别轻信食品广告
都是“母乳”观念惹的祸
不妨像爸爸们那样放松心态
让孩子乖乖吃饭的3 大黄金定律
案例分享 减少菜式,用餐可以很快乐
9 迷恋垃圾食品
案例分享 妈妈竟然往冰激凌中掺入蔬菜!?
饿了,挑食问题就会自行解决
案例分享 扔掉垃圾食物,让蔬果走入孩子的生活
第五章 让孩子学会独立上厕所
10 入厕是个大问题 110
案例分享 4 岁了,她还在使用尿布
独立入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时间表
如何知道你的孩子准备好了
上厕所训练3 步骤
训练孩子晚上不尿床
案例分享 准备3 个月,孩子顺利学会独立入厕
第六章 不吼不叫,3 招搞定“小顽童”
11 脾气像河马一样暴躁
案例分享 她人儿不大,脾气不小
大吵大闹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用有效称赞来“喂养”好行为
转移或引导孩子的注意力
案例分享 称赞好行为,夸出乖女孩
12 小小叛逆者
案例分享 要他向东,他偏向西
要为孩子立界线
如何让贴纸图有效管理孩子的行为
神奇工具“1— 2— 3”:限时让孩子作决定
用微波炉作为行为管理工具
“中场休息”法:不必体罚,也可处罚孩子
如何选择中场休息的时间与地点
引导孩子自娱自乐
案例分享 制定规则并要求他严格遵守
13 从来没有“服从”的概念
案例分享 这群男孩就是不听话
什么是“时间阶梯”?
补偿性工作,帮孩子脱离“负循环”
像机器一样执行计划
案例分享 罚孩子早睡,让他们学会服从
第七章 保护孩子安全,一要得法,二要适度
14 保护孩子安全的几个要点
保护孩子的安全
怎样知道孩子安不安全?
教孩子学会聆听内在的警铃
选择合适的托儿所/幼儿园
如何寻找让人放心的保姆
不要被恐惧控制
第八章 当多种问题同时出现时……
15 如何解决复杂的问题
将问题分门别类
解决问题的5 大基本步骤
要一心一意
16 瞧这一家子:多问题齐出现
案例分享 他们逃学、打架、不按时睡觉……
开具问题清单
选择与每个步骤对应的方法
解决他们一家问题的10 个步骤
案例分享 瞧这一家的幸福生活
第九章 亲子之旅
17 陪孩子一起成长
作者介绍
奈杰尔拉塔(Nigel Latta)
教养专家、儿童行为研究专家
临床心理学家
畅销书作家
教育频道电视节目主持人
奈杰尔拉塔毕业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之后进入奥克兰大学攻读临床心理学。
作为儿童行为研究专家,拉塔曾就教养孩子的问题接受过路透社的专访并受邀主持“非政治正确教养秀”;在工作中,他遇到过多几千名孩子。作为两个男孩的父亲,他有时也会被儿子们搞得头痛不已。此时,他就会自动切换到解决问题的专家模式,将小调皮鬼们一一搞定。这些亲身经历,他都会在本书中与读者分享。
拉塔写了许多家庭教育畅销书如《如何养育小孩还能保持理智》《养育女儿的爸爸们》《养育儿子的妈妈们》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眼球,那种温馨又带着一点点“抓狂”感觉的色调,一下子就抓住了为人父母的痛点。我是在朋友推荐下买的,她家孩子正好也到了那种“挑战权威”的阶段。说实话,我买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毕竟育儿书看得多了,很多都是老生常谈,读起来枯燥乏味,理论大于实践。但这本书的排版和语言风格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反而像一个经验丰富、又非常理解父母心酸的邻家姐姐在跟你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问题时的那种“接地气”,不像有些书里讲的,要求家长做到“完美父母”的状态,而是承认育儿路上的各种“不完美”和“挫败感”。比如,关于孩子夜间哭闹那一章节,它没有直接给出“如何让孩子立刻停止哭泣”的万能公式,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生理和心理的需求,让我从“制止”行为转向了“理解”行为,这是对我触动最大的地方。读完感觉自己像是卸下了一块沉重的石头,至少在面对熊孩子突发脾气时,我能多一份从容和耐心,而不是立刻被焦虑吞噬。这本书的重点似乎不是“驯服”孩子,而是“重建”亲子间的沟通桥梁,这一点非常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解决了我们眼前的那些“头疼问题”,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长远的育儿哲学观。它让我开始思考,我希望我的孩子最终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仅仅希望他明天能按时睡觉、按时吃饭。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孩子独立性和内在驱动力的尊重,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我们强加于孩子的规矩,其实是源于我们自己对“秩序感”的焦虑。读完之后,我对自己和孩子的期望都变得更加健康和实际。不再追求一个“完美”听话的孩子,而是培养一个能够自我调节、拥有健康情绪的孩子。这种将“规则建立”与“品格塑造”相结合的视角,让整本书的厚度远超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它像是一份给父母的“心理建设指南”,帮助我们在面对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新阶段时,都能更坚定、更智慧地做出选择,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任何具体技巧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叙述方式简直是一股清流,读起来毫不费力,甚至带着一种幽默感,让我忍不住在通勤的地铁上偷偷笑出声来。我之前看过几本非常学术化的育儿指南,厚厚的一本,里面充满了各种专业名词和复杂的行为矫正模型,读起来就像在啃一本教科书,每次都坚持不下去。但这一本完全不同,它的结构设计很像是一个对话录,或者说是一系列非常真实的家庭场景再现。作者似乎非常擅长捕捉那些细微的、只有做过父母的人才能体会到的瞬间,比如早上起床赖床的拉锯战,吃饭时像小鸟啄食一样的挑食表演,以及一到晚上就精神百倍的“夜猫子”本性。更难得的是,它给出的建议往往是“渐进式”的,而不是“一刀切”的。它会告诉你,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需要一周、两周甚至更久才能看到初步效果,这极大地缓解了我因为“立竿见影”失败而产生的挫败感。这种强调过程、接受反复的理念,让我觉得育儿这件事终于变得可以承受了,它让我们这些父母自己也能喘口气,不必时刻紧绷着“教育家”的弦。
评分从内容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可操作性”非常高,这点对于忙碌的现代家长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育儿书要么太理想化,要么步骤过于繁琐,根本无法在日常生活的碎片时间里执行。然而,这本书的很多小窍门都是可以立刻被应用到当天的情境中的。比如,针对“挑食”问题,它没有强迫我们去做复杂的“花式摆盘”,而是提供了一个“两选一”的温和策略,让孩子在有限的范围内拥有选择权,从而激发他们的参与感。又比如,对于“睡得晚”的问题,它不只是强调“早睡”的口号,而是拆解了“睡前仪式”的每一个环节,从灯光、声音到亲子阅读的节奏,都给出了一套细致的脚本,让我们知道该如何有条不紊地引导孩子进入放松状态。这些细节的处理,都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这本书读起来更像是一本精心准备的“工具箱”,而不是一本空洞的理论手册,我随时可以翻到需要的那一页去寻找立即可用的方法。
评分我个人对书中关于“情绪管理”那部分的论述印象极其深刻,可以说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爱哭闹”现象的认知。我一直以来都倾向于认为,孩子哭闹是想通过眼泪来达到某种目的,所以我的本能反应是立刻满足他的要求,或者干脆严厉地制止他哭泣,认为哭闹是一种需要被“修正”的坏习惯。这本书却花了大量篇幅去解释,哭泣是孩子最原始的表达方式,它不是“策略”,而是“信号”。作者细致地剖析了不同哭声背后的含义——是疲惫、是需求未被看见、还是单纯的能量释放。通过书中提供的几个小小的“暂停”技巧,比如在孩子大哭时,父母先深呼吸,给自己设置一个三秒的缓冲期,然后再去拥抱或倾听,这个小小的转变,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它教会我,在孩子情绪的漩涡中,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稳定自己这艘“船长”,而不是急于控制海浪。这种从“控制者”到“陪伴者”的心态转变,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它让家庭氛围都变得柔和了许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