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准父母和年轻父母书: 早教缔造孩子一生
定价:28.00元
作者:冯德全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354633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零岁方案总设计师冯德全的早教思想精华。
2.程思远、钱学森、于光远等指导、朱永新、孙云晓、卢勒等推荐。
3.简单元易行的操作技巧,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
内容提要
《早教,缔选孩子一生》一书是冯德全先生早教思想的精华。本书从正确认识孩子,发掘孩子的潜能,环境,习惯,性格等五个方面,谈孩子的早教教育和习惯性格的培养问题。每个章节,除了科学理论指导,还配合有易于操作的技巧方法。对孩子成长关键期的方方面面都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目录
作者介绍
冯德全, 1953年毕业于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中员。历任小学教师、校长,中学教导主任,武汉市教委、市教科所教研员,1978年后专攻早期教育研究,先后在各个机构任职讲学。
30年来讲学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演讲1000多场,听众达100万人次;与先进国家研发“0岁工程”“0岁计划”同时起步,总体设计完成了“0-6岁优教工程及实施方案”,统称《0岁方案》,造福亿万家庭,被誉为“中国当代早教之父”。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没有花哨的图案,只有清晰的字体和一些看起来像是手绘的温馨插图,让人感觉非常亲切,像是邻居家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在跟你聊天。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导读部分,作者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口吻,讲述了自己为人父母的初衷和一些早期育儿的困惑,一下子就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他没有一上来就抛出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也是最让人焦虑的问题入手,比如“我该如何判断我的宝宝是否吃饱了?”或者“夜间哭闹到底是不是我的错?”这种真诚的分享,让我觉得这本书不是一本冷冰冰的育儿手册,而更像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的“育儿心电图”。而且,书中对不同月龄宝宝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分析得非常细致,我特别喜欢它对“关键期”的描述,不是那种强迫性的训练,而是引导父母如何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最能激发孩子潜能的瞬间,这点比很多强调“不输在起跑线”的功利性书籍要高明得多,它教你的是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而不是如何去“雕刻”一个完美的成品。
评分我必须提到这本书在介绍“错误示范”和“常见误区”时的那种幽默感和批判性思维。很多育儿书只会告诉你“应该做什么”,但这本书却花了大篇幅去解剖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可能适得其反的做法。比如,它没有直接批评“过度纠正宝宝发音”的行为,而是通过一个生动的小故事,讲述了一个孩子因为不断被大人纠正舌位而变得畏首畏尾、最终影响到语言表达自信的案例。这种寓言式的叙述方式,比生硬的理论灌输要有效得多,它让你在笑声中反思自己的教育习惯。同时,作者对于“社会化”这个概念的阐述也很有启发性,他强调真正的社会化不是让孩子在两岁时就能像个小大人一样遵守规则,而是让他们理解“界限”和“尊重差异”的底层逻辑。这种深层次的探讨,让我对育儿的长期目标有了更宏大和清晰的认识,不再局限于眼前的“乖不乖”的小事上。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说实话,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所有育儿书籍中,最注重阅读体验的一本。它的纸张质感非常舒服,不是那种反光的亮面纸,而是略带哑光的米白色,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酸涩。更关键的是,它大量运用了留白和图文的巧妙配合。在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理论部分,文字被精心组织成小块,周围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人感觉呼吸顺畅;而在需要视觉辅助理解的部分,例如解释婴儿大运动发展曲线时,图表简洁明了,配色柔和,完全没有现在市面上很多书籍那种令人头晕目眩的色彩堆砌感。这种对细节的极致关注,体现了作者和出版社对“父母阅读体验”的尊重,他们似乎明白,疲惫的父母需要的不是更多信息量的轰炸,而是清晰、有条理、易于吸收的知识载体。读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平静和整理思绪的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明了,我这种平时工作忙碌,只能在通勤路上翻几页书的人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它将复杂的早期教育知识分拆成了若干个可以独立阅读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有一个非常醒目的标题,比如“听觉的觉醒:从白噪音到音乐启蒙”或者“触觉的语言:如何通过抚触建立安全感”。最妙的是,它在每个知识点后面都会附上具体的“家庭操作指南”,不是那种模糊的建议,而是精确到“每天两次,每次五分钟,采用特定的握持方式”的步骤。我尝试了书里介绍的一个“镜像反应游戏”来和我的小宝贝互动,效果立竿见影,宝宝的眼神接触时间明显增加了,而且互动中发出的“啊”、“哦”的声音也变得更有内容。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本质其实是高质量的陪伴,而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教会了父母如何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瞬间,转化为有效的亲子连接和潜能激发,而不是非要去购买昂贵的外购课程。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于“父母心理健康”的关注,这一点在很多侧重于“如何教育孩子”的书籍中常常被忽略。作者用了整整一个单元来讨论“完美父母的神话”以及如何应对育儿过程中的“身份迷失”。他坦诚地写道,父母在付出了所有精力和爱之后,也需要被看见、被理解。书中提到,当父母感到焦虑、挫败甚至对孩子产生负面情绪时,这不是失败的标志,而是人性的正常反应,关键是如何用健康的方式去处理这些情绪,而不是将压力转嫁给孩子。他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自我关怀”练习,比如“五分钟情绪隔离法”和“配偶间的有效情绪互助协议”。这种由内而外的关怀视角,彻底改变了我对育儿的看法:一个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这本书不仅是教我如何做父母,更像是陪伴我完成了一场自我成长的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