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带孩子去森林:来自“森林学校”的游戏与成长指南 |
| 作者 | 彼特·洪顿 珍妮·沃伦 |
| 定价 | 42.00元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 ISBN | 9787510844027 |
| 出版日期 | 2016-07-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当今全球范围内兴起了许多致力于让孩子们重回自然的草根运动,森林学校(Forest School)就是其中之一。 森林学校源自上世纪90年代的英国,如今已发展为一种正在席卷全球的国际风潮。它提倡把孩子带回自然,以游戏为基础,以大自然为中心,帮助孩子展开冒险、获取新知、体验惊奇,并享受远离成人世界的自由。 作为森林学校的经典指导性读物,本书已在欧美等国成为家长们爱不释手的亲子野外活动宝典,书中囊括了伦敦森林学校中备受孩子们喜爱的26个小活动,共分4个类别: 户外游戏:包括旅程杖、老鹰寻宝等,帮助孩子们接近自然、探索自然; 手工创作:比如小小弓箭手、神奇魔法棒等,教会孩子们用从大自然中找到的天然材料进行手工创作,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创意和灵感; 户外生存:既教会孩子们如何搭建帐篷、在野外采集食物等技能,也能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归属感与敬畏感; 集体游戏:帮助孩子们通过动物侦探、生命之网、贪睡熊等游戏学会协作与沟通,根据自身特点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在无形中拉近与其他小伙伴之间的距离。 |
| 作者简介 | |
| ·洪顿:森林学校认证教师,常年在伦敦等地为孩子们举办森林学校课程,此外,他还在一个旨在为城市贫民区弱势儿童提供帮助的慈善组织中担任艺术指导。他擅长创作历史题材的装饰性木刻,环保木艺方面也有出色表现。 珍妮·沃伦:拥有生态学士学位和环境保护理学硕士学位,大部分时间都在户外从事园艺工作。曾在美国乡间担任过12年的护林员,主要负责保护动物的栖息地,监测受保护物种的生存状况等。 |
| 目录 | |
| 目 录 导言 1 章 自然探索者 旅行杖 12 林地绘图 17 松鼠找橡果22 老鹰寻宝 27 哪棵树是我的?32 拍拍照,记一记37 第2章 有趣的森林艺术 神奇魔法棒44 住在树上的泥面具49 自然世界的头饰 55 冰的艺术 60 小小弓箭手 67 森林里也有珠宝 74 树枝相框 86 第3章 野外生存技巧 基础结绳术 94 搭建栖身所 107 野外取火 120 使用烟囱水壶 127 辨别野生食物 134 第4章 野外集体游戏 动物侦探 148 森林着火啦! 153 捕食者与猎物 158 生命之网 164 蝙蝠与飞蛾 170 饥饿的小鸟 174 蚂蚁小道 179 贪睡熊 184 |
| 编辑推荐 | |
| l “自然之友”副总干事、盖娅自然学校校长、蚊滋滋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热情推荐!l 26种游戏、手工技术和野外生存技巧,帮助你的孩子展开冒险、获取新知、体验惊奇并享受远离成人世界的自由。l 在森林学校席卷全球之际,培养孩子的野外生存技能、团体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孩子的自信心,本书已成为欧美等国家长们爱不释手的野外活动宝典。带孩子回归自然,为孩子提供不同的户外体验,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从经验中学习的习惯,作为森林学校的经典指导性读物,本书将是你的。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我对那些从国外引进的教育理念一直抱持着审慎乐观的态度。毕竟,不同国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巨大,完全照搬恐难奏效。我更期待这本书的作者能结合本土的自然环境,提供一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方法论,而不是仅仅介绍英伦三岛的某种特定活动。如果能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在我们常见的小区绿化带、城市公园中进行“微型森林学校”活动的实践案例,那就太棒了。我常常苦恼于,住在城市里,真正能接触到大片原始森林的机会并不多,如何将“森林教育”的精髓浓缩到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在钢筋水泥的缝隙中也能感受到生命的律动,是摆在我面前的一大难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打破地域和环境的限制,让“森林教育”不再是郊区度假的专利,而是可以融入每一天生活的常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吸引人了,那种带着自然气息的插画风格,让人一眼就觉得心旷神怡。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孩子多接触户外,少依赖电子产品,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倡导“在玩中学,在自然中长”的理念,感觉比那种填鸭式的教育要科学得多。从我已经读过的其他一些育儿书籍来看,真正能够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的,并且是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是凤毛麟角的。我尤其关注那些介绍如何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进行教育的章节,比如如何观察昆虫、如何认识植物,这些都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忽略,但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的部分。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提供很多立即可操作的方案,让我不用绞尽脑汁去设计复杂的活动,而是能够顺应孩子的天性,在最自然的场景下,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毕竟,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健全人格的培养,而大自然无疑是最好的老师。这本所谓的“指南”如果能做到名副其实,那绝对是我书架上的常青树。
评分说实话,最近读了很多关于“慢养”和“尊重童年”的书籍,很多都陷入了理论的空泛,读完之后依然感觉心里没底,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超前教育”的陷阱。我非常看重亲子关系的质量,认为高质量的陪伴胜过昂贵的早教班。因此,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操作手册,比如在不同季节,带孩子去户外时,家长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是引导者、观察者还是参与者?不同的角色定位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会有怎样的微妙影响?我希望作者能深入剖析这些细节。另外,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安全指南和应急处理常识,那就更完美了。毕竟,户外活动总伴随着一定的未知风险,家长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是至关重要的。我渴望看到的是一种既充满诗意又脚踏实地的育儿哲学,而不是那种不接地气的“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化描述。那种能让我读完后,第二天就能自信地带着孩子踏入公园或郊野,心中充满笃定和期待的感觉,才是我最需要的。
评分最近几年,对“教育内卷”的焦虑感越来越重,很多家长都陷入了“比谁的娃更早掌握技能”的怪圈。我个人非常推崇那种“野性释放”的教育方式,相信身体的自由活动和感官的充分刺激,是构建强大内心和良好专注力的基础。我尤其关注那些能促进孩子大肌肉群发展和平衡感的活动。例如,攀爬、跳跃、在泥土中打滚——这些在传统室内教育中被视为“不乖”或“需要被限制”的行为,在自然环境中却是宝贵的学习机会。我希望这本书能旗帜鲜明地站在解放孩子的角度,为家长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持和心理建设,帮助我们抵抗来自社会其他方面的压力,勇敢地让孩子“弄脏”自己。一个真正从大自然中学会了如何与世界互动、如何解决身体协调性问题的孩子,其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绝对不是通过刷题能获得的。
评分我一直认为,培养孩子的“韧性”(Resilience)是现代父母最核心的任务之一。而韧性,恰恰是在面对不确定性、接受挫折和学会自我安抚中建立起来的。大自然充满了随机性和不完美性——天气会突变,小路可能泥泞,计划可能会落空。这本书如果能巧妙地将这些“不确定性”融入到亲子活动设计中,教导孩子如何应对小小的失败和不适,那它就超越了一般的活动手册,成为了一本心灵成长的教科书。我期待看到的是,如何通过观察雨后彩虹、如何通过搭建一个简陋的庇护所来应对突如其来的小风,从而让孩子明白,生活总有起伏,但我们总有办法去适应和创造。这种面对真实世界的能力,比任何抽象的道德说教都来得深刻和持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